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 第20章 概览
一千年
- 20:1 我又看见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手里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一条大铁链。
- 20:2 他抓住那龙,那古蛇,就是魔鬼、撒但,把它捆绑了一千年,
- 20:3 扔在无底坑里,把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它不再迷惑列国,等到那一千年满了。这些事以后,它必须暂时被释放。
读者如愿稍微明了本章颇费解的经文,必须先读本章后的附注“论千禧年说”。按启示录的体裁,约翰在前章写了那两兽彻底失败之后,如今应继续描述那条大龙的失败;大龙的这场失败与12:9-12所记述的那场失败本来是一回事,不过作者愿意在用另一种象征重述前事,以说明大龙的工具——那两只兽,在耶稣再来临时,怎样遭受彻底的失败与永远的惩罚;同样;大龙——撒但也要遭受同样的命运。撒但的失败好似是在两幕中演出的:当上帝圣子降生为人类受苦受死之际,撒但已被摔到了地上(12:9),这可视为笫一幕。关于撒但这第一次的失败,圣游斯丁说得好。他说:自从耶稣第一次来临,撒但即知道自已受了惩罚,必下入深渊内。约翰在本章1-3节中,即以生动动的文笔,来讲述这段道理,说明耶稣已经得胜了撒但,这世界的王已被赶出去了(约翰福音12:13)。不过撒但所受的这种惩罚,只是第一步,只是暂时的;约翰在本章7-10一段,即是记述撒但对上帝的最后一次攻击,以及所受的惨败与永罚。这一幕可视为撒但失败的第二幕。由此可以推知这位用锁链捆住撒但的天使(18:1),即是指示上帝因耶稣降生受苦受死的功劳,已瓦解了撒但的势力,撒但再不能如同在圣子降生之前那样毫无忌惮地去迷惑万民。事实上,自从耶稣救赎了人类之后,偶像崇拜,便逐渐衰微;而基督的福音却不断地日日“顺利展开,并得到了荣耀”(得后3:1)。可是这并不是说,此后撒但再不图谋陷害世人了,反之“他知道自己只有很短的时间了”(12:12),此后他要被投入永远的烈火和硫磺的坑中去(20:10),所以乘此片刻时间他更要变本加厉地去迷惑世人,引人作恶犯罪;可是他决不能伤害真基督徒的灵魂,因为约翰在书信中说过:“我们知道凡从上帝生的,必不犯罪,从上帝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恶者也就无法害他”(约翰一书5:18)。当然这并不是说,凡已领过洗得了信德的基督徒,就无须与撒但作战了,绝对不是;反之,他应时常儆醒祈祷,“要穿戴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以弗所书6:10-20)。撒但被捆起一千年这一段时期,大概即是圣教会在此世间所应渡过的时期;可是在基督再来临之前,撒但要再被放开“一个短时辰”,即是说,在基督再来临之前,撒但要再凶猛地攻击圣教会。这正如吾主耶稣在末世言论中所说的:“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玛24:21-25并注);圣保罗对此也曾说过:“人不拘用什么法子,你们总不要被他诱惑;因为那日子以前,必有离道反教的事,并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显露出来。他是抵挡主,高抬自己,超过一切称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上帝的殿里,自称是上帝。”(帖撒罗尼迦后书2:3-12并注)。本章7-10节一段,便是撒但在这个“暂时”内,猛烈攻击圣教会的记述,可是连这次猛烈攻击之时,凡属于基督的,凡忠信于基督的,也不会遭受撒但的伤害。
- 20:4 我又看见一些宝座,坐在上面的有审判的权柄赐给他们。我又看见那些因为给耶稣作见证,并为上帝之道被斩首的人的灵魂,和没有拜过那兽与兽像、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打过它印记的人的灵魂。他们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 20:5 这是头一次的复活。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那一千年满了。
- 20:6 在头一次复活有份的有福了,圣洁了!第二次的死在他们身上没有权柄,但他们要作上帝和基督的祭司,也要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凡忠信于基督的人,在消极方面,不但受不了撒但的伤害,并且在积极方面,他们还要在基督的神国内“与基督一同作王”(4),并作“上帝和基督的祭司”(6):这是4-6一段的大意。基督的神国,按约翰的神学,即是他在福音中所喜称的“生命”或“永生”。我们知道:基督的神国虽具有两种局面:一种是今世的,一种是来世的,可是归根结蒂,总是一个神国;同样,按约翰的神学“生命”也分两个阶段:一是开始的,即今世所度的圣宠生命,一是圆满的,即在天乡所度的永生,二者却是同一“生命”。约翰在本书中所用的辞句与他其他的著作,因文体的原故虽有不同,但其深意却完全相同,为此仆黎玛削(Primasius)和许多经学家皆主张先见者约翰在4-6节所讲的,非但指已升天的殉道者和已死去的信友,并且也指尚在今世生活的一切对基督忠贞的信徒,因为他们已从魔鬼的奴役下,已从罪恶的死亡中,移入了生活的领域,开始进入了永远生命的境界,已同基督一起复活,已获得了“头一次复活”;“其余的死人”(5),即指那些生活在罪恶之中作魔鬼奴隶的人,亦即那些还没有获得“生命”的人,参阅约翰福音5:25、28并注。明白这一点,我们便可下结论说:约翰在本段内首先是说明殉道者和在主内安眠的信徒所有的尊位,其次也是说明一切“向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人的尊位(罗马书6:11);换句话说:本段与7章一样,不但指凯旋的教会,并且连战争的教会也包括在内。为此凡与“永生”有份的一切信徒,都获得了“头一次复活”,因此也都蒙受了那由“永生”所发出的效果:即“与基督一同作王”,并作“上帝和基督的祭司”(6);换句话说:一切信友,不拘生者死者,都分享基督的王位和他的祭司品位(马太福音19:28;路加福音22:30;哥林多前书6:2;彼得前书2:5,9);基督神国的尊贵即在于此。约翰默观至此,遂情不自禁的大声欢呼说:“在头一次复活有份的有福了、圣洁了”(6)因为他们的敌人只能杀害他们的肉身,却不能杀害他们的灵魂(马太福音10:28),所说“第二次的死”,是指永罚。第二次死亡不能加害他们,因为他们或已到了天父家里与耶稣同在一起(腓立比书1:23;启示录14:13),或在世上只顾一件事,即只顾向前奔跑,为争取上帝在基督耶稣内召他们向上争取的奖品(腓立比书3:13、14;启示录3:20、21)。为此圣教会在今世的生活,直到主再来临,只在于生活在基督内,而等候永远荣耀的时期——即羔羊的婚宴时期。罗马书8章或可作本段最好的注释,读者可参阅,并参阅20-22:5的神学释义。
击败撒但
- 20:7 那一千年满了,撒但会从监牢里被释放,
- 20:8 出来要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国,就是歌革和玛各,使他们聚集争战。他们的人数多如海沙。
- 20:9 他们上来布满了全地,围住圣徒的营与蒙爱的城,就有火从天降下,烧灭了他们。
- 20:10 那迷惑他们的魔鬼被扔进硫磺的火湖里,就是那兽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们会昼夜受折磨,直到永永远远。
按耶稣亲口所说的话,世界必有终结的一天(马太福音28:20)。世界何时终结,按启示录所说,世界的终结应在一千年——战争教会在今世的时期——满了之后才能实现。不过在世界终结之前,撒但还要再一次凶猛地来攻打圣教会;其凶猛的程度是以前所未有的,这即是“撒但必从监牢里被释放”一句所暗示的意思。撒但被放出之后,便随心所欲的再次去迷惑世人,并聚集世上的万民,来与基督的神国作战。约翰在此用了“迷惑”二字,颇含有讥讽的意味,因为万民实在都上了撒但的大当,撒但原来许给了他们今世的各种福乐,可是他们所得到的,是“有火从天降下,烧灭了他们”(9),好像所多玛和蛾摩拉一样(创世纪19章)。按此处的记载:万民的代表即是歌革和玛各。按以西结书38、39两章所载歌革和玛各二名,指巴比伦帝国领域以外的一切野蛮民族。既然大巴比伦已经灭亡了(17、18两章),撒但也就不能不召集这些野蛮民族来攻击圣教会(详见以西结书38、39并注)。万民遂“上来遍满了全地”(9),按此句是引自哈巴谷书1:6,原指迦勒底人庞大的军队去攻打以色列民之事,此处则是指万民都聚集一起,在撒但领导之下,上来攻击基督的教会。“圣徒的营”,“蒙爱的城”,是指示圣教会,见诗篇86:2,77:68;以赛亚书60:14等处。我们读到这里,只等待基督的显现,来消灭他的敌人,犹如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后书2章所记述的一样;可是约翰,或者因为他在前章已描述了“上帝之道”的显现与胜利;在此换了笔法,以从天降火的比喻(以西结书38:22,39:6),来记述基督敌人的魁首——撒但的沦亡。布局虽与保罗的不同,但意义完全相同。撒但这一次失败是决定性的失败,永远“被投人了那烈火与硫磺的坑中”,在那里与他那两个最主要的工具——两巨兽,“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10)。
末日的审判
- 20:11 我又看见一个白色的大宝座和那坐在上面的;天和地都从他面前逃避,再也找不到它们的位置了。
- 20:12 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都展开了,并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
- 20:13 于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阴间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
- 20:14 死亡和阴间也被扔进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
- 20:15 凡名字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人,就被扔进火湖里。
按圣保罗所讲的末世论的道理:耶稣一出现,即要“用口中的气灭绝他”。即那“不法的人”,亦即敌基督(帖撒罗尼迦后书2:8),这等于说。他要毁灭“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哥林多前书15:24),即消灭一切恶魔的权势和为恶魔所利用的一切权势,此后便是众人的复活和公审判;公审判的结果或是永生或是永死(见马太福音24,25)。约翰在本段内也就是讲论这同样的道理,不过只是以启示录的文体写出而已。先见者看见了一个洁白的大宝座,其上坐着全能的上帝(4:2,5:1,7:13,6:16等处)。在这伟大的审判者的尊威之前,天地都消失了,“再无可见之处了”(11)。上帝在起初创造了天地万物是为了人类,可是因为人犯了罪,受造之物也受了上帝的诅咒(创世纪3:17),所以一到了天地终穷的时候,被诅咒的受造之物必要消失,归于乌有,好使上帝再造一个新天新地。见启示录21:1;彼得后书3:10;罗马书8:19-22。如今旧天旧地都已消失了,所存在的,好似只有上帝的宝座,上边坐着上帝圣父,准备实行他至公至义的大审判(马太福音6:4,18:35;罗马书2:5等)。由圣经他处的经文,我们知道,审判生死者的大主本是上帝圣子(约翰福音5:22;使徒行传10:42,17:31等处),并且约翰在本书6:16,17;14:14-20也讲过同样的道理;约翰在此把公审判归诸上帝圣父,只是因为他愿意表示出公审判的主要点而已。12、13两节已间接描述了众人的复活和他们所受的大公无私的审判。到那一天,世上所有各种阶级的分别——“无论大小”都已平等,死过的众人都要复活,都一样站在宝座前受审判。按此处的记述,上帝为实行这大审判要用两本书:一本称为“案卷”,在上面记录了世人所行的一切善恶:至公至义的上帝对信友所注视的,并不是死信德,而是“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加拉太书5:6并注),即人的行为的善恶(马太福音25:31-46等处);对外教人所注视的是他们是否“顺着本性去行法律上的事”(罗马书2:13-16)。另一本称为“生命册”,见3:5,13:8,17:8,21:27,22:19;路加福音10:20;腓立比书4:3。既然上帝按照记录世人功过的“案卷”审判世人,那么这本“生命册”岂不是多余的吗?并不是,因为这“生命册”是指示那些被选者的名字在创世之前已写在天上了(见路加福音10:20;以弗所书1:3-14)。由这句话看来,“生命册”与“预定”的奥理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自然这“预定”的道理为人仍是一项不能详解的奥理,为此我们只能按圣奥古斯丁的教训说:上帝要拯救一切人,可是不是一切人都愿意顺从上帝而得救;上帝知道在自己的田地里谁是麦子,谁是稗子;谁要获得永福,谁要遭受永罚。关于那些获得永福的圣徒,圣经上说他们的名字早已写在“生命册”上。即是说他们的得救唯独是因了天父的仁慈,而那些遭受永罚的人之所以遭受永罚,全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在至义的上帝台前是邪恶的缘故。为此,这项预定的奥理,不但不应使我们过余惊惧,或失望;反而应使我们更振作精神,怀着那以爱德行事的信德,向前奔驰(加拉太书5:6;腓立比书3:13、14),努力成为得胜者(2:7等);如此,我们的名字必已记录在“生命册”上无疑。参阅罗8并注。由于众人都已复活,基督的最后仇敌——死亡也必要消灭(哥林多前书15:26)。约翰在此如保罗一样,将死亡与阴府都加以位格化,视它们为两个暴虐的掌权者,于是写说:“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14),这“火湖”即是普通所称的“地狱”,其中不但有那两只兽、撒但、死亡和阴府,并且那些顺从了兽和撒但的人,那些行为邪恶(约翰福音3:19),而没有被记录在“生命册”上的人,也要被投入其中,这就是“第二次的死”(14,15)。他们在世时生活在罪恶的权势之下,即等于“死亡”——第一次死亡;如今生活在永远的罪罚之中,更加等于死亡——第二次死亡。这次死亡可真与真实的生命——上帝永远隔绝了。
上图:今日欣嫩子谷。希腊文「地狱 Gehenna」一词源于希伯来文Gehinnom,即耶路撒冷城外的「欣嫩子谷 Valley of Hinnom」(书十八16),那里曾经是拜偶像摩洛的人焚烧儿女的地方(王下二十八3;耶七31),后来犹太人改用来焚烧犯罪者的尸首和一切不洁的垃圾,所以那里的火常年不止息,比喻地狱里永远的刑罚。拒绝创造主的人,就像垃圾一样失去了被造的用途,只配丢在这里燃烧。
上图:欣嫩子谷的位置。(1)是欣嫩子谷,(2)是圣殿山,即原来圣殿的位置。
附注 论千禧年说
在本附注中先论“千禧年说”的意义,次论它的来源,最后论本书20:1-6一段有关“千禧年国度”的意义。
(一)千禧年说的意义
“千禧年说”(希腊文作“chiliasmos”,就是相信基督在公审判以前来到世上,治理他荣耀平安的王国,计一千年之久;过了这一千年便发生最末攻击基督国的大战争,即20:7-10所描写的歌革和玛各的攻击;这些敌人被击败之后,即是最后的复活、公审判与永生。基督荣耀的千年王国来临之前,必然发生两件事:即殉道者的复活(或殉道者与义人的复活)和基督再临于世,为的是基督与复活起来的殉道者(或殉道者与义人)一起为王一千年。这次的复活称为“第一次复活”,世末所有的善人和恶人的最后复活,称为“第二次复活”。由上述可知,“千禧年说”不但与犹太人对基督来临的信仰,与基督徒对基督二次荣耀来临的信仰,与犹太教及基督教会对肉身复活的共同信仰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更与“基督国应与天上永福分开”的信仰,与“两次复活”的见解有密切的关系。相信“基督国应与天上永福分开”,及“两次复活”就是“千禧年说”的两个主要的思想,此说与渴望基督再快来临的思想不能混为一谈。因为基督的千年王国是发生在得胜二兽之后(19:11-21)。直延续到哥格和玛哥格军队的最后攻击为止(20:1-10)。此“千年王国”被最近的圣经学者,另外被日尔曼民的经学者称为“基督的中间国”(Regnum Christi intermedium)。
(二)千禧年说的来源
关于这一模糊不明而且复杂的问题,有些经学者竟肯定“基督的中间国”一说,是耶稣时代犹太人的普遍思想,并且约翰也受了这一思想的影响。
这种说法,未免有些武断。因为犹太学的专门学者如朋息尔汪、斯特辣克和彼肋贝克并不如此主张。斯特辣克和彼肋贝克写说:“基督以前的犹太教会曾相信因基督的来临,即开始今世完全终结的时期,也曾相信基督要永远为王。基督以后的犹太教会才分‘基督的日期’和‘今时的终结’或‘未来的世纪’:‘基督的日期’按时期说是有时限的,但‘未来的世纪’却是永远的。‘基督的日期’是怎样的以及期限多久,从来就意见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的确如此,文士阿基瓦·本(Rabbi Agiba卒于公元135年)立定“基督日期”为四十年,犹如以色列民漂泊在旷野的时期;文士赫卡努斯(Rabbi Eliezer约公元150)说是一百年;文士贝勒哈雅(Rabbi Berachaja 约公元350)说是六百年,某一文士(约公元217)照以色列民居埃及的年数说是四百年;另一位叫厄肋赫则尔的文士(约公元90年)说是一千年,还有些文士说是两千年或七千年。
在文士的著述中虽没有“第一次复活”和“第二次复活”的说法,但基督以后的犹太教会事实上却有两种复活的讲解。据他们说“第一次复活”应发生在“基督的日期内”,而且仅限于以色列圣地。又仅是为死于圣地或圣地以外的热心以色列人;“第二次复活”才是普遍的,才是众人的复活;这次复活应发生在公审判之前。在犹太文士中也有“第二次死亡”的论调;“第二次死亡”或是指不得复活,恶人永留在坟墓中;或是指永罚。
以上这些主张,虽然来源不明,但大致可说这些主张的产生地是犹太本土;亦可说这些主张并不是出于上边所提及的犹太学专门学者所注重的犹太正派的著作,而是出于一些旁门左道沉溺于启示录文体的一派人。他们由公元前一世纪已到处潜伏在犹太人中,他们既不属于犹太学正派,因而一向就不被重视;他们的著述既含有旁门左道的学说,为此常为人所唾弃。事实上也仅在犹太人启示录体的遗著中,见到“千年王国”的学说。参见以诺书91:12-17、西比拉神諭652-730、以斯拉四书7:26-35、叙利亚巴路启示录30,32,40:3、犹大遗嘱24:25、以赛亚升天记4:11-14等。
圣教会最古的作家中,有些人或由于心地纯朴(如帕皮亚),或由于想辩护肉身复活道理的纯正目的,或受了异端的影响(如游斯丁、特土良、希坡律陀等),遂从那些模糊不明的犹太“千禧年说”中汲取了一些意见,而加以拥护。由此,“千禧年说”在圣教会历史上,在一些含有异端的运动中,时而出现,至今仍有人拥护。本书因限于篇幅,不谈此说的演变和历史,仅略论圣教会对此说的态度和审定。
可奇的是罗马的革利免、黑马牧人书的作者、亚历山大的革利免、居普良等完全未提及此说;敖黎革讷称此说为“犹太人的无稽之谈”。康紐斯(Ticonius,为多纳徒派异端人)曾创立了解经学的原理,他认为以此原理决不能由约翰的启示录中推论出“千禧年说”来。
但给“千禧年说”撞丧钟的是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第廿章)和圣耶柔米以及他们的弟子。以弗所公会议虽未定此说为“异端”,但称之为“谬说”。
在今日的公教作家中,还有两个自由取舍的意见:有些作家(如费勒Feret等)主张千年王国在将来必要成立,即在敌基督的势力灭亡之后,因福音的广传和以色列民的回头而成立。这般学者认为约翰此段经文是含有象征意义的异象,预示未来和平安乐的时期,此时圣教会已没有内外的仇人,已到了荣耀兴盛的时代。
另一些作家(如維肯豪澤Wikenhauser,色尔福Cerfaux等人)主张约翰此段经文是纯粹的异象,仅反映殉道者的荣耀。
維肯豪澤解释这种意见说:“谁都应当承认约翰在异象中实在观看了殉道者肉身的复活,以及他们同基督在圣地(耶路撒冷)统治世界的事;但因为约翰的异象不是直接指示未来的事情,而仅是象征,所以不必然叫我们承认按照先见者所见的基督现世的王国必须实现。约翰既然愿意藉本书来坚固信友勇于流血作证,遂以这个异象来表示殉道者所要得的特殊赏报。(此处所有的道理与圣居普良等人所讲的颇有雷同之处。圣居普良以为仅有殉道者死后立即升天堂,而其他的人死后必须等到末日复活后。)启示录20:4-6一段无论如何解说,决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基督的王国在启示录中绝对不是政治的,而是纯宗教的;可是犹太人所谓的基督王国却是在于犹太人统治世界。约翰决没有论及世界上的喜乐之事,复活起来的人唯一而真正的喜乐是“同基督为王,并作他的祭司”。以上两种意见,虽可任意选择,但我们仍以圣奥古斯丁的解释(也可说是教会中传统的解释),较为可取。此种解释虽仍有困难,但似乎还是最稳妥,而且可以圆满而正确地解释圣约翰的本意。为此我们仍主张圣人的解释,并勉力以各种证据来证明此说的正确性。此说的重要点即是:千年王国就是由耶稣受荣耀开始或由耶稣诞生成人开始,在世上所立的上帝的国——圣教会。
(三)啟示錄20:1-6一段的意义
今将拥护圣奥古斯丁的解释所有的论证,略述于下:
约翰在每次描述世界及人类所受的灾祸之后,常以对比的文体,来描述圣教会在那些灾祸中所有的状况。就如在“七印”组内述说灾祸以后,在第7章即描述战争圣教会以及凯旋圣教会平安和欢乐的状况。又如在“七号”组内,以两证人的异象,尤其以“起来!将上帝的殿和祭坛,并在殿中礼拜的人都量一量”(11:1)的话,并以“当时,上帝天上的殿开了,在他殿中现出他的约柜。随后有闪电、声音、雷轰、地震、大雹”(11:19)有关约柜的异象,表示圣教会因上帝的保佑,虽经过水火的灾祸,仍是平安无羔,因为上帝与教会订立了新约。
又如在“七异象”组内,被拣选的人同羔羊站在锡安山上的一幕(有些学者如步色特(Bousset)以为与“千年王国”一幕相同),同样表示教会超性生活的情形,虽然当时教会仍在遭受大龙所派的二兽的攻击(14:1-5)。这种相对的成分在“七碗”组内虽然不显,但在以下的话内仍能找到:“看哪,我来像贼一样。那警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见他羞耻的有福了!”(16:15)在这劝慰的话中,表示教会怎样渴望自己净配的来临。
“七碗”组的描述即是直接准备兽座的受罚(16:10),即大巴比伦的灭亡(16:18、19,17,18)。巨兽的工具大巴比伦既已灭亡,约翰遂即在19:11-21描绘两巨兽的受罚。犹如我们在本书引言及要义多次所说过的:本书所预示的一切事并不是照事情发生的时期顺序叙述的,而仅是指直到主再来临前,教会所有的生活和一切际遇;所以约翰在此为了坚固信仰基督的信众,遂又用了他所惯用的对比和扼要重述的体例,在此插入了“千年王国”一段,有意说明从耶稣第一次来临到第二次来临之间的时期内,教会未来的生活怎样,尤其是当基督再次来临不久以前教会的状况如何。
今问:约翰为什么用了“一千”这个数字?对此问题可作如是的答复。犹如我们在本书注释中多次所指出的,约翰为说明教会受撒但和其喽罗难为的生活时期曾用了“不成全的数字”,即“成全数字”(七)的一半,因此有:三年又半,或四十二个月,或一千二百六十天;如今为说明教会受上帝保护的情形,遂用“一千”的数字,以表示时代的久远和平安。
如果说约翰在此似乎有意暗示犹太人所讲的基督的“千年王国”或“基督的中间国”,那也是为纠正信友可能有的错误,即教训他们此“千年王国”或“基督的中间国”已由耶稣诞生或由他升天开始了,她一直要延续到耶稣第二次降来。在这国内,即在圣教会内,信友不可梦想享受现世的福乐,也不可企图统治万民,犹如犹太人所想望的,而是因圣宠,即因与上帝的生命相通,同基督一起为王,并在基督内做上帝父的祭司;换句话说,约翰所谓的“千年王国”,即是世界的“末期”(约翰一书2:18),即是许与新约子民的“安息”(希伯来书3、4章);此后即是今世的终结。
上述的一切也可以由“头一次复活”和“第二次复活”的概念,并由“第二次的死”的概念上得到证明。学者都明认“第二次的死”即是指永罚(20:14,21:8,2:11,20:6),与因犯罪产生的“第一次的死”相对立;同样,由此亦可推定“头一次复活”即是指人灵因信德之恩脱离罪过的奴役;“第二次复活”即是世界终穷时全人类的复活。由此可知“头一次复活”不应单指殉道者的复活或殉道者与其余义人的复活,而且也指脱离罪过入于恩宠生命的复活。这种解释由约翰福音5:25-28和耶稣许与受世界磨难的教会平安和喜乐的事上(约翰福音14:27,16:20,17:13),也可以得到确证。此外,约翰在他所有的著作中(穷实录、书信和福音)只知有一个基督的再来临,也只知有一个基督的王国,他喜欢称这王国为“生命”或“永远的生命”;虽然这“生命”有两个阶段:一是现世的阶段,一是未来荣耀的阶段,可是生命是同一的生命。这也是一个对上述解释的有力证明。
所谓“捆绑撒但”是象征的说法,表示他的势力业已减少,这也是耶稣所讲过的比喻(马可福音3:27;路加福音11:22)。约翰写此段时,大概想起了耶稣所说的话:“壮士披挂整齐,看守自己的住宅,他所有的都平安无事;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就夺去他所倚靠的盔甲兵器,又分了他的赃。”
关于撒但权势的减少和破灭,此处并没有更多的预示,因为在12章内已讲得够清楚了,撒但已为基督彻底打败,他的结局已经决定了,他现今只能在信友的财物和肉身上难为信友,但不能使被预拣者永远丧亡。
如今可以同圣奥古斯丁下结论说:“千年王国”即是包括整个基督时代,即由基督降生成人到他再来临为止。
“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3),以耶稣这句话来默想启示录的“千年王国”,才能认清此段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