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马太福音 第28章 概览

论福音中耶稣复活记事的历史性 由于耶稣从死中复活对基督教会的信仰,是件最有关系的事,且是基督教会信仰的基础(哥林多前书15:17),更由于福音给我们记述的这个史事为理性主义者所极力反驳,因此不得不在这里写一篇要义加以讨论。

一、耶稣复活史事的确实性

耶稣复活的事实,在基督的门徒中从起初就已完全确切地证实了,事实昭彰,用不着再争辩。无如理性主义者节外生枝,硬说耶稣复活和荣耀的道理,是基督的门徒为了摈除人对十字架的反感,逐渐捏造的。最近布尔特曼(R.Bultmann)还主张此说。但是,这种说法,是绝对不能成立的,因为演进必须有演进的迹象。所谓“信德演进”并无任何迹象可寻,而反对演进的证据,却是很多。试看圣保罗,当他身为法利赛人时(使徒行传23:6;26:5),曾以全力反对过耶稣复活的信条,及至归化以后,即在异象中见过复活的耶稣以后,立即宣讲复活的信仰,为基督教会奥迹的中心(使徒行传9:22;哥林多前书15:3-8)。他还作证说:他接受这个道理是本于传统。因为圣保罗归化是在公元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间。由此可以证明复活的道理当时在教会中已很普遍。且保罗为了证明这段坚定不移的道理,还引用了那些亲眼见过复活的耶稣的人的证据:亲眼见过的人有彼得、使徒们、在一起的五百兄弟、雅各、众使徒,最后保罗自己因特殊的异象,也作了复活的见证人(哥林多前书15:5-8)。我们更进一步说:使徒们已经在圣灵降临那天,在百姓前公然宣讲了主复活的史事(使徒行传2:32;3:15;4:33等处)。甚至往上追溯,在圣灵降临日以前他们已确信,耶稣的复活是基督道理的基础与中心:若不是“复活的见证人”,谁也不得承担使徒的任务(使徒行传1:22)。

二、耶稣复活的确实性与对复活的信仰的来源

这种对主的复活极确信的态度,是从哪里来的呢?先说耶稣的死,是不可怀疑的:连耶稣的仇人也不能怀疑,甚至还有政府的证人证实无误(马可福音15:45;约翰福音19:33、34)。再说耶稣的殓葬,是人所共知的事;坟墓被把守的如此森严,想偷他的遗体,也偷不了(马太福音27:63-66)。虽然议员们花钱贿赂了兵丁,叫他们散布谣言,说门徒偷了耶稣的身体(马太福音28:11-15),但理智健全的人,无人肯信门徒敢行这事。再按心理状态来说,门徒们这几天都那样慌张恐怖,绝对做不出那事来。他们一听说坟墓空了,不仅没有想到复活的事,反而更加恐怖惊惶(马可福音16:8;路加福音24:22-24;约翰福音20:1-15)。为了同样的原故,他们如此忧虑愁闷(路加福音24:19-21),决没有错觉或幻想,或想像的幻影。甚至连耶稣以前明明预言复活的话,也不能叫他们相信。他们到如今未曾了解那些话,只是以后才回忆起来的(约翰福音20:9;路加福音24:27-32、45、46)。

此外,没有一个圣史叙述耶稣复活时的情形,因为当他从坟墓出来的那一刹那,他们都没有在场。由这一点更可以证明,圣史论耶稣复活所写的史事,是多么忠实可靠,决不能证明是虚构的故事。只有晚出的伪福音才论述了耶稣复活时的情况。但那些论述,一看便知是出于虚构杜撰的(参见彼得伪福音)。

由四福音可知,对耶稣复活的确实性与坚信,是由于复活的耶稣真实无疑的显现。由这些显现的记述上更显出:门徒们对复活的事实,决没有轻信的态度:他们起先不信妇女们的作证(马可福音16:11、12、14;路加福音24:41;马太福音28:17),甚至每位门徒在没有确实证明这事以前,都不肯相信(约翰福音20:25-28;路加福音24:41)。并且这些显现事实上决不能使他们怀疑,如今所发现出来的,实在即是死而埋葬了的耶稣。发显给他们的决不是“鬼魂”或“幻影”(路加福音24:37),而是那位完全如在生时一样的耶稣基督,他的肉身可以触,可以摸(马太福音28:9;路加福音24:39;约翰福音20:17、27),且与使徒一起吃饭(路加福音24:42、43;约翰福音21:12、13;使徒行传1:4;10:41)。他们同时还观察到他的身体不是纯肉身的,而是具有一种新的形式,就是不再受物质法则的限制,完全受上帝的灵所管制(约翰福音20:19、26;路加福音24:51;马可福音16:19)。就是这位复活了的耶稣,在门徒们前声明自己有最高的权柄(马太福音28:18;马可福音16:15),并把一部分权柄赐给了使徒,叫他们在世上行使(马太福音28:17-20;马可福音16:15-18)。

由于坚信耶稣复活,门徒们现在终于明白了他的基督的真正使命,也明了他全部的生活,另外他的苦难(使徒行传2:22-24;10:37-41)。复活为门徒成了印在耶稣全部生活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圣父藉耶稣复活的大奇迹,向全世界证明他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一切预言全实现在他身上了(路加福音24:25-27;使徒行传2:14-36;3:15;4:10;罗1:4等处)。

三、各福音关于耶稣复活记事的差异

如果我们将各福音有关耶稣复活的记事,作一对照,一定看出彼此间有极大的差异;差异之大,使人不能确定事情的原来次第究竟怎样;不能确定时间、地点和亲见其事的人的光景究竟如何。由于这些差异,唯理派学者便否认耶稣复活的历史性。

在逐一讨论圣史记述的差异之点以前,我们先注意一下他们的相同点:

  1. 众圣史都证明耶稣死后第三日复活了,并指出门徒们因忧闷恐慌,从未期待这事。
  2. 他们都证明第三日坟墓空了。
  3. 都把妇女往返坟墓,记成第三天的第一件事;也提及天使发现给妇女的事。
  4. 都记述耶稣先发显给妇女。
  5. 都记述门徒因着众目昭彰的显现,一团疑云顿形消失;这些显现是在一段时期里,即从复活到升天的四十天中发生的,参阅使徒行传1:3。

今再将众圣史记事的差异之点,择其重要者,略述如下:

  1. 按马可福音16:1有三位妇女清晨就往坟墓那里去了。那三位妇女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并撒罗米。按路加福音24:10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和约亚拿,并雅各的母亲马利亚,还有与她们在一处的妇女。按马太福音28:1只提到两位:即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而约翰仅记抹大拉的马利亚一人,但由约翰福音20:2“我们不知道”的“我们”一词,可知圣史也知道跟抹大拉的马利亚在一起的还有别的妇女。
  2. 按马太福音28:2、5;马可福音16:5只一位天使发显给妇女们。按马太福音这天使坐在墓外的大石头上;按马可福音这天使坐在坟墓内;按路加福音24:4妇女进了坟墓后,忽然有“两位”天使发显。按约翰福音20:11、12,当抹大拉的马利亚第二次回到坟墓里时,有两位天使发显给她。按三对观福音,天使报告了耶稣复活的信息,但约翰福音未提。又按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天使叫妇女们告诉门徒们应到加利利去,而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未提及此命令。按马太福音28:8妇女们怀着恐惧快乐的心情,立刻跑去向使徒们报告复活的事(路加福音24:9同),但按马可福音妇女吓得离开坟墓逃跑了,由于害怕未敢告诉使徒。
  3. 按约翰福音20:14-18;马可福音16:9耶稣先显现给抹大拉的马利亚;而马太福音28:9、10:耶稣先发现给两个妇女。路加福音未记显现给妇女的事。
  4. 马太福音只记了耶稣两次显现:一次给妇女们,一次给门徒们;马可福音极简单地记了三次显现:即给抹大拉的马利亚,给两位行路的门徒,给使徒们;路加福音记了三次:给往以马仵斯去的二门徒,给彼得,给使徒和别的门徒。约翰福音记了四次:给抹大拉的马利亚,给门徒们(多马不在),又给门徒们(多马在),靠加利利海给七位门徒或使徒。
  5. 最重要的差异是发显的地点:路加福音仅记述了在犹太的显现,而马太福音另外着重在加利利山上的显现(28:16、17,参见26:32;28:7),似乎这也是马可福音所着重的(见16:7)。约翰福音记述了在犹太的显现,但后来又记了在加利利的显现。圣史们所记述的这些差异之点,乍看来,不能不叫人奇异。

另外三对观福音在记述受难史上大致相同,而对复活所述的却如此差异,的确令人奇异。为解决这难题,应当知道,没有一位圣史有意写一篇论耶稣复活全部的史事。每一位圣史只挑选了与自己福音的目的看着更为重要的事迹加以记述。三对观福音所写的,另外是取自初兴教会的古传授。因为初兴教会的古传统,由各方面看来,对耶稣复活的口述,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形式,而当时信友们,对复活的信仰,以及对复活的耶稣的信心,如此坚定不移,以致对其余的情形,和显现的次数等,都不很注意。他们所最着重的是在加利利的显现,因为圣教会在那里巩固成立了(马太福音28:16-20;约翰福音21章)。马太福音为合乎他写福音的目的,特别描述了这次显现;他只愿意指明,犹太公议会的代表,在耶路撒冷怎样企图用谎言硬否认耶稣复活的事(马太福音28:11-15,参见27:62-66)。既然耶路撒冷的公议会昏迷顽固,拒绝耶稣为基督,复活的耶稣遂在加利利(4:15所称的“外邦人的加利利”),为一切外邦人建立了圣教会。就如在加利利的山上,耶稣曾宣布了上帝的国(5:1-12);同样,如今又在加利利的山上显示了自己的全能(28:16)。这样,宣讲上帝国的中心曾是加利利,坚定耶稣道理的地点也是加利利(26:32;28:7、10)。马可福音虽突然在16:8结束了他的福音,(现在学者基本认为马可福音16章9节开始是非马可所写,乃为后人增补),但加利利显现的重要性连在他的福音上也可看得出来(马可福音14:28;16:7)。路加福音仅记述了在犹太的显现,也是为了适合他写作的目的。应知路加福音加把他的福音和使徒行传看成一部著作(使徒行传1:1-5)。在使徒行传一书内他愿意证明圣教会在圣灵降临以后,怎样由耶路撒冷——首要的中心点,传到全世界;直到圣灵降临,耶路撒冷是使徒和门徒们的聚会中心(使徒行传1:4,参见路加福音24:52);圣灵降临以后,使徒们才开始被派往全世界宣传福音(使徒行传1:8;路加福音24:47)。二书(使徒行传与路加福音)就因对耶路撒冷的概念相同,才被此衔接:福音的宣讲,既然事实上是在耶路撒冷开始的,为此路加在福音中也举出耶稣在那里显现的证据。还应当注意另外一件事实:就是记述的差异,可以说是由于门徒们在主死后明悟昏乱,在主复活后欢喜过甚之所致。复活的事太出乎他们意料之外,以致不能平心静气地观察所发生的每一件事。为此在传述时,也没有一个人有意把每一件史事按次序排列,搜集起来。因为众目昭彰的显现已证明了复活的事实,人们感到这已足够了。如果这样设想,那些差异之点,不但不是反对历史性的证据,反而更作了历史性的证明。

四、耶稣复活后所有事迹的顺序

耶稣复活后的一切事迹,虽然不能完全照史事的次序排列出来,但为易于明了四福音的叙事,我们在这里姑且列出一个较为适合的顺序:

  1. 耶稣死后第三日早晨,抹大拉的马利亚来到坟墓那里(四福音同);同她一起来的还有一些别的妇女,各圣史也指出了她们中几个的名字(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
  2. 抹大拉的马利亚一觉察坟墓开着,且也空了,立刻独自跑去报告彼得和约翰。
  3. 抹大拉的马利亚回去的时候,妇女们见了天使的显现。天使告诉她们耶稣复活了(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并吩咐她们去告诉使徒们往加利利去(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
  4. 妇女们往门徒们那里去的时候,彼得和约翰已在去坟墓的途中,同时抹大拉的马利亚也跟着二徒来了(约翰福音20:3-11)。
  5. 彼得和约翰离开坟墓后,两位天使在坟墓中发显给抹大拉的马利亚,随后复活的耶稣也显现给她(约翰福音20:12-18,参见马可福音16:9)。
  6. 其余的妇女往门徒那里去,在路上走的时候,耶稣显现给她们,也命她们告诉使徒往加利利去(马太福音28:9、10)。
  7. 当天耶稣显现给彼得(路加福音24:34;哥林多前书15:5)。
  8. 当天傍晚,耶稣发现往以马仵斯去的两个门徒(路加福音24:13-35,参见马可福音16:12)。
  9. 当晚发现聚在一起的门徒,多马不在(约翰福音20:19-23,参见路加福音24:36-43;哥林多前书15:5)。
  10. 八天以后,多马在时,又显与使徒们(约翰福音20:26-29,参见马可福音16:14)。
  11. 以下的显现是几时发生的不能确定:
    1.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显与门徒们(约翰福音21章);
    2. 在加利利的山上显与十一位使徒(马太福音28:16、17);
    3. 五百兄弟共聚一处,看见了复活的耶稣(哥林多前书15:6);
    4. 主的兄弟雅各看见耶稣显现(哥林多前书15:7);
    5. 四十天后,耶稣最后一次显与门徒,领他们到了靠近伯大尼不远的地方,在那里当着他们的面升天去了(路加福音24:36-53;使徒行传1:1-11;马太福音28:18-20;马可福音1:15-18;哥林多前书15:7)。

耶稣复活( 可 16:1-8 路 24:1-12 约 20:1-10 )

过了安息日,虽然天还颇黑(参见约翰福音20:1),但天已微露曙光,热心的妇女们就跑到耶稣坟墓那里,时间大约是在清晨五点钟。这里没有提及她们来坟墓上的用意,但按马可福音16:1;路加福音24:1可知她们来,是为用香料膏抹耶稣的遗体。安息日期中既然不准工作,安息日一过,次日很早,她们便立刻想补行预备日因时间短促行得不够周到(参见约翰福音19:39-42)的事宜。马太福音仅提及他以前所提过的两个妇女的名字。由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得知还有一些别的妇女同日早晨也到了坟墓那里。

按此处所述,似乎妇女们还在路上走的时候,就发生了地震的奇迹(参见27:51)。这地震发生在耶稣坟墓的所在地区。这地震的原因,是天使由天降下时,上帝所显示的威严。这位天使滚开堵墓门的石头,然后坐在石头上。关于耶稣复活以及由墓中出来的那一刹那间的情形,马太福音和其他圣史都没有记述,因为没有一个人亲眼见过其事。天使滚开石头,复活的耶稣似乎早已由坟墓出来了。耶稣复活后,天使来滚开石头,是叫妇女们作亲见坟墓已空的证人,同时也是叫看守坟墓的兵丁把坟墓已空的事告诉给耶稣的仇敌,当做一个凭据(参见12:39、40所说的约拿的神迹)。天使发显出来,衣服洁白,光辉夺目,是显示上帝的光辉(17:2;但以理书7:9;10:5、6)。看守的兵丁看见这荣耀,吓得浑身乱战(参见17:6),昏迷倒地,好像死了一样(以赛亚书6:1;但以理书8:18;10:15-19;启示录1:17)。天使没有向他们报告什么,只叫他们为亲身遇到的这些事作见证(28:11)。

妇女们到了坟墓那里,连她们也很害怕。但天使告诉她们不必害怕,因为她们没有理由害怕;应当害怕的,只是兵丁和耶稣的仇敌。天使明知她们来此的用意是寻找以前被钉的耶稣,为对他表示爱慕和知恩之心;就叫她们放心,说明那被钉的已不在坟墓里了;又提醒妇女们想起耶稣预言自己复活的话已经应验了(12:40;16:21;17:23;20:19)。天使为叫妇女们信服,请她们来看安放主的地方。随后天使叫妇女们赶快把耶稣复活的事,报告给门徒们,并告诉门徒们往加利利去,在那里耶稣要显现给他们(26:32)。“看哪,我已经告诉你们了。”天使这一句话,是向妇女所报告的消息的一个隆重的声明。做上帝的天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妇女便立刻执行所命的去了。

妇女们一方面因所见的天使显现,心中甚觉害怕;另一方面,因天使的报告又十分喜欢。为此赶快离开坟墓,去给门徒报告消息。此节所述,似乎与马可福音16:8的话相反。按马可福音所述,她们因所发生的事十分惊骇恐慌,便赶快离开坟墓逃走了,也不敢把所见的事告诉给任何人。事实似乎应当如同马可福音所记的,因为抹大拉的马利亚在未看见天使显现以前,已回去见过彼得和约翰(约翰福音20:2),报告坟墓已空的消息;但是别的妇女们,纵然因天使的报告而欢喜非常,可是起初仍然犹豫不决,不知怎样办好,因为所遇的事太出乎她们意料之外。但是在耶稣亲自发显给她们以后,他们就把这消息给门徒报告了(28:10、11)。无疑的,马可福音有意在福音中写妇女们终于遵守了天使的吩咐,但不知圣史何以突然止笔,未能结束他的记述。

当妇女们因恐慌害怕,正在犹豫不决,不知怎样办时(28:8;马可福音16:8),耶稣在路上碰见了她们。上边说过当时抹大拉的马利亚大概已不同这些妇女在一起了,她去叫彼得和约翰;随后又跑到坟墓那里,在那里见了主的首次显现(见本章要义(四))。马太福音此处论妇女用的是复数,似乎除28:5所提的两位妇女外,还有别的许多妇女(马可福音16:1;路加福音24:10)。耶稣亲切的向妇女请了安;她们一听见是老师的声音,便立时坚信他真的复活了。她们俯伏在他跟前,以极大的敬意抱着他的脚,好像要留他不让他走,怕耶稣忽然消逝了一般(约翰福音20:17)。耶稣叫她们一点不必害怕,并叫她们立刻去通知门徒往加利利去。耶稣以同样的话告诉人,他要在加利利显现,这里已是第三次了(26:32;28:7、10)。由此可知,马太福音将自己福音的整个着重点寄托在28:16-20一段所记述的显现上。耶稣在这里第一次明明称自己的门徒为“兄弟”(参见约翰福音20:17)。这称呼对门徒具有特殊的关系:为叫门徒明白,他们纵然在耶稣受难时逃跑了,但与耶稣的关系决没有改变,如今耶稣更加爱护他们,照顾他们。他们与耶稣的结合因他的死愈形密切(12:49)。(也许耶稣用这名称暗指他自己在十字架上念过的第二十二篇诗篇,见马太福音27:46。在这篇诗篇上描写基督未来的苦难,又描写他怎样被上帝由苦难中救出,以后怎样在自己的“兄弟”前颂扬上帝,见诗篇22:22。)马太福音以下再没有提及妇女俩的事,她们怎样遵行了天使的命令,门徒怎样听取了她们的报告,都未提及。圣史只觉得应当记述的是耶稣所说的要在加利利显现的那话怎样应验了;但在记述那显现之前,还指出公议员们怎样执迷不悟,不信所发生的事。

祭司长捏造谎言

拒绝自己的基督的犹太人,不配蒙受复活的耶稣显与他们的恩惠。就如耶稣预先给他们说的:直到他第二次降来,在他们跟前大显荣耀的时候,他们再看不到他了(23:39;26:64)。但是耶稣许给他们的唯一征兆,即约拿的神迹的话,现今在他们眼前应验了;就如约纳三天三夜后,由鱼腹中出来;这样,耶稣三天后也从坟墓中出来了(12:39、40)。仇敌森严把守的坟墓(27:62-66),神奇地开了,空了。这事的官方见证人——看守的兵丁,把这消息报告给耶稣的仇敌;如果他们有一点好意的话,决不能再怀疑耶稣的话应验了(27:63)。当妇女们给门徒去报告喜讯时,看守坟墓的兵丁也把同样的消息报告了祭司长(27:65)。但这为祭司长并非喜讯,而是可怕的噩耗!兵丁们照实述说了所发生的事:即地动,天使显现,墓石滚开,自己恐怖以及坟墓已空的事。兵丁没有看见耶稣复活由墓中出来,也没有从天使口中接获有关耶稣复活的消息。由于兵丁这一切报告,祭司长们不能再怀疑耶稣所说自己复活的话应验了(27:63)。可是由于他们的执迷不悟,对这一点仍不肯加以承认;因为如果承认了,他们对人民所捏造反对耶稣的诡计,就都真相毕露。兵丁所报告的是铁一般的事实,决不能怀疑或否定。但为不让百姓知道这事,必须另谋对策,必须将耶稣怎样由坟墓中不见了的这事设法予以曲解。这事体,祭司长看得很严重,就召开了公会。结果就用一大笔钱贿赂罗马兵士,叫他们散布谎言,说他们夜间睡着的时候,耶稣的遗体被人偷走了。他们叫兵丁说的话,的确互相矛盾,破绽百出:若是把守的兵丁睡着了,谁还能信他们看见了耶稣的遗体被人偷去?并且这些话为兵丁有很大的危险,因为警备失职,要受严重的惩罚。因此,祭司长给他们很多钱,同时也应许在巡抚前保护他们免受惩罚。兵丁们得了钱又得了保障,就甘愿实行祭司长的吩咐,在犹太人中散布那无谓的谣言。马太福音此处特别指出,他写此福音的时候,这个谣言仍有人相信。由希腊原文可知,不是所有的犹太人都相信这谣言,只是耶稣的仇敌和犹太的政教首长们相信而已。大多数的百姓知道耶稣的门徒被控为偷尸的人,却没有受到一点惩罚,便不相信这谣言了。第二世纪,圣犹斯定和德都良曾提当时犹太人还传布这个谣言。马太福音在全福音中始终辩护耶稣为基督,而驳斥无信的犹太人;他记的这最后的事实,也在说明犹太的政教首领由于执迷不悟,恶贯满盈,才作出攻击基督和他的教会的事来。他们的邪恶达于极点,竟不怕公开说谎,大行贿赂。犹太人既把自己关在天国之外,上帝便将这国由他们中取去,给了外邦人(21:41)。

门徒奉差遣( 可 16:14-18 路 24:36-49 约 20:19-23 徒 1:6-8 )

耶稣已三次劝告使徒往加利利去(26:32;28:7、10)。犹太选民的政教首长,既然拒绝耶稣为基督,而且在耶稣复活后,仍固执于恶(28:11-15),因此耶稣愿意使徒们暂时离开无信的犹太,往加利利去,如前所许要在那里给万民建立教会(16:18)。因此十一使徒于听取妇女们的报告后,便往加利利的山上去了。马太福音没有记载他们看见耶稣显现的时间,没有清楚指明地点,也没有说耶稣这次显现是惟一的一次。他所注意的只是谨慎描述最关重要的这次显现。因为这次显现特别与他福音的目的相合。

上图:从加利利湖西边的Arbel山向东北俯瞰。Arbel山在加利利湖周围非常醒目,传统认为这就是「耶稣约定的山」(太二十八16),被称为「大使命山」

上图:从加利利湖西边的Arbel山向东北俯瞰。Arbel山在加利利湖周围非常醒目,传统认为这就是「耶稣约定的山」(太二十八16),被称为「大使命山」

使徒们一见复活了的老师,就恭恭敬敬地伏地朝拜了他(28:9)。“然而还有人疑惑”,此译文暗示以前几次显现给使徒们的事,因为那时他们还不肯相信耶稣实在复活了(路加福音24:37、46;约翰福音20:25;马可福音16:14)。按原文不太清楚,亦可译作:“但有几个怀疑了”。

婴儿洗礼

婴儿洗礼。

耶稣在加利利,开始宣讲了天国,在那里也拣选和教训了使徒。耶稣复活后,最后也在那里结束了自己在世的使命,把这使命交在使徒们手中。耶稣愿意藉着使徒们来继续完成他这使命,直到世界穷尽。18-20节耶稣的这些话,是第一部福音里最有关系的话。非用这些话,马太福音不能隆重结束他的福音。这些话包含三个思想:复活的耶稣,就他的人性来说。已得了天上地下的权柄;因为他具有这种最高的权柄,就委派使徒们往普天下去扩张上帝的国;随后也给他们许下自己常在教会中,不断助佑他们。

(一)圣父把天上和地下的全权,即对整个受造物所有的权柄,全部交给了由死者中复活了的耶稣。身为“人子”的耶稣,曾经虚己,照父的旨意受难而死,现今不再留在屈辱的地步上,却因自己的复活而成了宇宙的最高主宰(腓立比书2:11;罗马书1:4;但以理书7:14)。身为“上帝的儿子”的耶稣,以前已有了这权柄,有时,尤其在显奇迹时也显示过这权柄(7:29;9:6;11:27),不过他将自己的威严在人眼前暂时隐藏了起来。撒但以前在山上试探他时,许下将万国和万国的荣华交给他(4:8等),但耶稣却按圣父的旨意选择了苦难的路。如今终于又在山上,当着门徒们的面,声明父把全权交给了自己。

(二)耶稣由于他主宰一切受造物的全权,现在委派自己的使徒到普天下去。使徒们从现在开始分享耶稣的权柄,并行使这权柄以征服普世。耶稣在世时,遵照圣父的旨意,使他的使命只限于以色列国内(10:5、6;15:24;马可福音1:38、39)。耶稣既然因着死,牺牲了自己。救赎了万民(20:28;26:28),现在又藉着使徒把自己的使命扩展到普世万民中去(24:14;10:18)。但这不是说,以色列已被摈弃在天国之外了,而是说,上帝的国要由以色列开始,传到普世。因此必须召请所有的人成为基督的门徒,即叫他们接受基督的道理,信仰他是救主。要做基督的门徒,成一个信徒,必须满全两种责任:就是接受洗礼并遵守基督的诫命。仅有信仰是不够的;信的人必须先领洗,接受上帝的恩典而得赦罪之恩(路加福音24:47;马可福音16:16),因着洗礼而加入圣教会。关于洗礼的命令,此处简略地说明几点:在本福音末才看到付洗的命令,乍看一定觉得奇异。显然,此处不是论建立圣洗的时刻;至于洗礼的仪式,已经假定使徒早知道了。事实上,耶稣时代的犹太人为使外教人皈依犹太教早已有一种洗礼。这洗礼当时被视为洁净不洁的外教人的仪式。施洗约翰曾把“悔改的洗礼”宣讲成进入未来基督国的准备。耶稣的门徒起初也给人行过洗礼(约翰福音4:1、2)。但是上述的一切,不足以解释耶稣所规定的仪式。先锋约翰已预言基督要建立新的洗礼:即“圣灵与火”的洗礼(马太福音3:11;马可福音1:8;路加福音3:16;约翰福音1:33)。无疑地,耶稣以前已经给使徒们指示过领受新洗礼的必要性(约翰福音3:3-5)。若不然,决不能解释为什么这种领洗仪式,由圣教会一开始,便立即被一切信仰基督者视为非此不行的必要仪式(使徒行传2:38-41;8:2、13;16:30-33;马可福音16:16;腓立比书4:5等处)。基督所受的洗,是这新洗礼的预像(3:13-17;约翰福音1:33),就如为旧约信友,割礼是使一个人加入选民的外面的记号和仪式;同样,洗礼也是使一个人加入上帝的新选民中的外面记号。“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一句,极清楚地说明了上帝圣三的道理,虽然福音中其他地方(3:16、17;10:20;11:25-27;12:32),尤其约翰福音,也讲了上帝三位一体的道理,但是不如此处清楚简明。按希腊原文“名”字为单数,说明上帝的惟一性;但同时用“父,子,圣灵”三词,已明把惟一的上帝区别为三位。信徒应当“奉父、子、圣灵的名”受洗,今中文译文仍依照我国教会常用的洗礼经文作“我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你施洗”。按原文本来应当译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这表示信徒因洗礼已奉献与上帝圣三,成了上帝的所有物,并且与上帝每一位有了特殊的关系(参见约翰一书1:3;3:23、24):父是信心之恩和一切救恩的根源(11:27);子将受洗者接纳在他的教会里(16:18);圣灵是上帝施给受洗者的最大的恩惠(3:11;10:20;路加福音24:49;使徒行传2:38)。“奉父、子、圣灵的名”的经文仅见于马太福音,此经文与古教会普通所用的“洗奉主耶稣的名受洗”(使徒行传8:16;19:5)的经文,根本上没有区别。“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这话是说:人仅领洗是不够的,必须在生活上,做一个门徒,遵守基督的律法和诫命(7:21-23)。使徒们受命往普世去做基督的代表,负着三种任务:

  1. 应为万民的导师;
  2. 以付洗分施救赎之恩;
  3. 因耶稣的名义管理信友(18:18)。

(三)因这使命为他们过于艰巨,而且人的力量是不能胜任的;为此复活的耶稣最后向他们许下永久的辅助、保护和指引。马太福音没有提及耶稣升天的事(马可福音16:19;路加福音14:50、51),但由所说耶稣不再以可见的形像居于门徒中的话上可以推知。可是荣耀的耶稣不能与自己的信徒分离,以一种精神的新方式时常与他的教会结合,不断保护教会直到世界终穷。且因他的这种临在,教会常是胜利的,谁也不能制胜她(16:18)。在这个教会中。基督继续他的使命,而且直接藉使徒们和继他们位置的人继续他的使命。这样马太福音用耶稣那句表现他最高威权的话,结束了他的福音。福音最后的这几句话的目的,是劝众人进“唯一,神圣,大公,从使徒传下来的教会”,并在此教会中领受救赎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