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马可福音 第13章 概览

预言圣殿被毁

( 太 24:1-2 路 21:5-6 )

终局的预兆

( 太 24:3-14 路 21:7-19 )

上图:耶稣时代从橄榄山顶西望耶路撒冷和圣殿。

上图:耶稣时代从橄榄山顶西望耶路撒冷和圣殿。

本章有关耶路撒冷毁灭和人子光荣来临的言论,除33-37一段为马可福音所独有者外,大致与马太福音24:1-36相同(详见该处各注)。不过马可福音把耶稣发表这篇有关“末世言论”的时机。给我们描述的较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更为出色,更为生动。耶稣由圣殿里出来的时候.有一位门徒向耶稣夸赞圣殿的富丽堂皇。这壮丽的圣殿是大希律重建的(约翰福音2:20),为得犹太人的欢心因而拥护爱戴他为王。犹太人看圣殿是国家与宗教的象征。

上图:西墙隧道中第二圣殿地基的巨石。根据《犹太古史记》卷15第11章记载,圣殿以白色且坚硬的石头建造,每块石头长25肘,高8肘,宽12肘。新约时代一肘大约是55.5厘米,因此这些石头都是13.8米x4.4米x6.7米的巨石。第二圣殿的石头已经拆毁,但埋在地下的地基已经被挖掘出来,一部分开辟为西墙隧道供人参观,可以想象第二圣殿之宏伟。

上图:西墙隧道中第二圣殿地基的巨石。根据《犹太古史记》卷15第11章记载,圣殿以白色且坚硬的石头建造,每块石头长25肘,高8肘,宽12肘。新约时代一肘大约是55.5厘米,因此这些石头都是13.8米x4.4米x6.7米的巨石。第二圣殿的石头已经拆毁,但埋在地下的地基已经被挖掘出来,一部分开辟为西墙隧道供人参观,可以想象第二圣殿之宏伟。

耶稣也承认这殿建筑的伟大壮丽,但立刻加上了一句预言,预言这圣殿将要根本毁灭(至于耶稣的话怎样应验了,详见马太福音24章七,八二注和历史总论第二章四)。门徒听了这话,当然纳闷得很,遂默默地陪随耶稣过了汲伦溪,上了加略山,由那里可以看见圣殿的全貌。彼得便和其他三位门徒(这四位是耶稣最初所召的两对兄弟,见1:16-20),来到耶稣前,问他什么时候这话要应验,并有什么先兆知道这话快将应验。按马太福音24:3使徒所问的问题,远比马可福音清楚,显然,门徒们问了两件事:一是圣殿毁灭,一是世界末日。因为按犹太人的末世观,这光辉的圣殿只能毁坏于世界末日,那时基督要在与现世所有的万物秩序迥然不同的更新状态中,建立起荣耀的基督王国,以替代这圣殿的存在。耶稣并没有改正使徒们的思想,只是劝告他们应时常警惕,以应付将来所要发生的一切。

上图:西墙隧道中最大的一块石头,长13.6米,高3米,宽约3.5至4.5米,重约520吨。尚不确定当时的犹太人是用什么建筑工艺搬动、安放这些巨石的。正如当日门徒所说的:「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可十三1)。

上图:西墙隧道中最大的一块石头,长13.6米,高3米,宽约3.5至4.5米,重约520吨。尚不确定当时的犹太人是用什么建筑工艺搬动、安放这些巨石的。正如当日门徒所说的:「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可十三1)。

耶稣回答使徒们的话,出乎使徒们的意料之外;他们原想在短期间的灾难之后,上帝的国就会立即建立起来,万象为之一新。但耶稣有先见之明,一眼望穿了全新约的时代所要发生的一切,于是便告诉使徒们,灾难固然就要开始,但这灾难要延长到很长很长的时期,所以使徒们要时常警惕,免得受假先知和假基督的欺骗(参阅使徒行传5:35-37;8:9、10;21:38);并预告他们,几时见到战争弥漫全地,到处发生地震和饥荒时,也不要以为末日已来到了,因为这一切不过只是大苦痛与长期灾难的开始。事实上。耶稣的这预言,在耶稣死后与耶路撒冷陷落之间的时期内已逐步应验了。我们只看塔西佗对这段动乱时期所描述的便可明了:“富人身罹大难;因战争而到处恐怖。因民变而彼此分裂;即在安全地带,凶暴残杀,时有所闻;四位皇帝死于刀兵,内战再三,外患频出……”(参见使徒行传11:28;21:38等处)。关于本段经文详解,见马太福音24:4-8各注。

上图:一位极端正统派哈雷迪犹太人在看着一群以色列士兵在耶路撒冷哭墙祷告。在两千年多年的大流散中,散居世界的犹太人与当地民族融合,外貌、语言、习俗、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现代犹太人中最主要的三个分支是:阿什肯纳兹犹太人(Ashkenazim,是主后800-1000年移居德国莱茵兰一带的犹太人后裔,使用意第绪语Yiddish,约占70%)、赛法迪犹太人(Sephardim,是1492年被驱逐的西班牙裔犹太人后裔,使用拉迪诺语Ladino,约占20%)、米兹拉希犹太人(Mizrahim,是中东和北非的犹太人后裔,约占10%)。现代以色列73%的犹太人已经世俗化,约27%属于正统犹太教(Orthodox Judaism),主要分为现代正统派(Modern Orthodox Judaism) 和极端正统哈雷迪派。

上图:一位极端正统派哈雷迪犹太人在看着一群以色列士兵在耶路撒冷哭墙祷告。在两千年多年的大流散中,散居世界的犹太人与当地民族融合,外貌、语言、习俗、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现代犹太人中最主要的三个分支是:阿什肯纳兹犹太人(Ashkenazim,是主后800-1000年移居德国莱茵兰一带的犹太人后裔,使用意第绪语Yiddish,约占70%)、赛法迪犹太人(Sephardim,是1492年被驱逐的西班牙裔犹太人后裔,使用拉迪诺语Ladino,约占20%)、米兹拉希犹太人(Mizrahim,是中东和北非的犹太人后裔,约占10%)。现代以色列73%的犹太人已经世俗化,约27%属于正统犹太教(Orthodox Judaism),主要分为现代正统派(Modern Orthodox Judaism) 和极端正统哈雷迪派(Ultra-Orthodox或Haredi)。

耶稣道出了各种灾难之后,如今再劝告使徒,不要以为上帝的国很容易便可传到普世。因为福音由苦难中产生,宣传福音者也要到处遭遇强烈的反对,甚至要被解送到犹太人公会和外邦人的官长前,受各种苦痛与刑罚。正因宣传福音者遭受痛苦,遭受拘押,福音才可传到各方。因为宣传福音者被解送到君王官长前,正可当众为福音作证,使众人不得推托未听福音的罪。宣传福音者也不应焦虑怎样卫护自己所讲的道理,因为在需要时,自有上帝圣灵的特殊助佑。纵然因了信福音的缘故,家庭中起了纷争,宣传福音者也不必有所顾忌,因为“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约翰福音15:18)。事实上,在使徒们传教的当时,基督徒已成了“全人类所恼恨的”(参见使徒行传28:22)。但那在患难中,坚忍忠贞,奋斗到底的,才能得救(彼得前书4:12-14;启示录2:10)。

大灾难

( 太 24:15-28 路 21:20-24 )

本段有关圣城毁灭和犹太灭亡的预言,与马太福音24:15-20完全相同,参见该处的註釋。

由本段的记述看来,好似耶稣有意要从耶路撒冷毁灭,描述到世界末日。耶稣形容这段时期的患难是空前绝后的,如果不是因了上帝对自己的选民——信徒所有的爱情与仁慈而减短了这时期,连选民也难以得救。所以耶稣再次劝勉自己的信徒,要彻底戒备,免得遭受假先知和假基督的迷惑与欺骗。关于本段经文详解,见马太福音24:21-25各注。

人子的来临

( 太 24:29-31 路 21:25-28 )

耶稣在本段直接说到世界末日的光景:整个宇宙要瓦解崩溃,那时人子——即如今在世微不足道,并在最近将来要受难受死的同一耶稣(8:31;9:12、31),要在伟大的荣耀中,带着无上的威权出现(8:38;14:62;但以理书7:13),打发他的臣仆——天使由四面八方召集他的忠实信徒,分享自己的荣耀(彼得前书4:13)。关于经文详解,参见马太福音24:29-31各注。

从无花果树学功课

( 太 24:32-35 路 21:29-33 )

那日那时没有人知道

( 太 24:36-44 )

耶稣预言了自己光荣的来临之后,便更明白地答复了使徒们在4节所发的问题。关于圣城毁灭的时间,耶稣告诉他们即将来到,甚至在场的人中还有些人要见到作证(28-30)。耶稣并以他神性的权威,来坚定他自己所说的话(31)。但关于“那日子,那时辰”,即人子荣耀来临的时日,耶稣却答应了一个“不知道”,因为天父愿意保留那日子的秘密(使徒行传1:7)。甚至连“子”虽然由父接受了一切,也不能说出那日期。关于经文详解,见马太福音24:32-86各注。

因为基督再次来临的日期,除了上帝外,谁也不知道,所以人人都应时常谨慎预备,儆醒等候,等待基督的来临。上帝之所以对此日保守秘密,不愿告知人类的原因,也就是要叫人常准备妥善,所以耶稣在本段中曾三次劝勉自己的门徒“要警醒”。本段的记述,是马可福音所独有的,但其意义,已散见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各处。马太福音在记述了“末世言论”之后,一连记述了三个比喻(24:45-51;25:1-13;25:14-30),马可福音却把这三个比喻中的主要思想,综合成一个短短的比喻(见马太福音19:12-17)。耶稣在这个比喻中教训了自己的门徒,并日后的信友,将来在世上所当负的最大责任。众人好比一个大家庭的仆役,家主给每个仆役指定了各人的工作之后,暂时离开了本家。家主另外嘱咐看门的须要时常警醒,以等待主人回家时开门(彼得特别将这句话记得清楚,因对他个人有关,马太福音16:19)。家主即是耶稣,他暂时离开了自己的门徒,但在想不到的时候,他还要来临。因为没有人知道主人何时回来,所以人人应当在自己的岗位上谨慎准备。耶稣将今世的时间比之一夜的时间,马可福音便按罗马人的风俗,将一夜分为四个时分:“晚上”,大约晚上九时;“半夜”,十二时;“鸡叫”,早上三时;“早晨”,大约早上六时。此处所说的“睡着了”,指人只知纸醉金迷,而忽略上帝所派的工作;“警醒”,指人灵魂时常准备妥善的状态(以弗所书5:14;哥林多前书11:30;帖撒罗尼迦前书5:6-8)。最后的一节,说明耶稣所说的话,不但是向自己的门徒说的,也是向日后的信徒说的,所以信友应当时常警醒,等待基督的降临。圣教会由最初即开始十分注重耶稣受难前的这篇劝告。教会初兴时,每日每夜都有固定的祈祷时间,现今教会在日课之中所诵念的祈祷(早祷、午祷、晚祷、寝前祈祷),也即是表明教会时常等待耶稣来临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