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马可福音 第8章 概览

耶稣使四千人吃饱

( 太 15:32-39 )

本章1节“那时”一句,虽然没有指明是何月何日,但由上下文可以推知,耶稣第二次分饼的奇迹是他尚在低加波利(十城区)内时所行的。有许多批评学家否认耶稣曾两次行了分饼的神迹,他们认为只是一次分饼奇迹的两种记述。但我们在马太福音15:32-39各注内已经证明,耶稣实在显了两次分饼的神迹。本章19、20两节也可作为此说有力的明证。关于本段经文详解见马太福音15:32-39的相关注释。

大玛努他位于何处,至今不详。学者间的意见,不下十数种。按马太福音15:39,此处称为马加丹,或者即是抹大拉,亦未可知,详见马太福音15:39的注释。虽然此处无法断定位于何处,但由上下文可以推出:本处应位于加利利海西岸,因为11节接着记载法利赛人向耶稣要求天上的神迹的事。海东岸一带大半都为外邦人所盘踞,法利赛人通常决不到那边去,由此可见,大玛努他应在海西岸。并且13节又记载耶稣“随即同门徒上船”,在伯赛大下船(22),这也足以证明本处应在海的西岸。

法利赛人求神迹

( 太 16:1-4 )

关于本段经文注释,详见马太福音12:38-42;16:1-4;路加福音11:16、29-32;12:54-56。这里法利赛人所要求的征兆,是要从天上来的,以证明他从天降下实负有上帝的使命,即“弥赛亚”的使命。

防备法利赛人和希律的酵

( 太 16:5-12 )

耶稣不愿与法利赛人多纠缠,遂即率领使徒,上船往湖东岸去了。使徒们匆匆上船,无从备办一切;船离岸后,方才想起忘了携带食粮。他们在船上,只寻得了一个饼,这怎么够用呢?于是他们心中自不免有些焦虑。虽然他们没有告诉耶稣,他早已看透了他们的心事,于是便乘机教训他们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他说这话,是要使徒们勿过于忧虑粮食。没有一顿饭吃,毕竟是小事;若中了异端邪说(法利赛人的酵母),或染上淫风恶俗(希律的酵)的毒,而丧失了灵魂,这才是应该注意提防的大事。但使徒们 一心挂虑忘记带粮食的事,听了耶稣的话,仍然不懂是什么意思,因此耶稣提出两次分饼的事来,提醒他们不要只顾吃食,应该向远处着眼。门徒们方才恍然大悟:他说的并不是忘了带饼,而是防备法利赛人等的道理和风俗(马太福音16:12)。圣史直言不讳,把门徒们的昏愚情形全盘托出;由此可见福音的记载,是如何真实确切。关于注解,详见马太福音16:5-12的相关注释。

治好伯赛大的盲人

22-26节为马可福音所独有。耶稣和使徒来到湖的东北岸下了船,走进一个名叫伯赛大村镇时,有人给他领来了一个瞎子,求他医治。耶稣这次的作风,与上次医治聋哑人的作风如出一辙:先领他到僻静处,然后行了一些外面的仪式来医治他,最后仍不许他向任何人述说此事(见7:31-37的注释)。此外,耶稣这次所显的奇迹,与往常不同,并不立刻治好他,却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治好他。耶稣不立刻治好这个瞎子,大约是要使徒们明了:他们自己为接受上帝的光照,是怎样的艰难迟缓;同样,在将来,他们出外向世人宣传福音时,也要遇到这样的情形。瞎子的肉眼,渐渐地看得清楚了,使徒们的神目,经过耶稣长期的训练和光照,也渐渐地开了,认清了自己的师傅。他们亲眼见到耶稣行了许多奇迹,证明了他即是基督,所以,待耶稣向门徒们一发问“人子是谁”时,使徒们便立即答出了正确的答案。

彼得认耶稣为基督

( 太 16:13-20 路 9:18-21 )

上图:凯撒利亚·腓立比的艺术想象图,从左到右依次是:大希律所建供奉罗马凯撒奥古斯都皇帝的大理石庙(后面是潘神洞),供奉希腊牧羊神潘Pan和宁芙众仙女Nymphs的广场,供奉希腊众神之王宙斯Zeus的大理石庙,供奉希腊涅墨西斯Nemesis复仇女神的神龛,献祭山羊的墓庙,潘神和跳舞山羊的庙。岩壁上还刻了许多供奉其他偶像的神龛。主耶稣特意带领门徒从加利利海跋涉60多公里山路来到这里,为要在这偶像庙宇中间问众门徒:「人说我是谁?」(可八27)。

上图:凯撒利亚·腓立比的艺术想象图,从左到右依次是:大希律所建供奉罗马凯撒奥古斯都皇帝的大理石庙(后面是潘神洞),供奉希腊牧羊神潘Pan和宁芙众仙女Nymphs的广场,供奉希腊众神之王宙斯Zeus的大理石庙,供奉希腊涅墨西斯Nemesis复仇女神的神龛,献祭山羊的墓庙,潘神和跳舞山羊的庙。岩壁上还刻了许多供奉其他偶像的神龛。主耶稣特意带领门徒从加利利海跋涉60多公里山路来到这里,为要在这偶像庙宇中间问众门徒:「人说我是谁?」(可八27)。

因马可福音所记的都是彼得的宣讲。彼得因了谦逊,凡于自己有光彩的事,都略而不提,因此马可福音在此也只寥寥数语,述说了这事。幸而那天还有马太圣史在场,他记这事记得特别详尽完整。参阅马太福音16:13-20的相关注释。

上图:凯撒利亚腓立比遗迹,至今可见岩壁上刻着大大小小的偶像神龛。使徒彼得就在这偶像林立的地方认信基督(太十六13-16;可8:27-30;路9:18-21),在外邦假神中间承认主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

上图:凯撒利亚腓立比遗迹,至今可见岩壁上刻着大大小小的偶像神龛。使徒彼得就在这偶像林立的地方认信基督(太十六13-16;可8:27-30;路9:18-21),在外邦假神中间承认主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

耶稣预言受难和复活

( 太 16:21-28 路 9:22-27 )

本段是记述耶稣初次预言受难。虽然使徒已明认耶稣为人所期待的基督,但他们与众人所期待的救国英雄式的基督,和上帝上智所预定的受苦受难的基督,实在相去太远。所以耶稣在彼得认主后,马上便预言自己所要受的苦难,目的是要使徒确实相信他即是以赛亚先知所预言的受苦的基督(以赛亚书53章),他将为犹太人的领袖所唾弃,所谋杀。我们应知道,这是耶稣初次预言受难受死。使徒们骤听之下,自然不免怪异。原来我们人的本性,都是贪生怕死,极不容易领悟苦架的宝训。彼得自己就不愿吃苦.也不愿他的老师吃苦;因此他一听到耶稣的话,便率性想劝阻耶稣别怀受难的心思。岂知这正是血肉之见,正与圣经的教训和天父的旨意相反。所以彼得虽是出于一片至诚,也不免遭受耶稣的斥责。经文详解,见马太福音16:21-23相关注释。

本段的苦架宝训与上段紧紧相连。人子既应当受苦受死,那些跟随他,以他作领袖的人,当然也应受苦受难。34-37一段的经文,几乎与马太福音16:24-26完全相同,详见该处的注释。38节是上面数节的结论:人生在世,或救性命或丧性命,要看其对耶稣 与福音的观点如何而定。人若以福音为耻,耶稣来日降临时,也要以他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