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 第21章 概览
耶穌向七個門徒顯現
- 21:1 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
- 21:2 西門‧彼得、叫低土馬的多馬、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和另外兩個門徒,都在一起。
- 21:3 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對他說:「我們也和你一起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着甚麼。
记述 耶稣第三次显现给门徒的事,直接与20:29相连。显现的地方是提比哩亚海边,即革尼撒勒湖畔(6:1)。按古来的传说,这地方就是现在的塔布戛(Tabga),在那里至今还保存着第四世纪的古圣堂的遗迹。离这座古堂遗址不远,还可以看见朝圣者所称的“基督的桌子”,即一块稍微平坦的大石头。
按伪经彼得福音,门徒们在过了逾越节后,便离开了耶路撒冷回到加利利去了。按这部伪经的记载:“他门徒中的另外两位”是安德烈和马太。这部伪经的历史性,虽然不可与正经福音相比,然而很可能给我们保留了一些不无价值的古来传说。为此有些现代学者也注意研究这些伪经。“西庇太的两个儿子”按对观福音是雅各和约翰。本福音中以前从未提到西庇太和他的儿子,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七位门徒同去捕鱼,不能说他们忘记了宣传福音的重大任务(20:21-23)。他们返回加利利是耶稣在复活那一天命令他们的事(马太福音28:10),他们该在那里等候耶稣新的指示,直到耶稣回到父那里,使徒们宣传福音的时候,还未来到。在这等待期间,为了维持生活,同去捕鱼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也是一件需要的事。“我打鱼去”:彼得的这句话表现出他是使徒们的首领,他在耶稣苦难期中,虽然否认了他的老师三次,可是耶稣知他悔过了,为此复活后也显现给他(路加福音24:34),他是第一个同约翰到埋葬耶稣的坟墓上去的,他也确实坚固了他弟兄们的信德,所以门徒仍认他为首领。他一说“我打鱼去”,门徒们便立时说:“我们也和你同去。”
上图:根据主后一世纪渔船残骸复原的加利利海渔船。
- 21:4 天剛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他是耶穌。
- 21:5 耶穌就對他們說:「孩子們!你們有吃的沒有?」他們回答他:「沒有。」
夜间原是捕鱼最好的时候(路加福音5:5),但是这一次却居然例外,使徒们虽然整夜撒网打鱼,却一条也没有打着。他们于失望之余,眼看天已快亮,遂划船回岸,然而在岸上出现了一个他们不认识的人,似乎有意向他们要买些鲜鱼,就问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一无所获的使徒们答应说“没有”。圣奥古斯丁说,上帝在相帮人以前,愿意人先承认自己一无所有,全心依靠上帝,然后才能获得上帝的恩赐。门徒们给耶稣的回答,正合了上帝的圣意。“小子!”这完全是一句希伯来语的说法,并非只父母叫自己的儿子时才这样称呼,先生叫学生,主人叫仆人,有时也这样称呼。耶稣这次称呼他们“小子”,可能是耶稣显现时借了一个富商的形状。如此称呼这些捕鱼的人,这也是使徒们没有立时认出是耶稣的一个原因。耶稣这次显现的情况,和两年多前召叫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做他门徒的情况,完全相同,只是这一次除彼得及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外,似乎还有彼得的弟兄安德列与其他的门徒。参阅路加福音5:1-11和注。
- 21:6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會得到。」於是他們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很多。
- 21:7 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西門‧彼得赤着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外衣,跳進海裏。
- 21:8 其餘的門徒因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就坐着小船把那網魚拉過來。
- 21:9 他們上了岸,看見那裏有炭火,上面有魚和餅。
站在岸上的这位陌生人,对那几位尚未上岸的渔夫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本来船左船右,不会有什么分别,整夜撒网收网,船右一定是撒过的,尤其是黑夜已经过去了,哪里还能有捕得鱼的希望?但使徒们服从了这道奇怪的命令。果然捕得了很多的鱼,沉重得不能把网拉上船来,只得系在船尾上拖到岸边。这个奇怪的命令和意外的收获,使西庇太的儿子回忆起两年前,在这里奉耶稣命捕鱼,网得满船的鱼那回事(路加福音5:1-11),立刻就认出那位陌生的人是他们的老师,便给彼得说:“是主!”彼得第一次在显灵迹的耶稣面前,表示谦逊敬畏,向耶稣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加福音5:8);现在却大不一样,不但不请耶稣远离他,而且还急忙跳到海里向耶稣那边游去。“那时西门·彼得赤着身子”:这是说他只在腰间围着短衣,没有穿着外衣,并不是说彼得当时一丝不挂。为此他束上外衣,跳到海里,上岸后再穿上去见耶稣。其余的门徒并没有像彼得那样迫不及待,只坐着船回岸。因离岸不远——约二百肘,即约九十公尺,所以不久他们便赶到了,然后上了岸,看见耶稣给他们准备好了一顿便饭:在炭火上面放着鱼和饼。两年多的时间,耶稣和他的门徒就这样简单地在山坡上,在树荫下,在湖畔吃过饭。无疑地这顿便饭满够使他们认出光荣的耶稣,仍是他们仁慈的师傅。
- 21:10 耶穌對他們說:「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
- 21:11 西門‧彼得就上船,把網拉到岸上,網裏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雖然魚這樣多,網卻沒有破。
- 21:12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來吃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他:「你是誰?」因為他們知道他是主。
- 21:13 耶穌走過來,拿餅給他們,也照樣拿魚給他們。
- 21:14 耶穌從死人中復活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
“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五饼二鱼饱饫了五千人的耶稣,现在不能用一块饼和一条鱼喂饱这七个人?还需要使徒们来拿才捕的鱼充饥吗?当然不能这样讲。耶稣说这话,是愿意使徒们在这顿便饭上,也有他们自己劳苦的效果。“共一百五十三条”:身临其境的门徒一生不能忘记这个数目。但这个数目是否含有一种寓意,我们依据古今大多数解经学家的意见,认为是有一种寓意在内的。按当时的博物学家,圣热罗尼莫特别提出敖丕雅诺(Oppianus Cilix),认为在海内共有一百五十三种鱼类。为此这数目便成了神秘的数目,指示全世界各种的人类。那么,这神迹的意思不外是:使徒们和他们的继承人要到全世界每个角落宣讲耶稣的福音,要从各邦国各民族召人来归依基督,异国异族的人,都要在圣教会的怀抱中,成为一个圣爱的团体;换句话说,网是圣教会的象征(马太福音13:47-50),鱼是信友们的象征(马太福音28:18、20)。
“耶稣就走来”即向门徒跟前走来,分给他们鱼和饼,当作早餐。有些学者说:“拿起饼,同样也拿起鱼”的这项行动,和在以马忤斯与二徒共进晚餐时一样(路加福音24:30、31),看来是一项感恩的礼仪。他们的这种解释,也许有理,但不能说确实如此。“这是第三次”:这是说耶稣给使徒的团体显现已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十位使徒在一起的时候(20:19),第二次是十一位使徒在一起的时候(20:24),第三次就是这七位使徒在一起的时候。总之,若在写福音上始终循照自己的体例。耶稣复活后显现的次数很多,三对观福音和圣保罗都有详细的记载(哥林多前书15:1-8)。约翰不是不知,但他认为这三次显现的记述为他的目的已足够了,故其他的显现略而不提。默奴(Menoud)说:关于耶稣的记念和传说,若用了一种特殊的权威,好像在他的福音每章每页上都写着说:传说就是我(24、25节)。
三問彼得
- 21:15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 [ 21.15] 「約翰」在馬太福音16:17稱為「約拿」。)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對他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小羊。」
- 21:16 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對他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
- 21:17 耶穌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無所不知,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 21:18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輕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
- 21:19 耶穌說這話,是指彼得會怎樣死來榮耀上帝。說了這話,耶穌對他說:「你跟從我吧!」
“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这句话原表示钉死于十字架的苦刑。可是耶稣说这话的时候。使徒们都不十分明白,连彼得自己也只想是将来自己要为他的老师受苦受难而已。约翰写福音的时候,彼得被钉死于十字架上已三十多年了,然而他没有改变耶稣原来说话的语气,完全保留这句话深奥的色彩。贝尔纳得博士说:爱徒的忠实由这件事亦可证明。“你跟从我吧!”这个命令不但是给彼得一人出的,也是给一切信友出的。
耶穌和他所愛的那門徒
- 21:20 彼得轉過身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着,就是在晚餐時靠着耶穌胸膛說「主啊,出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
- 21:21 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主啊,這個人怎樣呢?」
- 21:22 耶穌對他說:「假如我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還在,跟你有甚麼關係呢?你跟從我吧!」
彼得本是约翰的知己。他既然知道自己将来要为主受苦受难,晚年的生活是一个不自由的生活:“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为此他便愿意知道他这位朋友的命运如何,就问耶稣:“这人将来如何?”耶稣斥责他的这种好奇心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耶稣的意思是:知道未来的事,不是你的职务,你唯一的职务是跟随我。圣教会初兴时的信友大部分都没有明白耶稣这句话的真意,认为耶稣不久就要再来,他们眼看使徒一个一个地先后为主舍命只有这个西庇太的儿子仍留人间,便想耶稣这句话是说爱徒不会死去,直到耶稣重临人世。若针对这项错误的见解,声明耶稣并没有说他不死,而只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似乎这位已经看见了启示录内的奇象,并晓得耶稣的羊群还要遭遇很多很久危难的使徒,用这句话来向信友解释,耶稣重临人世的时期还远得很呢。羔羊和毒龙的争夺战不是短时期内可以结束的。若在拔摩岛看见了这场战争的前前后后,他自己知道这场战争将有怎样的结局。
- 21:23 於是這話在弟兄中間流傳,說那門徒不死。其實,耶穌不是說他不死,而是對彼得說:「假如我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還在,跟你有甚麼關係呢?( [ 21.23] 有古卷沒有「跟你有甚麼關係呢?」)」
- 21:24 這門徒就是為這些事作見證、並且記載這些事的,我們知道他的見證是真的。
- 21:25 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都寫出來,我想,就是全世界也容不下所要寫的書。
24、25两节是若全书的结语。本来在前章末(30、31节)圣史已经写过一个结论,但是他在写了这篇补遗(即21章)后,意犹未尽,又添加了这个结语。有些学者以为这结语不出于约翰的手笔,可能是约翰的门徒附加的。但这两节的文气颇似19:35,约翰三书12,约翰一书1:1-5;4:14,为此又可说是出于约翰的手笔。究竟事实的真相怎样,很难确定。
“就是这门徒”,毋庸怀疑这个门徒就是本福音的作者西庇太的儿子圣史约翰。这部福音从头至尾,当作者说到自己时从未提出自己的姓名,也很少以第一人称自称,常是以第三人称自称。“我们也知道……”是说众使徒,或门徒,或因听这些人的讲道而信仰耶稣的人,或更具体说是著者自己和当时以弗所的教友们。正因这句话,才发生了是否这个结论出于若的手笔的问题。“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这是描绘耶稣在世所行的事载不胜载,书不胜书,不是指全世界真不能容纳,这只是一种渲染的说法而已,例如约翰福音12:19“全世界跟着他去了”,实际上没有跟耶稣去的人还很多呢。读者读这部福音时,心中自然感到耶稣是降生为人的圣言,是上帝圣父的爱子,是犹太人所期待的基督。这简短的结论把这种感觉更加坚强更加扩大了。这些话使我们举心向上,仰慕父怀中的荣耀的耶稣,使我们渴望将来和他永远团聚(约翰一书1:4),使我们因着他也与父永远团聚:赞美上帝圣三,获享永生于无穷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