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启示录 第17章 概览

大淫妇和兽

上图:描绘「罗马和平」(拉丁文:Pax Romana)的油画(Thomas Cole : The Consummation, The Course of the Empire,1836)。罗马和平,又译为罗马治世,是指罗马帝国前二百年比较兴盛的时期。主前30年,屋大维消灭埃及托勒密王朝,结束了罗马内战。统治整个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区,法制相对公正严明,境内常年太平、治安良好,水陆交通通畅,使各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自由贸易,进入二百年长期繁荣的罗马治世时期。因此,逐渐有人建立庙宇,同时供奉罗马女神(Roma)和尤利乌斯·凯撒,渐渐演变为敬拜罗马女神和在位的凯撒,最终演变成凯撒崇拜的新宗教。罗马和平(Pax Romana)这个概念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致历史学家们用拉丁语创造了许多变体,如:不列颠和平(Pax Britannica)、美利坚和平(Pax Americana)、欧盟和平(Pax Europaea)、西班牙和平(Pax Hispanica)、蒙古和平(Pax Mongolica)、奥斯曼和平(Pax Ottomana)、伊斯兰和平(Pax Islamica)、中华和平(Pax Sinica)、苏维埃和平(Pax Sovietica)。这个概念被统称为「帝国和平 Pax Imperia)」。

上图:描绘「罗马和平」(拉丁文:Pax Romana)的油画(Thomas Cole : The Consummation, The Course of the Empire,1836)。罗马和平,又译为罗马治世,是指罗马帝国前二百年比较兴盛的时期。主前30年,屋大维消灭埃及托勒密王朝,结束了罗马内战。统治整个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区,法制相对公正严明,境内常年太平、治安良好,水陆交通通畅,使各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自由贸易,进入二百年长期繁荣的罗马治世时期。因此,逐渐有人建立庙宇,同时供奉罗马女神(Roma)和尤利乌斯·凯撒,渐渐演变为敬拜罗马女神和在位的凯撒,最终演变成凯撒崇拜的新宗教。罗马和平(Pax Romana)这个概念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致历史学家们用拉丁语创造了许多变体,如:不列颠和平(Pax Britannica)、美利坚和平(Pax Americana)、欧盟和平(Pax Europaea)、西班牙和平(Pax Hispanica)、蒙古和平(Pax Mongolica)、奥斯曼和平(Pax Ottomana)、伊斯兰和平(Pax Islamica)、中华和平(Pax Sinica)、苏维埃和平(Pax Sovietica)。这个概念被统称为「帝国和平 Pax Imperia)」,而实质都是「淫妇和平 Pax Meretrix」。

大巴比伦的灭亡在启示录中共提及七次(14:8,16:17-21,17:16,18:1-3,18:4-8,18:9-21,18:21-24)。“大巴比伦”按照旧约的惯例,在此是以“妇女”和“城邑”两个比喻来象征的。大巴比伦在本书内直接与天上的耶路撒冷(21:2)和身披太阳的女人(12:1-18)相对峙。按圣奥古斯丁的解释:巴比伦大淫妇是象征魔鬼的城,天上的耶路撒冷是象征上帝的城。按一般学者的意见巴比伦在本书内是指异教的京城罗马,但仍有几位著名的学者主张:巴比伦是一个纯粹的象征,表示与基督所立的教会相对峙的撒但势力。本章颇为费解;至于费解的原故不外下列两个:(一)既然约翰在此处是预言迫害教会的罗马帝国的灭亡,为了自己和读者的安全不得不用些隐讳的象征文句;(二)罗马帝国之所以迫害教会,按约翰的神学来看,并不是出于自动,而是受了大龙和两个巨兽的唆使,作了它们的工具;因此在约翰看来,只要罗马城一动摇,巨兽和大龙也必随之动摇。再为使读者容易了解本章的深意,特请注意以下两点:(一)约翰在讲述耶稣的最后胜利以前(21,22),必先描写他仇敌的灭亡,这些仇敌就是:大龙、两巨兽与罗马;可是在基督徒看来,那看得到而具体的仇敌即是罗马,因此他先描写罗马的灭亡,然后再描写两巨兽与大龙的灭亡;(二)那位向导天使,先解释那大巴比伦是指谁(1-7),然后解释那负荷她的巨兽所有的七个头和十只角是指谁,并有什么作用。这位向导天使,即是那手拿七个碗的七位天使中的一位,他把那大淫妇所受的惩治告诉了约翰。天使所指示与约翰的,同时是指示一个淫妇,也是指示一座城,因此约翰所引用的象征,就意义来说,虽然很适合,但就文体的结构来说,弹性未免太大,因而令人感到有些模糊不清。淫妇所住的地方——“众水上”,照天使的解释是指罗马所统治的反复无常的民族(15):耶利米也曾用过同样的话,来指历史上的巴比伦(耶利米书51:13)。关于“淫妇”一词,那鸿先知曾用它来指示尼尼微城(那鸿书3:4),以赛亚也曾用它指示推罗(以赛亚书23:16、17)。由这两位先知的话可知,约翰现在称罗马为“大淫妇”,是因为罗马像昔日的尼尼微和推罗一样,是当代邪教的堡垒,“藉淫行诱惑列国,用邪术诱惑多族”(那鸿书3:4)。所说的“淫乱”是指偶像崇拜。具体的说,是指对罗马女神和罗马皇帝的崇拜。2节的意思不外是:罗马帝国的势力所到之处也传布了偶像崇拜,凡接受了这崇拜的人民,好比“喝醉了她淫乱的酒”。罗马既然是崇拜偶像的传布者,因此约翰就以她为坐在朱红色巨兽身上的那妇人。这只兽满身都是亵渎的名号,有七头,十角,无疑是从海中上来的那只巨兽(13:1-8);象征罗马的妇人,骑在那巨兽身上,作者这样描写,似乎是说,那兽和罗马虽不是一体,虽有分别,但罗马的权势,却是由巨兽而来,并为巨兽而用。关于巨兽的七头和十角,留在7节的注内说明,这里只说七头和十角是指罗马帝国的皇帝与其各属国的君王。4节是描述罗马帝国骄奢淫逸的生活:“手拿金杯,杯中盛满了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乱的污秽”一句,就是她荒淫生活的写照。这淫妇的穿戴与12章那身披太阳的女人所穿戴的全然相反;12章所用的象征,都是超性和精神方面的光辉事物;但本处所用的象征,都是属于物质和淫秽的东西。“在她额上有名写着”,这是作者有意暗示古时妓女额上带有记号的风俗。“奥秘哉”一句,似乎是一种警告语,作者好像是说:留神吧!注意吧!“伟大的巴比伦”这一名,就是一个神秘的名字,请读者自去解释罢(13:18)。巴比伦一名为当时的读者,本来没有费解之处,因为这个名字,除了彼得前书5:13外,在其他启示文体著作中,也用来指示罗马。波绪厄(Bossuet)解释说:约翰因见这威严的异像,非常惊奇,似乎他所惊奇的是罗马的威武和阴森的杀气,因而受了天使的责备(7节)。“那女人喝醉了圣徒的血和为耶稣作见证之人的血”一句,显然是指尼禄及图密善二皇帝时代的迫害。在尼禄皇帝时代被杀害的基督徒,按历史家塔西佗的记载,是“非常之多”。

上图:希特勒于1936-1939年在德国最大的波罗的海吕根岛为KdF(通过喜悦获得力量)计划建造的Prora度假村,包括8座巨大的建筑物,绵延4.5公里,可容纳2万名工人度假。每个房间都面向大海,有两张床。Prora的设计在193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赢得了大奖,但由于二战爆发而停工,从未被用于其预定目的。正如圣经对大淫妇的预言:「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用金子、宝石、珍珠为妆饰;手拿金杯,杯中盛满了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乱的污秽」(启十七4),对于经历一战之后各种苦难的德国人民非常有吸引力,但最终只是过过眼瘾、满足眼目的情欲而已。

上图:希特勒于1936-1939年在德国最大的波罗的海吕根岛为KdF(通过喜悦获得力量)计划建造的Prora度假村,包括8座巨大的建筑物,绵延4.5公里,可容纳2万名工人度假。每个房间都面向大海,有两张床。Prora的设计在193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赢得了大奖,但由于二战爆发而停工,从未被用于其预定目的。正如圣经对大淫妇的预言:「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用金子、宝石、珍珠为妆饰;手拿金杯,杯中盛满了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乱的污秽」(启十七4),对于经历一战之后各种苦难的德国人民非常有吸引力,但最终只是过过眼瘾、满足眼目的情欲而已。

上图: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的名画《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1563)。

上图: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的名画《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1563)。

上图:欧洲议会大厦(European Parliament),根据Pieter Bruegel的名画《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设计而成,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1999年竣工。

上图:欧洲议会大厦(European Parliament),根据Pieter Bruegel的名画《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设计而成,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1999年竣工。

上图:主后71年铸造的罗马银币,图案中间是罗马女神(Roma)坐在七座山上,左边是狼在给孪生子喂奶,右边是台伯河。另一面是罗马皇帝维斯帕先(Vespasian,主后69-79年在位)的肖像。

上图:主后71年铸造的罗马银币,图案中间是罗马女神(Roma)坐在七座山上,左边是狼在给孪生子喂奶,右边是台伯河。另一面是罗马皇帝维斯帕先(Vespasian,主后69-79年在位)的肖像。-c

上图:古罗马城的核心城区,建在台伯河 (Tiber River)东岸的七座小山上:Aventine Hill, Caelian Hill, Capitoline Hill, Esquiline Hill, Palatine Hill, Quirinal Hill, Viminal Hill。梵蒂冈在台伯河的西北岸,不在这七山的范围内。

上图:古罗马城的核心城区,建在台伯河 (Tiber River)东岸的七座小山上:Aventine Hill, Caelian Hill, Capitoline Hill, Esquiline Hill, Palatine Hill, Quirinal Hill, Viminal Hill。梵蒂冈在台伯河的西北岸,不在这七山的范围内。

7、8两节是本章奥义之所在,自然也很费解。为明白这段经文,先该分析一下约翰写作时的心理:使约翰惊奇的,并不是那淫妇的妖冶,而是那驮着她的那生有七头十角的怪兽。再说:那巨兽的工具和化身既然是淫妇所指的罗马,那么约翰的心目自然可由巨兽而演变到罗马帝国,由罗马帝国而演变到罗马皇帝及罗马帝国的属国身上。至于8节所说的“你所看见的那兽,先前在,而今不在,必趋于灭亡„„”一语,按字面来看,当然不能贴切在巨兽和罗马帝国身上,只可贴切在罗马帝国的两位皇帝身上。为此应在罗马皇帝中找一位当那巨兽化身的皇帝,又应另找一位完全相似那巨兽化身的皇帝。如果找到了这两位皇帝为谁,那么本节便容易解释了。当巨兽化身的皇帝当然是指迫害基督教会最烈的尼禄;那另一位相似巨兽化身的皇帝,就是指当时在位的图密善。视图密善为尼禄再生的学者,不只是教父特土良,连特土良以前的教外诗人犹委纳里(Juvenalis)也因图密善的残忍无道,称他为尼禄第二。如果明白了这历史的背景,对“先前有,如今没有”一语的意思,就容易解释了。尼禄“先前有,如今没有”,因为他已死了多年。尼禄虽不在了,但“将来”的那一位“要从无底坑里上来”,他就是巨兽的另一化身,即今当国的图密善皇帝,他与尼禄一样残暴,实堪称尼禄第二。尼禄业已灭亡了,图密善也免不了同样的命运。事实上这两位皇帝都没有得其死,尼禄是自杀,图密善为人所杀。当约翰讲及罗马帝国的事时,为了避免可能引起更大的迫害,遂用了这些隐语,并提醒读者说:“这里需要一个有智慧的明悟”(参阅13:18);约翰仍怕读者不明白他所写的,遂又继续说:“那七头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又是七位王;五位已经倾倒了,一位还在,一位还没有来到;他来的时候,必须暂时存留。”(9,10)。显然约翰用这一段话,是为说明他所提的城是罗马城或罗马帝国,他所指的皇帝是罗马皇帝。“七头”同时是指罗马城或罗马帝国,并指帝国的七个皇帝。这种隐语的文笔是启示文体的本色,原无可奇之处,正是为此他才说:“这里需要一个有智慧的明悟。”位于七座山上的城,按许多拉丁和希腊文献,的确指的是罗马城。七个头“又是七位王”一句,一定是指罗马帝国的七位皇帝,但约翰究竟指的是那七位,那就不易指定了。历来的学者对于这七位皇帝的推断,可说是各人各见,足有三四十种之多。我们在此不愿讨论这与经学无关的问题,仅把认为较合理的推断写在下边:约翰是从建立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开始计算,至到提多,其中略去了加尔巴(Galba)、奥托(Otho)和维特里乌斯(69年)三位执政共未及一年的皇帝。约翰写本书时在位的皇帝虽是图密善,但他仿效了撒加利亚先知以前事论今事的笔法(参阅撒迦利亚书1章),将自己放在第六位皇帝外斯帕仙时代;由此推算,他所说的七位皇帝:即是(一)奥古斯都(Augustus,公元前31年~公元14年),(二)提庇留(公元14~37年),(三)卡利古拉(Caligula,37~41),(四)革老丢(Claudius,41一~54),(五)尼禄(54~68),(六)韦帕芗(Vespasian,69~79),(七)提多(Titus,79~81);那么10节所说:“五位已经倾倒了”即从奥古斯都到尼禄五位皇帝都已死去;“一位仍在”即第六位韦帕芗;第七位提多在位仅两年,所以说他“必须暂时存留”:所说的“第八位”即是图密善,即是尼禄第二,那巨兽的第二化身:如今可以明白11节的意义:“那先前有如今没有的兽”,即是指巨兽的第一化身尼禄;“它是第八位”,就是说它要出现在第八位皇帝图密善身上;“也属于那七位”,是说他也是一位皇帝,好像前七位一样;“并且归于沉沦”,是说图密善必如他的前身尼禄一样不得其死。说到这里,我们应研究约翰是否在此有意暗示当时盛传于民间的尼禄皇帝死而复生的谣传?按塔西佗、苏厄托尼、狄翁加削(Dion Cassius)等史学家的记载说:亲见尼禄皇帝自杀的,只有两三个人,一般的罗马老百姓都想尼禄的自杀只是个骗局,其实他已逃往帕提亚去了。这种谣传的来源有二:(一)尼禄在世时曾说过他要往帕提亚去的话,因为帕提亚王窝老吉斯(Vologeses)是尼禄的朋友:(二)有一位自充先知的人曾给尼禄皇帝预言过:尼禄将来要作东方的皇帝,帝国的新京都将是耶路撒冷。罗马的老百姓遂想尼禄现在逃往东方去了,等事过境迁,仍要凯旋回国作罗马皇帝。因此在亚细亚和希腊先后有两个人,利用这个谣传,冒充返回罗马的尼禄。有些犹太人和基督徒也依据这种谣传渲染说:尼禄确实已经死了,只因为他在世时,作了魔鬼迫害基督徒的工具,魔鬼还要叫他复活,附在他身上,使他作撒但或大龙的化身。且按后期基督徒的作品,尼禄就是那要来的敌基督。现在我们问:对于尼禄皇帝死而复生的这种谣传,约翰是否知道?是否在本书内也引用过?自上世纪初直到现在有不少学者认为约翰引用了这谣传,更有几位学者竟认为约翰也相信死而复生的尼禄该是那要来的敌基督。对此说我们决不能赞同,因为约翰决不会相信敌基督就是死而复生的尼禄;至于约翰是否引用了这谣传,谁也不能证明。圣教会大多数的经学家,在注释13、17、18三章时,都并不重视尼禄死而复生的神话,其实仅依据罗马帝国的历史已足够了。向导天使讲完了“七头”的意义之后,又继续解释十角的意义(12-14节)。“十角”,就如在但以理书7:20、24一样,是指十个君王。“十”原是一个象征的数目。关于这十个君王,作者在这里没有作详细的解释,因此我们只能推测说:他们是指罗马帝国所属,并协助帝国迫害基督徒的君王。圣奥古斯丁肯定说:“十个君王”是指直到世界末日一切迫害基督教会的君王,连那些信仰基督的恶王也包括在内。圣奥古斯丁的见解可说十分正确。但若再进一步研究全书的经文,这“十位君王”似乎是指16:12-16所载的那些由东方来的君王(参阅19:18-21,20:7-10)。他们“把自己的国给那兽”,是说那些君王完全服从那兽。那巨兽利用他们本来要同羔羊交战(14节),可是上帝却利用了他们来惩罚那象征罗马的大淫妇,使那淫妇“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将她烧尽”(16节),就是说将敌基督的国完全消灭。在本段中蕴藏着两端深奥的道理:(一)这些君王虽然表面上是服从敌基督,其实是服从上帝。原来撒但、巨兽和所有随从它们的人不过只是上帝的工具,以实现上帝的旨意。(二)他们为所欲为的限期是“直等到上帝的话都应验了”,就是说上帝的旨意一实现了,他们只有等待应受的惩罚。这端深奥的道理上帝已藉以赛亚说过:亚述是我怒气的棍,手中拿我恼恨的杖。我要打发他攻击亵渎的国民,吩咐他攻击我所恼怒的百姓,抢财为掳物,夺货为掠物,将他们践踏,像街上的泥土一样。然而,他不是这样的意思;他心也不这样打算。他心里倒想毁灭,剪除不少的国……主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成就他一切工作的时候,主说:“我必罚亚述王自大的心和他高傲眼目的荣耀。”(以赛亚书10:5-7、12等)。18节直接说明:那淫妇就是象征那座掌握世界大权的大城——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