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马可福音 第10章 概览

休妻的问题

( 太 19:1-12 路 16:18 )

耶稣明知自己离死期已近,于是便率领自己的门徒,决定离开自己的本乡加利利,取由加利利到耶路撒冷惯常所走的路,经过河东沿岸的比利亚地方,再过河至耶利哥,而后上耶路撒冷。本章即是耶稣经过比利亚到耶利哥中间所发生的事迹的片断记述。经文大抵与马太福音19、20两章相同,所以在此处只注意与马太福音不同之处。“耶稣从那里起身”,按上章33节,耶稣与门徒“来到了迦百农”,出发的地点即是迦百农,这正与马太福音19:1所记的“耶稣说完了这些话,就离开加利利”一句相合。“犹太的境界并约旦河外”,即是河东的比利亚地方(约翰福音10:40-42)。耶稣又在那里讲道劝人,并医好了许多病人(马太福音19:2)。

公元1世纪,比利亚及其周围区域

上圖:公元1世纪,比利亚及其周围区域。

2-12节与马太福音19:3-12所记的几乎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有三点:

(一)马可福音2节内在法利塞人所设的问题中,省略了马太福音19:3b的“无论什么缘故”一句;

(二)马可福音11节,在耶稣的回答中,省略了马太福音19:9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一句;

(三)马可福音12节是马太福音所没有的。

前二项因只限于犹太人的思想,与马可福音为外邦人写福音的目的不合,并且这又不是外邦人所能领悟的,因此一概省略。第三项为犹太人所不能领略的,因而马太福音予以省略,马可福音却写出,因为这正适合他为罗马人写福音的目的。按罗马法,男女间的婚姻是平等的,男的既可休妻,女的也可休夫,因此马可福音把耶稣所说的这句话,补在他的福音中。关于经文详解,见马太福音19:3-12相关注释。

耶稣为小孩祝福

( 太 19:13-15 路 18:15-17 )

按上段10节的记载:门徒们到了屋里,又与耶稣谈起了婚姻的问题,也许就在此时,耶稣给门徒们讲论了守贞的问题(马太福音19:10-12)。正在讲论的时候,“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摸他们”。由此我们也可明了门徒们为什么“责备那些人”。“耶稣看见就恼怒”,这又是马可福音所独有的笔调。耶稣生气的原因,是“因为在上帝国的,正是这样的人”,由此耶稣发表了进入天国应有的资格。15节虽不见于马太福音与此对照之处,却见于马太福音18:3,详见该处注释。16节“耶稣于是抱着小孩子”,这又是马可福音的细腻处,与9:35所记的相同。

财主寻求永生

( 太 19:16-30 路 18:18-30 )

“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一句,说出了耶稣与少年人相遇,是在耶稣祝福儿童后,出来上道去耶路撒冷时(32)。跑来的这个人,即是马太福音所记的那位少年。马可福音与马太福音的记述,虽略有不同,但其主旨则一。譬如:按马可福音的记载:耶稣是由少年人对他的称呼“良善的夫子”加以发挥,而按马太福音则是以“良善的夫子”加以发挥,但归根结底则一:善的只有一位上帝。21节:“耶稣看着他,就爱他”一句,是马可福音所独有的,这句话说出了耶稣见那少年人怀有寻求真理的赤诚之心,感于中形于外的情绪和态度。耶稣还愿少年人再进一步,作他的徒弟;但那少年人“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这句话正是17节所记的那少年人怀着热诚“跑来,跪在他面前”的反照。关于本段经文详解,见马太福音19:16-22的相关注释。

那少年人垂头丧气走了以后,耶稣便藉此机会给使徒们讲了一篇“有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难哪”的道理。23节“耶稣周围一看”一句,不但是叫使徒们注意他所要说的话,并且也表示出了耶稣当时所怀的伤感(这又是马可福音所独有的文笔),遂感叹说:“有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难哪!”这句话使门徒十分惊奇,他们以为凡是有钱人就都不得进天国了。耶稣见他们希奇,怕他们懂错,遂又接着说:“小子,倚靠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难哪!”(24)。这才把他的实在意思说出来了。本节也是马可福音所独有的,关于其余诸节详解,见马太福音19:23-26相关注释。

28-31节的记述,显然与上段相连。约翰福音将马可福音的记述与马太福音19:27-30比较一下,马太福音虽多记了只对十二门徒所特有的赏赐(19:28), 但对今世的百倍,却不及马可福音所记的清楚,因为马可福音又将人们所舍弃的人与物,又一一重复了一遍。见马太福音19章的相关注释。

30节“并且要受逼迫”一句,是马可福音所独有的。学者们以为这句话,好似在食物中所加的“香料”,或在食物中调味的“盐”,作为上帝真儿女的“保证”与“佐证”。因为“逼迫”是耶稣所留与我们真正追随耶稣者的“福分”与“产业”(马太福音5:10-12),由此才可看出基督徒的真精神(马太福音10:24;路加福音6:32;约翰福音13:16;15:19)。

31节如按马可福音的上下文来看,好似是对使徒们所说的警句:勉励使徒们时加慎重,不要认为自己先为耶稣所召选,在受赏时必要占据高位,因为上帝恩典的力量是人所料想不到的。详见马太福音19:30和马太福音20:16的相关注释。

耶稣第三次预言受难和复活

( 太 20:17-19 路 18:31-34 )

32-34节的记述与马太福音20:17-19相同,参阅该处各注。在本段内马可福音所独有的,只是“耶稣在前头走,门徒就希奇,跟从的人也害怕”一段。这简短的描绘,一方面说出了耶稣面对自己受难受死的勇敢;另一方面,也描绘出了门徒们与跟随耶稣的人的软弱情绪。门徒们所惊奇的,是看见耶稣走在他们前面,对于面临的生死关头毫不畏惧;跟随的人所害怕的,是怕自己在耶路撒冷也遭遇什么不测。耶稣就在门徒们的惊奇与害怕的情绪中,又第三次预言了自己快要受苦受难,死后三日必要复活的事。

为首与为仆

( 太 20:20-28 )

路加福音在18:34记述了耶稣第三次预言受难受死后,曾再三表示门徒们不懂耶稣所说的话。他记载说:“这些事门徒一样也不懂得,意思乃是隐藏的;他们不晓得所说的是什么。”本段所记西庇太的两个儿子的请求,正可作路加福音18:34所记的有力的证明。耶稣一心一意要到耶路撒冷去受苦受死,心情矛盾的使徒们这时却猜想耶稣或者这次到耶京去是为建立他的基督王国,西庇太的儿子就想抢高位。由此可见,使徒们的思想与耶稣的思想,相去多远。关于本段的记述,马太福音20:20-24亦有所载,二圣史的记载虽有几处不同,但在马太福音20:20-24的注释中都已详述,具体参考经文的相关注释。

因了西庇太儿子向耶稣请求高位,使徒们都开始恼怒他们,耶稣便趁此机会讲述了天国中谁为大的大道理,并以自身作则,劝戒他们作大众的奴仆。关于本段经文详解,见马太福音20:25-28的相关注释。

治好盲人巴底买

( 太 20:29-34 路 18:35-43 )

Jesus healing blind Bartimaeus, by Johann Heinrich Stöver, 1861

关于本段经文与本段经文中所发生的问题,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的各注中,都有详解。马可福音在本段中所独有者,只有两点:

(一)马可福音记下了瞎子的名称:“巴底买”,按亚兰语:“巴”即是“儿子”的意思,因此“巴底买”即是上半节“底买的儿子”的意思。这是一种由父名而得名的称呼,这在圣经上也屡见不鲜:如巴约拿,巴拿巴,巴耶稣,巴拉巴等。马可福音所以能记下这瞎子的名字,大概是因为此人为最初的教友们所认识,或者为马可福音所认识的缘故。

(二)马可福音在48-50三节内穿插了一段小小的描绘。由此证明这事当时给彼得所留的印象是如何的深刻,马可福音因有彼得的口授才能写得如此生动。

上图:耶稣传道后期:1、耶稣最后一次前往耶路撒冷,途中在撒马利亚境内某地被拒(太十九1,路九51-56,约七10);2、去约旦河外工作(路十25-十七10,约十22-42);3、在伯大尼叫拉撒路复活(约十一1-44);4、离开犹太,到旷野中的以法莲城去和门徒同住,犹太人开始商议要杀耶稣(约十一54-57);5、经过撒马利亚和加利利去耶路撒冷(路十七11);6、再到约旦河外去工作(太十九1-二十28,可十1-45,路十八1-34);7、在耶利哥医治好瞎子,见税吏长撒该(太二十29-34,可十46-52,路十八35-十九27);8、去伯大尼马大的家(约十二1)。

上图:耶稣传道后期:1、耶稣最后一次前往耶路撒冷,途中在撒马利亚境内某地被拒(太十九1,路九51-56,约七10);2、去约旦河外工作(路十25-十七10,约十22-42);3、在伯大尼叫拉撒路复活(约十一1-44);4、离开犹太,到旷野中的以法莲城去和门徒同住,犹太人开始商议要杀耶稣(约十一54-57);5、经过撒马利亚和加利利去耶路撒冷(路十七11);6、再到约旦河外去工作(太十九1-二十28,可十1-45,路十八1-34);7、在耶利哥医治好瞎子,见税吏长撒该(太二十29-34,可十46-52,路十八35-十九27);8、去伯大尼马大的家(约十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