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路加福音 第17章 概览

饶恕得罪你的人( 太 18:6-7,21-22 可 9:42 )

上图:哥拉汛遗址主耶稣时代的大磨石,用驴子推转,把橄榄磨成渣,然后榨出油。

耶稣在何种情形下讲了这劝谕(1-2),不得而知。“绊倒人的事”,就是“立恶表”的意思。这是圣经屡次用来指引人或使人陷于罪恶的辞句。这样的事虽是不能避免的,但是有意或无意立恶表的人都不能辞其咎。耶稣在2节所袒护的那些无罪的“小子”是指什么人呢?在什么情形下他们才是受害的人?既然劝谕是向他的门徒发的,“小子”一词不能是指门徒自己。另一方面馬太福音18:6及马可福音9:42与此相同的劝谕称那些“小子”是信仰耶稣的人。因此,我们可以假定耶稣是训戒十二位使徒,叫他们不要作任何有损害他们兄弟灵魂的事。我们可以推知“绊倒人的事”是指下列各种过失:如贪高位(9:46-48),气量狭小(9:49、50),懈怠(12:36、37),或残暴(12:45、46)等。为此,耶稣警戒十二位使徒说:“你们要谨慎!”

3、4两节说明上边说的绊倒人的事情是什么,就是说:你如果不向你的兄弟指出他过失的恶果,或拒绝宽恕认罪的人,为你软弱的弟兄都是一种绊倒人的事情。这绊倒人的事为一个误入歧途的兄弟的灵魂,有极大的危险。更为重要的是可使忏悔的灵魂沮丧,因此耶稣力劝使徒要无限制地宽恕人。“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马太福音18:21、22作七十个七次),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一句,是一种奇异的说法,但是合乎闪族语风,是指示一种不定的数目,就是说宽恕仇人,不应限定次数;人不拘何时得罪你,或得罪你多少次,如果他谦逊向你求饶,你必须即刻真心予以宽恕。

信心的能力

耶稣此处向使徒及后世信他的人阐明信德的效能。使徒和后世的一切信徒,他们的信心虽然像芥菜种那样大,可是仍是有力,必得到奇异的效果。路加在此说拔一棵桑树,而马太却说移一座山(17:20,参阅马可福音11:23)。但不论是说树或说山,其目的都在彰显信德在显神迹上的效能。

仆人的本分

7-10节:在此耶稣为劝勉门徒谨防日后因信心所显的奇迹而陷于虚荣的危险,给他们讲了这个简短的比喻。这比喻也是取材于当时的日常生活。任何人都有理由希望他的仆人根据约定完成一切义务;没有人为了仆役完成了任务,而应当向仆役表示分外的感激。因为仆役所做的是他分内的事。耶稣设喻的用意是极显明的。人尽管做了许多而圆满无缺的事,尽管用尽了他的一切气力,最后获得了光辉的成果,但在上帝看来,他所做的只不过是做了他分内应做的事。他不能因为作了分内的事,便有所夸口。因为他如无上帝的辅佐,不能作任何善工。作完了分内的事以后,依然应当说我们是无用之仆,我们仅做了我们分内的事。假使上帝要赏报我们,是因为他情愿履行他那“有功必赏”的诺言。因此圣奥古斯丁说:我们不应当骄傲。我们有的一切善,都是来自我们的造主。如果我们受罚,是为了我们远离了他;如果我们受赏,是为了他在我们内所完成的美善。

治好十个麻疯病人

上图:1890年拍摄的撒马利亚城。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上图:1890年拍摄的撒马利亚城。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11-13节:“耶稣往耶路撒冷去”一句,是路加圣史在他独有的一段记述内所惯用的句子(9:51、52;13:22)。耶稣由于曾被拒进入撒马利亚境内,遂沿着撒马利亚及加利利交界处的一条路前行。“进入一个村子”,所说的这个村庄,根据古传说,是基讷阿(Ginnaea今名Gennim)。十个大麻风病人远远立着,是因为律法严禁他们进入有居民的地方或接近任何人,免得沾染别人(利未记13:45、46)。通常他们一起住在山洞里或靠近大路,向来往的人乞食(参阅马太福音8:1;谷马可福音1:40)。引起耶稣注意的,纯然是他们呼救的喊声:“耶稣,夫子,可怜我们吧!”

14-15节:心地善良的耶稣到世界上来,就是为治疗有病——有罪的人。他一看他们可怜的形状,听到他们悲惨的呼声,慈心大动。耶稣这次没有手触治疗他们,只要求他们一个表现信德的行动:“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叫祭司们检验,按犹太人的见解,就是到耶路撒冷圣殿献祭朝圣,因为只有在献祭的仪式以后,方能宣布一人的洁净(利未记14:1-8等)。至于为这个撒马利亚人的取洁需用什么仪式,经文没有指出。

16-19节:“他是一个撒马利亚人”。耶稣触景生情,不禁浩然兴叹。其他九个人看来是犹太人。他们妄自尊大,连向恩主说句感恩的话都不想;只有这个外邦人,为犹太人所憎恨的撒马利亚人,回来向恩主表示感谢之心。这个撒马利亚人的报恩举动,更显出其他九个犹太人的忘恩负义。这是一个可悲可泣的预兆:选民背叛了耶稣,远离了耶稣,而外邦人却取得了选民的地位。“你的信救了你了!”原来受恩不谢,非但使耶稣伤心,而且不能再邀得耶稣的其他恩惠。

上帝国的来到(太 24:23-28,37-41)

20-21节:耶稣曾如施洗约翰一样,宣讲上帝之国的来临。耶稣也派遣他的门徒到处宣讲了上帝之国的来临。那时所有的人已都在期待着基督的国度。因此有些法利赛人便以“上帝的国几时来到”相问:有什么现象或标记可以辨识上帝之国的来临。犹太人因渴望基督的诞生,便研究这位“大卫的子孙”来临的先兆,为能确定他诞生的时期。可是法利赛人们有许多误解,以为天国来临之前应当有一番惊天动地的情况。耶稣却告诉他们:“上帝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换言之,天国来临的情况,并不怎样炫目耀眼,引人注意。“因为上帝的国就在你们心里”,或者是上帝的国就在你们中间。耶稣断然告诉他们,上帝的国已经开始了,已经降临大地了,已经在他们中间了。他就是基督,他宣布上帝国来临,是为叫所有的人能够容易承认上帝的国,容易进入上帝的国。那些不承认的人,应当归咎于他们自己(参阅11:20;马太福音12:28)。

耶稣讲完上帝的国初次来临以后,接着又提到它第二次的来临。第二次来临是突然的。在人不料想的时候,人子就威风凛凛地降来了。此处耶稣所说的话,因为是预示未来,我们不能完全了解。但是对耶稣的意愿,可以说我们一定知道,就是他愿意叫我们知道他的来临是十分突然的,叫我们常常准备停当:这也是他三令五申教训门徒的事(马太福音24章)。“日子将到”,这是艰难、战斗及迫害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门徒们要渴望看见人子如同判官一样荣耀来临,好安慰被选的人民。但是他们必须以坚忍、勇敢及依恃的心情期待,不受假先知及假基督的欺骗(参阅马太福音24:23)。“看哪,在那里!看哪,在这里!你们不要出去,也不要跟随他们!”因为基督在他的日子里降临,宛如闪电骤然出现。参阅马太福音24:27。

26、27两节参阅马太福音24:38、39。

耶稣在28至30节一段内,与26、27两节以同样的语气引用另一个实例:说的是当世界末日,人都只顾俗务,耽于饮食玩乐,置上帝及其律法于不顾,就如罗得时代,所多玛诸城的人所行的一样。当罗得一离开所多玛,可怖的惩罚即刻临于这些居民身上(创世记19章)。

31至33节,参阅马太福音24:17、18;马可福音13:15、16。在马太、马可福音的这两个地方所讲论的是有关耶路撒冷的毁灭。在马太福音是劝听众,于圣城的毁灭来临之时,要赶快逃亡。在这里耶稣劝他的门徒必须时时准备他的来临,勿让世上的财富所惑,勿让任何障碍所阻。“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这个没有听从天使的话而丧生的女人,为那些只顾世物,挂念财富的人,是一个最好的殷鉴(参阅创世记19:33;路加福音9:24)。33节的深意不外是说:现世的生活只是为永生的准备。为获得永生,不要怕牺牲现世的生命。关于33节见9:24;马太福音16:25;10:39;马可福音8:35各处注解。

34、35两节参阅马太福音24:40-41。这里所说的两幕剧:一是两个人在一张席上共进晚餐,一是两个女人在一个磨上磨面。连这些最亲密的亲友在这一夜——最后审判的日子,都要分离,有的得到永远的生命,有的遭受永远的耻辱和惩罚。

36节希腊抄本缺,拉丁通行本作:“两个人同在一块田地,一个被提去,一个被遗弃。”门徒们对着这幅描写人类命运的图画,不由自主地战栗起来,惊异地向耶稣说:“主啊,在哪里有这事呢?”使徒们所设的问题,十分突兀,不知何所指。因为上边讲的是公审判,也许使徒是问公审判要在哪里举行。耶稣用了一句格言答复了他们的问题。这句神妙的话可以这样解释:上帝给了禽兽一种本能,使它们选择无误,所以鹰能对准目的飞去;被选的人也是如此,他们也好像长着灵妙的翅膀,会直向“人子”那里飞去。“人子”是被选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返回“聖經概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