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约翰福音 第17章 概览

耶穌的禱告

吾主耶稣的这篇祈祷词,可说是約翰福音的纲要,是这部神性福音的“至圣所”。从第十六世纪以后,人常称这篇祷词为“大祭司的祈祷”。这名称是路德派基特娄博士(David Cythraeus+1600)根据圣区利罗(Cyrillus Al.)鲁培托(Rupertusvon Deutz)等学者的意见而起的。这称呼甚合这篇祈祷词的内容。事实上耶稣以自己身为真正大祭司兼牺牲的身份,作了这篇感人肺腑万古常新的祈祷词(希伯来书11)。在福音上多次记载耶稣行祈祷(马可福音1:35;6:6;路加福音3:21;5:16;6:12;9:18、28;11:1),他祈祷的姿态(马太福音26:39等)和他的一些祈祷的话语(马太福音11:25等)。当他祈祷时,常称上帝为“父”(路加福音22:42;23:34、46;马太福音11:25;约翰福音11:41;12:27),正如在他这篇最后的永垂不朽的祈祷词中一样(17:1、11、21、24、25)。这篇祈祷词充满了那篇“生命之粮”的演词的意义(6:22-65),也包括了耶稣教给使徒的“主祷文”的完全意义。假使这篇祈祷词是在建立圣体圣事以后向父说的,那么更可说充满了圣体圣事的奥义和精神。耶稣祈求父赏赐他的教会成为一体,就如他和父原是一体一样。这个目的,也是圣体圣事的目的(哥林多前书10:16、17)。基于这个理由,我们可依据一些学者的意见,称这篇祈祷词为“使圣教会合一的祷文”。无论如何,凡是信仰耶稣基督的一切教徒,听到耶稣这三令五申:“使他们合而为一”的话,不能不深自省察,热切祈求上帝,使凡信仰他圣子的人真能合而为一,重归于唯一的真理,加入唯一的羊群,同心同德遵行他的圣旨,齐一步伐向永福的天上父家迈进。“时候到了”:是说惨死与复活的时辰已来到了(7:30;8:20;12:23;13:31)。“愿你荣耀你的儿子”:是耶稣求父使他从死者中复活,使全世界的人藉他的复活,认识唯一全能的上帝,换句话说,圣子向父求自己的荣耀,只是为荣耀父自己;父的荣耀,原是耶稣终身向往的唯一的目的(7:18;8:50;9:3;12:27),但为更易彰显父的荣耀,耶稣必须死而复活(11:4;14:13)。

“正如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这句中“有血气的”纯为希伯来语风,指有灵魂有肉身的人。此处说“有血气的”可见是指天下万民,选民与外邦人都包括在内(创世纪6:19;7:15、16、21;8:17;9:11、15、16、17;以赛亚书40:5;诗篇136:25;耶利米书32:27;45:5;约珥书2:28;马太福音24:22;路加福音3:6;使徒行传2:17;罗马书3:20)。所以这句话是说父赐给耶稣治理万民的全权,即他身为基督的地位,因为只有基督能领受这个全权(马太福音11:17;28:8;路加福音10:22;约翰福音3:35;13:3;哥林多前书15:27、28;希伯来书2:8等)。基督按他所有的这种地位,是天国的君王,又是大先知和大祭司,惟独他一身兼这三种职任的,才能赐人永生。“所赐给他的人”:是指那些信仰圣子和圣父的人(6:37-40、66;3:35、36)。上帝召选人,叫他们信仰基督:这就是神学上所称的“预简”的奥义。蒙召的人应该用活泼的信德顺从上帝的圣召,一生与耶稣翕合:这就是神学上所谓的“救赎”的奥义。“这就是永生”:这句话是基督教会异于其他教会的教义宣言:对于多神教与泛神论根本推翻,对于犹太人有关上帝的认识也有所纠正(7:28;8:55;16:3),因为犹太人对上帝的认识还不够,为此便以耶稣自称为上帝子是亵渎上帝的大罪。在圣言降生为人以前,犹太人的信仰可以使人获得永生,但在圣言降生为人以后,人若不信圣父,不信圣子,并由圣父和圣子而领受圣灵,不能获得永生(彼得后书3:18)。“认识”不但是理智的认识,更是指由信德而生出的特殊认识,是与爱情连合的意志的认识,是预表将来在天堂上面对面的认识。约翰因受他老师这话的影响,后来在书信上写道:“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8)。“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约翰一书2:4)。

吾主耶稣虽然还没有死,但他却认自己救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因为耶稣以他的全知,知道该完成的非完成不可。为此圣奥古斯丁说:“知道一定要完成的,所以说是完成了。”为此他说:“我在地上已荣耀了你,因我完成了你所委托我应该作的工程”(5:36;8:29;9:4;19:30)。依照父所定的原则:“荣耀我的,我也荣耀他”(撒母耳记上2:30),圣子便求父赐给他——上帝而人的他,那在世界未有以前他在父身边所享受的荣耀;圣子降生为人,是“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腓立比书2:7)。如今圣父正因为圣子消灭了自己的形像,才要赏赐耶稣的人性享受圣子从永远在父怀里所原有的荣耀(腓立比书2:9-11;希伯来书8:1;12:2;启示录22:1、3;马可福音16:19;使徒行传2:33、34;罗马书8:34;以弗所书1:20;歌罗西书3:1;约翰一书1:1、2等)。

耶稣在世既完成了父托给他的事业,自然要想到那些仍留在世界继续他的事业的使徒。他们在耶稣的眼前,如今是他教会的代表,将来在他的教会内要做他自己的代表。在这一段祈祷词中(6-19),主要的意思是:(一)耶稣向父举荐使徒,把他们托付给父(6-8);(二)为使徒祈祷而不为世界祈祷(9、10);(三)求父保全使徒,使他们合而为一,犹如一身(11、13);(四)求父保护使徒免陷于邪恶(14、15);(五)最后求父以真理祝圣使徒(16-19)。6节:“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你的名显明与他们”一句,是本章4节的一个解释。耶稣好像是说明他如何在地上始终荣耀了父。耶稣先把父的圣名显示给使徒,再藉使徒和继他们位的其他门徒,显示给普世的人,这就是说耶稣给世人启示了上帝是人类的慈父,他有一位独生的圣子,因着这位独生圣子的降生,赏赐了有真信心的人能成为他的儿女(1:1-4、12)。“你的名”本是指上帝的本性、德能、在临……然而在这里耶稣愿意说他给人启示了上帝那慈爱的本性:上帝是慈父。圣区利罗说得很好:“你的名不是在说犹太人所认识的上帝,而是在说若无圣子不能认识的我的父亲。”圣奥古斯丁说:“你的名不是指‘上帝’的圣名而言,而是指‘慈父’的圣名而言。”耶稣把自己的使徒托给父,因为他们是特别从世界中选拔出来的。原来他们也就是父的,因为他们是虔诚的以色列人(1:47),但后来却把他们交给了降生为人的圣子耶稣,是愿他们听取他的教训,随着他的脚步前进,为能在世上继续他的工程。他们也真不负上帝的厚望,听取了耶稣的教训,信从了他的道理,随从了他的踪迹,称为使徒,当之无愧。“又确实知道……并且信……”,按圣若望的口气,几乎指的是一件事,即以信德认识耶稣是基督和上帝的儿子(16:27-30;6:69;20:31)。

“不为世人祈求”这句话,不可理解错了。吾主耶稣并不是说他不愿为世界祈求,实际上他不但为世界祈求,而且也为仇人祈求(路加福音23:34,参阅马太福音5:44)。何况他不久就要为全人类受难而死(3:16、17)。耶稣之所以说他不为世界祈求,只表示他现在所挂念的是自己的门徒,所以说“我为他们祈求”。耶稣为使父应允他的祈求,提出了三项理由:(一)“因他们本是你的”,非单因为他们是虔诚的以色列人(6),更因为他们是以信德,以爱德属于父的人。属于父的必然也属于子,因为凡是父的,也是子的,凡是子的,也是父的;(二)因为“我因他们得了荣耀”,就是说使徒们在耶稣身上看到了圣子及圣子的永远的荣耀,即耶稣的神性(1:14;约翰一书1:1-3),并且要在世上给耶稣的上帝性作证(15:27);(三)因为“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他们却在世上”,耶稣既特别爱他的使徒,不愿意让他们如无人照顾的孤儿一样,所以祈求父照顾他们(13:33-36;14:18;16:16)。

“圣父”:用“圣”字形容上帝,旧约上已有多次(玛喀比下14:36,参阅利未记11:44;以赛亚书6:3;诗篇71:22;111:9),新约上只有这一次用“圣”字加于上帝父。彼得前书1:16虽用过,是引自利未记11:44;路加福音1:49虽用过,也是引自诗篇111:9。按“圣”字原来的意义,贴用于人身上,是表示和俗务分离,而专务某项神圣工作或某项神圣使命;但若贴用于上帝身上,却有一层更深的意义。假使用现在哲学术语来说,差不多等于“超越”(以赛亚书6:3),再如按圣经的用意来说,上帝的“圣”是他绝对的“美”,绝对的“善”,绝对的“真”,总而言之,是他齐全的齐全。吾主耶稣现在称他的父是“圣”的,是因为他的门徒应该向父这种齐全迈进(玛5:48),应该和世界分离,完全归属于父,履行父的事业,如同耶稣自己履行了一样。“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这一句,在本节和下节之中,是按更可靠的古抄卷译出的,但也有学者依据其他的抄卷译作:“圣父,因你的名,求你保全你托给我的人……”。要明白本句的意思,先该弄清,父赐给耶稣的名,有什么意思?“名”在此指神性和上帝的权能(1:18;14:9),换句话说,父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完全赐给了降生为人的圣子,因此耶稣就能说:“谁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我在父内,父在我内……”等绝对属于上帝的话。“叫他们合而为一”:这一句是吾主耶稣这篇祈祷词的中心思想(21、22、23)。按圣奥古斯丁和波绪厄(Bossuet)的讲解,这句话的意思不外是:耶稣是多么期望使徒彼此相亲相爱,不但在言语上,更该在工作上守望相助,深愿他们真正地精诚团结,合而为一,以表现在上帝圣三之内所有的那唯一的永远生活;换句话说,凡是耶稣的门徒,都该是“一心一意的”(使徒行传4:32)。

“灭亡之子”:按圣保罗的用法是指“假基督”(得后2:3),圣约翰则用来指犹大(参阅诗篇41:10,约翰福音13:18)。犹大起初离开耶稣,然后与犹太人勾结,出卖了耶稣。这是他自己丧亡自己。除了这一个“灭亡之子”外,耶稣把父赐给他的门徒都保全了。犹大的丧亡在他本身来说,固然是一件抱恨终天的不幸事,但上帝却利用了他的邪恶行为完成了救世的大业。“我还在世上说这话”是指耶稣在晚餐厅内所讲的一切道理,特别是指他现在所吐露出来的这篇祈祷词。吾主讲论的目的,是要把他圣心中的喜乐传给他的门徒。吾主圣心的喜乐,是由履行上帝的旨意而来的(15:11;16:24),门徒若要获得耶稣圣心的喜乐,就该效法他,常常谦逊,慷慨,勇敢履行上帝的旨意。

门徒若有耶稣圣心的喜乐,便容易忍受世界的恼恨和攻击。世界恼恨他们,完全和恼恨耶稣一样,因为他们不属于世界而属于天国。身为天国勇兵的使徒,该爱慕世界所恼恨的,恼恨世界所爱慕的。但使徒由于职务的关系,不能完全脱离世界,因此也无法逃避世界的恼恨。基于这种救世的原故,耶稣不求父从世界上撤去使徒,单求父保护他们脱离世界的邪恶。“恶者”二字亦可译作“邪恶”,指“撒殚”(参阅约翰一书2:14;3:12;5:19)。

耶稣为了保护使徒.消极地求父保护使徒不陷于世界的邪恶,积极地求父以真理祝圣他们;这样才可万无一失地使使徒稳渡世海。“真理”,耶稣自己已注明,是上帝的话,是父藉圣子所启示给人类的天国的奥义。依据原文“以真理”亦可译作“在真理中”。基本的意思没有多大出入。总而言之,耶稣是愿意他的门徒生活于真理中,工作于真理中,死于真理中。“分别为圣”是指选拔使徒,委任他们去作真理的宣传员(耶利米书1:5)。耶稣以身作则做使徒的模范,他到世界上来是“给真理作证”(18:37;8:47;10:27),父派遣他来是要他以真理,以爱情,以死亡救赎人类。现在耶稣也为了同样的目的派遣使徒到世界上去。这理想是多么高尚!耶稣好像觉得到今日自己所做的,所说的还不够, 为此他求父以真理使使徒分别为圣,同时他还要为他们自己分别为圣。“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一句中的“分别为圣”异于“父使使徒们”的“成圣”。这里的“分别为圣”是指牺牲祭献而言,其意是谓:“我献祭自己”,“我把我自己献给父作为牺牲”(出埃及记13:2;申命记15:19;希伯来书9:11-14)。本来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行的祭祀是为救赎万民,可是这目的之外,耶稣却另有一个特殊的目的,即祝圣使徒们的使命。

耶稣为他的使徒祈求完毕后,就为那些因使徒的宣讲而要信从他的一切信友——他的教会祈求。因为从今以后,直到世界末日,凡因使徒的宣讲信仰耶稣的人,都是他教会的会员。从18-23节,依教父的讲解,含有圣教会的四大特征:(一)耶稣的教会是从使徒传下来的;(二)是至圣的,因为耶稣为她曾自作牺牲,给她差遣了圣灵;(三)是至一的,有如子在父内,父在子内;(四)是至公的,因为耶稣打发使徒往“世界”上去,为继续他那“拯救世界”的工程。圣奥古斯丁说得真对:耶稣和使徒的任务,不只限于宣传福音。这任务的目的和结果是为造成一个合而为一的一体;或如圣保罗更具体说:“为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4:12)。圣教会的“唯一性”是象征上帝圣三内在的一体生活;换句话说,圣教会不但模仿上帝圣三那深奥的一体生活,并且还分享这种生活。这是耶稣祈求的深意和本意:“就如你,父,在我内,我在你内……”。唯一的信德,唯一的终向,唯一的敬拜,形成了唯一的超性生活,现出耶稣住在他的教会内,叫世人相信耶稣是父所派遣来的基督,上帝的儿子(20:31)。

耶稣要他的信友“合而为一”,还要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就如父和子在圣灵内“合而为一”一样。耶稣把自己的“荣耀”也赐给了他们。这“荣耀”是指什么说的?学者的意见颇多:有的说是指耶稣的爱情,有的说是指耶稣的复活,有的说是指耶稣的圣体,有的说是指耶稣行奇迹的能力。我们不能一一陈述,归纳起来,不外是耶稣自己的“永生”,也就是神学家所说的“恩典”(1:12-14)。耶稣和他妙身的各个肢体,共同分享一个生命,共同占有一个圣灵,就如葡萄树和葡萄枝共同有一个生命一样(15:1-8)。这圣宠的源泉是父的爱,用这永远的爱,父爱了他降生为人的圣子,和与他圣子成为一个妙身的圣子的信友。由此我们可说,信友最大的荣耀喜乐,是父爱我们和爱耶稣一样。使徒圣保罗屡次讲述了这端道理,在弗前三章中,他还详细讨论了这端奥理。

耶稣讲完自己的信友在世应负的使命和应蒙受的荣耀以后,便联想到他们还有个永远的将来,愿意他们将来永远和自己在一起,遂向父祈求说:“父啊,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意思是说:他要归于父怀,也愿我们归于父怀(1:18)。这是“永生”的实现。常同耶稣在一起,自然会看见父赐给他的荣耀,也就是父对圣子所怀的那永远的爱,因为父在创造以前,就在圣灵浩浩无垠的爱情中,爱了圣子(帖撒罗尼迦前书4:17;约翰一书3:2等)。

耶稣在这里就快要结束他的祈祷词了。他在离世归天之时,眼见世界不但不认识父,反而还恼恨父派遣来的,只有他选拔的门徒赖他认识了父,他遂叫他们认识父的名,使他们蒙受父的爱。“名”指父的本性,父的爱情,父的圣德。并且藉真理的圣灵及由圣灵启示的教会,他还要使未来的信友认识父的名。耶稣使使徒和后世的信友认识父名的目的,是要使父爱耶稣的爱永留于使徒及信友的心内,耶稣自己也永留在他们之内。波绪厄对这篇祈祷词下了一个很好的结论:耶稣不能再给我们赏赐比这个更高贵的恩宠了。他已经解释了他降生的奥义,也讲明了圣体圣事的奥义。因此他一说完了那些充满无限爱情无限仁慈的话:“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便要躬行实践他的祈祷词:在世上他已再无事可作,只有离别世界,去完成他那自我的献祭。

上图:目前已发现最早的约翰福音蒲草纸抄本的残简,代号Rylands P52,包括约十八31-33, 37- 38。根据字体的形状,抄写年代可能是主后90-1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