罗马书 第5章 概览
因信稱義的福
- 5:1 所以,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以與上帝和好。
- 5:2 我們又藉着他,因信( [ 5.2] 有古卷沒有「因信」。)得以進入現在所站立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
本章可分为两段:在第一段(1-11)保罗描述世人称义后的新生活;在第二段(12-21)保罗更进一步探究世人的罪恶和称义的来源,因此他讲述第一亚当——原罪的创始者——和第二亚当——原罪的消灭者——的关系。这一章可说是上述道理的结论,也可说是下面6-8三章道理的绪论。
保罗喜用欢乐的语句,赞颂上帝藉着耶稣的圣死与复活赐给信仰他的人称义的恩宠——新生命。称义包含为今世和来世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神恩(9)。保罗假定我们已经称义,并因耶稣的宝血(8节,3:25,4:24、25)和信德的恩赐成了上帝的义子,但他在这里没有说明我们人在什么时候获得了这种称义的鸿恩。无疑地,人蒙受此恩是在“悔改”的时候,换句话说:是在“受洗”的时候(罗马书6:1-14;格林多前书6:11;以弗所书5:26等)。既然称义了,就当与上帝和好(10)。“与上帝相和”是说:人“本为可怒之子”(以弗所书2:3),但人一接受救赎之恩,就与上帝和好了(歌罗西书1:20;以弗所书2:14)。按以赛亚(以赛亚书52:7)耶稣不仅是宣布福音,给世人宣布和平,传报喜汛,启示救恩的弥赛亚,并且是世人的救主,且是人与上帝“相和”,即和好的中保。由此可知,凡蒙受救恩的人,因为“站……在这恩典中”,自然便有了夸口的权利。犹太人“指着上帝夸口”(2:17),拿律法和遵行律法的行为来夸口(3:27),这是不对的:第一、因为他们忘记了上帝不只是犹太人的上帝,而且也是万民的上帝;第二、因为他们深信,只要遵守了摩西的律法,并实行了律法所命令的工作,便可称义:这两点必须加以纠正。基督徒的夸耀,却大不相同,因为他们的夸耀不外是赞美上帝的恩赐。对这恩赐,基督徒现时只获得了一部分,要等到耶稣再来时才可全部获得。基督徒现在只希望上帝将来把自己的荣耀赏赐给他,使他享受他自己的永远的荣耀(8:29)。
- 5:3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
- 5:4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 5:5 盼望不至於落空,因為上帝的愛,已藉着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澆灌在我們心裏。
如同亚伯拉罕含有望德和爱德的信心,在许多困苦磨难中仍坚定不移,同样因信心而称义的基督徒,他的希望也会在艰难困苦之中增长坚固:这样更能相似被钉于十字架的耶稣。为此我们以所受的磨难来夸耀,因为患难越大,忍耐也越大;忍耐越大,老练也越大(保罗此处以操练和历经苦战的兵士作比喻);老练越大,胜利的希望也越大;况且这种希望的对象既然是上帝的应许,自然“不至于羞耻”(诗篇22:6,25:3、20;希伯来书6:18-20等),自然决受不了骗。除了上帝自己的应许坚固我们的希望外,另外还有一种凭据,使我们深信所希望的不能落空。这凭据就是我们在领洗时所蒙受的上帝圣灵。圣灵带着天父的爱情进入我们的心内,住在我们的心内,作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子(8:16等)。“上帝的爱”是说上帝爱我们世人的爱,不是我们世人爱上帝的爱(8)。既然上帝的爱不只是一道发亮的光,并且也是一团发热的火:这光与火一投入义子的心,便使义子去爱慕上帝。保罗的道理正适合圣约翰所说的:“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19)。
- 5:6 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在特定的時刻為不敬虔之人死。
- 5:7 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
- 5:8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为义人……为仁人……”按希腊文也可译作:“为公义……为美善……”但这种译法不合上下文意,因为保罗在这里所着重的道理,是耶稣为“软弱的”,为“罪人”(也翻译为“不虔敬的人”)死在十字架上。此处决不管耶稣为义为正道而死的事。大概保罗此处影射斯多亚派所争执的问题:处在什么光景上,人可为人死?他们以为为国家,为公益死是应当的;为正义的人死是少有的,为朋友死是可歌颂的。伊壁鸠鲁(见所留之断简残编)说:“智者为他的至亲好友必甘心舍生致命。”吾主耶稣不是为义人死了,也不是为仁人死了,而是按上帝给他所指定的时期(加拉太书4:4),为不义不善的罪人死了。保罗在此所引用的三个名词:“软弱”是表示世人无力去遵守上帝的命令(马可福音14:38);“不虔敬”是指那些认识上帝却不愿敬拜上帝的人(1:20、25、28);“罪人”是指违犯上帝任何命令的人。耶稣就为这些应该遭受上帝义怒的人死去了。当保罗讲道的时候,这种空前绝后的慷慨的牺牲,并不是千万年以前的事,乃是不久以前才发生的事。保罗和约翰一样,常把耶稣的死,视为上帝爱人的最大表现,参阅约翰福音3:16;约翰一书4:9;腓立比书2:6-11;彼得前书3:18等。
- 5:9 現在我們既靠着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着他得救,免受上帝的憤怒。
- 5:10 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尚且藉着上帝兒子的死得以與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 5:11 不但如此,我們既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以與上帝和好,也就藉着他以上帝為樂。
称义的人既然因耶稣的宝血已与上帝和好,自然就脱免了上帝给罪人在世上所降的义怒和惩罚(1:18)。然而在上帝的日子内——有时保罗也称为基督的日子(斐1:6、10)——就是在公审判的时候,他们从前“软弱”,“不虔敬”而今称义的人,是否能脱免上帝的忿怒?保罗给我们的答复不但:能,并且还给我们证明,称义的人已不能遭受上帝的惩罚。既然他们还当上帝的仇敌时,因耶稣的圣死与上帝和好了;那么,和好之后,自然沾耶稣的生命获得救恩。“因他的生得救,”是说称义的人同耶稣、为耶稣、在耶稣内生活(6:1-14)。这样的人绝对不会遭受上帝的惩罚,且要获得上帝无限的仁慈(马太福音24:34;格林多后书5:1-5)。“既已和好”,是说从我们在世的生活开始,已与上帝和好了。本句的意思与5:2颇相类似,在歌罗西书1:27称基督“有荣耀的盼望”,也全合这段圣经(5:1-11)的深意。
亞當和基督
- 5:12 為此,正如罪是從一人進入世界,死又從罪而來,於是死就臨到所有的人,因為人人都犯了罪。
- 5:13 沒有律法之前,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 5:14 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掌了權,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死的權下。亞當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
本章后段(12-21)如何与前段联络,历来学者的意见颇不一致。但按近代的学者如拉冈热、虞格仁(Nygren)、菲耶(Feuillet)、亚克诺(Jacono)等的意见,认为这一段是本书的枢纽,是此书的基本思想;我们也赞成此说。为什么“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 神的荣耀”呢(3:23)?这是因为人类始祖犯了罪,因而殃及全部的后裔。为什么凡是信仰上帝和耶稣的人,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都能获得称义,都能与上帝和好呢(3:24-26,5:1-11)?这是因为上帝立自己的圣子耶稣作为人类的赎罪祭(3:25)。保罗到现在已说明了人类可怜的状态,又讲论了世人怎样因耶稣的宝血才可得救,但没有说明人类可怜的状态由何而来,此处方给我们说明。本段内,他用了陈义甚高和费解的笔法,描述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现今时代(oaion outos)和将临时代(aion omellon),或称旧时代和新时代。他把整个的人类看成一个有机体:属于一个头的一个身体。
亚当和基督是两个时代不同的首领:亚当是旧时代的,即死亡时代的首领;基督是新时代,即生命时代的首领。故此是说:因为人类因着他们的首领亚当的罪过也染了罪过,因而“死就临到众人”,是说全人类都必须死亡;因此很逻辑地推出另一端道理,就是因着新时代的人类的首领耶稣称义和称义所包含的一切恩赐——救恩,也进入了世界,即全人类得沾了救恩。按“因为众人都犯了罪”一句,历来的译者有三种不同的译法:
(一)“在他(亚当)内众人都犯了罪”:这是拉丁通行本和许多拉丁经学者的主张;
(二)“在这样的环境中众人都犯了罪”:这是现代一般学者的主张;
(三)在他(亚当)的死亡里众人都犯了罪”,这种译法只有很少数的学者提出。
我们在中文所选的译法是多数学者所主张的,也许只有这种译法更适合上下文意及希腊话的文法。“因为众人都犯了罪”一句该怎样解释呢?亚当死了,因为犯了上帝的严命;但他的后裔直到上帝藉摩西颁布律法,他们还没有律法(虽已有自然律法,但保罗在此只注意摩西律法),并且在他们中有很多婴孩、疯人、缺乏理智的人,绝对不会像亚当那样违犯上帝的命令犯了什么罪,但是亚当的后裔也没有一个例外都死去了;这是为什么原因呢?保罗的答复是:“因为众人都犯了罪,”又是“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18),又是“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由此可知。既然所有的人都死了,就是因为都是亚当的后裔。因此归纳说:亚当的罪恶也传染了自己所有的后裔,使他们都被判为该死的罪犯:这就是教会自初兴以来所说的“原罪”。保罗对于原罪的道理虽然讲得不那么明显,但若与以弗所书2:3对照,可以彼此发明。有些现代的学者以为保罗对于亚当所讲的道理,是取之于外教人的那“人原”的神话(Mythus hominis primigenii “Urmensch”),这完全是错误的推断。因为保罗有创世记3章和其他旧约经典为根据,如约伯记14:4,15:14,25:4;传道书7:20;便西拉智训8:5,25:26;所罗门智训2:23-25等。同时尚有一些伪经,如厄斯德拉卷四、巴录默示录、摩西启示录等书都提及了原罪的道理。保罗因圣灵的光照,使旧约的启示更为完备。“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这句话不外是:亚当按本性界来说,是人类的首领;也就其为首领来说,他预兆未来的第二位亚当;这第二位亚当将在超性界,做人类新时代的首领。
- 5:15 但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那麼,上帝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而來的恩典中的賞賜,豈不加倍地臨到眾人嗎?
- 5:16 因一人犯罪而來的後果,也不如賞賜,原來審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賜乃是由許多過犯而稱義。
- 5:17 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掌權,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豈不更要因耶穌基督一人在他們生命中掌權嗎?
15、16、17三节内保罗一连三次把亚当与基督对比。他之所以设立这种对比的理由,是因为这两位人类的首领:一位给人类带来了不幸,一位带来了幸福。第一位首领亚当带来了罪恶和死亡;第二位首领基督带来了恩典和生命。要明了这种对比法,先该知道保罗对死亡和罪恶的涵意。他把死亡和罪恶人格化了:死亡好像一个暴君(格林多前书15:55),罪恶好像是一个颇大的恶势力,它叫“死亡”如暴君一样宰治了人类。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本处的困难便容易了解了。15节讲论世人因耶稣所获得的恩典,远远超过亚当给人带来的害处——死亡;虽然保罗还没有明明说出,但由他的这种肯定的说法,我们可以逻辑地推论出,耶稣带来的恩宠胜过死亡。“死亡”不但指灵魂的死亡,且也指肉身的死亡。耶稣的恩宠使我们的灵魂复活,得与上帝和好,也要使我们的肉身将来和他自己一样,从死中复活(8:11)。“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一句,又在指明原罪的道理。“众人”一词是闪族语法,即指“一切人”(以赛亚书53:6、12等)。16节重申喜谈的道理:耶稣的恩典超过亚当罪过的遗毒——灵魂和肉身的死亡。“恩赐”一词无疑地指示耶稣救赎人类的大工程。保罗叫我们明白亚当所为和耶稣所为,一是原罪,一是救赎:二者具有天壤之别。因而往前推论道:因一个人的罪过,上帝审判一切人有罪;耶稣的恩典——救赎,虽然是在亚当犯罪以后,上帝才应许的(创世记3章),然而上帝“及至时候满足”(加拉太书4:4)便派了他的圣子降来救世,不但补赎亚当的原罪,还要补赎亚当的后裔所犯的本罪:这就是“恩赐乃是由许多过犯而称义”一语的解释。耶稣的救赎工程全是为反对亚当罪过的遗毒,因为耶稣的救赎是使人获得“称义”。一般现在的路德派的神学家,以于“称义”的概念,已放弃了路得的讲法:这种科学的客观态度,实在使我们凡信仰基督的人非常兴奋。昔日一些学者因误解本书而使基督徒彼此分离,深望现在因对本书的正确解释而重归于好,使耶稣的热望“好使他们都合而为一”(约翰福音17:21)早日实现。如今举一位路德派的经学者阿尔托依兹(Althaus)的话作为例证。他说:“所说‘称义’在原文本是律法名词,是指在法庭上宣布一人为‘义人’或‘无罪’……但一个人在上帝前成为义,决不是宣称为义,不只是好像为义人,而实际上不是;绝对不是如此,反之,上帝审断人为义,是内在整个的人得到救恩。上帝因亚当的缘故,确实使人成为罪犯(5:12),但因基督的缘故也实在使人成为义人。”17节按严格的并行体,保罗似乎应该如此写:“因亚当的过犯,‘死亡’作了王;同样因基督的恩典,‘生命’也作了王。”然而保罗撇开抽象的论述,而具体地指出受生命恩惠的人:谁蒙受这恩惠,谁就作王。蒙受这恩惠的人就是称义的人。关于这道理,参阅8:16-18;提摩太后书2:11-13。
- 5:18 這樣看來,因一次的過犯,所有的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所有的人也就被稱義而得生命了。
- 5:19 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
上边13-17节内连串的对比好像隔断了本章的论题,因为保罗此处所着重的是神学上的问题,而不管文意与文法是否上下衔接。18、19两节又上接12节的论题,是上述道理的纲要(已见5、6两注)。这里的思想不外是:(一)我们由耶稣所获得的正义,是“赐生命的正义”,即奥斯定和多玛斯说的:在今世为圣宠的生命,在来世为光荣的生命(7节,8:17、18等);(二)亚当的过犯是“悖逆”,耶稣救赎我们的行为是“服从”(斐2:6-11和依53:11)。
- 5:20 而且加添了律法,使得過犯增加,只是罪在哪裏增加,恩典就在哪裏越發豐盛了。
- 5:21 所以,正如罪藉着死掌權;照樣,恩典也藉着義掌權,使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
上面所述的是上帝救人的大计划。在这个计划内,摩西的律法究竟对人类负了什么责任?保罗这里不着重律法对个人所能发生的效力(就律法本身而论,是圣洁的(7:12)。因为它能引善意的人遵行上帝的旨意)。他只着重律法在人类宗教上所有的价值。它在宗教上的价值是暂时的,因为律法只是一个暂时的措置。就如希腊戏剧中的插曲(Episodium)是为加速戏剧的结束,同样,律法只是一种规范,没有得胜罪恶的力量,实际上反而增多了罪恶,因此加速了上帝救人大计划的实行日期。在人类宗教的历史上,律法的作用,按圣区利罗,是在显明罪恶的势力和人性的软弱。21节结束本章的辩论说:在耶稣以前,罪恶和它所产生的死亡,在人类中称王,且是暴虐的君王;但在耶稣以后,恩典藉着那赐生命者的义,即叫称义的人获得永生的义开始称王,直到世末。因此圣奥古斯丁说:亚当因撒旦而加于人类的灾祸消灭了,上帝的慈悲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