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马太福音 第4章 概览

耶稣受试探( 可 1:12-13 路 4:1-13 )

三对观福音记载了上帝显现的事以后,接着叙述的就是耶稣到旷野禁食和受试探的事;因此可知耶稣受洗后不久,就退入了旷野。耶稣禁食和受试探的事,最初教会是怎样知道的呢?

试探山

试探山。

我们可说:一定是使徒得自耶稣的口述。 在耶稣受洗后曾显现过的圣灵,如今又感动耶稣退入旷野。圣史们虽没有明说耶稣所去的是那个旷野,但可以相信所论的旷野是约翰所住过的犹太旷野。耶稣在那寂静的地方祈祷,禁食,准备自己将来的任务。“受魔鬼的试探”一句,按上文是圣灵领耶稣去受 “试探”,意思是说:受试探也是在上帝的计划之中。但上帝之子耶稣为什么要受试探?圣保罗曾解释这奥秘说:“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希伯来书2:7,4:15)。“魔鬼”ζιαβολος一词(按希腊文即“诽谤者”,“诬告者”的意思),福音中初见于此处(马太路加同),马可福音在与此相对之处用“撒但”(Satan)一词,为希伯来语,意即 “敌对者”,“仇人”,特指诉讼中的对头。这两个名词实际上相同,即指人类的死仇,他在地堂中已经诱骗了夏娃(创 3:15)。

上图:从死海盆地向西看犹大旷野边缘的悬崖。犹大旷野大多地方是「干旱无水之地」(结十九13),几乎寸草不生,是「沙漠有深坑之地,和干旱死荫、无人经过、无人居住之地」(耶二6),但也有许多旱溪有「草场」适合游牧(耶九10),能牧放耐旱的山羊和绵羊。旷野之名Midbar就是「牧放」的意思,大卫少年时就在犹大旷野牧羊(撒上十七28),摩西内兄的后裔「基尼人」也住在犹大的旷野(士一16)。疲乏的旅客走过「旷野中一切净光的高处」时(耶十二12),也许会在枝条细长如棒的「罗腾树」下遮阴(王上十九4,5),或者在枝叶浓密的「杜松」下歇息(耶四十八6),看到「野驴」(伯三十九6;耶二24)在疏落的草木间寻找食物,也会遇见「野山羊」在死海西岸隐·基底附近的悬崖出没(撒上二十四2),还可能看到鹈鹕(诗一百零二6)、鸵鸟(哀四3)。今天的犹大旷野人烟稀少,只有贝都因人游牧于此,至今仍保持古代的生活方式。

上图:从死海盆地向西看犹大旷野边缘的悬崖。犹大旷野大多地方是「干旱无水之地」(结十九13),几乎寸草不生,是「沙漠有深坑之地,和干旱死荫、无人经过、无人居住之地」(耶二6),但也有许多旱溪有「草场」适合游牧(耶九10),能牧放耐旱的山羊和绵羊。旷野之名Midbar就是「牧放」的意思,大卫少年时就在犹大旷野牧羊(撒上十七28),摩西内兄的后裔「基尼人」也住在犹大的旷野(士一16)。疲乏的旅客走过「旷野中一切净光的高处」时(耶十二12),也许会在枝条细长如棒的「罗腾树」下遮阴(王上十九4,5),或者在枝叶浓密的「杜松」下歇息(耶四十八6),看到「野驴」(伯三十九6;耶二24)在疏落的草木间寻找食物,也会遇见「野山羊」在死海西岸隐·基底附近的悬崖出没(撒上二十四2),还可能看到鹈鹕(诗一百零二6)、鸵鸟(哀四3)。今天的犹大旷野人烟稀少,只有贝都因人游牧于此,至今仍保持古代的生活方式。

耶稣在旷野中“四十昼夜”,即一连四十天的工夫禁食,就如摩西(出埃及记34:28)和以利亚所行的(列王纪下19:8)。 并且按路加福音所记,耶稣完全禁食,“那些日子没有吃什么”;若不是奇迹,决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在那些日期内,按马可福音所记,耶稣多次受了魔鬼的试探;但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只记载了最后的三个试探;马可福音对这三个试探一无所载。耶稣即是 “上帝的圣者”(马可福音1:24),没有罪的勾引和欲火,仅能受外表的试探。 他的灵魂既是至圣的,没有跌倒或离开上帝旨意的可能性。但他为什么还受魔鬼试探呢?教父也曾研究过这个问题。 圣多玛斯举出了以下的理由:

  1. 为赐给我们抵抗试探的力量和扶助;
  2. 为教训我们醒悟祈祷的重要,因为没有人能免受试探,圣人也在所不免;
  3. 为在我们眼前放一个怎样击退试探的榜样;
  4. 为感发我 们依恃耶稣的心情。

在解经家中,对耶稣所受的是那样的试探,意见不很一致。他们的意见可分为二:有些主张魔鬼用了一种暗示的方法,在耶稣的心中掀起那些诱惑,而外面却不见什么形迹;另有些主张魔鬼实在以外形显现给耶稣,并同他说话,领他……后述这种主张似较可取。事实上,大公教会的解经家大都如此解释。但这并不是说在所有试探的各点中,一点也没有纯内在的幻想,这在第三个试探中可以看出。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有关魔鬼试探耶稣的目的:魔鬼是否知道耶 稣是弥赛亚,是上帝之子?若是他知道——也许他知道——还试探做什么?是否他愿意试验一下:耶稣实在是真上帝之子?对这永远恼恨上帝并与人类为死仇的撒但所想的,的确难以推知。通常魔鬼施试探的目的,似乎是为破坏上帝的计划, 就像试探夏娃和其他的人一般(约伯记1:6-2:8)。他引人行恶,愿意叫人背弃上帝,并叫人永远堕落,再不爱上帝。但魔鬼试探耶稣是否也能有这种希望?似乎不能,因为他知道耶稣是上帝子,决不能有这种妄想。但他知道弥赛亚虽是上帝的儿子,却也是人;若是能叫耶稣在人性方面抛弃上帝的计划,这是多大的胜利!魔鬼十分知道上帝的计划,尤其由先知书可以知道:弥赛亚要藉着谦卑、痛苦并赎罪的死,救赎人类,破除撒但的国,复兴上帝的国。魔鬼为希望耶稣抛弃这样的计划,所以便以对弥赛亚的试探来试探耶稣:这是现今解经家共有的意见。在本章的注释内,便以此说为根据。 3- 4二节(路加福音4:3-4)述耶稣受的第一个试探与第一次胜利。至论第一次试探的地方,圣史们未提。 似乎仍是在耶稣禁食的地方。按可溯至第四世纪的口传,并起于第七世纪的文献记载:受试探的地方是在古耶利哥,即今的Tell-es-sultan西边的一座山上。这山今阿拉伯人称为杰贝耳卡兰塔耳(Gebel Qarantal)即“四旬山”之意,为纪念耶稣四旬禁食的事。

“试探人的”,即魔鬼或撒但,大概藉人形来到耶稣前说:“你若是上帝的儿子……” 对耶稣真是上帝的儿子, 魔鬼并没有怀疑,至少没有表示过他的怀疑。因为“你若是上帝的儿子”一句, 按希腊原文可能与“既然你是上帝子”的说法相同,并且此处大概是这种说法,即是说:既然你是上帝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最狡猾的魔鬼乘耶稣饿的时候,来引诱他以奇迹变石为饼,以便充饥。若问:这是否是贪食的试探?决不是,因为四十天后,吃饼充饥决不是贪食,并且是很需要的,所以魔鬼的引诱必有另一种动机:即是要叫耶稣施展自己上帝的权柄来充饥。所以魔鬼的目的是叫耶稣抛弃上帝愿意弥赛亚谦逊忍耐的计划。耶稣日后传教时曾显过增饼的奇迹(14:19,15:36),但这并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怜悯群众。耶稣为退魔鬼这个引诱,引了圣经上的话所引的话出于申命记8:3。这话的本意原是摩西说上帝养活在旷野的以色列,不必只拿饼来,因为上帝为达到这个目的给他们降下了玛哪。 耶稣引证这话能有两个意义:第一,物质的意义:上帝不缺少方法使我充饥。我完全依靠上帝,上帝只要愿意, 一定给我做。第二,超性的意义:人除了需要物质的食品外,还需要别 的一种食品,即超性的,就是经上说的:“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就是说人必须遵守上帝的诫命。耶稣引用这话的用意,大概是指的超性的意义(约翰福音4:34)。

希腊正教会试探山修道院。

希腊正教会试探山修道院。

试探山上的修道院。

试探山上的修道院。

传说耶稣祈祷靠的石头

传说耶稣祈祷靠的石头。

由5-7节述耶稣第二次受试探与所获的胜利。路加福音把马太福音的第二个试探作为第三个, 马太福音的第三个,路加福音作为第二个。马太记述的次序似乎更合事实。第二次试探的地点,不是再在旷野中,而是在 耶路撒冷“圣城”(尼希米记11:1)。耶稣怎样到了那里,圣史说:“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顶上。”大概耶稣情愿让魔鬼领自己往圣城并上到殿顶上。 所说殿顶大概是圣殿整个建筑最高的部分(不是圣所的顶),是在汲沦溪上一个最高的塔上,这塔到山溪底大约有四十公尺,位于圣殿的东南角,靠近“王廊”。有的学者以为魔鬼实在携带耶稣到了那里。“你若是上帝的儿子,可以跳下去……”魔鬼又提议,叫耶稣行冒险而令人看了喝彩的事。魔鬼由于第一次的经验更加狡猾了,为巩固自己的引诱,擅敢征引圣经,并曲解了圣经的本意,所征引的圣经是诗篇90:11-12。这本不是一首弥赛亚诗篇,而是指任何义人说的。 “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一语,并不是说上帝把护佑许给那贸然闯人危险的人, 而是许给那不是因自己的过失而陷入危险的人。若按魔鬼向耶稣所暗示的去行,一定算是恣意妄行,是明显地试探上帝(出埃及记17:2、7),也是与上帝愿意弥赛亚谦逊而不显虚荣的措施相背。因此耶稣拒绝魔鬼的引诱也引证圣经说:“不可试探主你的上帝。”(申命记申 6:16)耶稣所引证的却是圣经的本意。

8-10节述耶稣第三次受试探与所获的胜利。此次试探的地方是在“一座最高的山”,也许是耶稣初次受试探的卡兰塔耳山。 有些学者以为是约旦河东的尼波山。 或大他泊山(17:1),或约旦河发源地黑门山。关于耶稣怎样被引到那山上,参阅前注。 魔鬼虽二次打败, 仍是恬不无耻,愿孤注一掷,作最后的尝试。 他遂以幻影术的方法,把世间一切国度和其光荣的情形表现出来(或在空中,或在耶稣的想像中),叫耶稣看那些荣华富贵,歌舞欢乐,并所有的美丽城池以及耀武扬威的军队等,且自夸为这一切荣华的主宰 (“因为这原是交付我的,我愿意给谁就给谁”,路加福音4:6,参阅约翰福音12:31,14:30),并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的确,按诗篇2:8;72:8-11已经应许给弥赛亚一个王国,魔鬼就向耶稣建议一个得国最简单的方法:他仅向耶稣要一个敬拜假神,朝拜撒但的条件;但是这条件与上帝要耶稣应当受苦钉死然后进入荣耀(路加福音24:26)的条件完全相反。耶稣不但对魔鬼这荒诞邪僻的建议加以呵责,而且也把魔鬼叱退,引证以色列人唯一神论的最大原理说:“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侍奉他 !”(申命记6:13)耶稣绝对要走天父所计划的路线,进入自己的国内。 再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翰福音18:36)。

撒但被耶稣完全打败;虽然有人以为魔鬼试探耶稣的目的是要探知耶稣是否真为上帝子,即是连这个目的也完全没有达到,因为耶稣祛退了一切试探,总没显露出自己的上帝性。骄傲的 撒但再无计可施,只得离开耶稣自行退去;按路加福音4:13 又加了 “就暂时离开”一句,此句意思是魔鬼还没放弃,只是暂时离开耶稣,后面还要继续攻击耶稣(路加福音22:53;约翰福音14:30)。“有天使来伺候他”,即以看得见的形像显出来,“伺候他”。“伺候”,按原文有“侍候进食”的意思(8:15,25:44亦有此意)。路加福音略去“天使伺候”的事,马可福音1:13 有此记载,但马可福音所论的“伺候”,似乎是在耶稣于旷野中四十日禁食中所有的任何服侍;而最末的服侍是对进食说的。

开始在加利利传道 ( 可 1:14-15 路 4:14-15 )

在耶稣受试探和约翰被囚之间的这个时期内,还有许多事迹,三对观福音未曾提及,而记载于约翰福音1:19-3:36:即约翰论耶稣的另一证言,耶稣召门徒,耶稣去加利利,迦拿初显奇迹,去迦百农,逾越节到耶路撒冷,驱逐作买卖人出圣殿,与尼哥底母的谈话,约翰论耶稣说的最后证言。以后约翰才被囚禁(路加福音3:19),至于约翰被囚的原因,马太和马可都记载在他殉难的事迹内,见马太福音14:3-5;马可福音6:17-20。对囚禁约翰的事法利赛人大概不是全没有分,因为由“约翰下了监”一语上可以推知,也许他们把约翰解送给希律·安提帕。此时耶稣还在犹太,他的门徒施洗,比约翰的门徒施洗的数目尤多,法利赛人也注意了这一点, 此时很有逮捕耶稣的危险,就像不久以前对约翰所行的一样,把耶稣交付给希律(约翰福音4:1-3)。耶稣听说了这一切,并因圣灵的感动(路加福音4:14),离开犹太,往加利利去了。马太福音记这一点的目的,是证明天国的工程怎样往前进行:先锋已经去了,让耶稣来开始自己的任务,并由加利利开始。

迦百农位置图。

迦百农位置图。

耶稣往加利利去的时候(主后28年5月),在路上还发生了许多别的事,马太福音未曾记载,而见于约翰福音4:4-54即经过撒马利亚,与撒马利亚的妇人谈话,在迦百农治好一个大臣的儿子,以后来到拿撒勒(路加福音4:16-22),又“离开拿撒勒”,常住在沿海的迦百农。这座城不见于旧约,位于“海”即加利利湖的西北岸。今日此城只余一片废墟,但在耶稣时代,却是一座相当宽大,繁华,人烟稠密,商业繁盛的城市, 因为此城正当西布伦和拿弗他利二支派地域交界处,有通往各城的大道,另外是“沿海的路”的必经之地(对“沿海的路”见下注),又是加利利湖上船只密集的港口。

迦百农的会堂。

迦百农的会堂。

现于迦百农的彼得的铜像。

现于迦百农的彼得的铜像。

耶稣拣选迦百农为加利利传教的中心,实在合乎理想。马太福音以耶稣在这里传教也是为应验以赛亚书8:23-9:1的预言。 的确,所引的经文是指弥赛亚要拯救那为亚述人(主前734年)所灭亡的北巴勒斯坦地方而说的。“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一语,即指位于加利利低地的西布伦和高地的拿弗他利。“沿海的路”即是由美索不达米亚通往埃及的大路。这路由大马士革下来, 经过加利利, 沿迦百农通过, 再由提比利亚湖西行至地中海,由海路,或沿海岸通往埃及。

以今日的眼光来看,远古时代的大道,都是十分的简陋,可以说是人畜所走出来的。人们行路,常选择平顺而避险阻,随时清除障碍。走的时间长了,就成小路;行走的人多了,就成了大道,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古代迦南地区对内和对外的道路网已无遗迹可考,本文的交通地图是作者就圣经上之记载,并参考地理形势而绘,故并不代表原路情况,只能供作参考之用。

以今日的眼光来看,远古时代的大道,都是十分的简陋,可以说是人畜所走出来的。人们行路,常选择平顺而避险阻,随时清除障碍。走的时间长了,就成小路;行走的人多了,就成了大道,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古代迦南地区对内和对外的道路网已无遗迹可考,本文的交通地图是作者就圣经上之记载,并参考地理形势而绘,故并不代表原路情况,只能供作参考之用。

“约旦河外” 即指河东和加利利湖东边的地方。“外邦人的加利利地”是加利利北部的一个区域,是自古以来,尤其在公元前七三四年被掳后,多为外邦人所居住的地方。 因此称那些人为“坐在黑暗里的百姓”;“在黑暗中”即是指在可怜状况中。在这状况中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大光” 或作“浩光”,是指弥赛亚宣讲的光照。那光明出现是为光照 “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死荫之地”就如死亡无生命的地方。弥赛亚来光照他们,使他们获得生命。

耶稣开始宣传“天国”来临所用的话,虽与约翰的大致相同,但按马可福音1:15的记载,耶稣所宣讲的好像是论及天国业已实现(马可福音1:15 作“日期满了”);这宣讲具有无上的权威,正 如马太福音以后所记的耶稣“以权威” (7:28-29) 所宣讲的“登山宝训”一样(5-7章)。

呼召四个渔夫 ( 可 1:16-20 路 5:1-11 )

上图:加利利海位于海平面以下212米,周长53公里,南北长21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166平方公里,最深43米,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

上图:加利利海位于海平面以下212米,周长53公里,南北长21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166平方公里,最深43米,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

圣史愿意在耶稣公开生活之初,立刻就介绍耶稣第一批门人,于是便把初召门徒之前,耶稣在迦百农已行的一些奇事,如治好鬼附的人,和彼得的岳母及许多别的病人的事(路加福音4:32 44;马可福音1:23-39)都移到后面。这次召第一批门徒的记述,路加与马可记得较为详细。 耶稣沿海行走(那里定离迦百农不远),看见兄弟二人“在海里撒网”,兄弟二人即称为彼得的西门(约翰福音1:42,马太福音16:18)和安得列。耶稣向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按路加福音5:10这类似的话是耶稣上了彼得的船捕了很多鱼以后才说的。耶稣对渔夫的说话好似是用了玩弄字眼的句法,但其意义却十分高超:就是要呼召彼得安得烈并以后其余的使徒:把象征的网,撒往人类的大海汪洋中,为获得人类,拯救他们以得到永生。 彼得和安德烈便“立刻”顺从了召请,“舍了网”,跟随了耶稣。

耶稣以后又从那里往前进行,看见了另外两个兄弟,即载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的弟弟约翰,在船上同自己的父亲“在船上补网”。此处雅各称“西庇太的儿子”,是别于十二使徒中另一个雅各(10:2-4)。约翰即以后的使徒,第四福音的作者。他们兄弟二人也立刻听从了耶稣的召叫,“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随从了耶稣。这四个渔夫如此爽快服从,如何解释呢?按马太福音的记述,似乎很微妙,但若看一下若 1:35-42,一切就明白了:因为这四个渔夫早在约翰宣讲时,就跟随了耶稣,不过他们有时还回家仍操旧业,此次的召叫却是决定性的。

向大众传道 ( 路 6:17-19 )

23-25三节是从呼召门徒(18-22节)到“登山宝训”(5-7章)一段时间内,耶稣一切传教生活的提要。马太喜纪事的体例而不喜编年的体例,譬如有许多事迹,定是在这时期发生的,但他却在以后叙述。“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由此可知耶稣还在迦百农以外的会堂中教训过人,而且是走遍了全加利利(马可福音1:36-39;路加福音4:42—44记载的较为详细)。

“传天国的福音”,耶稣宣讲的本质和特性是弥赛亚性的,就是说宣讲即将来临的“天国”的喜讯(参考17节)。“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这些奇异治病的事,是弥赛亚和弥赛亚时代的记号 与特征。以后耶稣把显奇迹的能力也给了十二使徒。

耶稣奇异治病的名声也传到了巴勒斯坦境外,“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就是不仅传到了黑门以南的非犹太人区域,而且也传到了大马士革和当时是罗马省的叙利亚各城市。人抬来无数患各种疾病的人求耶稣治疗,有附魔的,有患癫痫的(或作月疯病,古人以为此症受月亮的影响,按期发作)和瘫痪的。耶稣以自己的神能,都奇异地治好了他们。

从巴勒斯坦也有许多群众蜂拥到耶稣跟前:即“从加利利和低加波利”。“低加波利”(Decapolis),也翻译为“十城区”或“德卡波利斯”,即受希腊文化影响,联盟自治的十座城;这些城,除了贝特谢安城外(Scythopolis)都在约旦河东,居民大多数是外教人。 从“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外”,“约旦河外”,也翻译为约旦河东。按“约旦河外”之地也称为佩雷亚(Perea 即彼岸之意),即“低加波利”往南沿河东直到死海东的马卡鲁斯城(Macherous)一带地方。 对此次人群云集到耶稣前的事,亦见于马可福音3:7-10;路加福音6:17-19。二圣史还添了一句说:从“推罗和西顿来的”, 即从腓尼基来的。 上图:耶稣受洗、受试探和传道早期:1、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到约旦河东的伯大尼,接受施洗约翰的洗(太三13-17,可一9-11,路三21-22,约一29-34);2、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传统认为在耶利哥附近),受魔鬼四十天的试探(太四1-11,可一12-13,路四1-13);3、耶稣回加利利传道,途中收安得烈、西门·彼得、腓力、拿但业为门徒(约一35-49);4、耶稣到迦拿参加婚宴,使水变酒,是第一件神迹(约 2:1-11);5、耶稣第一次去迦百农传道(约二12);6、耶稣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第一次洁淨圣殿,并与尼哥德慕谈道(约二13-三21);7、耶稣到犹太地居住和施洗(约三22-四2);8、耶稣在去加利利的路上,特意经过撒马利亚的叙加城,在雅各井旁与撒马利亚的妇人谈道(约四3-42);9、耶稣回到加利利,在迦拿医好大臣儿子的重病(约四46-54);10、耶稣回拿撒勒传道被拒(路四16-30);11、耶稣再到迦百农传道(太四12-16);12、耶稣在加利利海边传道,再次呼召西门、安得烈、雅各和约翰跟随祂(太四18-22,可一16-20,路五1-11);13、耶稣到加利利全地会堂传道,名声传遍了叙利亚,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外来跟着他(太四23-25,可一35-45,路四42-44);14、耶稣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在毕士大池治癒瞎子(约五1-47)。

上图:耶稣受洗、受试探和传道早期:1、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到约旦河东的伯大尼,接受施洗约翰的洗(太三13-17,可一9-11,路三21-22,约一29-34);2、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传统认为在耶利哥附近),受魔鬼四十天的试探(太四1-11,可一12-13,路四1-13);3、耶稣回加利利传道,途中收安得烈、西门·彼得、腓力、拿但业为门徒(约一35-49);4、耶稣到迦拿参加婚宴,使水变酒,是第一件神迹(约 2:1-11);5、耶稣第一次去迦百农传道(约二12);6、耶稣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第一次洁淨圣殿,并与尼哥德慕谈道(约二13-三21);7、耶稣到犹太地居住和施洗(约三22-四2);8、耶稣在去加利利的路上,特意经过撒马利亚的叙加城,在雅各井旁与撒马利亚的妇人谈道(约四3-42);9、耶稣回到加利利,在迦拿医好大臣儿子的重病(约四46-54);10、耶稣回拿撒勒传道被拒(路四16-30);11、耶稣再到迦百农传道(太四12-16);12、耶稣在加利利海边传道,再次呼召西门、安得烈、雅各和约翰跟随祂(太四18-22,可一16-20,路五1-11);13、耶稣到加利利全地会堂传道,名声传遍了叙利亚,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外来跟着他(太四23-25,可一35-45,路四42-44);14、耶稣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在毕士大池治癒瞎子(约五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