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 第19章 概览
按照我们在15章要义中所举出的分划,本章前十节仍属于前一部分,说明天上的神圣对罗马大帝国灭亡所怀的喜乐。按我们和许多学者的分划,启示录的第二部分至此为止,由19:11至22:5为启示录的第三部分。约翰在这一部分内,一方面继续前段的论题,历述大巴比伦灭亡之后那两大巨兽所应得的惩罚与失败(19:11-21),另一方面描述在基督再来临之前,敌基督所发动的最剧烈的攻击(20:7-15)。在这两段中间,约翰还插入了一段描写基督的教会在今世的生活,叙述圣教会在今世虽受各方面的攻击,可是已与她的君王耶稣一起为王一千年,此即学者们所称的“千年王国”(20:1-6)。由“千年王国”的描述,很容易使读者向往那基督的永远王国,即天上耶路撒冷的永福永乐(21:1-22:5)。这天上的耶路撒冷即是天父由于仁慈所行的最后最大的工程,同时也就是羔羊的宝血所获得的最后最大的胜利。至此启示录的正文便告结束:因为上帝藉他圣子的苦难圣死已经完全得胜了“恶者”和“恶者”在世间所掀起的恶行;始祖父母在伊甸园中所失落了的圣宠,又再赐与了人类,并且更丰富地赐与了人类。于此“原始福音”的预言完全应验了,完全实践了(创世纪3:15;及启示录12章)。如今尚在世间流徙的圣教会,向往着这种永远的福乐,岂能不渴望她的夫君快来,好能同他一起永远赞颂永远的圣父?为此耶稣的净配圣教会日夜不息地歌唱说:“主耶稣啊,我愿你来”(22:20)。
- 19:1 此后,我听见好像有一大群人在天上大声说:“哈利路亚!救恩、荣耀、权能都属于我们的上帝。
- 19:2 他的判断又真实又公义;因他判断了那大淫妇,她用淫行败坏了世界。上帝为他的仆人伸冤,向淫妇讨流仆人血的罪。”
- 19:3 他们又一次说:“哈利路亚!烧淫妇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
- 19:4 那二十四位长老和四活物就俯伏敬拜坐在宝座上的上帝,说:“阿们。哈利路亚!”
羔羊的婚宴
- 19:5 接着,有声音从宝座出来说:“上帝的众仆人哪,凡敬畏他的,无论大小,都要赞美我们的上帝!”
- 19:6 我听见好像一大群人的声音,像众水的声音,像大雷的声音,说:“哈利路亚!因为主—我们的上帝、全能者,作王了。
- 19:7 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他;因为羔羊的婚期到了,他的新娘也自己预备好了,
- 19:8 她蒙恩得穿明亮洁白的细麻衣:这细麻衣就是圣徒们的义行。”
- 19:9 天使对我说:“你要写下来:凡被请赴羔羊婚宴的人有福了!”他又对我说:“这些都是上帝真实的话。”
- 19:10 我就俯伏在他脚前要拜他。他对我说:“千万不可!我和你,以及那些为耶稣作见证的弟兄同是仆人。你要敬拜上帝。”因为那些为耶稣作见证的人有预言的灵。
针对前章所记的君王、商人和水手对灭亡的罗马所唱的哀歌,约翰住本章前8节内记述天上的神圣对罗马的灭亡所唱的赞颂上帝的凯歌。这凯歌的结构,好似是一篇一启一答的对应歌(Hymnus antiphonalis)。这对应歌仿佛是犹太人在礼仪上所惯用的对应歌词,约翰自幼无论在加利利会堂内,或在耶路撒冷圣殿内,必然听到了不少;并且日后在使徒所建立的教会内,在行分饼礼时也必定常用这种歌词无疑(歌罗西书3:16、17;以弗所书5:19)。为此我们以为本书中所收录的一些歌词,如4:8-11,5:8-14,7:10-12,11:15-18,12:10-12等处,都可视为初兴教会所唱歌词的痕迹。在这篇歌词中保存了两句希伯来语:即“阿们”(意即“实实在在”)和“哈利路亚”(意即“请赞颂上主”)。这篇歌词的第一首(1b-2),是歌颂至公至义的全能上帝凭正义裁判了那淫妇;第二首(3)是咏述那大淫妇所受的惩罚是永久无穷的。“烧淫妇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一句,是引自以赛亚书34:10。以赛亚曾以此句指示当时选民的敌人以东所应受的永罚,如今约翰用来贴切在大淫妇罗马大帝国身上;可是按圣奥古斯丁和一般经学家的意见,认为此句本来也很适宜于历代反抗上帝的恶势和恶人。在宝座前的那二十四位长老和那四个活物,听了这两首歌词之后,如在4:9-11,5:8-14所记载的一样,也参加了这天上的歌咏团来赞颂上帝(4)。5节为第三首,是由宝座那里发出来的歌声,邀请整个圣教会——“无论大小”—来赞颂上帝。唱这首歌词的,好似是一个“领班者”,可是这“领班者”是谁?是基督或者是一位天使?二者都有学者拥护,不过我们以为这首歌词出于一位天使的1:1更适合于下文。委实整个圣教会接受了这一邀请,整个圣教会非但指示当时一世纪未的那几万教友,而且也指示万世万代的万万教友,都齐声歌唱第四首的歌词说:“哈利路亚!因为主我们的上帝、全能者作王了”(6-8)。由这首歌词可知,信友们所歌唱的已不是巴比伦的灭亡,而是有关上帝神国的建立。上帝神国的建立,由消极方面来讲,假定她的敌人——撒但——这世界的元首已完全失败;由积极方面来讲,也假定新约已经成立,天上已帮基督的救赎大功选就了新约的新选民,这新约的新选民即是圣教会:羔羊的净配(马可福音2:19;约翰福音3:29;哥林多后书11:2;以弗所书5:25等)。为此信友们大声继续欢呼歌唱:“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7),她只等待天父所定的时期一到,即能永远与她的夫君同在了。这些字句并不是说耶稣直到今世的终结不与他的教会同在(1:12-20;马太福音28:20等),而只是说明圣教会多么热切盼望她的净配再来临,因为只有那时,耶稣的荣耀才能完全彰显,教会的喜乐才能完全满足(约翰福音17:1、13、24;罗马书8章;哥林多前书15:24-28等);为此“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一句,与圣教会日夜不息的那种恳求:“主耶稣啊,我愿你来”(22:11),意义相同;为此这句话也就成了21、22两章的论题,约翰先在此下一伏笔。圣教会之所以能够准备好去迎接她的夫君,首先是由于上帝的恩赐,因为是因为“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应注意这洁白的细麻衣与巴比伦大淫妇所穿的朱红绸罗正相对,—其次也是由于她的“义行”,因为她与上帝的圣宠密切合作了,行了“上帝所预备的各种善工”(以弗所书2:10),好似她为自己已预备好了嫁衣。圣奥古斯丁关于世人应与上帝的圣宠合作才能得救的奥理曾说过:“上帝不用你而造了你,可是不用你却救不了你。”天庭的歌词唱完之后,忽然有一位天使出现,鼓励世上的信友去渴望那永生的福乐说:“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9a)。这位天使大概即是17:1所记述的那位天使。婚宴或宴席的比喻是犹太人所常喜用的一个比喻,以表示基督的王国或天堂的福乐(路加福音14:15;以赛亚书25:6;诗篇23:5,36:9等处)。吾主耶稣也曾用过这一比喻(见路加福音22:30;马太福音26:29等处)。9b:“这是上帝真实的话”一句,即等于说:这些话应是我们信心的对象,我们盼望的基础。天使一说完这些话后,约翰喜乐的要屈膝朝拜那位天使(参阅22:8),可是天使拒绝了他的朝拜,因为朝拜的敬礼,只应归于上帝。天使的这项命令大概是针对当时小亚细亚那些过余敬拜天使的信友而说的,见歌罗西书2:18并注。天使只是上帝的使者和传话的灵(希伯来书1:14),与先知的使命一般无二;既然天使的任务与先知的任务相同,只是为“承受救恩的人效力”,所以绝没有使人崇拜他们的理由,因为天使和先知所领受的预言恩赐,所领受的使命,就是为耶稣作证。
白马骑士
- 19:11 后来我看见天开了。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诚信”、“真实”,他审判和争战都凭着公义。
- 19:12 他的眼睛如火焰,头上戴着许多冠冕;他身上写着一个名字,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
- 19:13 他穿着浸过血的衣服;他的名称为“上帝之道”。
- 19:14 众天军都骑着白马,穿着又白又洁净的细麻衣跟随他。
- 19:15 有利剑从他口中出来,用来击打列国。他要用铁杖管辖他们,并且要踹全能上帝烈怒的榨酒池。
- 19:16 在他衣服和大腿上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名号。
上图:在2021年1月20日的美国总统就职仪式上,伯特利非裔卫理公会(Bethel AME Church)的主任牧师西尔维斯特·比曼(Silvester Beaman)做了祝福祷告,结语是:「奉我们集体信仰的强大之名祷告,阿们。In the strong name of our collective faith, Amen.」这个所谓的「名」到底是主耶稣基督的名,还是别的什么名,由听众自行决定。这位牧师是拜登已故长子的朋友,14岁开始事奉,已经在该教会连续事奉28年。
按我们在要义中所举出的分划,由本段起开始本书的第三部份。先知约翰自此以后所瞩目的尽属世界终穷前不久的事,间或提及一些关于教会在今世的事(如此20:1-6),不过他的眼目常是远瞻世界终穷的时代。敌基督的化身——大巴比伦的灭亡领导读者的思想进入了世末的最后时期,只等待基督的再临(7);可是这种期望还不能立即成为事实,因为基督还要将其他的敌人:两只巨兽、大龙和死亡予以粉碎(马太福音24:21-25;哥林多前书15:24-28;帖撒罗尼迦后书2);为此在羔羊的婚期之前,必须先要发生那场所谓的“基督的决战”。本段即描述基督在这决战中所获得的全胜(14:18-20,16:13-16,17:14)。基督在此以战士的姿态出现,骑着白马(见6:1、2),率领着他的军队,从天降下,与他的敌人决战。按此处的记载,这位战士的名字称为“诚信真实”(3:14),因为他要忠信实践上帝所托于他的使命。基督在最后的时期内所负的使命有二:一是为施行“审判”,一是为“争战”(以赛亚书11:4)。基督对此双重使命,必能胜任愉快,因为他具有各种德能:“他的眼睛如火焰”,即是说:他能看透人心,洞察一切(1:13-14),“他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他头上戴着许多冠冕”,这句正与12:3,13:1所记的那条大龙和巨兽所戴的那七顶和十顶王冠相对比:大龙的头上不过有七顶,巨兽角上有十顶,而基督的头上却有无数顶冠冕:这是表示基督具有大能和全权,必定战胜无疑。此外,在基督的衣服上,还写着两个名字:一个写在大腿上,就如当时在伟人的铸像上所写的一样,写的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16)。这一名字,世人一看到,便立刻可认出他的崇高尊威。另一个名字却是“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的(12)。这句话很容易使人想到耶稣所说的话:“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马太福音11:27)。这一名字,按一般学者的意见,即是“上帝之道”。实在,在这个名字内所包含的深意有谁能够明了呢?在这个名字内包含着上帝圣三、圣子降生、父与子间的互相关系等等奥理,今世的人又怎能了解呢?关于这一名字,我们在此还应注意两点:(一)新约的作者中只有约翰用了这一名字,为指示上帝第二位(约翰福音1:1-18;约翰一书和本处);(二)这一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取自希腊哲学,而是取自旧约中所记的“上帝的全能的话”(参阅约翰福音1章附注:圣言概念的由来)。显然,约翰在本段中曾暗引了所罗门智训18:15所记的那段话:“你全能的道、由天上的宝座降下来、如同上阵的勇士、临到可毁灭之地”。此外,约翰也引用了以赛亚书63:1-6所记的那首胜利者从战场归来所唱的凯旋歌。旧约的先知,为描述基督的整个使命,不得不用许多名号:如君王、上主的仆人、审判者、先知、大司祭,战士等等。约翰在本段中所强调的,犹如我们在前面所说过的,即是基督所负的审判和作战的使命。为此,“他穿着溅了血的衣服”一句(13),即应按基督为战士的身份来解释:他衣服所沾染的血,并不是指他受苦受难时所流的血,而是指他践踏敌人时溅在身上的血,有如榨酒者践踏榨酒池时(14:19)衣服溅上了酒汁一样。自然这只是一种比喻之词,以表示基督的全胜,因为事实上,是吾主耶稣以自己的宝血踏碎了蛇的头颅(创3:15),得了完全的胜利。“有利剑从他口中出来”一句(15,参阅1:16;得后2:8),是表示基督所负的审判的使命,说明基督的话一出口,一裁判了他的敌人,他的敌人再无法翻案上诉。以赛亚先知对此早已预言过:“以公义审判贫穷人,以正直判断世上的谦卑人,以口中的杖击打世界,以嘴里的气杀戮恶人”(以赛亚书11:4)。不错,基督的话也能安慰鼓励世人,不过约翰在此并不注意基督的仁慈,而只注意他的正义。
上图:古埃及壁画上的酒榨。酒榨通常是用大石凿成的石槽(赛五2),底端有一个洞,通往下层石槽。工人将收割来的新鲜葡萄倒入上层石槽中,用脚踩踏,葡萄汁经小洞流入下层石槽。圣经常用踹酒过程比喻神忿怒的施行(赛六十三2-3;哀一15;珥三13;启十四19-20;十九15)。-c
- 19:17 我又看见一位天使站在太阳中,向天空一切的飞鸟大声喊着说:“你们聚集来赴上帝的大宴席,
- 19:18 为要吃君王的肉、将军的肉、壮士的肉、马和骑士的肉、一切自主的和为奴的,以及尊贵的和卑贱的肉。”
- 19:19 我又看见那兽和地上的君王,和他们的军队都聚集,要与白马骑士和他的军队作战。
- 19:20 那兽被擒拿了;那在兽面前曾行奇事、迷惑了接受兽的印记和拜兽像的人的假先知,也与兽同被擒拿。他们两个就活生生地被扔进烧着硫磺的火湖里,
- 19:21 其余的人被白马骑士口中吐出来的剑杀了;所有的飞鸟都吃饱了他们的肉。
上图:新约时代罗马士兵使用的庞贝式短剑Pompeii Gladius,就像人的舌头,所以圣经把基督的道比喻为「骑白马者口中出来的剑」(启十九21)。
约翰在本段内,以修辞学的倒转法(hysteron-proteron),先报告基督和他的敌人交战的结果(17,18),然后才论述他一切敌人的惨败。在这些敌人中,先见者特别注意敌基督的化身——那两只巨兽的惨局(参阅13章附注)。报告这场战争的结果者,是一位站在太阳中的天使(8:13,14:6),他所说的话与上帝在以西结书39:1-8关于歌革和玛各军队惨败所说的话,颇为相似。明显地约翰在本段和下章7-10一段内,引用了以西结先知那篇向歌革所发的预言(38,39),不过仍按他引用旧约的惯例,将这段预言稍微更改,以适合新约的深意。明白了这点,便不难明了本段的大意,即是说:当上帝之道率领他的军队由天降下时(11-16),敌基督的代表——那两只巨兽也聚集了他们的庞大军队,都聚集在“哈米吉多顿”(16:16),来与基督的军队作战;结果那两个罪魁——巨兽和假先知,活活的被扔到永远的火坑之中(14:10,20:10),他们的军队全被杀死(14:20),他们的灵魂被抛入火坑之中,直到复活之时(20:12-15),而他们的尸体则为猛禽所啄食(21)。基督把这一切敌人的血肉好似当作祭献,来赔偿上帝的正义。
神学释义
按经学家的公论,本段(19:11-21)不但是本书文笔最精彩的一段,而且在神学上也含有最深奥的道理。如今只将本段中所含最主要的道理:上帝之道的胜利,简短地讨论如下:
本段所记的这位骑白马为“上帝之道”的骑士,不消说即是基督耶稣;对基督所描绘的形状,照我们看来,是解释并补充6:1、2对那位“胜了又要胜”的骑白马的骑士所有的记述(见6章的注释)。按6章的解释,那位骑白马的胜利者,即是指示福音广传于世所获得的胜利与荣耀(马可福音13:10;贴撒罗尼迦后书3:1),此处则直接指出这位骑白马的胜利骑士即是基督耶稣。本段对这位胜利者的特性所描述的一切,虽然能完全讲明他将怎样胜任愉快地去完成他为审判者和君王的使命,但这一切描述,无论指示他的本性也好,或是指示他必然获得的永远胜利也好,都包含在这莫可名言的名号“上帝之道”之中。
的确,“上帝之道”这一崇高名号,不但好似成了本书作者的签署,证明了本书的作者实是约翰(因为只有约翰使徒使用了这一名号来称呼基督,见约翰福音1:1-18;约翰一书1:1),而且这一名号也实在表达了福音的宣讲必然获得胜利的深意,因为犹如圣奥古斯丁所说的:福音的宣传就是“道”所说的话,就是降生的道——基督的启示与宣传。世上的哲学家、政治家、以及假师傅所散布的胡言乱语,就像青蛙的狂叫(16:13),只能在夜间麻烦、恐吓、迷惑人于一时,但在真正福音宣讲的光辉之下,实如一阵一去无踪的清风。我们应当知道,福音的宣讲者,永远是基督自己:纵然他有时用人去宣讲,可是向人心说话的,常是耶稣自己;耶稣曾亲口说过:“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基督”(马太福音23:10)。为此圣奥古斯丁和圣波纳文图拉都异口同声地说:如果没有真理的太阳——耶稣基督,如果没有这位导师光照人心,我们宣传福音的人便无能为力;可是上帝却愿意拿世人以为愚妄的道理,“拯救那些相信的人”(哥林多前书1:21),愿意藉使徒们与其继承者来向人类宣布福音,至到今世的终结(马太福音28:19、20)。为此宣讲道的人就是本章所说的“天上军队”,他们也都骑着自马,穿着洁白的细麻衣(14)。这一象征即是表示宣传福音者将在基督内,与基督一起获得胜利,得参预最后的审判(见马太福音19:28;哥林多前书6:2等处);可是其中也暗示福音的宣传者应具有基督的精神与基督的心情,犹如保罗在书信中多次所讲述所要求的(见罗马书8:9;腓立比书2:5等处)。
如今我们问:道获得胜利这一异像,是否是指基督二次来临前不久的事,或如6:1、2所记,是指整个的福音宣传时期?关于这一问题,当然不易答复;不过我们认为这一异像,是指示整个的福音宣传时期,而尤其是指世界快要终穷以前所要发生的最后事迹。这一异像尤其是指最后事迹的理由,一方面是由于约翰在此明用了以西结先知,关于歌革和玛各所发的预言(38,39),另一方面是因为约翰在描述了歌革和玛各对上帝神国的最后战争与其失败之后,紧接着便是描述最后的公审判和上帝永远神国的成立(见20:11-22:5)。的确,如果我们将启示录最后三章与以西结书37-48章作一比较,实可看出二书间有相似的思想程序,且也不能否认约翰为讲明自己的道理,实在采用了旧约先知的预言。譬如下章所记的基督为王一千年的事,正符合以色列人对基督在圣地平安为王的思想;歌革和玛各最后攻击圣徒与其惨败,正符合歌革和玛各攻击以色列民与其惨败;由天上降下的新耶路撒冷的异像,正符合以西结所见的新圣殿和新耶路撒冷的异像。为此我们敢说,由19:11起约翰实在开始叙述了那些世末之事;即是说:自此以后,约翰要领导读者直接去瞻望世界终穷前所要发生的事,其实这些事迹也无非是今世所发生的事的自然结果与圆满。由此看来,虽然我们在前面讲过,本段的经文能是指示整个福音的宣传时期,即由耶稣升天起直到耶稣再来临为止;可是由本段的上下文,由本段所描述的上帝圣言战胜两只巨兽和其他的敌人看来,我们认为此段是关系世界终穷以前不久所要发生的事。可是这两只巨兽的惨局,并非指示随后发生的即是基督的再来临,不然,歌革和玛各的进袭便没有发生的余地了。实际上,按约翰的描述来看,也正是在描述了歌革和玛各的失败之后(20:7-10),才描述基督的来临,与其所行的最后审判(20:11-15)。为此我们敢说,歌革和玛各攻击圣城这一幕,才是撒但攻击基督神国的最后一幕。这一幕,依我们看来,应与圣保罗使徒在贴撒罗尼迦后书2章所描述的敌基督攻击上帝的国那一幕相提并论,虽然有许多著名的学者反对此说。但是,约翰由此处起,实在要叙述世界终穷前的事迹。约翰的眼光由此时起,虽然常注目于最末的事迹,但他因为身为使徒,仍未忘记目前教会的处境,所以在下几章内仍不断提及现世教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