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书 第1章 概览
问候
- 1:1 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和提摩太写信给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裏的众圣徒,以及诸位监督和执事。
- 1:2 愿恩惠、平安( [ 1.2] 「平安」或译「和平」。)从我们的父上帝和主耶稣基督归给你们!
保罗称自己和提摩太为基督耶稣的仆人,这不但他们就教友的身分来说是属于基督,就如仆人属于主人(加拉太书1:10;哥林多前书7:22),而且也就使徒的身分来说,他们是上帝所拣选为给自己和为人服务的,如同昔日的先知和士师一样(耶利米书7:25;阿摩司书3:7;士师记2:8;诗篇36:1)。为此“仆人”一名竟成了一个荣衔,有时与“使徒”名衔并称(罗马书1:1;提多书1:1)。保罗在此没有提及自己“使徒”的名衔,一来因为不需要,二来因为他与提摩太联名通信,提摩太不是耶稣所委任的使徒。提摩太原是保罗所最心爱的一位门徒。保罗在马其顿初创教会,他亦出力不少(使徒行传16:10、13),曾奉保罗的命令,数度巡视过马其顿教会(使徒行传19:22),此次仍有意派遣他去(2:19-23),因故未能成行,就与他一同联名致书腓立比教会。也许这封书信还是他笔录的。称腓立比教友为“圣徒”,因为他们是属于上帝的人,是在基督内生活的教会的肢体。首次在保罗书信内遇到“监督”和“执事”二名并用。原文所用的这两个名词,我们如今用来指正式的主教(Episcopus)和六品副祭(diaconus)。
在古代教会,圣职一共有七品,一品司阍、二品驱魔士、三品诵经士、四品辅祭、五品执事(也翻译为会吏)、六品会长(在口头称呼为神父,英文为father,即父亲之意,教友尊重圣职人员为其属灵之父亲,中文翻译为神父,正是书面会用司铎,新教一般用牧师,圣公会也翻译为会长,当会长成为某一个教堂之负责时,则称呼为牧正)、七品主教(也翻译为会督)。目前新教各宗派不一样,有些弟兄会完全废除了圣职,用团体之中有威望之人代替,大部分新教会有牧师和长老两种圣职,部分会有执事,圣公会保留了会吏、会长、会督,即执事、牧师、主教三品圣职。天主教目前保留了执事、神父、主教三品圣职。东正教则是完整保留了七品圣职。
两个名词的原文都是多数,可能指腓立比教会内尽职的两等人员,但是否是今日的圣职,学者意见不一。“监督”一名,起初尚不用来专指今日所谓的主教,彼得前书2:25就称基督为人灵魂的牧人和监督。保罗对他由以弗所召来的长老(presbyter此名日后用来专指司铎,即基督教称呼为牧师)。也称他们为监督(使徒行传20:17、28)。足见这字尚无固定的意义,“监督”与“长老”同时可指各地管理教会的首长。在保罗晚年所写的牧函内,“监督”的职务似乎较前更为清楚,几无异于今日的主教。这原是教会组织随时发展所应有的必然现象。起初,使徒对所创立的教会,开始是自己管理,在各地所派定的神长,只代替使徒治理教务。日后使徒见时机已成熟,乃派正式“监督”治理各地教务。“执事”一名已屡见于保罗初期所写的书信内(帖撒罗尼迦前书3:2;哥林多前书3:5;哥林多后书3:6),但大抵是指任何服务的人,并不像此处似乎是指一种神职人员。至于“执事”在初兴教会内究竟有什么职务,已不可考,但由各书所载,可知他们不外是协助“监督”治理教务,管理财政,抚恤贫孤。
保罗为腓立比信徒祷告
- 1:3 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上帝,
- 1:4 每逢为你们众人祈求的时候,总是欢欢喜喜地祈求,
- 1:5 因为从第一天直到如今,你们都同心合意兴旺福音。
- 1:6 我深信,那在你们心裏动了美好工作的,到了耶稣基督的日子必完成这工作。
- 1:7 我为你们众人有这样的想法原是应当的,因为你们常在我心裏;无论我是在捆锁中,在辩明并证实福音的时候,你们都与我一同蒙恩。
- 1:8 我以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想念你们众人,这是上帝可以为我作证的。
保罗对腓立比的教友特别关心,所以一提就表示亲切,说自己想起他们来,就不禁为他们感谢上帝;几时一祈祷,就喜欢为他们祈祷。他呼上帝为“我的上帝”,因为上帝,特别对他和他心爱的子女腓立比教友表示了眷顾,他们从接受福音那天起(使徒行传16:14、15、29-34),直到现在,就表现了不寻常的信仰,常不断襄助了宣传福音的工作。保罗此处显然暗示他们从前(4:15、16)和现在(4:10、18)所给与他的经济援助。保罗因有他们的经济援助,就更有时间从事传教的工作。协助传教的工作,上帝既然在他们内开始了,直到基督再来结束救赎工作时,也必要使他们的工作臻于完善,因为他们协助传教的工作,对于在现世发展上帝的国有莫大的贡献。基督必要再来,所以上帝也必要完成他在腓立比教友中所开始的工作。保罗深愿上帝的国早日实现,就切望基督早来。他的心思念虑既离不了上帝的国,他的笔下自然也少不了基督的日子。7节承上节之意,是谓保罗深信腓立比教友在帮助他传教的事上必能获得成功,因为他和他们之间有一种牢不可破的坚固的联系,他不论在什么环境内,在捆锁之中,是辩明证实福音的时候,他们始终给他带来喜乐,给他精神和物质上的援助。这不是上帝继续在他们内工作的凭据吗?他们既与上帝合作有如此的表现,所以他以基督的爱去爱他们。
- 1:9 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不断增长,
- 1:10 使你们能分辨是非,在基督的日子作真诚无可指责的人,
- 1:11 更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仁义的果子,归荣耀称赞给上帝。
保罗为证明自己如何以基督的爱爱慕他们,就说出他为他们所祈求的事。他为他们不求别的,只求他们在基督内对主对人的爱日见充实增进。教友所有对主对人的爱,是建立在认识真理上,分别是非上(歌罗西书1:9、10):人越认识真理,就越能明辨是非,而建立在这二者之上的爱也越充实。人唯有了这充实的爱,才能完成人生道路上的卓绝之事。为此保罗恳切祈求上帝赐给他们这种爱。
我活着就是基督
- 1:12 弟兄们,我要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反而使福音更兴旺,
- 1:13 以致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都知道我是为基督的缘故受捆锁的;
- 1:14 而且那在主裏的弟兄,多半都因我受的捆锁而笃信不疑,越发放胆无所惧怕地传道。
- 1:15 有些人传基督是出于嫉妒纷争;有些人是出于好意。
- 1:16 后者是出于爱心,知道我奉差遣是为福音辩护的。
- 1:17 前者传基督是出于自私,动机不纯,企图要加增我捆锁的苦楚。
- 1:18 这又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如何,只要基督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 我还要欢喜,
上图:古罗马时代的腓立比监狱,保罗和西拉很可能就被关在这里。
保罗既这样怀念腓立比的教友。自然愿将自己的现状详细告诉他们。保罗最关心的,不是他本身的安全和幸福,而是福音的宣传工作:保罗一提起他们来,就说他们如何自始至终襄助了福音的工作,分担了他的辛苦(5-8);一提到自己,要说的也只有福音的工作。福音才是他的心事,他的生命。“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这话不但堪慰他自己,而且也堪慰他心爱的腓立比教友。他分两面来说他的被囚禁为什么有助于福音的发展:即在监内和监外。在监内,全御营的军人和与御营发生关系的人,都知道他为什么被囚禁;在监外大多数的教友见他如此,就更依靠上帝不怕讲论上帝的事。保罗不拘在什么环境中,从不放弃宣传福音的机会,在来罗马的途中,给同船的人和沿途相遇的人宣讲了福音(使徒行传27章,28章)。直至到了罗马,御营中的军人自然向押送保罗的百夫长和他的士兵打听关于保罗的事。按使徒行传28:16保罗初次在罗马被囚禁时与一看守他的士兵住在他租的房子内,享有相当的自由。在那里保罗就如昔日在腓立比监狱一样(使徒行传16:23-34),向看守他的士兵和探望他的人士,讲论上帝的国,宣传基督的奥迹(使徒行传28:30、31),如此凡两年之久。轮流值班看守他的全营士兵,和与士兵来往的人就都知道保罗乃是为宣传福音而被监禁,他若不被监禁,就难与这些人接触,因此他的锁链不但没有使上帝的话受到约束(提摩太后书2:9),反使福音有了神速的发展,意外的收获(4:22)。保罗虽坐监不能自由去各地传教,但他的被监禁却增加了许多人的勇气,勇敢去宣传耶稣的福音。保罗由15-18节批判一些宣传福音的人没有纯正的目的,对他们的私心自用,有所不满,因为他清楚知道,其中有些人宣讲基督,不是为了基督,而是另有所图:怕保罗分外的成功损害了自己的声誉,或失去拥护自己的信众;但其中也有些人实出于善意,专心一志为主工作,不图自己或人的利益。16、17两节保罗再详细给腓立比人说明这两种人的用意:怀善意的自然不出于嫉妒,与人无争,只为爱基督才宣讲基督。至于那些出于嫉妒传扬基督的,既然怀着不纯正和自私的目的,自然愿意打击使徒,给他增添烦恼。保罗没有说明他们是些什么人,且在什么事上给他增添烦恼,但既说他们宣传基督是出于嫉妒,存私心,谋私利,就可想见他们的用心,是在于乘保罗坐监失势之际,破坏他的声望。由于保罗对于这些人的态度,我们可以断定这些人并不如一些学者所设想的,是指犹太主义保守派,或宣传什么邪说的异端人,而只是指一些心量窄狭,不纯心为主劳作的人。保罗对于自己所处的现状,十分高兴,对于将来怎样,他毫不犹豫地答说:“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
上图:马梅尔定监狱(Mamertine Prison)的牢房,传统认为,保罗和彼得在殉道之前被关押在这个监狱里。马梅尔定监狱位于古罗马广场(Comitium),面对元老院(Curia)和帝国广场(Imperial Fora)。
- 1:19 因为我知道,这事藉着你们的祈祷和耶稣基督的灵的帮助,终必使我得到释放。
- 1:20 这就是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能使我羞愧;反倒凡事坦然无惧,无论是生是死,总要让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
- 1:21 因为我活着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处。
- 1:22 但是,我在肉身活着,若能有工作的成果,我就不知道该挑选甚么。
- 1:23 我处在两难之间:我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 1:24 然而,我为你们肉身活着更加要紧。
- 1:25 既然我这样深信,就知道仍要留在世间,且与你们众人一起存留,使你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
- 1:26 为了我再到你们那裏时,你们在基督耶稣裏的夸耀越发加增。
保罗现在高兴,因为无论如何基督已被人宣讲了;他仍要高兴也是为了同样的事。“这事”,即上面所述宣传基督的事。他所谓得救,决不是指被释放出狱,而是指他在主内所要得的身后救恩。对于他的案件怎样发展,他早已置诸度外,因为或生或死为他都一样有好处。他这样自信,并不是因为他有何功可居,他深知自己为主所做的一切原不算什么(哥林多后书12:11);如果算点什么,那也是全靠主和在主内作的(2:13;歌罗西书1:29;以弗所书3:7、8;哥林多前书15:10),并赖教友为他的祈祷和基督的圣灵不断的辅助。保罗与腓立比的教友既同是“基督身体”的肢体,就能彼此通功。圣灵是基督在最后晚餐的时候,许下要给使徒派遣的“保惠师”,他要代替基督引导辅助使徒完成自己的任务(约翰福音14:16、26,15:26;哥林多前书12:4-6、11)。保罗自信,有这“保惠师”的助佑,一切对他的得救必有好处(罗马书8:28)。20节说他深信可以得到他热切期待的事。热切期待的:一、没有一件事可落空得不到的;二、现今像从前一样,他或生或死,基督要在他身上受到绝对的颂扬。这两件事虽尚未成为事实,然而对他像已成为事实一样:决不会事与愿违。到现在他为基督牺牲了一切,基督在他身上受到了光荣,以后也要像从前一样。21-26节反复申述他对生死所怀的感触。保罗不但知生死,达生死,而且也无生死,因为他现所活的就是“生命”(约翰福音1:4,6:47,11:25,14:6;罗马书8:38),如不明白这一点就无法了解他在此处和在加拉太书2:20所说的“不在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基督是他生命的唯一要素,没有基督虽生犹死,有了基督虽死犹生。为此他不但不怕死,反愿意早死。然而转念一想,如果自己生存下去,能为基督继续工作,这为他是莫大的收入。究竟是生?是死?他自己也难决定。这难于决择的原因,并不是生胜于死或死胜于生,而是他对于基督的爱和对于他在基督内所生子女的爱,不能双全:他挚爱基督的爱,使他渴望早日脱离世界和肉身,而与基督同在,永不分离(哥林多后书5:8);但对于心爱的子女腓立比教友,他仍不忍遽然离去,因为他们尚需要他的照顾和指导。为他们能在世上多工作,也是他心甘意愿的。他既夹在这两可之间不知作何选择,就让上帝去替他选择。对他的决择,他没有不接受的。他相信上帝已为他决择了,他仍该留在世上为他工作:他这样相信不疑,以致他敢说:我还生存于世,且还要到你们那里去,使你们的信德生活更有进展,使你们得到更大的喜乐,使你们在基督内更足以自豪。
- 1:27 最重要的是:你们行事为人要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这样,无论我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那裏,都可以听到你们的景况,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福音的信仰齐心努力,
- 1:28 丝毫不怕敌人的威胁;以此证明他们会沉沦,你们会得救,这是出于上帝。
- 1:29 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而且要为他受苦。
- 1:30 你们的争战,就与你们曾在我身上见过、现在所听到的是一样的。
保罗深信自己在主内必要出现在他们当中;但就他们来说,不管他来也好,不来也好,他们所应做的,是善度合乎基督福音的生活。“行事为人”原文的意义是谓“做国民”。也许因为腓立比是罗马的殖民地,人民享有罗马公民权,保罗特选用了这字来提醒他们(3:20)。只要他们度一合乎福音的生活,无论保罗在场不在场,他们便能坚持同一的精神,为维护福音的信仰共同奋斗,一点不为敌人所惊吓。保罗要他们一点不为敌人所惊吓,该知道自己的信仰是与世俗势不两立的,所以为了信仰受人耻笑憎恨,原不应惊异,更不应退缩;须知这种无畏的精神为无信仰的敌人是沉沦,为有信仰的人却是得救的先兆(约翰福音15:18-20,16:32、33;约翰一书5:4、5)。只有两条阵线,或在基督内,或在基督外;在基督内的永远得救,在基督外的永远沉沦。29节解释前节所有的意义,说明上帝赐给人信仰基督,同时也赐给人为基督受苦。信仰的恩典内已包含为信仰受苦的恩宠;不为基督受苦就算是对基督没有信仰(3:10;罗马书8:17;加拉太书6:14)。为基督受苦既是得救的先兆,所以凡是基督徒,莫不以为基督受苦为荣为乐(1:7;使徒行传5:41;哥林多后书4:16-18;帖撒罗尼迦后书1:3-10;彼得前书4:12-14)。为此,保罗提醒腓立比人既与他同沾信仰的恩典,就要同他为福音奋斗,好分沾他为福音受苦的恩典(1:5-7;使徒行传16: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