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启示录 第11章 概览

两个见证人

上图:耶稣时代的圣殿平面图。「殿外的院子」(启十一2)指外邦人院。主耶稣时代的圣殿分作四层。外层是外邦人院,外邦人若超越界限会受死刑,所以在外邦人院与圣殿区域之间有栏杆和警告牌。第二层是外院的妇女院,妇女到此为止。第三层是外院的男人院,普通男人到此为止。第四层是内院,有燔祭坛、至圣所,只限祭司进入。

上图:耶稣时代的圣殿平面图。「殿外的院子」(启十一2)指外邦人院。主耶稣时代的圣殿分作四层。外层是外邦人院,外邦人若超越界限会受死刑,所以在外邦人院与圣殿区域之间有栏杆和警告牌。第二层是外院的妇女院,妇女到此为止。第三层是外院的男人院,普通男人到此为止。第四层是内院,有燔祭坛、至圣所,只限祭司进入。

约翰在异象中测量圣殿是一种象征行为,此与以西结所见的那手持麻绳和“量度的竿”尺测量殿墙的事(以西结书40:3),表面上彼此颇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各不相同;因为在以西结书中所记的那位天使测量殿墙,是为预言新圣殿和新圣城该怎样建筑,而约翰现在奉命测量圣殿,是预示圣殿在未来的灾难中怎样屹立无殃。此处所记的圣殿和祭坛不能是指天上的圣殿和祭坛(7:15,11:19,14:15、17,15:5,参阅6:9,8:3、5,9:13,14:18,16:7),因为天上的圣殿决不能有遭受蹂躏的危险;既然此处又论及“殿外的院子”和“圣城”,那么此处所说的圣殿应该是指耶路撒冷的圣殿。但是约翰在多米仙皇帝末年写启示录时,耶路撒冷圣殿已被毁二十五年多了,怎么还能测量圣殿而保存它呢?我们不否认,约翰写这异象的时候,可能采用了犹太战争的一些资料,可是我们却不能承认,约翰在此引用了一位犹太热诚派的人(Zelota)在耶路撒冷被困时所编的预言。因为那时他们必须守城,无暇编写预言。况且约翰在全启示录中特别重视旧约的话与制度,是因为他觉得引用旧约更容易表示新约的精神和深意。就如在本章8,13两节及14:20,16:19,20:9等处所说“圣城”应作寓意的解释,同样“上帝的殿”和“祭坛”在此处也应作寓意解释。因此应当保存的圣殿、祭坛和在其中礼拜的人是指的什么?外邦人要四十二个月践踏的那庭院和圣城又指的是什么?两位见证人究竟指的是谁?如果我们能对这些问题有了恰当的解答,可说本章的困难已解决了大半。

这“两个见证人”为谁的问题是本书中很难解释的问题之一。首先约翰并未提出他们二人的名字,其次在本段前也没有用本书惯用的“我看见了”那句话。由此看来,本段(4-14节)似乎不是一项异象,而似乎是与先知书中的一篇神谕相似。这项神谕好似仍是前三节所说的话的继续。从古以来,不少的经学家以为这二位见证人是以诺与以利亚;可是这一说似乎不能成立,因为在本段内看不出有暗示以诺的地方,反而有几处暗示摩西和以利亚的地方,也就是约翰在大他泊山耶稣显圣容时,亲眼所看到的那两位大圣。关于这点后面再加论述,我们现在只愿说出约翰在此愿以摩西和以利亚的形象表明圣教会的使徒事业、活动和精神;换句话说,即拿摩西和以利亚作圣教会的两种象征。约翰提出他们二人,是否也想到了为基督做见证的圣彼得保罗二人?这虽有其可能,但决不能认为确实。此外,有些学者提出了摩西和耶利米或者以诺和耶利米,还有学者以为,约翰既然没有提出二位的名字,可见此二证人不是历史上的人物,而只是纯粹的象征:一、或者是指示以旧、新两约传布福音并教训万民的圣教会;二、或者是指示耶路撒冷毁灭后所兴起的圣教会;三、或者指经过各种迫害仍然屹立不动的圣教会;四、或是指在提托时被消灭而到世末仍要恢复的旧约制度;五、或是指在世未将来的两位大圣人,他们要以摩西和以利亚的精神劝慰并准备信友们应如何去迎接再临的耶稣。现在,我们再按经文次第来证明这两位见证人是暗示摩西和以利亚,然后再说明这象征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两位见证人就如以利亚用火烧灭敌人(11:5,参见列王纪下1:10;便西拉智训48:1),具有使大降雨或不降雨的权柄(11:6,参见列王纪上17:1),又如摩西能使水变成血(11:6,参见出埃及记7:14-25),使埃及遭受各种灾殃,他们也能使大地遭受各种灾祸。两位见证人所有的异能表现,不能以字面来讲,而应以寓意来解释,就是说,他们所有的神奇表现,是指他们宣讲的神效(耶利米书5:14;便西拉智训48:1),或是指他们为先知教训万民的责任(使徒行传1:8,19:10)。再说,约翰还以“两棵橄榄树”和“两个灯台”来比拟他们,以他们与大祭司耶书亚和省长所罗巴伯相比(撒迦利亚4:2并注),这似乎是约翰有意用这两个象征来暗示整个圣教会,即上司与下属;或者按一些学者的意见,是暗示宗教和政治的两种权柄。我们认为主张这两位见证人是代表全圣教会,或指圣教会宣传福音的职责的学说更为可靠,因为这样解释,才能使我们更容易了解约翰为何用了“两位见证人”的象征。因为按犹太法律,为使一案件取得法律的保证,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见证人才能有效(申命记17:6,19:15;马太福音18:16;约翰福音8:17;哥林多后书13:1;希伯来书10:28)。约翰在5、6两节:一方面描写两位见证人好似先知一样如何满全了充当上帝信使的职责,另一方面描写上帝如何保护了自己的信使,赐给他们行奇迹的能力,正如他昔日赐给了摩西和以利亚一样。上帝无穷的上智,既然决定了要以自己圣子受死,而战胜死亡和死亡的原因——魔鬼,现在也愿他的教会遭受同样的命运,就不必希奇。那两位象征教会的见证人,“他们作完见证的时候”,便要遭受兽的攻击,并为兽所杀害。耶稣的结局不也是这样么?当他的时辰一来到,就被钉死于十字架上;外面看起来,耶稣似乎是一败涂地,永远沉沦了,其实却完全胜利了:第三日光荣复活,第四十日凯旋升天。“那从深渊中上来的巨兽”(7节)与13和17章:“一个兽从海中上来”是同一迫害圣教会的恶魔;具体地说,这兽就是指示敌基督;在约翰写本书时罗马帝国是敌基督的化身,在以后的各时代中,一切迫害圣教会的势力,就是敌基督的化身。敌基督迫害圣教会,就像他迫害耶稣一样,外表上似乎胜利了,其实是失败了。耶稣死后,荣耀复活了;圣教会历代虽经过无数的黑暗和迫害,但是圣教会总有她光荣复活的时日。两位见证人为证道而被杀后,世界的居民“欢喜快乐,互相馈送礼物,因这两位先知曾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并且认为他们是死有余辜,不准埋葬他们的尸身,反而将之弃诸街市,让各地的人民前来耻笑辱骂。(此处可值得注意的,是约翰称他们为“先知”。)约翰为使我们明白这两位先知的失败只是暂时的,他便用了“三天半”的时期,来与“三年半”的时期相对比:“三天半”是敌基督的狂欢胜利期,“三年半”是两位先知荣尽圣职的时期。两位先知受死受辱的地方称为“城”,此称呼在启示录中多次指罗马(14:8,16:19,17:18),因此有些古今学者阿勒泰、波绪厄、斯丕塔等认为此处的“城”也是指“罗马”而言。可是学者的公论是以此“城”为耶路撒冷。息彼拉神谕(Oracula Sybillina V verss,154,226,413)即称耶路撒冷为“大城”。何况约翰在此还注明此“大城”:“按寓意叫作所多玛和埃及,他们的主子也曾在此被钉于十字架上。”明显此“城”不能不是耶路撒冷了。关于耶路撒冷被喻为所多玛,参见以赛亚书1:9;以西结书16:42、55;耶利米书23:14;申命记32:32,约翰自然也可以用此含有寓意的名称。至于耶路撒冷被喻为埃及的原故,因为埃及是以色列民当奴隶的地方;现今耶路撒冷因拒信耶稣为基督,就如保罗所说的,已做了奴隶(加拉太书4:25),约翰遂以做奴隶之地——埃及喻耶路撒冷。这两种含有寓意的名称,显然是约翰对耶路撒冷的讥讽。本来耶路撒冷该是上帝选民的圣城,但因为他们在此钉死了救世主,此城在约翰的笔下遂成了敌对上帝者的代表,即成了撒但城的代表。上帝的两位先知之所以在这座大城被城中的居民杀害,是因为他们的主耶稣也在这座大城中被杀害了(参阅马太福音23:35;路加福音13:33),仆人的遭遇自然当相似他的主人(约翰福音13:16)。这两位先知在世人前所受的羞辱,并没有延长很久,仅仅三天半,便由死中复活了。约翰为描写他们的复活,曾引用了以西结书37:5、10。世人看见他们二人由死者中复生了,就都个个惊惧不安,这只是恐怖的开始,大灾祸还在后面。两位先知复活后,立时“有大声音从天上来,对他们说:“上到这里来。”。他们不但复活了,且光荣升天去了。至于他们乘云升天的光景,约翰描写得有如耶稣升天的光景一样(使徒行者1:1-11)。这本不足为奇,因为圣教会的荣辱,要相似她的夫君耶稣的荣辱,这也是保罗所立定的原则:“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罗马书8:17)。两位先知升天后,上帝直接干预了人类的历史,遂“地大震动”(13节),显然这是上帝对世人的干预,对世人的惩罚,这惩罚就是敌对上帝的大城倒塌十分之一,并死去七千人;然而,这种惩罚并不是最后,也不是最重的,只是一种警戒,就是叫世人回头改过。上帝的这个目的,在此算是达到了,因为“其余的都恐惧,归荣耀给天上的上帝。”回头改过的人大概是些外教人,因为约翰用“天上的上帝”形容他们所归依的对象,这种称呼表示他们回头以后的宗教心理(13节)。所说的“第二个灾祸”即是指“大地震”。

第七枝号筒

上图:祭司抬着约柜的想象图。

上图:祭司抬着约柜的想象图。

约翰就如记述第六印后,插入了掌印天使的一个异像(7:1-17);现今在记述第六号后,也有一段很长的插曲:即展开小书卷的异象和两位见证人传道和殉道的预言;以后才记述吹第七号角后所发生的事(11:15-18)。为更明白吹第七号角后所发生的事,不能不先参照10:5-7那站在海上和地上的天使所说的话。他说:“在第七位天使吹号发声的时候,上帝的奥秘就成全了,正如上帝所传给他仆人众先知的佳音”(7:10)。所说“上帝的奥秘就成全了”一事,已实现在15节:“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所说的事上。如此说来,如果默到此,即到11章便结束了,读者虽然还不能全明了作者为什么写那展开小书卷的异象,但不会感觉到有什么不圆满的地方。但若读者再仔细研究11:15-19一段,便会发现本段影射着默书的全部:例如15节是暗示12章所记的基督的胜利;16节是七印组异象的反映;17、18两节与13、15-19各章所述有密切关联;19节暗示15:5-8等处。因此步色特(Bousset)说:谁写了11:15-19一段,对启示录全书已有了一个概括的思想。我们敢再进一步说,约翰写到11:15-19时,在他的脑海中已有了启示录的全部纲要,并依启示录的文体,逐步实现自己的计划。然而这里有一个难题,如果上帝的奥秘在11:15-19已经成就了,为什么在12-22各章中仍要记载七异象的异象、七万组、千年国度、歌革和玛各的攻击、白色大宝座的审判、新耶路撒冷的荣耀等事呢?这个难题也不难解答:在吹第七号以前,约翰已吞下那卷展开的小书,并且奉命要向万国万民,各国的君王讲预言教训他们(10:11),可见约翰不先满全了这个职责,上帝的奥秘,便不能完成(10:7)。再从另一方面来说,凡上帝决定的,必不能更改。那么,既然那位强有力的天使预告第七号吹过后,上帝的奥秘必要完成,为此当第七位天使一吹号,天朝的神圣立时就开始赞美上帝,感谢上帝,好像最后的大审判已经完结了。其实这审判还没有实现,但上帝既然立定了要审判世人,就等于已审判了世人,所以天朝神圣已开始歌颂赞扬上帝。歌颂的诗辞分为两首:前一首似乎是天朝全体神圣的大合唱(15节)。这歌词的大意是撒但的权势已消失了,从此天父和基督要永远为王。参阅约翰福音12:31;哥林多前书15:24;哥林多后书4:4。后一首是二十四位长老歌唱的(16-18节),他们齐声感谢上帝施行了最后审判。约翰在17节写到“今在、昔在”,以后不与1:8,4:8同,略去了“以后永在”一句,是因为上帝已经来临,施行了公审判,不再来临。在公审判以前,上帝让撒但和随从他的恶人迫害基督徒;可是一到了公审判,撒但和他的党徒再不能迫害上帝的先知、圣徒和敬畏上帝的人了,只有上帝掌握万有的大权,永远为王。“众先知和众圣徒,凡敬畏你名的人”这三等人,似乎是指新约的先知(圣教会的神职界)、普通信友和慕道者。“那些败坏世界之人”,是指那些以邪道和恶表引坏信友的人。19节描述在天上的圣殿中出现了约柜。关于这异像引起了两个问题:(一)约柜的奇像是属于本章,还是属于下章?(二)这约柜在启示录中有什么意义?我们在研究各家的意见之后,认为主张属于本章的意见比较可取;但更好说,约柜的出现是一个承上起下的转变异像,换句话说,结束以上所有的异象,准备以下所有的异象。现在先解释约柜异象的意思,就自然了解约柜在启示录中有什么意义了。有些学者以为约翰在此暗示载在玛喀比传下卷2:4-8的传说,据说:耶利米先知把约柜藏在尼波山的一个洞内;到了上帝施仁慈的时候,人才能找到它。我们不赞成这项意见。我们认为约翰在此似乎只沉思约柜在旧约时代的意义和光景:约柜的意义,是表示上帝常存在自己的百姓中;本来约柜常是存在会幕内,或圣殿中的至圣所内,除大祭司外,谁也见不到。然而,在新约时代,这种隐而不显的光景,全都改变了:上帝圣子一降生为人,不但天上的门开了(4:1),而且“上帝天上的殿开了,在他殿中现出他的约柜。”贝木(Behm)解释这句经文说:“一到了末世,至圣所不再是紧闭的禁地,上帝不再是深藏不露的了,而成了明显可亲,给自己的子女洞开家门的慈父。”虽然如此,但世上还有人不认识这位慈父,不信仰他,不爱慕他,因此上帝用另外的灾祸:“闪电、声音、雷轰、地震、大雹”,警醒世人改恶迁善,归依上帝。这种灾祸也许是那飞鹰所宣告的那三祸中的第三祸(8:13,9:12,11:14)。不过有些学者反对此说,他们以为三祸中的第三祸是12:12内所暗示的。无论如何,本节算是默的转折点:以前与未来异象中的灾祸都是为警戒世人,因为圣子已经降生,约柜已经显出;如果这种解释是对的话,那么,由此可以看出,约翰写这些话时,已想到了降生为人的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这就是在下章要描述的那位出显于天空中的伟大女人的异像。

神学释义

在解释默示录的神学时,我们越往前论述,越觉得我们的心灵需要沉静,为能稍微领会其中的奥秘。

在6、7两章内已经沉思过人类的历史在上帝和羔羊的引导下当如何向前演变,如今在这一组内,即要静观“七号组”,即是前一组“七印组”所预言之事的实现。约翰始终保持着螺线形或者同心圆的笔法,就是说,他常由普通的事件而归到特殊事件,由预言而归到应验,由现象而追求发动人类历史的隐秘而使其生效的原因。例如在七号组中除了在七印组内所见到的历史的动力外,如宣传福音、瘟疫、饥馑、战争、迫害、殉道者与众圣徒的祈祷,又出现了撒但的活动,即“从起初就是杀人的”的活动(约翰福音8:44),并在下一章(12)内说出撒但之所以这样疯狂地攻击基督教会的最后与最深的原因。因此在这一组内初次将对世界的惩罚不归于羔羊直接施行,而由羔羊的使者,即由善恶的两等使者去施行。约翰既然在前一组内肯定了第一原因的品位和其奥妙的活动,那么如今即应依次说出第二原因来,即上帝和羔羊藉使者去行事。这一组所记述的施于世界的惩罚,按它直接的来源来说,是系于圣徒们的祈祷;按它的范围来说,只能施诸于“地上的居民”,决不能危害基督徒;按它的性质来说,前四种惩罚是属于物质方面的,后几种是属于良心方面的。为要更明了这一组的深义——对全书亦然——必须先该注意约翰编著本书的历史背景,以及为什么编著了本书。譬如在这一组内,我们就应该先研究一下:第三号吹后由天上落下的那星,以及第五号吹后由天上降落下的另一星的象征,究竟含有什么意义。如果对这象征我们深加思索,便可看出这一象征是来自依13、14两章。再经过约翰加以精化,这一象征遂有了极高深的意义,即是说:这一象征在此处是指示魔鬼的活动。原来以赛亚书以从天坠下的星比拟由高位坠下的巴比伦王,约翰遂以同样的象征描绘撒但的没落。若说巴比伦王是一个破坏者,那么撒但更加是一个破坏者。当时的罗马帝国,有如古时的巴比伦帝国一样,尽量难为圣徒,约翰就在罗马帝国的背后探讨出了撒但的行动。关于撒但的行动和他悲惨的结局约翰虽然要在以下各章内论述(12-20),但在此处已开始了一个引论,好似约翰有意要说保罗所说的那话:“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原文是摔跤;下同),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以弗所书6:12)。

以上所论,仅是一个梗概,以下我们要较详细的讨论一下:(一)各灾难的深意,(二)基督王国与恶魔势力的斗争,(三)展开的小书内所有的新预言,(四)两位见证。

(一)号声响后发生灾难的意义

在8-11章的注解内已说过:吹号角后所发生的各种灾难,与埃及的十大灾难颇有相似之处,然而更相似的地方是上帝加于自然界和人类灾难的目的。对这目的出谷纪曾记载说:“我伸手攻击埃及,将以色列人从他们中间领出来的时候,埃及人就要知道我是上主”(出埃及记7:5)。关于埃及的十大灾难和以色列民奇异地出离埃及之事,旧约中多次引述。上帝降罚埃及深沉的理由在所罗门智训11、12两章中与迦南人的受罚一并提出说:“好使他们知道,人在何事上犯罪,就在何事上受罚”(所罗门智训11:17);“但是你怜悯众生,因为你是无所不能的,你又宽恕人罪,为使他们改过迁善”(所罗门智训11:24),“因此你按着最低限度惩罚犯罪的人,并且使他们追忆他们所犯的罪恶,而予他们以戒心;上主啊!你使他们躲避恶事,是叫他们信仰你”(所罗门智训12:2)。按默所述上帝降于有灵之人和无灵之物的惩罚也有同样的目的:约翰在描述了吹第六号角后的灾难以后,写道:“其余未曾被这些灾所杀的人仍旧不悔改自己手所做的,还是去拜鬼魔和那些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走,金、银、铜、木、石的偶像,又不悔改他们那些凶杀、邪术、奸淫、偷窃的事”(启示录9:20、21)。由此可见,上帝惩罚无灵之物和有灵之人的目的,是希望人类悔改。但可惜得很,这目的达到的很少,甚或一点儿也没有达到!

我们现在若再研究一下这些灾难的性质,便可看出前四种灾难是直接加于宇宙的无灵之物,五与六两种灾难是加于恶人,使他们在心中感到恐惧害怕,良心不安,或因毁灭性的战争而肉身沉沦,正如第六种灾难中所描写的一样。前四种灾难的原因无非是因为世人妄用了受造之物,甚至舍弃了造物主而去崇拜无灵的受造之物,无怪智慧篇的作者那样义愤填胸地说:“人在何事犯罪,就在何事上受罚”(所罗门智训11:17)。本来按上帝的圣意,人只运用世物,决不可崇拜,因为惟独上帝是人“崇拜”的对象,因为上帝是人生命的来源和归宿。可是几时人一不愿事奉上帝,便把受造之物当作自己的神,并甘愿钦崇朝拜它们。可是经验告诉人类:这样的神既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走,也不能赐福与人;为此几时宇宙或社会的程序一乱,人们便感到孤立无援,愿意寻死,却死不了。所以没有比不恭敬上帝的人更孤独的了。偶像崇拜外表看来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其实神偶是一个专制的暴君,首先剥夺了人的尊贵,使人性甘愿堕落;这样失掉人性的人,负着罪轭,实与禽兽无异。由偶像崇拜的罪而产生了其他违犯家庭圣洁以及扰乱社会治安的种种罪恶,如凶杀、邪术、奸淫、偷窃等(9:20)。

可是另一方面,应当注意,无论那一种灾难,或是宇宙的变动,或是人直接受的灾难,都受着全能上帝的管制,所以只有三分之一的地、海、河、泉、日、月受了灾难,连那以蝗虫及马所象征的魔鬼也仅能作上帝所许与他们的。譬如:按蝗虫的本性来说,蝗虫本来是吃地上的青草和禾苗的,但上帝却不许它们顺乎本性而行,却命它们犹如有毒刺的蝎子,伤害那些额上没有上帝印记的人(9:1-10);所说的这一切虽是含有寓意,但无疑的,是教训人惩罚的时期(五个月)、样式(如蝎螫)和对象(没有上帝印记的人),都是由上帝指定了的。以下二例更明见上帝怎样管制一切:那被捆缚于幼发拉的大河的天使,只等上帝下命获释,只等待上帝预定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就去行事;就连那两万万由深渊上来的马队,也只能杀死人类的三分之一;魔鬼虽然凶残,愿把人类消灭,但受上帝的仁慈约束,因为上帝只愿藉着灾难来警醒世人回头改过(9:13-21)。上面所讲的道理,也正与下面另两种决不可忽略的成分巧合:(一)飞翔于天上,高喊三个“祸哉”的鹰。这一象征,似乎是表示上帝藉着自己的信使——有如昔日藉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约拿——一再警告固执于恶的人回头改过,可见上帝严厉的惩罚亦应说是出于上帝的仁慈(8:13);(二)上帝对恶人的惩罚,以及对善人的助佑,都是众圣徒祈祷的效果。我们以象征的说法可说,众圣徒们的祈祷与那天使手中所持的香炉中的火相搀和,从这同一香炉中生出了上帝的钦崇和恶人应受的惩罚(8:1-5)。

(二)基督王国与魔鬼权势的斗争

约翰在所记的“七号组”的灾祸中,初次阐明上帝允许魔鬼攻打人类的权能能达到什么地步,并怎样厉害;可是现今的人不但把魔鬼的害人的活动,甚至连魔鬼的存在也当作无稽之谈,这正中魔鬼的下怀,因为人不注意他时,或不相信他的存在时,正是他更能施展权势的时候。一个疏忽魔鬼活动的人,正如在险恶的风浪中仍在睡觉的水手。请看多么惊险!魔鬼的活动究竟是什么?约翰在12-20章内将有更详尽的阐明。在9章中似乎要讲明以下数点,即:(一)魔鬼以私欲偏情的烟雾来蒙蔽世人;(二)以谬理邪说来迷惑世人;(三)以狐疑不决,心灵恐怖的毒针来刺伤世人;(四)以残酷的战争来消灭世人。魔鬼并不单独行事,而是服从他们害人的首领“亚巴顿”,他们的数目与天使的数目相仿(参阅9:16与5:11,14:19)。因着他们的这种组织,所以理应称他们的国为地狱的国,而与天国相对峙;称为撒但的城,而与上帝城相对峙;称为黑暗的权势,而与光明的福音宣讲相对峙。对这一切敌对的情形,约翰在9章中暗示的已够清楚,但在以下各章内要更详细的讲述。可是我们在此应当肯定,约翰在默中有如他在福音中一样,认定一切事、恶人和他们的首领撒但以及其他所有追随他的邪魔恶鬼,都在上帝的掌握中,上帝用他们是为实现自己的计划。

(三)展开的小书内的新预言

约翰所看到的那位强有力的天使,一脚踏海,一脚踏陆,手中拿着展开的小书,大声呼喊,有如狮子怒吼;这个异象就是表示上帝无敌的权能和掌管人类历史的大权。这一异象可说是那以七印所密封的书卷的扼要重述。那密封的书中所记述的是人类历史的纲要;在这本展开的小书中却是叙述上帝的国在世上的历史,或更好说是暗示上帝的国在世上直到吾主再临时所必须经过的历史过程。这本展开的小书的内容就是约翰在11-19:10所叙述的资料(有些学者以为是11-22:5),所以也可说是6-9各章的反复伸述。但除了这本小书内的预言外,还有许多约翰听见而不准向人道出的事。根据一些上帝教的神秘家(如圣女比尔济达)所说:“七雷”所发出的声音,是指上帝默启给自己的先知约翰说话的声音,预示给他一些有关世界末日的事;可是上帝只愿预示给约翰一人。在基督教会的神秘家的行实中,多次见到这种现象,除非用保罗所说:“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哥林多后书12:4)的话来作解释外,便无法解释。虽然这些秘而不宣的事只启示给了约翰,但可以推测,这些秘密一定有益于圣教会,因为这样更可使我们感觉到上帝的超越性与神圣性,并使先知的证言获得更大的权威。这位威严的天使,以极隆重的誓辞向圣教会所预言的是: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时代,已是最末的时代了,并且快要临到结束。时间必要逝去,只有永远常存不替。约翰在甘苦并尝的情绪中把小书中的预言宣布出来,一方面是为使外邦人归化(10:11),另一方面暗示上帝的计算法和世人的计算法大不相同;换句话说,在上帝的奥秘成就以前,恐怕还要经过无数的世纪呢!约翰不多几年后便撒手尘寰,宣讲小书所预言的道理的职责,便落在圣教会身上,并由圣教会负起来了。圣教会按约翰的神学,就如按保罗的神学来讲一样,是漂泊在旷野中,走向永远天乡的上帝的百姓,但也是在现世尽使徒和先知之责的上帝的家,她要给耶稣作证,甚至在最后极残酷的迫害中为证道流血致命(参阅帖撒罗尼迦后书2章)。教会似乎被歼灭了,可是还要复活,并如救主一样光荣升天。关于这道理在下面论“两位见证”一段时再加说明。

(四)两位见证

不但第一世纪末期的教友,连现在略懂约翰这些隐晦预言的我们也要询问:当世界穷尽前“必须要发生的事”发生时,基督在世的神国究竟将有什么遭遇?在这样不易解决而又争辨不休的问题上,如果我们的看法不错,我们认为对这复杂的问题应在本书11、12两章内找解答,因为这两章好像是圣教会整个历史的纲要。圣教会虽然时时处在战争与风波之中,可是圣教会所受到的试炼,犹如精炼黄金一样,虽然在财物和对外的活动上受到损害,但对其内在和超性的生活,却丝毫不受任何损害,因为上帝不许自己的圣殿,遭受外邦人的蹂躏和撒但的亵渎。圣教会的生活,在今世的磨难与迫害中,不是静止的,而是有活动的,她尽力负起作证的职责,以及为使徒和先知的职责,就如旧约时代的摩西和以利亚,并新约时代尼禄教难中的彼得和保罗一样。因为圣教会所讲的道理,时常指摘世界,定断世人的罪过,因此她在世上受迫害,受人仇恨,并不是怪事。圣教会常维护社会的正义,好像成了阻止敌基督显现的“阻止者”(得后2:6、7)。可是将来有一个时期,世人的爱德一冷淡了,世界要有一个短暂的时期似乎得胜了圣教会,这就是两位见证并先知被杀害之所指。然而世界的胜利只是一时的,只是表面的,因为两位见证人接着就复活了,这即是指圣教会要精力充沛地复兴起来,异邦人要归化,基督二次即将来临,他的净配要受光荣:这样的光荣描写得犹如吾主升天的光荣一样,这道理完全符合全新约的启示,在此只提出保罗的一句话说:“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罗马书8:17)。

现在总括以上所说,可得以下的结论:圣教会的生活,直到她的天上夫君耶稣基督第二次来临,是一个“穿着毛衣”作补赎的生活(11:3),是宣讲福音和传教的证道的生活,是舍生致命的生活,是为世界所仇恨的生活。在敌基督出现的时代,世人有一段极短促的时间几乎要把圣教会消灭;但在此时圣教会依然怀着光荣胜利的希望,希望如她的夫君救主一样,升天享受永远的光荣。圣教会既有如此的热望,就如曼左尼(Manzoni)所说:“众圣徒的慈母教会,永远保护救主的宝血,虽然世世代代受苦、交战、祈祷,可是她的帐幕却掩蔽四海。”圣教会热切等待的光荣,当第七号角响起,上帝的奥秘成就时,方才圆满成就。那时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的王国,就永无止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