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第15章 概览
要讓鄰人喜悅
- 15:1 我們堅強的人應該分擔不堅強的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 15:2 我們各人務必要讓鄰人喜悅,使他得益處,得造就。
- 15:3 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你的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
- 15:4 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導我們寫的,要使我們藉着忍耐和因聖經所生的安慰,得着盼望。
- 15:5 但願賜忍耐和安慰的上帝使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 15:6 為使你們同心同聲榮耀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
1-13节一段不能视为前章论软弱者和坚强者问题的结论,而实在是向归依基督的犹太人和外邦人所讲的一篇威严的劝言。无疑地,当保罗口授这段经文时,他一定想到了在9-11三章中所讨论的那个有关犹太人的重要问题,因此他就如在11:15-24处一样,以使徒的身份,力劝凡信仰耶稣的人,都要一心一德不分彼此地在基督内荣耀上帝。坚固的人应该担待(亦有忍耐和容忍的意思)不坚固人的软弱,只有这样才可以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书6:2)。不但不可求自己喜悦,反该效法耶稣的表样,去求弟兄们喜欢,使他们获得神益,并使所有的基督徒,坚固的人也好,不坚固的人也好,都该彼此建立。“建立”是指增加爱德,既然是增加爱德,自然也就是增加爱德所包含的一切美德了(哥林多前书14:12、26;以弗所书4:29和哥林多前书13章)。常去寻求弟兄们的喜欢和神益,谁也知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是主耶稣的善表和教训。“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反为救赎人类,他甘愿领受了各种苦难和凌辱。保罗引用了诗篇69:9;古时的教会都视此诗篇为直接指弥赛亚的一首诗篇,因此新约的作者多次把它贴在耶稣的身上。保罗本来对于耶稣苦难和圣死的历史认识得十分清楚(加拉太书3:1),但他在这里却要引用旧约的预言来说明耶稣的苦难,可见另有目的:他愿意信友明白吾主耶稣是如何慷慨大方地服从了天父从永远给他所定的命令,承行了天父的旨意,实现了他的计划。再者,圣经不仅记载了关于我们元首的事,也记载了关于我们妙身肢体的所有的义务,就是也教训我们应该彼此忍耐,互相安慰,怀着得救的盼望(4)。使徒的这些话,证明旧约为基督徒仍然有永久的价值,并且以他引用旧约的方法,告诉信友们:耶稣基督是明了旧约的唯一神光(提摩太后书3:16;罗马书1:2、3;希伯来书10章等)。不过只诵读圣经,仍是不够,还需要上帝赏赐我们忍耐、安慰、爱德。然后才能同心合意地去荣耀上帝。“主耶稣基督的父”:是说上帝是基督的上帝,因为上帝创造了基督的人性;上帝又是基督的父,因为基督虽是真人但不是纯人,他是上帝的圣子,是从永远受生于上帝圣父(参阅哥林多后书1:3;以弗所书1:3;彼得前书1:3;诗篇2:7;希伯来书1:5等)。
上帝的福音一視同仁
- 15:7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歸榮耀給上帝。
- 15:8 我說,基督是為上帝真理作了受割禮的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
- 15:9 並使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上帝。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頌你,
- 歌頌你的名。」
- 15:10 又說:「外邦人哪,你們要與主的子民一同歡樂。」
- 15:11 又說:「列邦啊,你們要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要頌讚他!」
- 15:12 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列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 15:13 願賜盼望的上帝,因你們的信把各樣的喜樂、平安( [ 15.13] 「平安」或譯「和平」;33節同。)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着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谁也不能否认同心同口荣耀上帝是信友们一种爱德的表现,但他们若不积极地接纳他们的弟兄,他们的爱德不能称为完全的爱德,因为他们还没有效法耶稣以身作则所立的圣表:耶稣为荣耀上帝,欣然接纳了凡是愿意“悔改”,并信服福音的人,根本不问他是不是犹太人。他生为犹太人,奉上帝差遣到世界上来,是为实现上帝许给犹太人祖先的恩赐,但同时也是为使外邦人蒙受上帝的怜悯,信从福音,和犹太人一起形成另外一个“新的以色列”——教会——去荣耀上帝圣父(以弗所书2:14-22)。“受割礼人的执事”不是说耶稣是受割礼者——犹太人——的先知(申命记18:15),也不是说耶稣是心灵上受割礼者——信友们——的救主;乃是说耶稣是上帝的仆役,为实现上帝所赐给的恩许;换句话说,上帝不但给圣祖亚伯拉罕赐下了应许,并且也立了割礼作为应许的标记。按这应许的深意,弥赛亚降世后,不但以色列民要获得这应许,外邦人也要获得(加拉太书3章)。由此可知保罗在此暗示:
- (1)外邦人应记得基督降世行割礼是为救赎外邦人;
- (2)以色列民也要记得基督降世,不但是为救赎以色列民,也是为救赎外邦人。
因为藉着割礼所印证的应许,不只限于以色列民,乃是普及于天下万民;只有这样,上帝的名号才可受到合宜的荣耀,且在普世大受显扬。原来从古以来在经典上已记载了上帝的这伟大计划(1:3、4)。保罗又继续依希腊通行本引用诗篇18:50;申命记32:43;诗篇117:1;以赛亚书11:1a、10。这些旧约的话都证明未来弥赛亚国的“新民族”,不只是以色列民族,乃是包含天下万民的新民族,换句话说,就是从万民中因信心而蒙召选的“新以色列民族”(10:12)。13节不能视为保罗的祝祷词,乃是9-11章,14-15:13这一大段的总纲。信友们倘能保持坚固的信心,天父会藉着所赏赐的圣灵的德能,使他们充满喜乐与平安,满怀“不至羞愧”的盼望(5:4、5;以弗所书2:12)。
保羅的宣教使命
- 15:14 我的弟兄們,我本人也深信你們自己充滿良善,有各種豐富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
- 15:15 但我更大膽寫信給你們,是要在一些事上提醒你們,我因上帝所賜我的恩,
- 15:16 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上帝福音的祭司,使所獻上的外邦人因着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
按20节所说,保罗不往基督的圣名已经传到的地方去宣讲福音,罗马既然是基督的圣名已经传到的地方,那么他为什么现在给罗马人写信,并说明要到他们那里去呢?他之所以如此决定的原由,因为他是外邦人的使徒(加拉太书2:7-10)。因着这种职位,凡是外邦人的教会都在他传教的范围以内。故此,虽然他对罗马的信友很满意,因为知道他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并且也知道应该怎样“彼此劝戒”,可是他认为把这些道理向他们再提说一下,总是有益无害的。在16节他用属于祭司和祭献的术语,描写自己使徒的职任。16节“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作上帝福音的祭司,叫所献上的外邦人……”一句的意思不外是:如同祭司用祭物去祭献上帝,同样,他把归依基督的外邦人,当作祭品祭献上帝。也许有人要问,祭献上帝的祭品,该是纯洁无玷的,外邦人是不是纯洁无玷的呢?保罗认为:他们是纯洁无玷的,因为上帝圣灵祝圣了他们,并住在他们心内,使他们成了可悦纳的祭品(8:5、9)。“新约的仆人”保罗(哥林多后书3:6)是如何奇妙地于不知不觉之间表示了上帝三位一体的道理,19节与30节也同样表示了这道理。
- 15:17 所以,有關上帝面前的事奉,我在基督耶穌裏是有可誇的。
- 15:18 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甚麼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的言語作為,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上帝的靈( [ 15.18-19] 「上帝的靈」:有古卷是「聖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甚至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
- 15:19 【併於上節】
- 15:20 這樣,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已經傳揚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 15:21 卻如經上所記:「未曾傳給他們的,他們必看見;未曾聽見過的事,他們要明白。」
保罗在3:27严禁“夸口”,但他在基督内,并因基督藉他所行的事常常自夸(哥林多前书15:31;哥林多后书1:12,7:4,11:10、17等)。其实,他的使徒事业一一证明他是忠于职守。这些使徒的事业是“言语”,即宣布福音,“作为”,即马太福音10:8所说救助人灵的事;现在他亲自述说这些工程是什么,是由谁而来,是为何而作。这些工程是“神迹奇事的能力”即超过人力的奇能,是由上帝圣灵藉着他而实行的,目的是为使外邦人归依基督(1:5)。这些伟大的传教工作,他并没有行在一个偏僻的地方,乃是从耶路撒冷到以利哩古,即是从圣教会的发源地直到罗马帝国东北最远的一省,所以能说没有一省,没有一个大都市,不是经过他,或经过他的助手,传了“得救之道”的(使徒行传13:27)。他传教的事业如此迅速发展,是因为他总不愿使自己的工程“在别人的根基上”,即不在别人宣讲福音的地方去宣讲福音;反之,他常往那尚未听到主名的地方去宣讲福音(加拉太书2:9)。他觉得这种传教的方法,才全合上帝的圣意。故此他依据希腊通行本引用了以赛亚书52:15一句,似乎愿意说明,只有照这种方法作去,才可以使古先知的这句话得以应验。
保羅計劃訪問羅馬
- 15:22 因此我多次被攔阻,不能到你們那裏去。
- 15:23 但如今,在這一帶再沒有可傳的地方,而且這許多年來,我迫切想去你們那裏,
- 15:24 盼望到西班牙去的時候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心裏稍得滿足,然後蒙你們為我送行。
以赛亚先知的这句话在东方算是应验了(23)。但在西方还没有应验,身为外邦使徒的保罗,渴望在自己逝世以前到西方去传扬耶稣的圣名。当时最西边的一个国是西班牙,因此他决定要往那里去。他似乎有意要从西班牙“周游”到罗马,用一种钳形的攻势,使西方的异教民族全部归依基督。罗马是他这次长途传布福音的自然根据地,哥林多、以弗所都太远,而充满传教精神的安提阿更远。所以保罗要到罗马去,是为认识罗马教会,决意在那里建立他未来传教的大本营。大概他在开始传教时就有意,有一天要到帝国的京都去,且在以弗所对这种志愿已有所表示(使徒行传19:21;罗马书1:10、11)。可是直到现在东方的传教事业阻止着他实现这种愿望,然而他现在准备往西方去,愿意路过罗马,能见到那里的教会,满足他的愿望,并按照他传教的方法,得几位罗马的信友送他到西班牙去。后来他确实到了罗马,但不是在那一年(公元58年),而是在四年以后(公元61年),并且还是身带锁链,以基督的使者身份而去的(以弗所书6:20)。不过当时对这未来的命运,为他如今还是一个未解的谜。
- 15:25 但如今我要到耶路撒冷去,供應聖徒的需要。
- 15:26 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一些捐款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
- 15:27 這固然是他們樂意的,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因為外邦人既然分享了他們靈性上的好處,就當把肉體上的需用供給他們。
保罗认为现在是满足他素日愿望的大好机会,只要他先去到耶路撒冷,把马其顿和亚该亚二地信友为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所捐的款项交代清楚,顺便在耶路撒冷过一次五旬节,然后上船往帝国的京都去。关于这批款项,他非常重视,深愿这项献仪能成为犹太信友和外邦信友同心合意的媒介(哥林多前书16:1-5;哥林多后书9章;使徒行传24:17)。并且他认为外邦信友对犹太信友应有这项互通有无的责任,因为外邦信友沾了犹太信友的神恩,所以犹太信友有接受外邦信友物质援助的权利(参阅加拉太书6:6;哥林多前书9:14)。
- 15:28 等我辦完了這事,把這筆捐款( [ 15.28] 「捐款」:原文直譯「果實」。)交付給他們,我就要路過你們那裏,到西班牙去。
- 15:29 我也知道去你們那裏的時候,我將帶着基督豐盛的恩典去。
- 15:30 弟兄們,我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又藉着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上帝,
- 15:31 使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也讓我在耶路撒冷的事奉可蒙聖徒悅納,
- 15:32 並使我照着上帝的旨意歡歡喜喜地到你們那裏,與你們同得安息。
28节保罗再表示他要往西班牙去的意思。究竟四年后他是否真到了两班牙,学者的意见仍不一致,但真到西班牙之说比较可信,因为有两种极古的文献提及此事,即穆拉多利目录和革利免书信。不论保罗到过与否,但在往西班牙去以前,他必要经过罗马,还要给罗马信友“带着基督丰盛的恩典而去”(1:11、12)。此句按原文直译应作“基督祝福的圆满”,即谓耶稣的各种神恩。他心中感觉到自己与罗马的信友是团结一致的,深望自己和耶路撒冷的信友也能这样才好!因为在耶路撒冷信友们对他怀疑不满(使徒行传21:17-26)。不信者还要设法杀害他(使徒行传21:27-29)。故此他请罗马的信友,为他热切祈祷,并且还是用了一句十分有力的语调说出,要罗马的信友和他一起在上帝台前“竭力”,就如雅各在雅博渡口曾与天使彻夜格斗,或如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马太福音26:42;路加福音22:44)在他天父台前恳切的祈祷一般。他要这样祈祷的目的是愿意能够脱离耶路撒冷不信者的毒手,并使他带来的款项得蒙耶路撒冷信友们的悦纳。请注意保罗在30节又极自然地于不知不觉中暗示了上帝三位一体的道理(16,19)。
- 15:33 願賜平安的上帝與你們眾人同在。阿們!
“平安”一词是本书信中再三重弹的主调(5:1、10、11,8:6等)。这超性的平安是主耶稣的恩赐(约翰福音14:27),也是天父经过耶稣赏赐给世人的恩惠(以弗所书2:14)。本书的结尾语表示使徒向信友们所能祝颂的,也只是愿他们常获享这最高尚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