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启示录 第22章 概览

本章五节是描述蒙选者在天父家中所享的永福。约翰就如旧约的先知一样(以西结书47:1-12;撒迦利亚书14:8;约珥书4:18),为描述这种永福,曾暗引了始祖父母在地堂中所享的福乐。为此龚刻耳和其他经学家肯定说:末世的喜乐相应于原始的喜乐;或者说:末世的事亦如原始的事。我们不否认这种推断有其相当的价值,可是这种推断决不能完全表达出先知书,尤其是启示录中所含有的全部真理。固然,新约的作者曾以“伊甸”乐园的福乐作比喻,以描述末世后的光荣的喜乐,可是由他们的描述可知天堂的福乐,远远超过亚当和夏娃在地堂中所享的福乐。不论是圣彼得,或圣保罗,或圣约翰对这福乐都说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书2:9)。约翰在这天上的耶路撒冷中所见的那条“生命水的河”,虽然可与创、创世记2:10所记的那条“滋潤那園子”的河水,尤其与以西结书47:1-6、12所记的那条“有水從殿的門檻下面往東流出”的河水作一比较,可是约翰在这条河流上,贴上了一层更深的意义。如果我们沉思7:17,21:6,22:17以及约翰福音7:38的记载,便可推知这“生命河的水”即是指示被选者所得的上帝的生命,或更具体的说:即是指示上帝圣灵(见约翰福音7:37-39并注)。关于“生命树”,见2:7并注,参阅创世记2:9,3:22-24。始祖父母犯了上帝的命令之后,人类再不能接近那棵“生命树”;但是当基督降生救世之后,人类在圣教会内又找到了这棵“生命树”;这棵“生命树”即是在圣教会内生活的基督。这棵树不但“每月结果一次”,并且它的叶子还可“医治疾病”(以西结书47:12),这是说明圣教会所受于基督的各种丰富的恩宠和基督所立的圣事。只要人类善用这些恩宠和圣事,灵魂上的病症和软弱,莫不获得治疗。“以后再没有咒诅”(3):如要明白这句话的深意,先该记起上帝在旧约中所下的两项含有诅咒的命令(a)上帝在“伊甸”园中曾禁止始祖父母吃知善恶树上的果实,下了禁令之后,遂附加诅咒说: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记2:16、17);(b)当上帝吩咐以色列人去占领福地时,曾下了“灭绝令”,要他们灭绝那七个罪恶满盈的民族(见申命记7:2,2:34,3:6等处);现在却不是这样了。自从那“敬虔的奧祕是公認為偉大的:上帝在肉身顯現”之后(提摩太前书3:16),即自从“上帝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了之后(提多书2:11),自从基督建立了他的教会之后,再没有任何可诅咒的了,因为宇宙与人类已再被祝圣,已靠着基督的宝血,走向“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希伯来书10:19)。如果在地上的教会中,信友们唯一当行的义务,是朝拜上帝与羔羊,那么这种敬礼更应实现于凯旋的教会中(3);在那里不但要朝拜事奉上帝,并且还要“瞻望他的容貌”(见哥林多前书13:12);在那里既然面对面地看见光明的上帝,哪里还需要灯光或日光来照耀?不仅如此,届时还要与上帝一同作王,“直到永永远远”(5),这即是我们最后的福乐。约翰即以这些充满福乐的言词,结束了他所蒙受的启示;此后只是结尾语(6-21):劝人信他所写的启示,不可妄加删改,也劝人渴望吾主的日子快快来临。

基督来临

本书既是以公函的格式写成的,书前既然有一篇书信式的开端(1:1-8),自然也应有一篇书信式的结尾语(22:6-21)。作者在这篇结尾语中,再三反映书首所提出“时期已临近了”的论题。在本段中有三位发言者:即是基督、向导天使和先见者约翰;有时很难决定谁是某段的发言者。不过无论谁是发言者,丝毫不影响本段的大意。6节明显是向导天使的话,这段话实在是1:1节的回音。“这些话都是信实而真诚的”:“这些话”即是指启示录全书的内容(21:6)。默全书之所以真实可信的原因,是因为约翰是由上帝蒙受了先知的神恩而写的,所以万不能舛错;并且约翰既是上帝的忠仆和信使,对上帝所要他发表的预言,决不敢擅自更改。“先知的预言”,多少总带有末世论的色彩,如果这话能对其余的先知书说,那么对本书更可以说了;就如我们在引言第八章结论中所说过的,本书大致可说是基督末世言论的一篇详解,它的主要题目,即是宣告“那些必须快要发生的事”(1:1)。7节按某些经学家的意见,认为仍是天使所说的话,重新代基督说出在本书中多次所说过的话;不过,我们与另一般学者认为此节是基督亲自说的,一方面为强调本书的预言,另一方面以祝福之辞,鼓励听众去遵守这些预言(1:3)。8、9两节,约翰先亲自为所见所闻的一切作证(1:1、4、9),然后记述他对向导天使所有的感激与敬意要伏地朝拜他,可是为天使所拒绝,因为朝拜之礼,只应归于上帝(见19:10并注)。

在旧约中,上帝往往命先知将一些有关末世的预言封藏起来,等待适当的时期,才给人发表(见达8:28,12:9并注),可是现今基督既已降生了,“来世”已经开始了(见罗1注五),新约的先知不但不应把自己的预言封藏起来,反应“在屋顶上张扬出来”(玛10:27),因为“时期已临近了”(10);约翰所蒙受的启示既正是为现已开始的(来世)而写的,所以绝无封存的理由。在这已开始了的“来世”中,即自圣子降生为人,直到他再来临为止这段时期中,义与不义之分,善人与恶人之别,全在于世人是否接受吾主的圣道。11节:“让不义的,仍不义吧„让义者,仍行义吧„„”正与耶稣所讲的莠子的比喻的意义相同(玛13:24-30),说明在圣教会内常有麦子和莠子共同生长的现象,但到收获时,即到基督再来临之际,才加以决定性的甄别(玛13:36-43)。为此在基督再来临以前我们信友最主要的任务,即是警醒祈祷,等待他的来临(12)。他一来到,要按每人的行为,审判每人(玛25等处)。耶稣所行的审判是含有决定性的,再不得翻案,因为他是上帝圣子,与天父同性同体。为此他在此将天父用以指示自己的名衔,应用在自己身上说:“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13,参见1:8、17,2:8)。在14、15两节中,耶稣再次说明谁能进入天上的圣城,谁被拒于城外:凡在羔羊的血里冼净自己衣服的(见7:9、14并注),必要永久住在天上的耶路撒冷之中:“凡为狗的,行邪术的……”,即是那些随从了大龙和假先知的人,必要与他们的首领遭受同样的命运,即永远落于硫磺与火燃烧的坑中(见20:9、10、21:8并注)。16节是耶稣亲自作证,证明是他派遣了自己的天使,向约翰启示了这一切(见1:1),并证明这一切启示都是千真万确的(6)。耶稣在此并自称为“达味的根苗和后裔”(依11:1,10),以说明他就是伊民所期待的默西亚;并自称为“那颗明亮的晨星”,按“晨星”是星辰中最明亮的星,是元首的象征(德50:6;依14:13),以指明他所有为万有的元首的尊位。“晨星”也是许给胜利者所得的赏报(见2:28并注)。

耶稣在上段曾说:“看哪!我快要来”(12)。圣教会——新娘——一听到这悦耳的声音,遂为圣灵所感动(罗8:16、23、26)。大声呼求说:“你来吧!”这种呼求不止是古时教会的感叹和切望(格前16:22),并且她还邀请她世世代代的子女,一起与她这样呼求。原来按圣保羅在弟后4:8所说的,凡是信友都是爱慕耶稣再来的人。的确,我们都应当爱慕耶稣的显现,热切盼望他的来临,因为只有那时,才是他与他的净配——圣教会获得最大光荣的时期;为此我们每次念“尔国临格”时,即应怀着这种热切的心情,祈求羔羊婚期的来临。暂时流徙涕泣之谷的我们,如果感到口渴,即可到耶稣的圣体圣血台前,汲取“生命的水”以解我们的口渴。这“生命的水”时常存于圣教会内,可是由我们一方面,应当渴望它,接受它(21:6;若7:37,6:35并注)。

18、19两节的发言者,似乎是约翰本人;不过有些学者主张是基督——本书主要作者的话。本段的大意不外是说:凡诵读本书或者讲解本书的,不可任意增删本书所含有的道理(见申4:2,13:1)。假使18、19两节是约翰说的话,自然可使我们注意到新约的先知,怎样全如旧约的大先知梅瑟一样,确知自己所写下的,并不是自己的话,而是上帝的话。关于增删本书预言的人所受的惩罚,是引自申29:19,即言他们要受自食其果的处分。

20节记述一项极感动人心的对话,即耶稣和他的净配——圣教会的对话。耶稣知道他的净配最热烈盼望的事,就是他的来临——这也是本书的主题,为此耶稣第七次应许说:“是的。我快要来”(2:16,3:11,16:15,22:7、12、17、20);圣教会遂热切答说:“阿们(但愿如此)。主,耶稣!你来吧!”波绪厄解释到这里曾说:“的确,信友的心灵常不停地热望基督神国的来临,全部圣经以这种甘饴的言词煞尾,实在令人称奇:因为它以宇宙的创造开始,而以再次的新创造——基督神国的完成而终结。但愿上帝赏赐恩宠与读本书预言的读者,使他们能够再三深思这最后的几句话,而在心中觉到呼求耶稣与为耶稣所召唤是多么甘饴⋯⋯”。未节为书信的普通祝福语。

神学释义

犹如我们在20章的附注内所讲过的,基督的千年王国既然是指战争的教会在今世流亡的时期(20:1-6),那么歌格和玛各的侵袭与失败,便是指敵基督对圣教会所作的最后攻击与失败,也就如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後書2:8所说的:“那时这不法的人必出现,主耶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他,以自己来临的光辉摧毁他。”敵基督最后攻击圣教会的战争要延续多久,为我们仍是一个谜。可是我们确知,在此战争之后即是肉身之复活和公审判,以及公审判的永远定案:永罚或永生。那些受永罚的人,是因了他们自己的恶行;享永生的被选者,是因了上帝的仁慈;就是说:他们在世上因为顺从了恩典的指引,同恩典合作,行了善功,才得享永福。

公审判的定案虽然有两种,可是约翰在这几章内特别注目享永生的地方——天上的凯旋教会,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表示上帝实在“一切都更新了”,才能表示出第二次创造的尊高,为此他用了两个象征来描绘天上的教会:以羔羊的净配,表示她的可爱;以天上降下的圣城,表示她的母性,以及至一、至圣、至公、从使徒传下来的各种特征。

如要阐明这双重象征内所含蓄的丰富道理,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约翰在此好似要引导读者去亲自默想與體會,亲自静观他在拔摩海岛上所见到的将来的榮耀,而燃起读者对战争教会的热爱,使其向往基督与其净配的最后胜利。不过我们可以提示读者,在读这段经文时所应注意的三点:第一、虽然约翰在这几章内所注目的是凯旋教会,可是还有时提及今世的战争教会,犹如我们在21章注視内所讲过的,这是为了要安慰并鼓励尚在战争中的教会。第二、约翰为描述圣教会的美丽、高尚与神圣,曾多次暗示始祖父母犯罪前的“伊甸”樂园,这是为表示这新的耶路撒冷要远远超过“伊甸”樂园的福乐;第三、约翰为描写被选者在天上耶路撒冷的生活,曾多次引用了以西結和以賽亞的预言,并且也多次暗示到住棚节的喜庆,这是为了要说明只有在天上的耶路撒冷内才能得到圆满的喜乐。

的确,人类因原罪在“伊甸”园中所失落的一切,如今在现世的教会中,又由“更新了一切”的造物主手中,更丰富地获得了;不过,圆满的获得还应等待于教会凯旋之时。譬如“伊甸”园中的生命树和生命之水的江河,人与上帝的密切结合,以及上帝与人类同在的喜乐等等,这一切信友们在圣教会内实在都得到了,因为生命树就是基督;生命树上的叶子与果实,即是基督所赐与教会的圣事和各种恩宠;生命之水即是天父藉基督所赐与教会的最大恩赐——上帝圣灵,他即是圣教会的灵魂和导师(約翰福音16:12、13);凡做上帝子女的都是由他引导,是他常以无可言喻的叹息,为我们热切祈求,是他常代圣者按照上帝的旨意祈求,并且是他常鼓励圣者去向往父所许与义子的榮耀,即肉身的榮耀复活和永生(见羅馬書第8章并注)。为此无怪乎圣灵在冥冥中感动圣教会与其子女,催迫她同他一起呼求说:“主耶稣啊,我愿你来!”不错,圣教会与其子女都在期待基督的再次来临,都在爱慕他的再次显现(提摩太後書4:8),因为只有基督的再次来临,才能显示出天父是怎样爱了他的圣子,将怎样光荣他的圣子——我们的救主,因为只有基督再次来临,才能使我们得见圣子在创世之前在父内所具有的光荣(約翰福音17:24)。既然耶稣在晚餐厅中向圣父为我们祈求了这一切,并“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希伯來書5:7);那未,为基督作证的保惠師——上帝圣灵(約翰福音15:26),在此催迫他的净配来呼求:“主耶稣啊,我愿你来!”便不足为奇了。圣灵与基督的净配向基督的呼声,不能不使基督俯听,为此基督答说:“是的,我必快来!”这“我必快来”一句,当然应按“在他前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的上帝所预定的时期来了解(彼得後書3:8;詩篇90:4);可是我们知道,“主没有迟延他的应许”(彼得后书3:9)。犹如“時候滿足”(加拉太书4:4),他便“取了奴仆的形象”(腓立比书2:7),降生成人;同样,几时天国的福音传遍万国(馬可福音13:10),被选者的数目一满(6:11),主必要显赫地降临于自己的凯旋王国中。请想:直到主再来临为止,哪有比向主说:主耶稣啊,我愿你来!!”更甘饴的呢?那有比听到主说:“是的,我必快来!”更悦耳的呢?主耶稣啊,我愿你来!啊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