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第24章 概览
马太福音在24、25两章内记录了耶稣的第五篇言论,这也是耶稣在受难前最后所讲的。解经学家称之为“末世论”,因为其中所包括的是基督对世界末日的事迹,所发的预言与劝告。关于这篇言论,若一字未提,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都在同样的地方记录了,虽然较为简短,但大致与马太福音所记相同。本章1-36节与马可福音13:1-32;路加福音21:5-33完全相同。解经学家称这三篇为“对观启示录”(Apocalypsis synopcica),因其中含有“对观福音”所述的真正的与狭义的“末世论”。由本章37节,至下章末所述的一切(由路加所记的看来),好像是耶稣在别的情形中所讲的,也可能是马太所独有的记载。因此这一段是属于所谓广义的“末世论”。现在我们要问:基督在这篇狭义的“末世论’’里,单是讨论耶路撒冷的灭亡与圣殿的毁灭呢,抑或也讨论世界的末日?关于这个问题,古时的教父就已感到困难,直到现在,尚未找到一个圆满的答案。解经家之间的意见不一致。依我们看来——也是多数学者的意见——基督在这篇言论里,讨论两方面的结局。但是因为耶稣在本篇内,以先知的态度,并以先知的看法,一层加上一层,相提并论,致使我们很难分辨何处指耶路撒冷的结局,何处指世界的末日?何况,就耶稣的用意看来,耶路撒冷的毁灭,好像是世界末日的预像,所以为我们更难看出其中的分别。但在仔细读了“对观福音”所记的这三篇狭义的末世言论以后,我们以为本篇大概可以分为三段:4-14为一段,15-20为一段,21-36为一段。依我们的见解,只在第一段与第三段中有些话实在是指世界末日而说的。但在第二段内,却是专论耶路撒冷的灭亡(详见下面注解)。
上图:大希律扩建的第二圣殿的模型,位于耶路撒冷博物馆。-c
预言圣殿被毁( 可 13:1-2 路 21:5-6 )
- 24:1 耶稣出了圣殿,正离开的时候,门徒前来,把圣殿的建筑指给他看。
- 24:2 耶稣回应他们说:「你们不是看见这一切吗?我实在告诉你们,这裏将没有一块石头会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而不被拆毁的。」
终局的预兆( 可 13:3-13 路 21:7-19 )
- 24:3 耶稣在橄榄山上坐着,门徒私下进前来问他:「请告诉我们,甚么时候有这些事呢?你来临和世代的终结有甚么预兆呢?」
上图:西墙隧道中第二圣殿地基的巨石。根据《犹太古史记》卷15第11章记载,圣殿以白色且坚硬的石头建造,每块石头长25肘,高8肘,宽12肘。新约时代一肘大约是55.5厘米,因此这些石头都是13.8米x4.4米x6.7米的巨石。第二圣殿的石头已经拆毁,但埋在地下的地基已经被挖掘出来,一部分开辟为西墙隧道供人参观,可以想象第二圣殿之宏伟。-c
1-3节,可说是本篇言论的小引,给我们指出耶稣在什么时机上发表了这篇关于末世的言论。耶稣在受难前的第四天,即圣主日礼拜二晚上,日将西落的时候,他与门徒大概由东门步出圣殿,过了汲伦溪,沿着橄榄山坡上去,似乎有意到伯大尼去过夜(参见路加福音21:37)。正行之间,忽然使徒们站住,回头赞叹圣殿的巍峨建筑。其中有一个门徒(马可福音13:1)向耶稣说:“夫子,请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其余的门徒也极感兴奋。其中一个或两个指着圣殿的装饰,夸耀圣殿的美丽(路加福音21:5),但耶稣却忧郁地对他们说:“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吗?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使徒们听了这话,就不再作声,默默地继续前行,思想耶稣刚才所说的话。他们大概不走在一起,有的走在前面,有的走在后面:或三人一组,或两人一组,向前进行。忽然,耶稣站住坐在山上;那时第一组(按马可福音13:3记载:是彼得、雅各、约翰和安得烈),便“私下”前来问耶稣说:“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什么预兆呢?”这时其余的使徒也来到了,围着耶稣坐下。使徒们所问的虽是两件事,然而这两件事却混在一起。因为在使徒们的心目中,犹太人的世界末日是与基督荣耀的来临和世界末日紧紧相连的。所以他们问:(1)圣殿的毁灭要发生在什么时候?(2)在基督来临和世界穷尽以前又有什么先兆?“降临”一词,在耶稣的回话里,一连用了三次(24:27、37、39),是马太福音所独有的,不见于其他三圣史。按“降临”一词,本是指某人的列席或某人莅临(哥林多前书16:17;哥林多后书7:6、7;帖撒罗尼迦后书2:8);但多次,尤其在使徒圣保罗的著作内,常是一个宗教上的术语,专指世界末日基督荣耀的降临(帖撒罗尼迦前书2:19;3:13;4:15;5:23;帖撒罗尼迦后书2:1、9;雅各书5:7、8;彼得后书3:4;约翰一书2:28等处)。又“世界的末了”一语,也是马太所独有的(13:39、40、49;28:20),按其本意,可指犹太世界的末日,亦可指基督时代。但在启示录文体的作品中,这名词大都用来指世界末日。有的学者主张耶稣在本篇言论里只预言了耶路撒冷的毁灭,并未涉及末世的情况。按他们的意见:“降临”与“世界的末了”二词,只是解释基督所立的新约代替旧约的两个语词。
上图:西墙隧道中最大的一块石头,长13.6米,高3米,宽约3.5至4.5米,重约520吨。尚不确定当时的犹太人是用什么建筑工艺搬动、安放这些巨石的。正如当日门徒所说的:「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可十三1)。-c
- 24:4 耶稣回答他们:「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
- 24:5 因为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
耶稣以倒句法答复了使徒们双重的问话。使徒们先问:“什么时候”,以后才问“什么预兆”。但耶稣回答时,先说“预兆”,最后才论到“时候”(24:32-36)。第一段内(马太福音24:4.14;马可福音13:5-23;路加福音21:8-19),耶稣指给门徒五个不同的先兆:前两个(4-8)完全与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所记的相同,第三个(9、10)只有一部分相同,最后两个(11-14)则为马太福音所独有。
第一个先兆(4-5)是来自假基督方面的诱骗:“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即冒用我的名字,因为真基督只有耶稣一人。事实上,由史家约瑟夫的名著犹太战争得知,在公元七十年前不久,出现了一些自称基督的人,骗了许多人成为自己的党羽。但不久就被人完全消灭了。
- 24:6 你们也将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注意,不要惊慌!因为这些事必须发生,但这还不是终结。
- 24:7 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
- 24:8 这都是灾难( [ 24.8] 「灾难」:原文直译「生产的阵痛」。)的起头。
第二个先兆(6-8)是恐怖的灾难。到处有“打仗和打仗的风声”,“饥荒、瘟疫和地震”。这些名词常见于先知书内,尤其多见于启示文体的著作内,大都是指一些恐怖的灾难。事实上,由历史得知,在公元七十年以前就有过许多这样的灾祸:有过战争,与战争相继而来的瘟疫和饥荒;参阅使徒行传11:28。在小亚细亚一带(公元六十一与六十二年)等处都有过许多大地震。但耶稣提醒门徒们说:“这都是灾难的起头,”那真正的浩劫,圣殿的毁坏,耶路撒冷的消灭,还在后面,所以耶稣劝使徒们“不要惊慌”。灾难可以翻译为“痛苦”一词,按希腊语是指妇女分娩时的阵痛。这比喻在旧约中是常见的,指示绝大的痛苦,是在喜事以前必须有的痛苦,就如妇女不经过分娩的阵痛,就不能有得子的喜乐一样。此处所暗示的是在这场大痛苦以后,基督国的来临(约翰福音16:20-22;罗马书8:22;启示录12:2)。
- 24:9 那时,人要使你们陷在患难裏,也要杀害你们;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憎恨。
- 24:10 那时,会有许多人跌倒,也会彼此陷害,彼此憎恨;
第三个先兆(9、10)是门徒们将受迫害。关于门徒们所要受的迫害,马可福音13:9-13与路加福音21:12-19有更详尽的叙述。马太福音10:17-23也有与此几乎相同的记载。耶稣预先说出这些迫害的目的,在于坚固使徒与弟子的信心,指给他们这一切都不出他的预料,并且与他有关:“为我的名”。此外,耶稣也预言了将有许多人要背弃他。这是每次风暴中所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有许多殉道的,另一方面也有许多背教的。但有些学者以为9-10两节所说的,却是指示犹太人于耶路撒冷被围期间,内部所发生的分裂。
- 24:11 且有好些假先知起来,迷惑许多人。
- 24:12 因为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渐渐冷淡了。
- 24:13 但坚忍到底的终必得救。
第四个先兆(11-13)是假先知的诱骗。此处的迷惑与5节和23-26节所记的有所不同,详见各注。事实上,当耶路撒冷失陷前九年,已经出现了许多假先知(罗马书16:17-18;加拉太书1:6-9;哥林多后书11:13等处)。由于他们的引诱与欺骗,许多人的爱心都冷淡了(12节)。
- 24:14 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终结才来到。」
第五个先兆(14),是福音传布于普世(马可福音将此置于第三个先兆内,见13:10)。第一段的最后这一个先兆,看来已带有指示世界末日的意味。固然使徒圣保罗在公元七十年前所写的书信上,曾提到福音已传遍普世(帖撒罗尼迦前书1:8;罗马书1:8;歌罗西书1:6、23)。希腊文中“天下”一词,不过只是指当时所认识的世界,即指全罗马帝国。但是这里按马太福音的记载,意义看来更为广阔,实在是指整个世界。这由14节最后一句:“然后末期才来到”的话,更可以证明,是指世界的结局,决不是单指耶路撒冷的毁灭。至于“对万民作见证”一句马太福音10:18),就上下文看来,是指福音该在世界末日以前,达于地上万民,使不信的人们,在审判的上帝前无话可说。保罗在罗马书1:5也用了同样的一句话,然而意义较狭。这里我们应该注意:耶稣并没有说福音传遍普世以后,结局立时要来。为此我们仍不知道,福音传遍普世以后,世界是否还要继续存在,或要继续存在到何时(见36节)。
大灾难( 可 13:14-23 路 21:20-24 )
- 24:15 「当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施行毁灭的亵渎者』站在圣地(读这经的人要会意),
- 24:16 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
- 24:17 在屋顶上的,不要下来拿家裏的东西;
- 24:18 在田裏的,不要回去取衣裳。
- 24:19 在那些日子,怀孕的和奶孩子的就苦了。
以上是耶稣所讲要发生在最后灾难以前的先兆。说完了先兆,就进而叙述最后的灾难,即“末世言论”第二段内所述的事(马太福音24:15-20;马可福音13:1418;路加福音21:20-24)。在第二段内,描写犹太与耶路撒冷毁灭前所要发生的事。马可福音的记述完全与马太福音所记的相同,但路加福音却较为详尽,虽未提那“那行毁坏可憎的”,为耶路撒冷失陷的前兆,却以敌军包围耶路撒冷为失陷的前兆。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话完全应验了。因为耶路撒冷在失陷以前曾两次被围:第一次是公元六六年,为克斯提乌斯·加卢斯(Cestius Gallus)所围,第二次是公元七十年,为韦斯巴芗(Vespasianus)皇帝的儿子提多(Titus)所围。关于“那行毁坏可憎的”的意义,虽然经学家们没有一致的意见,但是大概是指奋锐党的党羽亵渎圣殿的丑事。按史家约瑟夫的记载,他们曾在六九年将圣殿改为堡垒,在圣殿的界限内作了无数的恶事。再者,圣史清楚指出那“那行毁坏可憎的”是但以理先知所预言的。事实上,但以理先知曾三次提到这“那行毁坏可憎的”(9:7;11:31;12:11),并且这预言已在公元前一六八年当安条克四世在圣所内竖起一座偶像时应验了(见但以理书9章的注释)。耶稣在此所说的是此事未来的重演。耶稣自己——或者圣史,请但以理书的读者领悟这预言的深义说:“读这经的人须要会意”。耶路撒冷被围,圣殿被污,既被耶稣指为耶路撒冷失陷的前兆,所以预先劝告当时的教友赶快逃避说:“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这“山上”大概是指约旦河河东地区,因为我们由史学权威优西比乌的著作中知道,其时巴勒斯坦的教友,在耶路撒冷的主教领导之下,于公元七十年前,逃到河东山地低加波利一的培拉城(Euscbius,Hist.Eccl.III,5,3)。17节,“在房上的”不应该下来到屋里拿东西,应该沿屋外的石梯下来,即刻逃跑,以免延误时间,也不要拿什么,以免行路不便。18节“在田里的”穿着内衣工作的,也不要返回家里取他的外衣;虽然外衣为犹太人是最需要的,但与其丧掉性命,倒不如失去外衣的好。在那些日子里,“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却是有祸的了,因为他们不便于逃跑(19)。
- 24:20 你们要祈求,好让你们逃走的时候,不遇见冬天或安息日。
20节也指出迅速逃跑的紧要:“你们应当祈求,叫你们逃走的时候,不遇见冬天或是安息日。”按巴勒斯坦冬天是雨季,下雨多了,泥泞的道路,无桥的山溪,都是逃跑的障碍。也不要遇到“安息日”,因为安息日犹太人该留在家里(出埃及记16:29);即便外出,也不可远行(使徒行传1:12),所以更谈不上逃遁。耶稣有关耶路撒冷失陷的预言,公元七十年上完全应验了,连路加福音所记的一些细目也都一一应验。圣殿完全夷为平地(2节)。耶路撒冷全为外邦人所蹂躏。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纪元:外邦人替代了犹太人(路加福音21:24)。
- 24:21 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自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从没有这样的灾难,将来也不会有。
- 24:22 若不减少那些日子,凡血肉之躯的,就没有一个能得救;可是为了选民,那些日子将减少。
由耶路撒冷所遭的灾祸,进而描写世界末日的灾祸。这是本篇真正的“末世论”的最后一段,即第三段(马太福音24:21-36;马可福音13:19-32;路加福音21:25-33)。在这一段中,耶稣不但讲论耶路撒冷灭亡与世界穷尽时所有的现象,并且也讲论了这两件事要发生的“时间”。马太福音与马可福音一起首就述说这场“大灾难”,路加福音对这“大灾难”却只字未提。这“大灾难”是指犹太民族所要遭的浩劫呢,还是指世界穷尽?这是学者间所争论的一个大问题。我们以为是指世界穷尽。21节“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一句,如果是指耶路撒冷失陷,那也是一种言过其实的说法。因为,在耶路撒冷失陷时犹太民族所受的灾难,虽然该说是最大最惨的(按史家约瑟夫的记载,当时犹太人阵亡的有一百一十万,被俘的有九万七千,饿死的有一万一千),但决不能与二次世界大战时(1939-1945年)犹太人所受的灾难相比,更不能与世界末日所要发生的灾难相比。所以耶稣说:“若不减少那日子,凡有血气的总没有一个得救的”(22节)。依我们的解释,即是说:谁也不能保全信德而获得永生,但是上主(马可福音13:20)“为了那些被选的”,即世界末日时的义人,要缩短这些时日。至于要缩短多少时日,那便不是我们所能知道的了。
- 24:23 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这裏!』或『在那裏!』你们不要信。
- 24:24 因为假基督和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如果可能,要把选民也迷惑了。
- 24:25 看哪,我已经预先告诉你们了。
这篇启示文体的“末世论”的最高峰乃是“人子的来临”。在马太福音与马可福音,人子来临以前,还有两个先兆(路加福音略去了前一个,大概是因为在21:8内已记载了)。第一个先兆,是假基督和假先知的出现(马太福音24:23-26;马可福音13:21-23)。耶稣劝告信众提防他们的欺骗:虽然他们能行出这么多的神迹和奇事,甚至如果上帝不特殊助佑,竟连被选的也有被骗的危险,但仍不要相信他们是基督,因为基督只有一个,即是耶稣基督。历代的信友们应当知道这一切,因为耶稣基督已预先讲了这一切(25)
- 24:26 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旷野裏!』你们不要出去;或说:『看哪,基督在内室中!』你们不要信。
- 24:27 好像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来临也要这样。
- 24:28 尸首在哪裏,鹰也会聚在哪裏。」
26-28节是马太福音独有的记述,继续描写上段所未尽的意义。虽然路加福音也有与此相同的记载,但载于别处(详见17:23)。“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因为他决不是基督。或说:‘看哪,基督在内屋中’,你们不要信!因为他决不是基督。因为真基督的来临应是荣耀的,明显的,并不像当时的犹太人所想像的,基督的来临,应是神秘的,或在旷野或在人所不知的地方(约翰福音7:27;使徒行传21:38)。真基督的来临,应是众人所共知共见的,“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即谓:由天这边直到天那边,以致人人都可以看见,“人子降临也要这样”(路加福音17:24)。此外,耶稣又添上一句谚语说:“尸首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见约39:30)。路加福音17:37也有与此相同的话。这句谚语在此处的意义,是谓人子的降临,决不是隐密的,而是显明的,就如死尸虽然好好地藏在隐密处,也不能逃避老鹰锐利的眼睛。人可由老鹰盘旋飞翔之处,得知其下必有死尸。
人子的来临( 可 13:24-27 路 21:25-28 )
- 24:29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太阳要变黑,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上的万象都要震动。
人子来临前的第二个预兆(马太福音24:29;马可福音13:24、25;路加福音21:25、26),是天体的动摇混乱:(1)日头就变黑了;(2)月亮也不放光;(3)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大约是彗星与流星,由天上坠下;(4)天势都要震动——即天上万象,即各星宿动摇。这些启示文体的语法,原也见于先知书中(以赛亚书13:9、10;34:4),用来表示上帝公义对世界的惩罚,本不应按字面解释,但因为在此处看来,实在是指世界末日而说的,所以有许多学者,以为将来必有像这样,或者比这些更大的变动。有些天文学家,以为在这几句话里暗示太阳系的解体。太阳系一解体,我们所居的世界。就告结束。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马太福音在此说:这一切变动是在那大灾难后,立时就要发生。大灾难即21节内所说的灾难。由此可见,这“大灾难”不能指别的,只能指世界穷尽,如我们在前面所解释的。
- 24:30 那时,人子的预兆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带着能力和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来临。
如今述说人子的来临(马太福音24:30、31;马可福音13:26、27;路加福音21:27)。前三部福音中,只有马太福音记载人子来临以前,有他的“兆头”出现在天上。教父们大都认为这记号即是主耶稣的十字圣架。有些学者,却以为这里所说的是以人子本人好像一个记号。当人子的记号出现在天上时,“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撒迦利亚书12:10-12),所谓地上的万族,即当时尚活着的人(启示录1:7),不论是恶人善人都要哀号:善人哀号,唯恐自己不能得救;恶人哀号,因为他们没有承认耶稣是基督,拒绝遵守他的诫命。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没有人能疑惑,这“人子”就是主耶稣基督(见马太福音8:20注十五),他要“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耶稣在死前又说了同样的话(马太福音26:64)。耶稣说这话有意影射但以理先知所说的:“看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侍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见但以理书7:13-14)。关于基督第二次荣耀降临之事,除圣保罗在自己的书信内说到以外,使徒行传1:11;启示录1:7也言及此事。
- 24:31 他要差遣天使,用大声的号筒,从四方,从天这边直到天那边,召集他的选民。」
“他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号筒”一词,当然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有如圣经其他各处论到最后审判所记相同(以赛亚书27:13;帖撒罗尼迦前书4:16;哥林多前书15:52等处)。天使要“从四方”原文作“从四风”,即由世界各处召集他的“选民”,即那些已预备要享永生的人。“从天这边到天那边”一句,是希伯来语风,意即天下四方。耶稣至此只提到“选民”,但由别处(马太福音25:41)我们知道,连那些被弃者,在最后审判时,也要被召集到基督前,听受严厉的审判。还有一点该注意:路加福音不提天使召集选民事,马可福音也不言及能发出洪声的号筒。
从无花果树学功课( 可 13:28-31 路 21:29-33 )
- 24:32 「你们要从无花果树学习功课:当树枝发芽长叶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夏天近了。
- 24:33 同样,当你们看见这一切,就知道那时候近了,就在门口了。
- 24:34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一切都要发生。
耶稣讲论了这篇“末世论”的中心点之后,便又向使徒们预示耶路撒冷失陷的时间(32-35),与世界末日的时间(36)。耶稣用无花果树的比喻给他们说:你们看,“当树枝发嫩长叶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夏天近了。”这是在巴勒斯坦的人所共有的经验:如果无花果树已萌芽发叶,是冬天已经过去,夏天就要来到的先兆。同样,你们几时看见我所提及的那些先兆(即第一段中的前四个先兆),就“该知道,已近了,就在门口。”意谓,眼看就要来到。你们还愿更确实知道这事的时间吗?“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三位圣史都用同样的话记载了这句强有力的断语(马太福音24:34;马可福音13:30;路加福音21:32)。“世代”一词,此处由上下文看来该是指一段时间,大约四十年左右。事实也证明如此。耶稣是在公元三十年说了这预言,四十年后,耶路撒冷被罗马人攻破,圣殿被夷为平地,正逐字逐句地应验了耶稣所说的预言。有些学者以为耶稣在此处是指世界末日而讲的,因而以这“世代”一词,不是指当时的人,而是指全犹太民族,或者是指全世界人类。但这种解释,似乎不能成立。
- 24:35 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绝不废去。」
本来耶稣在前面所讲关于当时无人能预见的耶路撒冷失陷的事,已经够清楚了。但他为证实自己的话,再郑重声明说:“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三位圣史又用同样的话记出这句断语。天地是最坚固持久的,人也再想不出什么东西比天地更坚固持久的了,但天地将废去,耶稣的话却决不会废去,因为这是上帝子所说的话,不能不实现。基督关于耶路撒冷失陷所说的话,既已全都应验,我们亦应坚信,基督关于世界末日所说的话,到时候也要应验。
那日那时没有人知道( 可 13:32-37 路 17:26-30,34-36 )
- 24:36 「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天使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
最后关于世界末日的时间,耶稣也说了几句话(见24:36;马可福音13:32,路加福音却未提)。“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那日子,那时辰”,依上下文看来是指一固定的“时间”,就如随后耶稣立即声明的,是论世界末日到来的时候。马可福音13:32关于世界末日的时间,耶稣说:“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足见基督不愿给人泄露天父的机密。但是,怎么,上帝圣子不是全知的吗?一定是全知的。基督不但因为是上帝该知道世界末日的时候,即由他是人而言,由于“赋与的知识”(Ex scientia communicata,infusa),也清楚知道世界穷尽的时候。但如奥古斯丁所说的:基督说自己不知道,是因为这不属于他训诲的范围,所以,他不能告诉我们这事。换句话说:圣子受圣父遣发而来,并没有接受启示我们这项机密的命令;所以耶稣在此能说自己不知道,因为这是不可传授的知识(参阅使徒行传1:7与马太福音20:23)。狭义的“末世论”到此本已完结。下面数段,由路加福音的记载看来,似乎是耶稣在别的时机上所发表的。马太福音见其内容有与末世言论相仿之处,就搜集在这里:这原是马太福音一贯的作风。
- 24:37 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来临也要怎样。
- 24:38 在洪水以前的那些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
- 24:39 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来临也要这样。
37-44节是马太福音所加的耶稣劝人儆醒的一些劝言。耶稣另外劝门徒儆醒,避免遭遇洪水灭世以前的人所遭遇的事。当时的人,虽然有挪亚提醒劝告,人们仍然照常吃喝玩乐。洪水来了,除挪亚一家外,尽被洪水卷去(参见路加福音17:26-30)。
- 24:40 那时,两个人在田裏,一个被接去,一个被撇下。
- 24:41 两个女人推磨,一个被接去,一个被撇下。
耶稣为说明人子来临时人们命运的不同,就取了三个比喻(马太福音缺第一个)。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管怎样紧密连系,譬如,两个人同在一张床上(路加福音17:34),或者两个人同在田间工作,或者两个妇女同在一处推磨,但一到了审判之日,“取去一个”,即被提到空中去迎见耶稣(帖撒罗尼迦前书4:17);“撇下一个”,即接受自己的罪案,永受刑罚。
- 24:42 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哪一天来到。
耶稣在本节内又提醒门徒千万要警醒,因为我们不知道主什么时候要来,所以应常常准备不懈(路加福音21:34-35)。
- 24:43 你们要知道,一家的主人若知道晚上甚么时候有贼来,就必警醒,不让贼挖穿房屋。
- 24:44 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在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
人子来临的时辰虽是不一定的,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推诿怠惰的理由。这时候固然是不一定的,但他的来临却是一定的。所以我们应当时时准备,因为我们不知道上帝审判的时期何时来到(见帖撒罗尼迦前书5:2)。就如一个家主,正因为他不知道盗贼几时要来,所以应夜夜提防戒备。家主对自己财物尚且如此,那么,我们对我们的永生更当如何?这一个比喻,虽然马可福音也记在此处,但由路加福音12:39、40看来,是耶稣在别的一个机会上讲的。
忠心和不忠心的仆人( 路 12:41-48 )
- 24:45 「那么,谁是那忠心又精明的仆人,主人派他管理自己的家仆、按时分粮给他们的呢?
耶稣为解释人应当如何等待“人子”的降临,就讲了下面三个比喻:仆人、童女和按才受托的比喻。45-51所述就是仆人的比喻,路加福音12:42-46所记,几乎与此完全相同。路加福音记这个比喻,是耶稣答复彼得的话;马太福音却把它放在末世言论以后,是耶稣对十二使徒所讲的。这比喻是劝人要警醒提防,怕主人一时来了,自己没有准备。人子降来既是为审判人类,所以人人该有准备。但就这比喻的本身看来,似乎更适合于使徒和继承使徒位份的人,因为他们是上帝所委派,代他管理他的家(圣教会)的人。马太述耶稣的话,开口就用发问的语句。按路加福音所记,是耶稣探求彼得的意见。
- 24:46 主人来到,看见仆人这样做,那仆人就有福了。
- 24:47 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要派他管理所有的财产。
- 24:48 如果那恶仆心裏说:『我的主人会来得迟』,
- 24:49 就动手打他的同伴,又和醉酒的人一同吃喝,
- 24:50 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候,那仆人的主人要来,
- 24:51 重重地惩罚他( [ 24.51] 「重重地惩罚他」或译「把他腰斩了」。),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在那裏他要哀哭切齿了。」
一个富家,总有许多仆人。家主信赖一个仆人,因为见他忠信明智,就派他为众仆之长,管理他们的吃穿日用。主人在家,有主人监督,仆人自然都忠信。主人不在家时,仆人忠与不忠,就很难说了。所以耶稣问:谁是主人所派的忠信仆人?忠信明智的仆人,不管主人在家与否,常是敬业守职,不苟且偷安。主人几时回来,总是见他把自己所吩咐的事做得尽善尽美。耶稣称这样的仆人,为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他实在有福,因为主人要派他管理自己的一切财物,承受永生的产业。如果一个仆人,主人在家就忠信;主人一出门,就猜想主人一时不会回来,便开始改变他的作风。谁知正当他不料想的时候,主人回来了,真相毕露,无法掩饰。主人必要大怒,重重责罚他,夺去他一切的权利。51节。“重重地处治他”也翻译为“他要腰斩他”一句,参见但以理书13:55、59。圣耶柔米曾解释说:“这并不是说要用刀把他切做两段,而是说要把他与众义人隔绝,列入假冒为善人之中。”这近乎现有的“弃绝”(excommunicatio)之罚。当时的人是知道有“腰斩”之罚的,此处用来却是表示极重的刑罚,并不是说将他杀死;因为他还要留在假冒为善人中,与他们一同哀号切齿。“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一句,直译应作:“把他的一份同假冒为善人放在一起。”“假冒为善人”也可以翻译为“不信的人”。与“不信的人”遭受同样的命运,就是遭受永罚(马可福音16:6)。51节所述的三项,都是指恶人所遭受的永罚,地狱的刑罚(8:12;13:42;22:13;路加福音13:28)。所以47节所说的: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就是指永远的报酬,天堂的福乐(25:21、23)。由此看来,这个比喻在马太的笔下,实较在路加的笔下,更富有“末世论”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