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第2章 概览
耶稣降生
( 太 1:18-25 )
- 2:1 在那些日子,凯撒奥古斯都降旨,叫全国人民都登记户籍。
- 2:2 这第一次登记户籍是在居里扭作叙利亚总督的时候行的。
- 2:3 众人各归各城,办理登记。
上图:新约时代的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以地中海为内海,对应于尼布甲尼撒王梦中巨像的铁腿(但二33)和但以理异象中的十角铁牙第四兽(但七7-8),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在一二两章的记载之中应插入马太福音1:18-25,记约瑟迎娶马利亚到自己家中的事。因为由本章4节已知约瑟已将马利亚迎娶到自己家中,路略去此事,因为他所着重的是指出耶稣诞生的时间和把这诞生的事实置于世界史中。并且他还注意,基督怎样贫苦可怜地诞生在伯利恒。1节指出了耶稣诞生的两个时间:
(一)“当那些日子”或直译应作“当那日期”,即1:5所说当犹太王希律的时候。希律卒于建罗马城第750年,即公元前四年,因此耶稣至少应诞生于公元前五年(参阅马太福音2:13等论杀害伯利恒的婴孩与圣家逃难埃及事)。
(二)所指的另一个时间是“凯撒奥古斯都有旨意下来”,奥古斯都是历史上很出名的皇帝(公元前二七年到公元后十四年)。此处应考定这位皇帝哪一年出了登记天下人民户口的上谕。为判定登记的时间,路在2节更仔细地指出了。“天下人民”一句是奥古斯都皇帝夸大自己的版图广大,欧洲和小亚细亚所有的国家都属自己管辖。户口登记或调查有两种目的:一是详知人民的数目,如发生战事,能征调壮丁当兵;二是查知人民的财产,好照数征粮收税。路在2节指出这次登记是在居里扭做叙利亚巡抚时第一次行的。这话在路写福音时很是明白,因为离那些史事很近,但在我们后世的人看了,就不明白了。因为我们最大的困难是大希律王时户口登记的事不见于国史的文献中。
上图: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彼西底的安提阿(Antioch in Pisidia)发现的碑文,上面刻着差派居里扭任巡抚职。Sir William Ramsay认为这块碑文属于主前11-8年。在这块碑文发现之前,人们根据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的记载,认为居里扭在主后6年任叙利亚巡抚。但根据这块碑文,居里扭可能曾两度担任叙利亚的巡抚,一次是在主前7年左右,另一次是在主后6年。
史家约瑟夫仅载公元后六~七年居里扭作叙利亚的御史时在犹太所行的户口登记,曾激怒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事,因为犹太人不愿意如此表示自己属罗马人管制。对这次登记,路加于使徒行传5:37也曾提及。关于本章的最大困难,是因为国史曾载居里扭(他的全名为Publius Suplicius Quirinius)公元后六年起,做叙利亚的巡抚,但没有记载他以前有过这个职务。史家约瑟夫却记载了两个人:即撒突尼诺(Cajus Sentius Saturninus) 和瓦洛(Publius Quintilius Varo)由公元前九年至四年曾做叙利亚巡抚。而且特土良肯定路加福音2:2所说的登记是上述撒突尼诺为巡抚时所行的登记。上述的那些困难到现在虽不能解决,但下边要提出的解决方法,似乎有采纳的价值:按许多经外文献说明居里扭于公元前十一至公元一年,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曾管理托鲁斯山脉(Taurus Homonadensis)所有的地区(在小亚细亚与叙利亚北部)。他在此地区当罗马皇帝的特使,大约在公元前10-9年之间下令调查户口,撒突尼诺巡抚就于公元前8-7年奉行了这命令。
上图:主后104年埃及巡抚的人口普查蒲草纸布告,命令每个男人都返回家乡登记。原件藏于大英博物馆。
还有别的文献证明,同时在其他罗马省,在埃及和高卢也都行了户口登记的事,又证明这样的登记每十四年在罗马帝国举行一次。因此可以断定本章所述在巴勒斯坦的登记,大约在公元前八年。又由本文可以断定耶稣大约于公元前7一6年诞生。
- 2:4 约瑟也从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犹太去,到了大卫的城名叫伯利恒,因为他是大卫家族的人,
- 2:5 要和他所聘之妻马利亚一同登记户籍。那时马利亚已经怀孕。
上图:1890年拍摄的伯利恒市场。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约瑟是大卫的后裔(1:27),大概在伯利恒有产业,因此他必须由拿撒勒上那里去登记。古时虽然普通称锡安为大卫城,但伯利恒因为是大卫王的出生地.也有此称呼。大卫的祖先波阿斯和路得曾住在此地.那里有他们的产业(创世记35:19)。大卫年幼时也曾在那里牧放过父亲耶西的羊(撒母耳记上16:1;撒母耳记下23:15)。户口登记时,因为马利亚已被迎娶到约瑟家中去,就同约瑟一起去了。按原文此处仍称马利亚为约瑟的“所聘之妻”,圣史特用此字,是为表示马利亚的童贞。按经外文献所记:在埃及出嫁的妇女也应办理户口登记的手续。约瑟偕马利亚同往,大概还有另一种理由,因为他迎娶马利亚时,她已怀孕数月(马太福音1:18等),约瑟想藉此机会搬家,好保护马利亚的名声。事实上,约瑟于户口登记以及耶稣诞生后很久仍留在伯利恒:由埃及返回时,还愿意去伯利恒住下(马太福音2:22)。由拿撒勒到伯利恒大约必须行四天的路程。为一个孕妇是一个很艰难的行程。
- 2:6 他们在那裏的时候,马利亚的产期到了,
- 2:7 就生了头胎的儿子,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裏,因为客店裏没有地方。
“他们在那里的时候”,按上下文意,似乎他们已在伯利恒住了相当时候以后,马利亚才“生了头胎的儿子”,称耶稣为“头胎的儿子”,不是因为他是长子.以后还有其他兄弟,而有此称呼,而是因为“头生的”按律法应分别为圣于上帝的原故(出埃及记13:12;34:19;路加福音2:22)。马利亚自己“用布包起来”,“她又是母亲又是收生婆”。马利亚因是童贞女,无痛生产,她自己照管了婴儿。“放在马槽里”,由这话可知圣婴诞生的光景十分贫穷。基督诞生的处所是关驴牛的地方,大概是一个山洞,因为现今在伯利恒仍有这样栏驴牛的洞,洞的一角有一石槽或土槽(按圣耶柔米所说,耶稣所躺卧过的槽是泥土的。“因为客店里没有地方”,客店在巴勒斯坦多设在城外,是旅客暂住的地方。为什么没有找到适当的地方,学者们有许多解释:或以为来伯利恒登记的人多,客店已告客满;或以为妇女生产,怕使别人沾染不洁(利未记12:2、4;15:12、20-26)。我们以为:大概约瑟和马利亚有意找一个人迹罕至的幽静地方,因此客店为耶稣诞生不是相宜的地方。按很古的传说:耶稣诞生的地方是靠伯利恒城一个驴牛圈内。很古以来信友们即到那个地方去朝拜。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的母后圣妇海伦娜在那里建筑了一座大殿。今日之圣诞大殿就是在那原处上修建的。靠近圣诞洞,圣耶柔米在那里住了约三十四年之久,大部分圣经拉丁译本都是在那里完成的。至于在圣诞像上靠近马槽画上牛驴是出于传奇式的传说,另外是错解了以赛亚书1:3;哈巴谷书3:2(希腊本)的原故。关于耶稣诞生的日期,不得而知。希腊教会自古以来以一月六日过圣诞节,西方教会自三五四年定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对指定此日为圣诞节的原故,大概是因为此日(冬至日)罗马人过无敌的太阳神节,基督徒为反对外教的敬礼,遂定此日庆祝正义的太阳基督诞生的日子(参阅1:78)。
上图:以色列米吉多遗址两千多年前的石头马槽,新生的救主基督很可能就是躺在这样冰冷的马槽里。
天使报喜讯给牧羊人
- 2:8 在伯利恒( [ 2.8] 「在伯利恒」:原文直译「在同一个区域」。)的野外有牧羊人,夜间值班看守羊羣。
以下几节记述耶稣诞生的消息先报给了牧羊人。伯利恒自古以来,即连今日仍是一片好牧场,大卫即在那里牧过羊(撒母耳记上17:34等)。天使夜间显现给牧人的地方据古传说是离诞生之处约二公里。在此处于一九五五年在古圣堂的地基上又建筑了一座美丽的“天使报告牧人”小堂。
- 2:9 有主的一个使者站在他们旁边,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牧羊人就很惧怕。
- 2:10 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看哪!因为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
- 2:11 因今天在大卫的城裏,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 2:12 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裏,那就是给你们的记号。」
天使在夜间守羊的牧人不料想的时候,忽然在他们旁边发现出来。“主的荣光”,即表示上主在临的那种光耀(出埃及记16:10;24:16;等马可福音9:2;等路加福音24:4),环照着那些贫穷的牧人。他们的害怕立即因天使所报告的对全以色列人的喜讯而消失了。关于这一日所有的喜乐,先知已预言过(以赛亚书9:1等)。天使向牧人所报告的话都是十分重要的:“今天”开始以色列人自古以来所渴望的拯救的时期。“为你们”,就是说:这喜讯在其他人以前先报告给你们这些牧人。即因贫穷、不洁、不义而被列在受鄙视的人群。“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那要给人带来和平和救恩的一位。“救主”这名称是希伯来人名“约书亚”成“耶稣”的译名。在旧约中“拯救者”一名,是用于那些奉上帝的名字拯救人民摆脱大难的人(士师记3:9、15)。此外,此名称常用于指示上帝自己(参阅1:47)。诞生的这位救世者就是“主基督”(原文本作“基督主”),他是所预许的基督,亦即先知所预言的“那位受膏的君王”;他又是“主”,“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以赛亚书9:6),大卫也称他为自己的主(诗篇110:1;路加福音20:44)。天使用“在大卫的城里”一语指出弥迦的预言今夜已应验了(米5:2)。天使指给了牧人一个凭信的征兆。这征兆是出乎人意料之外.而更巩固所报告的是真实的。基督不愿作一个荣华富贵的君王降生于世,而是在极贫穷极卑贱中诞生于世。
- 2:13 忽然,有一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上帝说:
- 2:14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
一大队天军的显现,证实了那天使所报告的。“一大队天兵”即众多天使之意,在天堂上“侍奉他的有千千,在他面前侍立的有万万”(但以理书7:10;参阅启示录5:11等;马太福音26:53)。天军此时发现,好像护送上帝圣子诞生于世(约翰福音1:51)。天军赞颂上帝,是为了上帝成人的奥迹,同时也是与人类同乐,因为上帝给人类准备了救恩。他们唱这诗句,祝贺基督,吟咏他在世上所开始的伟大工程。他进入世界,带来了两种效果:即荣耀归于上帝,救恩归于世人。这段小诗共分两句,两句中的字互成对偶。基督降世的使命为上帝最大的光荣:是说在天使和世人前彰显上帝的全能和无限的仁慈。基督亲自来,因他谦卑自下服从父的旨意,恢复上帝的光荣因人罪所受的损伤。基督的降诞,给世人带来了和平,因为他当做和平的君王进入了世界(以赛亚书9:6)。他所给的和平不是现世的,是世界所不能给的和平(约翰福音14:27),这和平即是同上帝和好与结合。末句“他所喜悦的人”,圣教会普通译作“善意的人”。照这普通译文的意思是说:仅是那些准备妥善的人方获得基督的和平。天使所歌唱的更表示上帝拯救全民族的无量爱情(参阅2:10)。天使愿意向人报告的,是上帝因圣子成了人,而再喜欢了人类。“上帝中悦的人”的语法,近日在死海西北岸昆兰社团所发现的纪律书内有相似的字句。再者这首天使之歌,按一些古希腊抄卷和古译文并希腊教父分为三句,即:“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和平归于世界,慈恩归于世人”。
- 2:15 众天使离开他们,升天去了。牧羊人彼此说:「我们往伯利恒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告诉我们的。」
- 2:16 他们急忙去了,找到马利亚和约瑟,还有那婴孩卧在马槽裏。
- 2:17 他们看见,就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
上图:当年可以随意调动万民、叱咤风云的凯撒奥古斯都,今天成了残缺不全的大理石像,他统治的世界最大帝国早已灰飞烟灭。而当年那位卧在马槽里的卑微婴孩,如今却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祂的教会经历两千年仍然屹立不倒!
纯朴老实的牧羊人坚信了天使的报告,立刻毫不迟疑地跑去寻找,他们也实在“寻见马利亚和约瑟,又有那婴孩卧在马槽里”。此处应当注意路加将马利亚的名字放在首位,因为他特别着重于她是童贞又是母亲的原故。既然他们所找到的与天使所报告的相符,就喜气洋洋地传述他们夜间在田野中所见的。
- 2:18 听见的人都诧异牧羊人对他们所说的话。
- 2:19 马利亚却把这一切的事存在心裏,反覆思考。
- 2:20 牧羊人回去了,因所听见所看见的一切事,正如天使向他们所说的,就归荣耀于上帝,赞美他。
由此处经文可知当时有许多人听了牧人所说的那些奇异的事,也去拜谒了诞生的婴孩,都惊奇不止。马利亚把这一切事默存在心中,是说她反复默想那些事。这话似乎表示路加福音的取材大都是直接或间接由马利亚口中听来的(2:51)。牧人们因听了天使的报告并亲眼看见了与天使讯的相符,就赞颂上帝,满怀喜乐地回了自己的牧场。
- 2:21 满了八天,他们就给孩子行割礼,又给他起名叫耶稣;这是他还没有在母腹裏成胎以前天使所起的名。
路加福音由耶稣童年史中只选了三个事迹:给婴孩行割礼,献他于圣殿和马利亚告洁的事。路加福音特别着重这三个事迹,是要指明圣家怎样完全遵行了律法(21、22、23、24、39等节),但他更加着重的是指出与这些事迹相连的救赎之恩的重要性:在割礼时给婴孩起名叫“耶稣”,指出他当救世主的使命。在圣殿中的一幕,描述西面所感到的荣幸,他承认上帝所预备的救恩就在这婴孩身上,同时他也把这救恩向本国和万国的人民宣布了。女先知亚拿在当时也同样做了传报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在西面的话中初次暗示这救赎要藉基督的苦难得以成就,并且他的母亲也要分受儿子的苦难。路加福音叙述耶稣受割礼的事十分简短,与他叙述约翰受割礼时欢乐的场面不同(1:59等)。上边已说割礼是加入选民的外面仪式(创世记17:11),基督因割礼也有义务守律法,就如他日后所说:他来是为成全律法(马太福音5:17)。为他将来的使命最重要的是藉此机会给他取了他未成胎前天使所指的名字。路加福音以后在书中常用“耶稣”一名。
把耶稣献给主
- 2:22 按摩西律法满了洁净的日子,他们就带着孩子上耶路撒冷去,要把他献给主。
- 2:23 正如主的律法上所记:「凡头生的男子必归主为圣」;
- 2:24 又要照主的律法上所说,用一对斑鸠,或用两只雏鸽献祭。
上图:1890年从Scopus山向西南俯瞰耶路撒冷。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由22-24节将奉献婴孩于圣殿和马利亚告洁一并叙述,通称“他们洁净”。洁净的仪式按律法本来只为母亲,但此处载圣家全都往耶路撒冷去了,就用“他们”一句包括了。但按本文所说,路加福音所着重的是献耶稣于圣殿的事。以色列人献长子或头胎牲畜的律法是纪念上帝救以色列人出埃及时藉天使杀埃及人的长子的事(出埃及记13:2、12-15;22:29等)。献于上帝的头胎牲畜应当祭杀了(出34:20等),献于上帝的长子,应当终身侍奉上帝,但后日全利未支派被指派尽此义务,其他支派的长子生后,应当赎回(民数记3:12;8:16、18),赎价为五“舍客勒”,长子诞生一月后应当交纳(民数记18:16-18)。奉献的动作本处用“献与主”和“必称圣归主”来表示,即说长子应当特别奉献于上帝。本处经文虽没有提耶稣的父母交纳赎款的话,但按39节“照主的律法办完了一切的事”的话,可知一定也交纳了。“头生的”说法,路加福音是引用律法指“长子”的话。这话本来不应当用在至圣童贞身上,因为她在生产时仍是童身(马太福音1:23)。24节所提的祭献,是为母亲洁净应献的。按律法妇人生产后是不洁的(利未记12:1-8),若生男孩不洁七日,生女孩为十四日;另外还经一个相当时期,即生男孩子后再加三十三天,生女孩子后再加六十六天,不准进人圣殿,在家内也不准摸圣物。这种不洁不算做伦理罪过的效果,而只是由于身体的状态。以色列人不洁的律法是为提醒他们常保持灵魂上的伦理洁净。妇人生子后四十日(生女孩八十日)应行取洁礼,即在尼加诺尔门前(或称“丽门”Porta speciosa)于妇女院和以色列院中献祭:即献一岁的羔羊为燔祭,献一对鸽子或一对斑鸠为赎罪祭,以赔补自己的不洁。但贫穷人只献一对鸽子或一对斑鸠就够了。耶稣的父母既然是穷人,又圣母马利亚虽是纯洁的,但还是献了穷人应当献的祭献。
- 2:25 那时,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人,名叫西面;这人又公义又虔诚,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又有圣灵在他身上。
- 2:26 他得了圣灵的启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
- 2:27 他受了圣灵的感动,进入圣殿,正遇见耶稣的父母抱着孩子进来,要照律法的规矩而行。
- 2:28 西面就把他抱过来,称颂上帝说:
当耶稣同自己的父母遵法行事时,为热心人士认出是基督,是救赎选民者,是万民的救星。在那些热心人士中有西面,他被称为“又公义又虔诚”的老人,是说他是恪守律法的热心人,全心渴望以色列的安慰,渴望基督来临,按先知们所预言的,安慰受苦难的百姓(以赛亚书40:1;49:13;66:13)。按本处所载,这位老人并非司祭,是“圣灵的感动”而来的,且是享有先知之恩的人。路加福音特别把这老人介绍给我们,目的是为更显出他论耶稣婴孩所说的话是当信的话。路加福音把这老人蒙的特恩一一写出:说他曾得了上帝的启示,在未死之前必要看见“主所立的基督”。他因了圣灵的感动,正在耶稣的父母来奉献耶稣时,也进了圣殿,并因圣灵的光照,认出这婴孩即是基督来。他欢喜地把婴孩抱在怀里,吟了一首诗,称谢上帝。
- 2:29 「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容你的仆人安然去世;
- 2:30 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
- 2:31 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
- 2:32 是启示外邦人的光,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
29-32节这首短诗与“尊主颂”和“以色列颂”二诗,同是圣经中最高雅的诗歌,圣教会自古以来就把这些诗歌用于礼仪中。本处这首短诗,教会每天在晚祷中用来感谢上帝所赏的一切救恩。西面在上帝前想自己是卑贱无用的仆人,他先求上帝,现在可以让他离开他的职务走了,即谓他已预备去死,他想见基督的希望,即所有以色列人的希望,已经满了。因为见了基督,一定也得沾上帝藉基督所准备的救恩。这救恩是赐与“万民”的:西面的思想很奇异地冲破了国家和偏狭主义,而按照以赛亚先知的预言,歌颂这婴孩为万民的救赎者(以赛亚书52:10、15;2:1等;42:6等)。基督来做“外邦人的光”,即谓这光明要驱散谬理的黑暗,向万民启示真理(以赛亚书2:3;42:6;49:6)。基督给本国的人民带来了“荣耀”,因为万民的救恩是出自犹太人(约翰福音4:22),真理的光明要由耶路撒冷圣城光照万民(以赛亚书2:3)。所以世人都得承认以色列人是上帝特别召选的。
- 2:33 孩子的父母因论耶稣的这些话就惊讶。
孩子的父母惊讶西面的话,因为就像一个先知一样知道了基督的使命,并且也清楚地报告了出来。更使他们惊讶的是老人紧接着说的话(34、35节)。此处应当注意称约瑟为父亲,因按外面他实在尽了父亲的职责。
- 2:34 西面给他们祝福,又对孩子的母亲马利亚说:「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又要成为毁谤的对象,
- 2:35 叫许多人心裏的意念显露出来;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剑刺透。」
西面庆贺约瑟和马利亚并称他们是上帝所祝福的,以后转向婴儿的母亲说了以下的预言。按情理说:母亲的命运与儿子的命运是密切相连的,可是在这光景上有使西面特别对母亲说话的理由,因为所论的,是母亲又是童贞女,并按上帝的措施,这位母亲在基督救世的工程上有着密切的关系。西面的话明显地是暗引了以赛亚的话(8:14):以色列选民多次背叛了自己的上帝,因此大部分的人也要拒绝基督的工作,不接纳他给选民带来的光耀。福音中此处是初次提出基督要受苦难的事。以色列人因着耶稣要分为两派:信的与不信的两派。以色列人中这种分裂,上帝早已预见了,因此西面预言说:“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是说这婴儿已被上帝派定为叫他将百姓断然分别开,有的得救,有的丧亡。为那些自以为可以站立的,自以为是义人的人(哥林多前书10:12),基督算是“绊脚石”(哥林多前书1:24),因为他们不了解他谦卑自下和苦难的生活。但是那些跌倒了的,如果谦卑自下承认自己在上帝前是罪人,他们要获得基督给他们的救赎;这样,他们要藉着他复起,过新生活(以赛亚书8:14等;格后2:15等)。基督要“要作毁谤的话柄”,即上帝给犹太人(11:29等),并给万员所立的记号,这记号要指给他们获救的唯一道路(以赛亚书11:12);但是要有许多人,就像从前亚哈斯绝上帝所给他的记号(以赛亚书7:11等),同样,他们也要拒绝基督:被钉的基督为犹太人是绊脚石,为外邦人是愚昧(哥林多前书1:24;以赛亚书49:7)。母亲的命运也与自己儿子的相同,她要一同受苦。并且圣子的战争如此激烈,致使母亲的心灵好像为利剑所刺透。这是说他的苦难如此剧烈,以致她因为与圣子同苦,好像也该当同死。西面预见这孩子的苦难,同时也预见他“痛苦之母”所要受的苦难。他母亲藉这样的同苦同难也参与了救赎的工程。子母受苦所收的效果是“叫许多人心里的意念显露出来”,即是使一切人隐秘的主意和意向将来都不能隐瞒。凡是只寻找自己方便,不想上帝所想的(马可福音8:33),并且不愿屈服在上帝以下的人.他们的固执不信,将来都要暴露无遗。基督对一切的人要下最后的裁判和定案。西面在此处所预言的,耶稣在世时已经实现了;并且在教会整个的历史上还不断地实现。基督的苦难和他教会的苦难引领谦虚的人获得救恩,而那些仗恃自己的骄傲人却拒绝这救恩;圣母在这奥迹上先做了谦虚人的代表。耶稣的童年史至此常弥漫着救主来临的欢乐,但由此处起,加上了苦痛的悲调,这思想自此以后始终贯彻在全书中。
- 2:36 又有位女先知,名叫亚拿,是亚设支派法内力的女儿,年纪已经老迈,从童女出嫁,同丈夫住了七年,
- 2:37 就寡居了,现在已经八十四岁( [ 2.37] 「就寡居了,现在已经八十四岁」或译「就寡居了八十四年」。)。她不离开圣殿,禁食祈求,昼夜事奉上帝。
- 2:38 正当那时,她进前来感谢上帝,对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讲论这孩子的事。
当时在西面旁边有一位老年的寡妇在圣殿给基督作证。在旧约中也常有些妇女做先知,如梅瑟的姊妹米利暗、底波拉等。本文的亚拿也尽先知之职,即谓因圣灵感动颂扬上帝并向人传达上帝的旨意。她对基督作的证更有价值,因为她已上年纪,多年守了寡,并且终生献身事奉了上帝。犹太人对那死了第一个丈夫不另嫁的妇女十分看重尊敬(犹滴传8:4等;16:22;提摩太前书5:9)。施舍之外,斋戒和祈祷被视为最虔诚的善工(马太福音6:16-18并多比传)。她“并不离开圣殿”,即时常来朝拜圣殿之意,日夜只想敬礼上帝的事(提摩太前书5:5)。圣母和圣约瑟在圣殿奉献婴孩耶稣时,这位年高德劭的寡妇,就如西面一样也蒙圣灵感动进了圣殿。她“称谢上帝”,是因为得见了基督的恩惠,并向在场的众人谈论这婴儿的使命。按犹太人的惯例,于晨祭行取洁礼时,多来圣殿观礼;可知此时有许多人在圣殿中,在人群中一定有一些希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热心人,即盼望基督来救赎选民的人。“耶路撒冷”此处指整个选民(以赛亚书40:2;52:9)。
回拿撒勒
- 2:39 约瑟和马利亚照主的律法办完了一切的事,就回加利利,到自己的城拿撒勒去了。
圣家行完了照律法应行的一切仪式之后,一定先返回伯利恒,在那里又住了相当的时期,因为按马太福音博士由东方来到伯利恒朝拜婴孩,圣约瑟又从此城带着圣家逃往埃及。希律死后(公元前四年),由埃及回来时仍有意定居伯利恒,但蒙天使的指示,去了拿撒勒(马太福音2:1-23)。耶稣童年的历史似乎应当如此排列:(一)诞生于伯利恒(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二)行割礼于伯利恒(马太福音、路加福音),(三)献耶稣于耶路撒冷圣殿(路加福音),(四)回伯利恒,(五)东方博士来朝于伯利恒(马太福音),(六)逃往埃及(马太福音),(七)由埃及去拿撒勒(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在述事时漏去的事迹,一定是他不知道的。他记载献耶稣于圣殿的事以后,立即便记述圣家回老家拿撒勒的事(1:26;2:4)。
- 2:40 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典在他身上。
本节与1:80总结约翰的童年事迹的用语相同,只多“充满智慧”一句,因为耶稣具有真正的人性,同其他孩子一样,体格渐渐发育长大,但同时他的智慧和他对于自己人性的意识也逐渐增加。此处所论的智慧是论他经验知识的增加,有如儿童们藉学习和观察增加知识一般。天父在天堂上一定很欢喜观察耶稣在拿撒勒青年时的谦卑生活。
少年耶稣在圣殿裏
- 2:41 每年逾越节,他父母都上耶路撒冷去。
- 2:42 当他十二岁的时候,他们按着过节的规矩上去。
上图:現代的拉比猶太教的一个犹太男孩在成为「诫命之子」的仪式上,他的前额和手上都带着经文匣(Tefillin),身上披着祷告巾( Tallit)。犹太儿童虽然被鼓励遵守诫命,但律法没有要求他们遵守诫命。当男孩到13岁,女孩子到12岁,就有责任遵守律法诫命,被称为「诫命之子」(Bar Mitzvah)和「诫命之女」(Bat Mitzvah)。男孩将承担更多责任,被安排在会堂中诵读妥拉、先知书和唱颂圣歌,带领聚会和公祷。
路加福音由耶稣青年和隐居的生活中仅记载了这个事迹,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件。凡以色列人一到了少年必须按律法一年三次在逾越、五旬、住棚节去朝拜圣殿。但妇女例外,不必守此律法,可是为表示虔诚,她们多次也与丈夫同去(撒母耳记上1:7)。离耶路撒冷遥远的人,照普通习惯,可以一年只一次去圣城。儿童到了十三岁必须守一切诫命,但照普通习惯在这年龄以前必当学习遵守。耶稣这回是否是初次来过节,本处没有提及,似乎耶稣以前也同父母来过。路加福音仅记了这一次,因为在这个机会上耶稣显示了自己的神性。
上图:一个犹太女孩在成为「诫命之女」的仪式上,她的身上披着祷告巾( Tallit)。
- 2:43 守满了节期,他们回去,孩童耶稣仍旧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并不知道,
- 2:44 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程才在亲属和熟悉的人中找他,
- 2:45 既找不着,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
逾越节共庆祝七日:尼散月十四日祭杀逾越节羔羊,十五到廿一日不准吃有酵之物,亦称无酵节。这节日是纪念上帝拯救选民离开埃及的事迹。节日的第二日即尼散十六日应献初熟的大麦。尼散廿一日以极隆重的仪式结束此节期(出埃及记12:15等;利未记23:5等;申命记16:1等)。过节以后外乡的人分组结队回家,由于人数众多(史家约瑟夫记他当时有二百七十万来过节的人,此数字虽有渲染,但可以想见人数之多),很容易发生迷失耶稣的事。另外圣约瑟与马利亚看耶稣十分聪明(40节),一定许他自由行动,在起身返拿撒勒中,想他一定与本乡的亲友走在一起。他们的路程约行四天,因为各组的人多在中午动身,第一天的行程普通较短,按中世纪的传说:第一晚住宿的地方是厄耳彼勒(ElBireh参阅ELS.159-163),由耶路撒冷行三小时即可到达。也许就在那里晚间约瑟和马利亚在亲友和相识的人中寻找耶稣。可是没有找到,似乎第二天,十分焦急地返回耶路撒冷,在回家的行人中和圣城内不断打听耶稣的下落。
- 2:46 过了三天,他们发现他在圣殿裏,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
- 2:47 凡听见他的人都对他的聪明和应对感到惊奇。
上图:大希律扩建的第二圣殿的模型,位于耶路撒冷博物馆。-c
“过了三天”按犹太人的计算法即第三日(马可福音8:31;路加福音9:22),就在圣殿内,即在经师讲经或谈论律法的房舍内,或在庭院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耶稣。看见他“在教师中”,就像弟子坐在老师脚前(使徒行传22:3),用心听教目也询问他们。凡在场的人都十分惊讶这神童的智慧和聪明,他对教师对答如流(2:40),表示出了他对圣经的熟悉。
- 2:48 他父母看见就很惊奇。他母亲对他说:「我儿啊,为甚么对我们这样做呢?看哪,你父亲和我很焦急,到处找你!」
- 2:49 耶稣对他们说:「为甚么找我呢?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应当在我父的家裏吗?( [ 2.49] 「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应当在我父的家裏吗?」或译「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
马利亚和约瑟发现耶稣在这光景中,另外看见他对父母毫不挂心,就十分惊讶,因为儿童耶稣直到现在一直是十分听话,并且极其服从,但不料如今好像对父母的焦虑毫不在意。48节由圣母的话可知马利亚和约瑟的心这两天来充满了痛苦。圣母不明白耶稣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用这话来提醒耶稣做儿子的职责。耶稣答应圣母的话,明显他对自己神性所有的意识。耶稣说的这些话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他幼年时所说的话中只有这些见于记载。耶稣先奇怪双亲为什么这样焦虑,接着解释为什么他如此做:即是他服从自己的天父和同他结合,应胜过一切家庭的关系和职责。
“以我父的事”,此句自古以来有两种解释:
(一)现代学者多这样解释说:“我不该照管我父交托我的事吗?”照这种主张:此处论的是父托给他的工作(约翰福音8:29;9:4;14:31),这工作要超过对世上父母的责任。西方教父多主张此说。
(二)希腊教父和多数现代学者以为此句是说:“我不该当在父的殿内吗?”或说:“我不该当在我父在的地方吗?”今选此解释,因为更与上下经义相合。马利亚说自己与约瑟两三天来自白地寻找了他。耶稣答应圣母的话是说:找他本来不难,因为他该留在自己的父那里。这话是耶稣有意选出来说的;原来的意思不是表示圣殿这个地方,而是指自己与父的密切关系。
本处经文的重要点是:耶稣在这里初次极清楚地声明自己与父完全的结合并对父旨意的服从。此处好像耶稣纠正圣马利亚的话:马利亚和约瑟该当清楚知道他对天父的关系:几时天父有命,鞠养之父的命即应当让步;若是耶稣直到现在常符合了世上家庭的伦常,马利亚和约瑟就应当记起他对天父的关系胜过他对人的关系。在这几句话中完全证明他对自己神性的意识是十分清楚的。世人称上帝为“父”,但惟独耶稣称上帝为“我的父”(约翰5:17等;20:17等)。由50节可知耶稣的话没有完全安慰马利亚和约瑟。耶稣初次给父母所准备的痛苦,是十分要紧的。耶稣用这话提醒他们知道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和自己与父的关系有天渊之别,这也是要紧的(马可福音3:31-35),因为将来圣母还要受到考验(约翰福音2:4),直到她将自己的爱子献于上帝圣父(19:26)。
- 2:50 他所说的这话,他们不明白。
- 2:51 他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他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裏。
耶稣那话的深意,二圣都不明白;他们虽然知道耶稣与天父有父子关系的奥迹,但不能了解这奥迹的深意,并且二圣对上帝圣父关于圣子和关于他们自己有什么旨意,他们也一定很悬念焦虑地等待着(2:33)。“马利亚把这一切事默存在心中”,即说她以信德,以谦逊再三细想所发生的事,如此她更能深悟爱子的奥迹,而准备将来作更大的牺牲。路记载这一幕以后用几句简短的话概括了耶稣在拿撒勒的整个生活。耶稣在圣殿中初次显示自己的神性以后,又属于父母管辖,过谦逊卑下的生活,几乎二十年之久,完全把自己的神性隐藏了起来。耶稣在幽静的地方,形势优美的拿撒勒,准备未来的使命,同时约翰在荒野等待上帝的召叫(1:80)。在福音中自此以后再也不提圣约瑟了,似乎在耶稣出外传教以前很久,约瑟已经死了,因为耶稣已被人称为匠人(马可福音6:3)。似乎那时他独自维持圣母的生活费用。耶稣长大成人之后,约瑟做鞠养之父的职务已经满全了。约瑟之外,还有那些做耶稣婴孩和童年史事的证人如西面、亚拿、依撒伯尔、匝加利亚等也相继去世,最忠实的证人只留下了圣母马利亚,她把耶稣的童年史深印在心中(2:19),她可以把这些事迹传给新生教会的信众。
- 2:52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 [ 2.52] 「身量」或译「年纪」。),并上帝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
路加福音用了与本章40节相同的语句结束了耶稣的童年史(参阅撒母耳记上2:26)。圣史此处另外注意的是耶稣智慧和身量(智慧的原文有此二义)的不断增长。由此可知本处所论的“智慧”是说的经验与学得的智慧(40节注,参见希伯来书5:8)。原来耶稣自降世之初,在母胎中就具有人类天赋的完全智慧。并且也常有直觉的最高智慧。智慧之外圣史又注意耶稣身体的不断发育,直至成年。“身量”一词按原文也有年龄之义。近代学者多主张此词应有身量的意思,因为如此更合下句的文意,因为心身两方面的发达和进步能吸引上帝的喜悦和人们的欢心。圣史用这种极简短的话结束了耶稣的童年史,再没有记述别的事迹。至于伪福音中所记述的多不可信。但是由正经的四福音中可以推知:耶稣没有进过学校(马太福音13:54等;若7:15),但能写字,又知道他在拿撒勒操过匠人的职业(马可福音6:3),这职业大概是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