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马可福音 第11章 概览

荣入圣城

( 太 21:1-11 路 19:28-40 约 12:12-19 )

上图:主耶稣骑驴进京的路线,从右向左依次经过伯大尼、伯法其、客西马尼园、圣殿。

上图:主耶稣骑驴进京的路线,从右向左依次经过伯大尼、伯法其、客西马尼园、圣殿。

耶稣知道自己的“时候”到了,便毅然决然进了耶路撒冷。以下为本福音的第三部分(11:1-15:47)。这一部分可分为两段:(一)11-13章记述耶稣最后几天在耶路撒冷所行的事和所讲的道理;(二)14、15章记述耶稣的苦难。

关于本章1-11节记述的荣进耶路撒冷的事迹,四福音都有所记载,惟马可福音所记的特别生动详细,犹如前面屡次所提过的,他是记述一个亲见者——彼得的回忆。关于本段经文详解,见马太福音21:1-11各注。在本段内马可福音与马太福音的最大差异,即是马可福音未曾提到马太福音21:2所记的“母驴”。按该处的注释所讲,母驴与驴驹一起被牵去的原故,是因为初次上路的驴驹有母驴同在,更易驯服,详见马太福音21章的相关注释。关于这匹驴驹,马可福音特别记载说:“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这句话是为尊崇耶稣为基督的尊位而写的,因为按摩西的律法(民数记19:2;申命记21:3)。和一般外教古民族的风俗,凡献给上帝(或最高神明)的牲畜,都应是洁净的,人所未用过的。按圣史的意思,耶稣既是基督,就应享用天父的特权和光荣,他所骑的驴,应“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

3节“主要用它”句内的“主”是指耶稣,并非指驴的主人。由“主”这一称呼,我们便可推知,这驴驹的主人,可能是耶稣的一个门徒。有些学者以为这主人即是马可的父亲,有些则以为是尼哥底母,或者是亚利马太的约瑟,或者是拉撒路。这不过只是些推测之词罢了,并无实据。

耶稣荣进圣城,虽然在民众前显出了自己的基督尊位,但这决不是一般民众所期望的救国君王的出现,而是完全有一种宗教的超凡的目的,就是如同撒迦利亚书9:9所预言的:“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由此也可断定耶稣是由朝圣团所进的门——“金门”进了圣殿,并在圣殿里,以主人的身份视察了一切,为决定第二天将作的荣耀天父的事(15-17)。在耶稣荣进圣城的事上,不但耶稣在民众前自显为基督,并且使徒们和热情的群众在当天内也都以他为基督,因此他们以衣服和棕树枝铺道,以欢呼的声音高唱:“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是应当称颂的!”按“高高在上,和散那”一句,可有两种解释;或解作:望我们的欢呼声上达于上帝的宝座前;或解作:恳求上帝由他的宝座上赐予我们救恩。门徒与民众对耶稣这“基督的国度”的真谛明了到什么程度,我们不易说出,不过我们敢断定耶稣荣进耶路撒冷的举动,以及外面的仪式,完全没有超出宗教的范围;不然,我们不明了,为什么罗马当局未感到惊骇,而加以干涉。

诅咒无花果树

( 太 21:18-19 )

马太福音与路把洁净圣殿之举,放在荣进圣京的当天;马可福音却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把它放在第二天,即今所称的“礼拜一”。约翰写在耶稣传教初年(2:13-16)。同样,关于耶稣诅咒无花果树之事,马可福音也分别得很清楚:耶稣咒骂无花果树是一天(礼拜一早上),门徒们发觉这树连根也枯死了是在另一天(即礼拜二早上),趁这机会耶稣便给他们讲了一篇论信德的大道理(20-26)。耶稣在这里诅咒那棵无花果树,并使它枯死,是一种象征行为,有如古先知们多次所行的一般(以赛亚书20:1-6;耶利米书13:1-10;27:1-11等)。这象征行为表示:凡不结耶稣所寻求的善果的,必要受罚(路加福音13:6-9)。这教训首先是为辜负主召的以色列人而设的,但也是为万民,尤其是为基督徒而设的。无花果树枯萎的象征行为,大概也是为叫使徒随时想起耶稣的权柄。他原能以他的权柄毁灭他的仇敌,但他不愿这样做,因为他愿甘心受苦受死。圣多玛斯解释说:“无花果树枯干了,这是为了门徒的原故,为使他们鼓起勇气来……他显出了他有施行惩罚的能力,这样门徒可以明白:他能使犹太人枯萎,但他却甘愿容忍”。本段经文详解,见马太福音21:18、19的相关注释。

洁净圣殿

( 太 21:12-17 路 19:45-48 约 2:13-22 )

15-17节的事迹,四福音都有记载,详见马太福音21:12-17各注。马可福音所独有的只是16节:耶稣“也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此处所谓的“殿里”,指“外邦人院”。“器具”即是日常用品,如筐篮、锅釜、瓦罐、行囊等等。人由殿里经过,本是想抄近路,不然,要绕过殿外才得进城去。于是来来往往的人,嘈杂喧嚷之声,扰乱了殿内的肃静,并且还使殿里成了交易场所,小贩的聚集地,于是耶稣便引经据典,称此处为“贼窝”(以赛亚书56:7;耶利米书7:11)。

上图:主前18至主后69年在耶路撒冷铸造的推罗舍客勒。推罗舍客勒的含银量是94%,而罗马银币只有80%含银量,所以圣殿里有兑换银钱的人(太二十一12)。罗马帝国后来在推罗停止铸币,允许耶路撒冷自己铸造推罗舍客勒,图案和含银量相同,但在鹰的右边刻有「凯撒」的希腊文缩写字母KP或KAP。犹大卖主所得的价银很可能是用推罗舍客勒支付的。

上图:主前18至主后69年在耶路撒冷铸造的推罗舍客勒。推罗舍客勒的含银量是94%,而罗马银币只有80%含银量,所以圣殿里有兑换银钱的人(太二十一12)。罗马帝国后来在推罗停止铸币,允许耶路撒冷自己铸造推罗舍客勒,图案和含银量相同,但在鹰的右边刻有「凯撒」的希腊文缩写字母KP或KAP。犹大卖主所得的价银很可能是用推罗舍客勒支付的。

祭司长把耶稣清洁圣殿的举动,视为侵犯自己权力的行动,于是决定非把这人除掉不可。白天不敢下手,因为百姓都惊奇他的教训,黑夜又无法抓住,因为他出城投宿(11、19)。所以便与文士长老筹商办法,怎样把他迅速除掉。

耶路撒冷西墙。

上圖:耶路撒冷西墙。

从无花果树得教导

( 太 21:20-22 )

26节重要的希腊抄卷皆缺,可能来自马太福音6:15。耶稣在本段中,藉使徒们发觉无花果树枯萎的机会,教训他们,只要他们具有信心与爱心,他们的能力即是无限的。换句话说:即是应当信赖上帝的全能,并效法天父的仁慈宽恕自己的仇人。假使一个信徒心中怀有这两种美德,他的祈祷便是万能的(9:23)。25节“站着祷告”一句,描写犹太人普通祈祷的姿势。如果双膝跪下,或者俯伏在地,则是一种苦苦哀求的祈祷方式,只是在非常的时期才这样作。

( 太 21:23-27 路 20:1-8 )

关于本段记述,马太福音21:23-27各注内都有很详细的解释。不过,马可福音在此特别提到了三种人物:即祭司长、文士和长老。这三等人物即是组成犹太人最高“公会”的三等人物。这三等人物来质问耶稣,本想从他的口中找些资料来控告他,将他除灭,谁知反遭耶稣的反问,自讨一场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