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启示录 第12章 概览

经学家都一致认为本章即是本书的中枢,同时也认为本章是全书中最难解释的一章,本章是进入启示录第二部分(13-22)的一道庄严的大门;是本书的最高峰。可是为了本章是本书中最难解释的一章,因而学者们的解释颇不一致。那些以为本章是由两种或三种资料集成的学者,遂将本章分为两段或三段,将每段单独地去解释;结果他们彼此间的解释也有分歧,所以不能使学者们接受。既然我们主张本书前后是一贯的,一致的,出于一人的手笔,那么便不能接受那种种剖解本章的解释法。研究宗教比较学家,如龚刻耳、波耳、步色特、狄特黎等学者的解释,认为本章的内容是出于巴比伦,或者伊朗、埃及、希腊等民族的神话,但是,实际上除了一、二处之外,可说全是出于旧约经书。虽然说本章大抵出于旧约,可是不要忘记约翰是一位新约中的先知,他全然将旧约的经意加以提高,加以升华,犹如近代一般学者所说的,完全使之基督教义化。对于这一原则,除了那些认为本书含有圣教历史的作者外,现代有名的经学者,无不予以赞同。尽管学者们在原则上意见相同,可是对本章的解释,仍不一致。大半学者都主张本章的意义,单独是指基督的教会;另有些学者认为本章直接是指圣教会,间接是指圣母马利亚;可是近来有不少的公教学者——共计二十几位——则主张约翰在本章内,直接是指圣母马利亚,而间接指圣教会。我们认为圣约翰在这位身披太阳的女人身上,见到了圣母马利亚的肖像,并在圣母身上见到了圣教会的原像,圣教会的理想,圣教会的母亲。所以约翰在这同一个异象中,同时见到了圣母马利亚并圣教会的象征;我们即按这一思想来解释本章的奥义。

在前面已提过,本章大抵是出于旧约,现在即应提出本章出于旧约何处。任何读者,只要读过一次本章的经文,便看得出,约翰为描述他所见的异象,曾引用了创世记3:15、16;如果将本处原文与创之《七十士译本》(约翰所使用的译本)作一对照,二者不但在意义上,而且在字句上亦有相同之处。除此处之外,约翰似乎还引用了或者暗引了以赛亚书7:14,26:17(?)66:7;弥迦书4:10,5:2;但以理书7:47、25,8:10,12:7;撒迦利亚书3:1;诗篇2:9等处。关于这位女人所披戴的属于天上的装饰品和那条红龙的可怕形状,其中一部分,可能采用了小亚细亚民间的传奇,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巧合,也只是次要的部分,可是他的思想全是由他所见到的异象而来的。既然这一异象与“原始福音”(创世记3:15、16)有很密切的关系,遂用了原始福音的形像,来表达他所见异象的深意。

关于本章的内容与布局,显然是以戏剧体写成的,学者们大都分为三幕或四幕。我们以为分为四幕比较清楚:第一幕(1-6):约翰首先指出这一异象中的两个主角,即女人与红龙;然后再记述那条红龙的残忍:它一方面将天上的星辰拉下了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它要吞食那女人所要产生的婴儿。可是它的第二个企图失败了,因为婴儿被提到上帝的宝座前,那女人逃入了旷野,在那里蒙受上帝的特别保护。第二幕(7-9):约翰追述那条红龙的由来,并将前段所说那句:“它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加以解释:这条红龙即是撒但,是那古蛇,因为它拒绝听上帝的命,遂为卫护上帝荣耀的米迦勒和那些随从他的天使所击败,它和随从它的使者遂被摔到地上,再没有升天的指望。第三幕(10-12):约翰描述天朝因米迦勒的胜利,尤其是因羔羊的胜利所唱的凯旋歌,并记载飞鹰所宣告的第三种灾祸(8:13)。第四幕(13-18)约翰记述大龙如何逼迫那女人和她的子女。我们略略讲述了本章的内容与布局之后,还应略讲几句关于12-15:1这一大段的结构(关于这一大段的内容与意义,详见下章要义):我们认为这一大段包含“七个异象”,即:(1)女人与红龙;(2)两个巨兽;(3)被选者与羔羊;(4)三位天使宣布审判;(5)相似人子的异象;(6)人子藉天使施行上帝的惩罚;(7)七位持着碗的天使。另有些学者认为上章末节所记的“约柜”异像应属于本大段,那么这“七个异象”则应变为:(1)约柜;(2)女人与红龙;(3)两个巨兽;(4)被选者与羔羊;(5)三位天使宣布审判;(6)相似人子的异象;(7)人子藉天使施行上帝的惩罚。按照这一意见,“七个异象”这一大段是由11:19开始,于14:20结束;15:1不属于本段,而应属于下段(15:1-16:21),即“七个碗”一组。这两种意见都有其相当的价值,我们选用了前者。这两种分法,虽有不同,但对启示录的神学,无关宏旨。

妇人和龙

犹如上帝在人类之初,曾向我们的元祖父母宣布了“原始福音”(创世记3:15、16),又如昔日藉以赛亚先知曾给选民预告了一个童贞女将要怀孕生子的异象(见以赛亚书7:14;弥迦书5:2并注),如今上帝叫先知约翰看到一个“大异象”,即有关荣耀的,身为基督的母亲和基督信徒的母亲的大异象(1,2,5,17四节),叫他由于见到这位荣耀的女人和她所产生的基督的命运,好了解为什么人类和基督的教会在今世要遭受那么大的困难,为什么人类藉着基督的教会最后必要获得胜利与凯旋,并将这道理预示给信友。无疑地,这一大异象就是创世纪3: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一段最圆满的解释。由此可见,这一大异象在本大段内(12-15:1)七个异象中,实在是最主要的一个,并且可说,其他六个异象的意义,全与这一异象密切相关。这一异象出现的地方是在“天上”,可是所说的“天上”。并不是指4:2所记的上帝和羔羊所居住的地方,而是指我们所见的“天空”,亦即中世纪的经学家所称的“星宿天”。这位荣耀的女人“身披日头”:按诗篇104:2亦有上帝“披上亮光,如披外袍”的说法。并且按出埃及记13:21,19:16,24:17;诗篇19:5,72:5、17;启示录4:5,11:19等处,“日头”、“亮光”等词,常是纯洁、荣耀、尊威、永远、上帝的生命等意义的象征,由此可以明了这位女人“身披日头”的深意,就是说她是为上帝的慈颜所光照,所特爱的女人(民数记6:25),她永远受上帝的光照(以赛亚书60:19)。“脚踏月亮”一句,是说非但大光体——太阳作她的装饰品,连小光体——月亮(创世记1:16)也作了她的装饰品。希伯来文学,多以太阳和月亮来形容美丽的女人,如在雅歌中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就向新娘赞颂说:“那向外观看、如晨光发现、美丽如月亮、皎洁如日头、威武如展开旌旗军队的是谁呢?”(雅歌6:10)“头戴十二星的冠冕”,是说连星辰也作了这位女人的装饰品。可是如要指明这十二颗星象征甚么?实在不那么容易;按普通的解释是指以色列十二支派(7:1-8,参见创世纪37:9),或是十二位使徒(21:12);但我们怀疑:为什么“十二”这一“至数”不能暗示上帝的全部圣民,即“新的选民”?约翰继续描述这位女人说:“她怀了孕,在生产的艰难中疼痛呼叫”:这是女人产子的必然现象(创世纪3:16)。按约翰福音16:21;罗马书8:22;加拉太书4:19等处,产痛也是表示使人得新生的象征;且按先知书,基督所施的救恩也应经过那神秘的母亲锡安所受的产痛(弥迦书4:9-10;以赛亚书26:17,66:7、8)。新约中也将产痛比之于圣教会在基督再来行审判之前所应遭受的痛苦(马太福音24:8;马可福音13:8;帖撒罗尼迦前书5:3;使徒行传2:24)。由此可以明了分娩的痛苦不仅是指肉身的,而也是指心灵的痛苦。这位荣耀的女人受到了分娩的痛苦,是因为母性和苦劳是分不开的。这位女人按5节所记,是指基督的母亲,即童贞马利亚,可是按17节所记,她也是基督信徒的母亲;我们确信上帝之母马利亚在伯利恒产生基督时,没有任何产痛;可是在十字架下产生基督的信徒时,可受了无言可言的痛苦。面对着这位女人,在天上又出现了另一个异象,即出现了“有一条大红龙”。“红”色是指示这条龙是条凶恶的龙;并且按4、9、10、13、15、17等节的描述,这条龙即是那古蛇,就是魔鬼,即撒但,亦即耶稣所称呼的“从起初就是杀人的”(约翰福音8:44)。“七个头”、“七个冠冕”和“七个角”(但以理书7:6、7),是指示它的权柄和能力,若按耶稣所说,它就是“这世界的王”(约翰福音12:31)。这条龙的能力和权柄有多么大,可由它能把“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的事上,取得证明。“它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一句,显然是象征语。如果要问:这象征约翰取自何处?我们认为约翰并非如一些学者所说的,是取自有关天河的神话,或者是取自海蛇座神话,而是直接取自但以理书8:8-10:“……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它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用脚践踏。。”按此经文,是指安条克四世(安提阿渴合披反)领导了许多选民中的人背教的事;约翰在此是否指魔鬼引诱世人犯罪背弃上帝之事,抑或是指创造人类之前在天上所发生的一件超历史的事件?关于这个问题,在此只愿说明:我们认为约翰藉此象征直接指示创造人类之前在天上所发生的一件超历史的事件——即天使的战争,以解释人间的历史事故。那龙出现了之后,便站在那将要生产的女人面前,等着吞噬她所产生的孩子——基督;由此可见,这条龙的权能是多么可怕!关于这条龙吞噬基督的企图,经学家曾由四福音中列举几项实例:如希律王谋杀耶稣(马太福音2:13-23),撒但在旷野里诱惑耶稣(马太福音4:1-11),犹太人几次企图杀害耶稣(约翰福音8:44,14:30;路加福音22:53),犹大出卖耶稣等(若13:2、27),来作证明。可是这条龙虽然能将天上的星辰拉下三分之一,但对这位女人所生的婴孩的企图却完全失败,因为这个婴孩是上帝所选的,是上帝的儿子,是耶稣基督,也就是在“原始福音”中所载的那位要踏碎魔鬼头颅的女人的后裔(创世纪3:15)。对于这个婴孩的身份,谁也不能发生什么怀疑,因为约翰在此(如在19:15一样)遂即引用了那首直接指示基督的圣咏说:“是将来要用铁杖辖管万国的”(诗篇2:9);并且又继续说:“她的孩子被提到上帝宝座那里去了。”,这话是指基督复活升天的事迹,见约翰福音6:62,14:2,20:17;使徒行传1:1-11等处。这条龙不但对婴孩的企图不能成功,即对这婴孩的母亲的企图也不能获得什么成功,因为上帝特别保护了她,给了她“大鹰的两个翅膀”(14),使她“飞到旷野”。“旷野”一词,按圣经的用法,往往是指一个妥当逃避患难的地方:譬如昔日以色列人为躲逃法老的追迫,曾进入了旷野(出埃及记19:4);大卫为逃避扫罗的迫害(撒母耳记上22),以利亚为逃避亚哈王的杀害(列上17),圣家为躲避希律王的盛怒(玛2:13),都进入了旷野,于是旷野便成了上帝特别加以保护和安慰的象征(何西阿书2:16)。这里说这位女人“飞到旷野”,即言这位女人受到了上帝的特别保护,到了上帝在这世界上给她早已准备好了的地方,“在那里被养活一载二载半载”(6)。读者读了本节之后,很容易看出,约翰的视线转移了目标,换句话说:约翰在此由基督的母亲马利亚身上,望见了她所代表的圣教会的将来命运。这位逃入旷野的女人虽然能以暗示圣母逃往埃及的事来解释,但不能完全解释6节的含义;为此我们认为6节是暗示基督的教会在世上将来的遭遇。至于作者如何从圣母身上转移到圣教会身上,要在本章神学释义中加以解释。“一载二载半载”,即等于四十二个月,亦即等于三年半,这是指战争教会在世上受迫害的期限。犹如昔日上帝在旷野里以“玛哪”养活了自己的选民,因此有不少的经学家认为“玛哪”既是圣体的预表(约翰福音6:22-79),所以6节是暗示上帝以圣体圣事来养活、保护并安慰他的圣教会。

7-9三节是记述天上的一场战争。对这战争经学界起了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即这战争发生于何时?是在基督降生之后,或是在上帝创造人类之前?这两说各有著名的学者拥护。不过按上下文看来,这条红龙(此处称之为“那古蛇”、“魔鬼”、“撒但”、“迷惑普天下的”)既然与创世纪3所记的那条“蛇”相同,为此应以启示录12章,尤其是本段,为创世纪3章的补遗和满全才是。因为创的作者,在记述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时,并未提及魔鬼的由来,却突然在创世纪3:1出现了一条魔鬼所化身的蛇,为此我们认为这场天上的战争应发生在上帝创造人类以前。实际上,全旧约中对这一问题也没有一处明显的记载,只多次提及了撒但或魔鬼及其作为,如约伯记1:6-2:7;历代志上21:1;列王纪上22:19-23;撒迦利亚书3:1-3;所罗门智训2:24等处;可是由这些记述,可以知道,魔鬼的能力和理智远远超过人类,因为他是“灵”,或更好说他是时常抵对上帝的“恶灵”。但是我们由创世纪1:31的记载知道,上帝所创造的一切,样样都是善的,那么恶灵的“恶”是由那里来的呢?我们由圣经各处对魔鬼的记载,以及耶稣的话得知(约翰福音8:44),他们的恶是由于他们违背上帝的旨意而来。原来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不但创造了天使,并且还给了他们一种试探,看他们是否忠信,是否甘心自愿地服从上帝的旨意,因而获得永福(这是上帝对待有灵之物的常法,见创世纪2:17);可是他们中有一部分没有服从上帝,而另一部分却在米迦勒领导之下,甘心服从了上帝,因而在服从与不服从的天使之间便发生了争战。如今我们问:我们是否能更具体地知道天使们究竟受了什么试探?或者我们应当承认这问题为我们世人将永远是个谜?关于这项问题,圣教会至今仍没有任何决定,所以我们在下面所举的一说,并非是信德的道理,而只是神学家的一种臆说,可是有许多教父、圣人和学者都予以拥护。按这一说的讲解,认为上帝创造人类之前,曾使天使知道了圣子将由一个纯粹的女人降生为人,如此降生为人的圣子即是万有的元首,而他的母亲因有份于圣子的尊位,将是万有的皇后,并要他们俯首下拜;可是有一部份天使见他们二人的人性不如自己的性体,不愿顺从上帝的旨意,向他们二人俯首下拜;而另一部分天使却甘心奉行上帝的旨意,俯首敬拜了耶稣和他的母亲。因此在服从与不服从的天使之间便起了争战。我们认为7、8两节即是暗示这场神秘的战争,并且约翰愿藉这神秘的战争说明世界上“恶”的由来,说明始祖父母跌倒的原因,并说明为何魔鬼不断地陷害、控告、欺骗、杀戮人类。当这一部分抗命的天使未抗命之前,他们是住在天上;可是他们一犯了命,遂为卫护上帝尊荣的那另一部分天使从天上推下,在天上便再没有他们立足的地方了。撒但从极古之时,即是一个失败者,当上帝预定圣子降生之时,他的失败即已注定了;可是当圣子真实降生为人,死而复活之后,撒但的失败便更为明显,更为确定了。这也就是耶稣给他的门徒所说的“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那句话的含义(路加福音10:18)。

10-12一段为约翰所听见的天庭的凯旋歌。这诗歌总括了约翰在福音序文(1:1-18)和保罗在以弗所书1:3-14等处所讲的上帝和基督的奥秘:即言上帝在被钉于十字架上的圣子耶稣身上,得胜了魔鬼,并使软弱的人类,也因了耶稣的宝血而胜战了魔鬼。耶稣的死亡和复活,就是圣子荣耀圣父和圣父荣耀圣子的时辰(约翰福音17:1-5,12:27、28);如今既然这荣耀的时辰已到,为此天朝的一切神圣遂歌唱说:“我上帝的救恩、能力、国度,并他基督的权柄,现在都来到了”(10)。按“救恩”一词亦可译作“胜利”。本节的含义是说:因着基督的死亡和复活,上帝和基督的国度在世间已成立了,世界的元首撒但已完全失败,已全被击溃(约翰福音12:31及注)。不但基督战胜了那条龙,连软弱的人类也能战胜那条龙;约翰在11节内即说出了人类怎样能以战胜那条龙:人之所以能够得胜,是因为他们忠信遵守了上帝和他圣子的证言(约翰福音8:28等),甚至舍生殉道(马太福音16:25);这样他们全然效法了上帝羔羊的榜样:羔羊为他们倾流了自己的宝血,他们也为了羔羊的缘故倾流了自己的鲜血(约翰福音12:24-26);他们既然在死亡上效法了羔羊,当然也必要分享羔羊所获得的胜利。圣保罗在罗马书8:37所说:“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的话,实可作本节的最好注脚。因了羔羊的胜利,天朝的神圣,遂邀请凯旋的教会欢腾踊跃,来赞颂羔羊的胜利;可是另一方面,因了魔鬼的失败,因了魔鬼怀着大怒下到了大地,遂向大地报告了第三个灾祸(8:13,9:12,11:14),这一灾祸要延续到基督再来临为止。在我们人看来,这段时期实在是一段很长的时期,可是在永生的上帝看来,并且连在魔鬼看来,这一段时期不过是“很短的时间”(彼得后书3:8-13)。魔鬼知道在这片刻时间结束之后,他和他的两个工具:兽和假先知,要“被扔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19:20,20:10),于是便怀着大怒来逼迫世上的基督教会,有如从前设法逼迫了基督的母亲马利亚一样。

13-18一段,可说是本章6节的继续,一方面叙述那位产生了男孩的女人怎样逃人了旷野,怎样受了上帝的保护;另一方面叙述魔鬼怎样愤怒填胸地去追迫那位女人和她的后裔。魔鬼自从遭受了决定性的失败之后,就被摔到了地上,“在天上再也没有他们的地方了”。这是说魔鬼的能力受了双重的限制:即空间上的限制:因为他只能在世上施展他的能力;和时间上的限制:因为他“时候不多”。这两种限制便是他失败的表征,也即是他将完全失败永远受罚的预兆(20:10)。魔鬼要在这短促的时间内,“你要伤他的脚跟”(创世记3:15),更具体的来说:就是要尽力去攻击女人的后裔(17),即基督徒。由此可见,这位神秘的女人,不只是历史上的基督的生身之母,而也是基督的兄弟们——基督徒的母亲,换句话说:圣母马利亚不只是耶稣的母亲,而也是圣教会的母亲(17,见约翰福音19:25-27)。就如当初上帝曾特别保护了圣母马利亚,圣化了她的子宫,成为圣子道成肉身无瑕的居所,因而圣母如耶稣一样得胜了死亡,而复活升天;上帝现在也一样特别保护他的圣教会,不让魔鬼来消灭他的教会,只容许魔鬼难为他的教会,为炼净她,使她更相似耶稣基督。先知约翰为说明上帝的这种保护,遂借用了“大鹰的两个翅膀”的象征。这象征是取自出埃及记19:4(参阅申命记32:11;以西结书17:2-7):上帝向自己的选民说:“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以后上帝又藉以赛亚先知的口,以感动人心的言辞,解释他这种仁慈而大能的保护说:“他们在一切苦难中,他也同受苦难;并且他面前的使者拯救他们;他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在古时的日子常保抱他们,怀搋他们”(63:9)。上帝对他旧约选民尚且如此,何况对他新约的选民,岂不更加保护!我们回顾一下教会初兴的历史,便可以知道:自从耶稣升天之后,以色列民和外邦人都一齐起来攻击他的圣教会(使徒行传4:23-31等处),可是一切努力都属枉然,因为有大鹰的两个翅膀背负着她,将她送入了“旷野”,使她进入了避难的安全地带,在那里享受上帝的特别庇护和安慰(何西阿书2:16),共三年半之久,即直至基督再来临为止(14节,参阅11:3并注)。所以圣教会进入了旷野一句的意义,即是说:圣教会虽仍在这世界上,可是并不属于这世界,因了上帝的特别庇护,她所有的永远生命,决不会为大龙所吞噬。我们写到这里,应要求读者注意一件事:约翰在15-18四节中,有如旧约的先知,为论基督的教会用了两种论调:有时约翰视教会为一个整体,因此称她为女人,或母亲,或城邑等等。教会按整体来讲,自然是圣的,是上帝所爱的,是不可消灭的,常与基督获胜凯旋的;有时约翰则注视圣教会中的个体,或者每个份子;换句话说:就是他特别注视每个信友,或每一部分信友。自然每个信友,或者每一部份信友,不都是圣洁的,不都起来反抗大龙,反而有时会因大龙的恐吓和哄骗,背弃了上帝,而崇拜龙(见13章)。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便更容易了解15-18四节。圣教会按整体来讲,她一“飞到旷野”,一进了“上帝给她预备的地方”(6),就不能为大龙所吞噬,所消灭;大龙虽然知道自己不能消灭教会,可是仍疯狂般地去攻击圣教会,企图消灭她,遂“从口中吐出水来,像河一样,要将妇人冲去。”:这条江河即是象征魔鬼为消灭教会所掀起的那些窘难和迫害(见9,11,13等章)。大龙曾在尼禄时代掀起了空前未有的大教难,企图消灭基督的教会,可是尼禄死了,圣教会反而比从前更兴盛,更为勇敢,更见庞大。目前多米仙正在残杀教友,重走尼禄的故辙;而且日后还要兴起许许多多的尼禄和多米仙,可是结局终究是一样:迫害与迫害者必要过去,必要一一消灭,而圣教会却仍然存在,屹立不动。按某些经学家的意见,16节只是一个比喻,说明迫害只好似夏季时间的一条洪流,所过之处,顷刻之间,必将一切卷去;可是流到干旱之地,必为干旱之地所吸收;但是另有些经学家——我们也赞成此说——认为:本节除了是一个比喻外,还包含一个教训:谓迫害圣教会即等于攻击真理,因为圣教会是建立在真理上的,且也是为广传真理而被建立的。真福思高曾说过:“圣教会是最具有真理的一个集团”(参阅约翰福音14:6,17:17,18:37等处);可是真理只能受攻击,而不能被消灭,因为世人的心中多多少少总有些爱慕真理之情,尤其是因为上帝必领导善良的人认识真理,归入真理的教会。圣教会既然按整体来讲,不能被消灭,不能被吞噬,大龙就对她更加忿怒,尽力引诱世人去攻击圣教会的子女——信友(17)。为此信友应常战战兢兢,醒悟祈祷,以免陷于大龙的陷阱,见下章。在本节内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约翰对信友的描述:约翰在此称信友为那荣耀女人的“其余的儿女”,按创世记3:15;约翰福音19:26、27来讲,即是说信友都是圣母马利亚的神子,他们理应时常保持对主耶稣的信仰,并遵行上帝的诫命:这样才算实践了耶稣所说“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的那句话(马太福音12:50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