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路加福音 第3章 概览

施洗约翰传道

( 太 3:1-12 可 1:1-8 约 1:19-28 )

凯撒提庇留的半身像。

上圖:凯撒提庇留的半身像。

本章是一篇十分庄严的序言,是叙述耶稣执行救赎大业的引子。上边已数次记述(1:15等、76等)约翰要作耶稣的先锋准备他的道路。只有路加福音记述了上帝呼召约翰,就像呼召旧约的先知一样。约翰自青年以来在荒野精修(1:80),准备聆听上帝召自己赴任的声音。约翰被召赴任就算开始了基督的时期,因此路加福音以极庄重的笔调指明那事的年代,清楚指出当时政治和宗教上的掌权人物,说明耶稣在什么历史背景中建立了上帝的国。他先指出那管辖巴勒斯坦的罗马帝国的人:“凯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这个年代对计算耶稣历史的年代是十分重要的。这计算虽不能说绝对准确,但按这年代所有的推算似乎很可凭信:提庇留是奥古斯都皇帝的养子,于公元后十二年称为帝国的同僚(Collega Imperii),即与奥古斯都一起为罗马皇帝,但古史家记提庇留在位的年代是由奥古斯都的卒年算起。奥古斯都卒于公元后十四年八月十九日,按罗马的计算法,由公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起到十五年八月十九日为提庇留元年,但按叙利亚的计算法到那年(公元十四年)满了九月三十日,即已为提庇留元年,因为叙利亚十月一日为新年元旦。路加福音为安提阿人,似乎随从了叙利亚的历法;若这样,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即公元二十七年十月一日起到二十八年九月三十日止,就在这一年内,约翰蒙召。在公元二十八年一月耶稣受了约翰的洗礼,以后耶稣才开始传教,二年零几个月后,被钉死于逾越节,即公元三十年四月七日。路加福音指出罗马的皇帝后,又指出罗马帝国在犹太的官吏,即本丢·彼拉多。他由公元二十六年到三十六年为犹太巡抚,驻居在地中海岸的凯撒利亚。

上图:1961年在凯撒利亚罗马剧院遗址发掘的「彼拉多之石」, 第二行刻有彼拉多的拉丁文名字,年代为主后26-36年。原件被保存于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

上图:1961年在凯撒利亚罗马剧院遗址发掘的「彼拉多之石」, 第二行刻有彼拉多的拉丁文名字,年代为主后26-36年。原件被保存于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

当时巴勒斯坦其他地域分属于分封的王(此官名之原文为Tetrarcha,本指分管四分之一地域之意。后亦有巡抚之意)。此处先提出的是分封王希律·安提帕。他掌管加利利(比利亚亦在内,由公元前四年到公元三十九年),他是大希律与其妻马尔萨斯(Malthake)的儿子,先驻居于离拿撒勒不远的塞佛瑞斯(sepphoris),后迁驻提庇哩亚城,这座城是他靠革尼撒勒为荣耀提庇留皇帝所建造的。在他的辖境内百姓通称他为王(马太福音14:9),但他并不是王,耶稣在他辖境内几乎过了一生。这个希律是个好色、奢华、暴虐、多疑的人。耶稣曾称他为“狐狸”(13:12亦见3:19等;9:79)。

希律·安提帕

上圖:希律·安提帕。

腓力是大希律与其妻克娄巴特拉(Cleopatra)的儿子,为以土利亚和特拉可尼,高拉尼提斯(Gaulanitis;即今之哥蘭高地)、歐任尼提斯(Auranitis)和巴坦尼亞(Batanaea;參 約瑟夫的記載),(自公元前四年到公元三十四年)。他建造了凯撒利亚腓利比(马太福音16:13)和伯赛大犹里雅二城。他是出名的和平之王,约翰死后他与希罗底的女儿撒罗米(马可福音6:17等)结婚,他的辖境内多为外教人。耶稣由革尼撒勒湖北边经过时,也进入了他的领域。

希律·腓力

上圖:希律·腓力

本处第三位分封侯是管理亚比利尼的吕撒聂。亚比利尼其大略之位置是在现今叙利亚及利巴嫩两者交界处的边境地区。关于他的事迹文献中几乎未载。路加福音记载了政治的首领后,遂又提出当时的宗教首领:亚那和该亚法作大祭司,他皆称二人为大祭司,实际上当时只有该亚法(或称约瑟该亚法)为大祭司(由公元十八年到三十六年)。亚那有此称呼,因为他已当过大祭司(公元七年到十四年)。亚那此时虽已离职,但仍保留此荣衔(使徒行传4:6)。他是极有权势的人(约翰福音18:13-24),因为该亚法是他的女婿,他的五个儿子在他以后都相继做过大祭司,由此可以想见亚拿的权势。可是应当晓得,按律法大祭司应为匝多克的后裔,终身尽大祭司之职。但是自玛咔比时代以后,叙利亚人称王的时代,大祭司的品位已成了买卖品,凡出高价的,王即派他为大祭司,有时随君王的爱憎而升降。由大希律死直到圣城毁灭七十余年中,一共更换了二十八位大祭司。路加福音特别指出当时的情形,说明当时在巴勒斯坦无论在政治或宗教方面,情形都是很暗淡凄惨的:就政治说,选民已失掉了自由;就宗教说,掌权的人不是上帝的代表而是些篡夺权位的人。就在此时,“上帝的话临到他”,即是说上帝召他为先知。四世纪来已没有先知出现,现今所有先知中最末而最大的一位新先知兴起了,为准备百姓的心,迎接基督的来临。

希律之家族谱系

上圖:希律之家族谱系。

上图:犹大旷野位于犹大山地和约旦河谷之间。从橄榄山东面不远处开始就是绵延的山坡,草木稀疏,人迹罕至,从海拔900多米的犹大山地向东一直下降到海平面以下400多米的死海,南北约长100公里,东西宽约20-25公里。犹大旷野的地势由西至东下降约1300米,开始是许多平滑光秃的白垩山头连绵起伏,溪谷与沟壑纵横交错,靠近死海时逐渐变成陡峭的峡谷,到死海边成为嶙峋的悬崖。犹大旷野位于中央山地分水岭以东,地中海的雨云由西吹来,大部分雨水落在分水岭西面,分水岭东面的犹大旷野非常干旱,又有干燥的东风吹刮,雨季才偶尔有阵雨。在雨季的几个星期,干涸的旱溪(Wadi)中会激流奔涌,旷野中会长出少许植物。 大卫曾在犹大旷野躲避扫罗和押沙龙的追杀(撒上二十三14,24;二十四1;撒下十五23),他将犹大旷野描述为「干旱疲乏无水之地」(诗六十三1)。每年赎罪日,「归于阿撒泻勒的山羊」从圣殿被放到犹大旷野(利十六10)。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一条溪流从圣殿流出,经过这片旷野,灌溉两岸繁茂的树木(结四十七1-10)。施洗约翰在死海北面的那片犹大旷野开始传道(太三1-6),主耶稣很可能也在犹大旷野受魔鬼引诱(太四1)。

上圖:上图:犹大旷野位于犹大山地和约旦河谷之间。从橄榄山东面不远处开始就是绵延的山坡,草木稀疏,人迹罕至,从海拔900多米的犹大山地向东一直下降到海平面以下400多米的死海,南北约长100公里,东西宽约20-25公里。犹大旷野的地势由西至东下降约1300米,开始是许多平滑光秃的白垩山头连绵起伏,溪谷与沟壑纵横交错,靠近死海时逐渐变成陡峭的峡谷,到死海边成为嶙峋的悬崖。犹大旷野位于中央山地分水岭以东,地中海的雨云由西吹来,大部分雨水落在分水岭西面,分水岭东面的犹大旷野非常干旱,又有干燥的东风吹刮,雨季才偶尔有阵雨。在雨季的几个星期,干涸的旱溪(Wadi)中会激流奔涌,旷野中会长出少许植物。 大卫曾在犹大旷野躲避扫罗和押沙龙的追杀(撒上二十三14,24;二十四1;撒下十五23),他将犹大旷野描述为「干旱疲乏无水之地」(诗六十三1)。每年赎罪日,「归于阿撒泻勒的山羊」从圣殿被放到犹大旷野(利十六10)。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一条溪流从圣殿流出,经过这片旷野,灌溉两岸繁茂的树木(结四十七1-10)。施洗约翰在死海北面的那片犹大旷野开始传道(太三1-6),主耶稣很可能也在犹大旷野受魔鬼引诱(太四1)。

上图:约旦河下游含沙量很高,枯水期河水不宽也不深。施洗约翰就在这种地方施洗。

上圖:上图:约旦河下游含沙量很高,枯水期河水不宽也不深。施洗约翰就在这种地方施洗。

约翰由犹大荒野南部动身,来到约旦河流域,并走遍了这一带地方,以先知的姿态劝勉百姓真心悔改,“传悔改的洗礼”(马可福音1:4)。洗礼为犹太人早已是通行的洁净的仪式,但是约翰的洗礼与利未人洁净的洗礼不同。约翰的洗礼是谦逊悔罪的真正仪式,表示内心的真正悔改,这样的洗礼因为有内心的悔改和对未来基督的信仰,它的效果是准备百姓叫上帝喜欢他们(1:17)。约翰在百姓前亲自明认自己是在基督来以前奉派来的先锋(约翰福音1:23),也是以赛亚曾预言过的(以赛亚书40:3)。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仅引了依此处预言的第一节(马太福音3:3;马可福音1:3),而路加福音还引了依此处预言以下所有的话(以赛亚书40:4、5):基督好像百姓的君王驾临,当为他准备道路。依此处预言本来直接是指伊民由充军返回(以赛亚书40:1-5,参阅35:8-10),上帝藉居鲁士王解救选民摆脱俘囚的重轭(公元前五三八年),上帝自己由巴比伦领百姓经过沙漠回到应许之地,先派了使者告诉沙漠的居民给上帝和他的选民准备道路。圣史把先知的话贴在约翰身上,说他现在劝告百姓给基督王准备道路,可知圣史用这话必含有一种借意:所论的是藉着谦逊悔罪准备自己的心灵,并藉坚信依恃的心等待未来的救主。这样,凡有血肉的,即所有的人,实在要看见并要领受上帝的救恩(6节的“救恩”是按七十贤士译本,但按希伯来原文本作“光荣”)。先知这话另外为路加福音的目的十分合适,因为在这话中预言了为全人类得救的普遍性(参阅2:31)。

由7-9举出约翰向由各方来到自己前的群众所讲悔改道理的例子,对此段的解释,见马太福音3:7-10。马太福音记这道理特别向百姓的首领法利赛和撒都该党人讲的,按路加福音,这道理是对全百姓讲的,由道理的内容推知是特别向傲慢的首领们讲的,因为基督之来是为由自己的国中将恶劣分子驱逐(玛拉基书3:2;4:1):人不应仗恃自己,但应以谦逊以善生来表现悔改的心意。若是心中没有亚伯拉罕的信心和忠诚,仅外表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即选民,毫无用处。亚伯拉罕的真子孙是那些追随他善表的人(罗马书4:12;9:8),他们要分沾上帝在基督身上实现对亚伯拉罕所有的恩许(1:54、73)。基督的裁判即将来临,且也是最末的一次裁判。以前选民多次遭受惩罚,只是犹如由树上砍伐枝桠一般,如今全树都在危险之中,“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要连根带枝都一起被砍倒(13:6-9)。路加福音以下描述约翰劝导各阶层的人,并给他们说明悔改的真意。

平民因约翰所说上帝的愤怒已临近的话都大为感动,约翰就特别对着他们讲道,劝勉他们行慈善和爱人的工作。人若除掉自私,行慈善事,就是悔罪的表示,因慈善的功劳能赔补自己已往的罪过(以赛亚书58:7;但以理书4:24;便西拉智训3:33)。第二件内衣视作富余的(9:3),因此应当给那没有的(雅各书2:15-17)。

约翰向税吏所要求的另外是公义。若以后他们行公义,就表示他们诚心悔改了。税吏本为犹太人,而给罗马人或给分封王服务,这等人的罪过多是强征过额的税或额外勒索,因此人民,另外法利赛人恨之入骨。但约翰没有叫他们更换职务,而仅叫他们尽职务时,要公道有节。

本处所说的“兵丁”是犹太人.他们给希律·安提帕当兵,或扶助税吏征税时尽警察的任务(按约瑟夫的记载:在罗马军队中不准犹太人参加)。这些军人或以武力或以威胁敲诈人民的钱财。约翰就劝告他们不要压迫百姓,对自己领受的薪饷应当知足。约翰对平民和各阶层的人所讲的道理,没有叫他们更换生活方式,只叫他们内心归向上帝,遵守公义和慈善的基本义务。如此准备,方配欢迎基督的来临。

约翰的善表和他严正的劝言感动了整个百姓,另外他出现在数世纪来没有先知的时候,并且当时众人都猜想基督该快来了;因此不必奇怪众人都以为约翰是基督,并打发祭司和肋未人到他跟前问他是什么人(若1:19-23)。约翰谦逊地承认自己做先锋的使命,并再三敦劝百姓给那比自己更大更强而有力者准备道路。四位圣史都同样地记载了约翰对基督所作的证言,由此可见,他的证言是多么重要(马太福音3:11等;马可福音1:7等;若1:26等)。约翰仅能以水施洗,他愿意因这外面的洗涤叫百姓悔改,但是要来的那位“比我更大的”,即谓更杰出更尊贵的一位,约翰自称连解鞋带也不配。“解鞋带也不配”,马太福音作“提鞋也不配”,意义相同,即指主人赴席前,仆人给他脱鞋,放在一边,退席时再给他穿上。那强而有力的一位充满着上主的灵(4:18;以赛亚书11:2),“圣灵与火”洗百姓,即把圣灵灌注在百姓身上(约珥书3:1);可是圣灵进到人心中像火一样要化炼所有的污秽,因此所余下的只是纯金属(以赛亚书1:25;4:4;撒迦利亚书13:9;玛拉基书3:2)。这些话是预言将来藉基督所施的洗,因圣灵内在的力量赦免人罪,同时以新光明和热力充满人心。可是基督还有别的一个任务:即他像一个判官一样,要分开善人恶人,把恶人永远从百姓中消除。17节的譬喻是取自农人扬场的事。麦子在场上用铁轮压去糠皮后,先除去禾秸,然后用木锨将糠枇随风扬出,麦粒落在场中,把糠秕扔在靠场或在家中的窑内烧掉(马太福音13:30;亚9:9)。18节指出约翰讲的道理很多,此处所举出的,仅是一两个例子而已。他严正不阿的道理只有一个目的,即准备人心迎接基督救主,因此他的宣讲也称为“喜讯”。

路加福音举出约翰怎样在百姓前做先锋的各种例子以后,立刻记述他的另一个事迹,以证明他好像第二个以利亚一样、不怕规谏君王(列王纪上21:17-26)。路加福音只略提分封的王希律乱伦的婚事和他做的其他恶事。关于这些事迹的详情,参见马太福音14:3-5;马可福音6:17-20。路加福音只记述他规谏希律的后果,即被囚在狱中。也许希律囚他在狱中,不只是因为他大胆的谏正,而是怕他在百姓前所有的势力。路加福音从此再不提约翰的事,以后对他的死仅是从旁提及。约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的入狱好像给基督一个表示,让基督开始讲道(马可福音1:14),由此只论述基督的事迹。

耶稣受洗

( 太 3:13-17 可 1:9-11 )

众百姓受洗后,耶稣也自谦自卑地受了洗礼。21节的话,不必死讲,好像耶稣等全百姓都受了洗方来。路加福音似乎是说:耶稣等着百姓走了以后,独自与约翰在一起,藉着祈祷,准备上帝的显现。仅路加福音说明耶稣祈祷时上帝显现的事,路加福音所着重的是上帝的显现,对施洗约翰,此处竟未提及。本处初次提到耶稣祈祷的事,从此路加在福音中多次记述耶稣在所有重要的时刻,就退到荒野去行祈祷的事。关于耶稣如何受洗,参阅马太福音3:13-17。路加福音只注意了“圣灵降临在他身上,形状仿佛鸽子”的事。说圣灵藉着形像,并不是说藉着实在的动物降下,而只是说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使人的肉眼可以看得见的形像,来临在耶稣身上。约翰实在亲眼看见圣灵像鸽子显现出来(约翰福音1:32)。如此,不可见的上帝圣灵,用鸽子的形像作为可见的象征。上帝用这象征,似乎有意暗指初造天地的事,因为圣灵好像是整理宇宙和赐予生命的灵,在混沌的大地上运行(创世记1:2)。因着耶稣谦卑自下,一接受上帝给自己的使命,重造人类的事就开始了,也同时给人类带来了天上的和平和友谊(创世记8:10等)。

上图:1890年拍摄的约旦河主耶稣受洗处。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上图:1890年拍摄的约旦河主耶稣受洗处。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耶稣受洗时,天父发言证明他是“上帝的儿子”,为此路加福音在此处加入了耶稣人性的家谱。这家谱由耶稣起,往上溯至亚当。亚当称为上帝的儿子(38节),是说:亚当被上帝定为人类的始祖。现今上帝的真儿子进入了世界,他要成为被救赎的人类的始祖——新的亚当,并且愿意使众人都成为上帝的儿子(参阅哥林多前书15:22、45-49;罗马书5:14)。马太(1:1-17)在福音开始即记载了耶稣的家谱,而路加福音在耶稣公开传教之始记述了他的家谱(出埃及记6:14、27记述摩西和亚伦的家谱是在他们蒙上帝召选后,与此处相似)。两个家谱中最大的区别是马太福音由亚伯拉罕往下数到耶稣,而路加福音由耶稣往上溯至亚当,这种区别似乎由路写福音的目的上可以得到解答:因为这是耶稣救赎全人类任务的开始,路加福音本处有意证明耶稣对全人类的关系。此处记耶稣开始传教时,“约有三十岁”,这是很笼统的说法,按上边2:1-2和3:1的注所说:耶稣诞生于公元前六或七年,公元二十八年初受约翰的洗,他开始讲道时,似乎已有三十四五岁。本文所指的三十岁,不应当视为狭义的说法,而是使徒们初次看见耶稣外表上像有这样的年龄。希腊人和罗马人以为人到了三十岁才可以办理公务。犹太人也以为有此年龄的人才可以行肋未的职务,并可作人师(民数记4:2等)。

耶稣的家谱

( 太 1:1-17 )

路加福音藉“依人看来,他是约瑟的儿子”一语(马太福音13:55;约翰福音6:42),重提童贞女怀孕耶稣的事(1:34等)。但是因为约瑟同马利亚结的是实在的婚姻,并且因为约瑟实在是圣家的长,是耶稣的律法上的父亲,所以在乡里前他实在尽了为父亲的责任。人也承认他是耶稣的父亲。因此也可以推知下边的家谱是从约瑟的支系往上追溯的。但是有许多学者以为路加福音所记的家谱是马利亚本家支系的,他们将23节讲解为:“耶稣开始传教的时候,大约三十岁;人(虽然)以他为约瑟的儿子,(而实在)是希里的儿子”。希里按古来的一般传说是马利亚的父亲约阿希姆的别名,按照此说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二家谱间的区别便容易解释了。但此说不能成立,因为在路加福音记的家谱内没有提马利亚的名字,且是按犹太和中东其他民族的风俗所写的家谱,应当遵照法定的程序,另外闪族人拿着按律法承嗣的后裔比亲生的后嗣更为有效。此说与非洲的犹略(Julius Africanus)、欧色彼、圣安波罗修、圣耶柔米、圣奥古斯丁等所保存的古教会的传说很相符合。

来自维基百科的家谱对比。

上圖:来自维基百科的家谱对比。

对此处所列的家谱,我们只略加注释,首先我们应当注意路加福音所用的史料来源。家谱的最末一组即自亚伯拉罕溯至亚当,取自创世记11:12等(按七十士译本)。由大卫溯至亚伯拉罕一组与马太福音同,取自旧约其他圣书。但第一组即自耶稣到大卫,与马太福音大不相同,路加福音大概用了家庭中用的谱牒或谱录。对于所列祖宗的数目,各古卷、各译本和教父遗著中各不相同。若拿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二家谱彼此比较,也有不少的难题。因为二圣史各采用了自己的史料,并且路加福音也没有见过马太福音所写的家谱。二者的区别尤其应注意的有四点:(一)约瑟的父亲按马太福音是雅各,按路加福音则是希里;(二)约亚拿按路加福音是利撒的儿子,按马太福音则是耶哥尼雅的儿子;(三)按马太福音大卫以后随所罗门以下有王家的一支,按路加福音大卫以后随着有拿单一支(见撒母耳记下5:14;历代志上3:5;14:4);(四)其他一些小区别似乎是由于名字不同的书法而来的。对于以上这些难题,谁也不能完全解决,不过该先知道古人制定家谱所依照的原则:古人制定家谱不是把每一世代都列出,而且仅列出那较为著名的,有时家谱不常随父系的,而有时改入母系(即应写祖父的名字而写了外祖父的名字,或者因为外祖父较为著名);又有时没写生父的名字,而写了继父或律法上的父亲的名字。并且按犹太人的兄弟立嗣律,长兄若无子嗣死了,为弟的应娶哥哥的妻子,所生的儿子视为长兄的儿子;并且有时把有辱于祖宗的人名由家谱中抹去。按照以上所举的原则司以稍微解决由耶稣的两个家谱中所生的难题,但是对家谱中各个困难是不能解决的。

《路加福音》中耶稣的谱系,大约800年前后凯尔特修道士抄录。

上圖:《路加福音》中耶稣的谱系,大约800年前后凯尔特修道士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