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创世记 第17章 概览

割礼为立约的记号

圣经中记载“我是全能的上帝”(El-shaddai) 的名称,此处尚为第一次;出埃及记6:3称上帝为“全能的上帝”。这名称是古老的,它的意义,按许多学者认为含有全能的意思。上帝促使亚伯拉罕度一种笃信和忠诚的生活,一如以诺和挪亚(5:24;6:9),因为上帝将要与他立约。

2-4节所讲的,不只是上帝一方面的严格诺言,而是一个双方的缔约。上帝反复地用“我与你(们)”的字句,说明立约的决心;并且使亚伯拉罕和他的后代知道,现在所接受的责任,应当谨慎遵行(10节);14节上又提出这种责任的破坏。在以前(15章)上帝既然与亚伯拉罕立了约,并且保证要将迦南地给他做基业;现在上帝再三郑重应许,要祝福他,使他的后裔昌盛。而在亚伯拉罕一方面,要在上帝面前行走(1节),只崇拜上帝自己(7节)和遵行割礼(10节)。这些义务,他的后裔,也应该遵守(8、12、14三节)。这约的条件,是上帝自己所确定者。这是由于他是造物主,而亚伯拉罕却是受造物的原故。立约的目的,一如呼召亚伯拉罕的目的(12:1-3):就是使人类保存唯一真上帝的信仰(7-8节);所以这个真上帝的信仰,在他的后裔中,将不至失落。

5-8节上帝为使亚伯拉罕彻底了解,这种行为的重要,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亚伯拉罕”(Abraham)。这名字含有“多国之父”的意思。在这里我们一如其他的人名,不能以一种语言学的原则来解释,只能以一种普通的原则来解释。本注释之中为统一称呼全部使用亚伯拉罕。

9-14节陈述上帝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是內里的作为。但是上帝也愿有一个外面能看得见的标志一一割礼。这种标志——不是约的本身(11节)。11节只说明一个律法,这由上帝在10节所用的复数“你们”就可以证明。这个律法,为所有的人,即他将来的后裔,都有遵守的职责。此外他所有的“奴仆”也列入遵守这律法的人中。关于割礼的起源和效能诸问题,于本章后,另附有专论。

“割礼”,参考21:4;利未记12:3;路加福音1:59;2:21;使徒行传7:8;腓立比书3:5。

15-16节是述说上帝重新使圣祖知道不久的一个重要事件,不是与亚伯拉罕由婢女所生的儿子以实玛利立约,而是与她不生育的妻子将生的儿子立约。有如上帝给他改了名字,照样也改了撒莱的名字为撒拉。撒拉这名字,含有“多国之母”的意思(16节)。

上帝的应许,使亚伯拉罕惊异,因为这不能不使亚伯拉罕狐疑。他“喜笑”不是喜欢的意思,这不但看出他对目前心中所想的事有所怀疑,而且看出他对上帝的保证(19节),而将寄托在以实玛利身上的指望,也有所疑心。因此圣耶柔米说:“亚伯拉罕的举动是犯了怀疑的过失。”圣保罗在《罗马书》4:16亦论及此事,并且将亚伯拉罕视为信仰的典型;又在《希伯来书》11:11(虽与创世记18:10等相冲突)言及撒拉,说她起初的疑心,为信心所制胜,她信了上帝的应许,与丈夫同寝而怀孕。

上图:1526年8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摩哈赤战役(Battle of Mohacs)中获胜,得到匈牙利西南部作为在东欧的稳固基地,进攻中欧整整一个世纪,并于1529年围攻神圣罗马帝国首都维也纳(Siege of Vienna)。面对奥斯曼威胁的空前增强,本来准备镇压新教的神圣罗马帝国被迫与新教暂时妥协,宗教改革得以继续发展。主后7世纪,以实玛利的后裔穆罕穆德创立伊斯兰教,而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是15-19世纪最强大的伊斯兰教势力。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使希腊文圣经传到欧洲,最终引发了1517年的宗教改革。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颁布沃尔姆斯敕令,宣布马丁·路德及其追随者为非法。而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攻占贝尔格莱德,并于1521-1552年十次进攻欧洲,每一次奥斯曼的威胁都解除了新教的压力、巩固了宗教改革,不是促使查理五世对新教从镇压改为妥协,就是中断了镇压新教的计划,或者援助了新教诸侯同皇帝的战争。而一旦威胁稍有减轻,查理五世就取得了镇压新教的战争胜利。可以说,奥斯曼帝国是宗教改革成功必不可少的外部助推器。马丁·路德就认为,土耳其人显然是神派来的。

上图:1526年8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摩哈赤战役(Battle of Mohacs)中获胜,得到匈牙利西南部作为在东欧的稳固基地,进攻中欧整整一个世纪,并于1529年围攻神圣罗马帝国首都维也纳(Siege of Vienna)。面对奥斯曼威胁的空前增强,本来准备镇压新教的神圣罗马帝国被迫与新教暂时妥协,宗教改革得以继续发展。主后7世纪,以实玛利的后裔穆罕穆德创立伊斯兰教,而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是15-19世纪最强大的伊斯兰教势力。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使希腊文圣经传到欧洲,最终引发了1517年的宗教改革。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颁布沃尔姆斯敕令,宣布马丁·路德及其追随者为非法。而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攻占贝尔格莱德,并于1521-1552年十次进攻欧洲,每一次奥斯曼的威胁都解除了新教的压力、巩固了宗教改革,不是促使查理五世对新教从镇压改为妥协,就是中断了镇压新教的计划,或者援助了新教诸侯同皇帝的战争。而一旦威胁稍有减轻,查理五世就取得了镇压新教的战争胜利。可以说,奥斯曼帝国是宗教改革成功必不可少的外部助推器。马丁·路德就认为,土耳其人显然是神派来的。

21节参阅18:10;21:2。

附注 论割礼

上图:一位纽约的犹太拉比正在给婴儿行割礼。

上图:一位纽约的犹太拉比正在给婴儿行割礼。

(1)割礼的起源和习惯

这种割礼是极古的习惯。并且不仅仅属于以色列人,许多四周的民族也都是如此行的,如埃及人、以东人、亚们人、,摩押人(参阅耶利米书9:26)。按希罗多德(Herodotus):腓尼基人和叙利亚人也有这种割礼的风俗,并且说他们这种风俗,是来自埃及。按卡耳特(Kalt):割礼的起源也许始于埃及人,不过关于割礼,在希伯来和埃及两民族之间,有许多不同之点。按奥利金(Origen):埃及人的割礼仅限于祭司、巫者、天文学士和博学士,按斯特拉波Strabo埃及人任意施行割礼,不单男子,女子及笄。但是犹太人所有的男子生后第八天上,都应当受割礼,至于女子并无受割礼的规定,埃及人受割礼,目的是在求身体的健康和清洁,而希伯来人施行割礼,是含有一种宗教的意义。割礼的风俗,无论在埃及是怎样古老,但是亚伯拉罕决不是由埃及学得了这种习俗,而是受自上帝,作为他与上帝立约的记号,因为圣祖由于上帝的命令,为自己和他的亲属施行割礼,在《旧约》中明文记载,没有割礼的民族只有迦南人和非利士人(创世记34:14;撒母耳记上14:6)。阿拉伯人(以实玛利人)所流行的割礼可能是受自亚伯拉罕的影响。非洲南部有许多民族也施行割礼。

斐洛(Philo)举出四种割礼的原因:

(2)割礼的观念与目的

虽然割礼在热带地区是一种身体健康的方法,但是亚伯拉罕施行割礼,却不是为了这种原因,而是为了一种更高尚的目的,圣犹游斯丁(St.Justin)、金口圣约翰和狄奧多勒(Theodoret)都说上帝使希伯来人行割礼的目的,是以一种有形的记号,与恭偶像而不行割礼的迦南人有所区别。圣托马斯说:割礼的目的,是在使以色列人离开那出自埃及,以后侵入列族。割礼是立约的记号,由于割礼他的子孙成为上帝的子民;这种契约,在上帝一方面是应许亚伯拉罕日后子孙的众多,以迦南地做亚伯拉罕的基业和弥赛亚要诞生在他的后裔中。在亚伯拉罕和他子孙一方面,必须承认唯一的真上帝,遵守对他所有的敬礼和诫命。

(3)割礼的仪式

割礼即割去男子阳物的前包皮,用什么东西割去或割时有什么礼节,摩西没有说明。摩西的妻子西坡拉和约书亚在施行割礼时是用了火石刀(出埃及记4:25;约书亚5:3)。所有的男子应在诞生后第八日受损礼,家中所养的和以金钱买来的男仆也是应受割礼。若问上帝为何要在男子的阳物上,立这约的记号,这是上帝的自由,人不能测透。

(4)其他圣经上有关割礼的记载和意义

割礼是与上帝立约的外面记号(便西拉智训44:21;罗马书4:11),并且人由于受割,不但接受了权利,而且也接受了履行的责任(加拉太书5:3);约的印证附于阳物之上,意思就是说上帝立约的祝福,特是一种繁殖的祝福(创世记1:28;9:1)。以色列先知和其他作家将这种外面的记号,予以灵性化,看为心境的表示,进而主张心受割礼(利未记26:41),因为如果心不受割礼,外面的记号毫无价值可言。出埃及记6:12提及未受割礼的口唇;利未记19:23提及不洁(未受割礼)的果子,“心灵的割礼”一句,按申命记10:16就是除去外教人的举止;“在心灵上受割礼”按申命记30:6是在使人尽心爱慕上帝。耶利米书4:4特别促进人內里的更新,应为上主自行割礼,除去心上的包皮(参阅耶利米书9:25;以西结书44:7;罗马书2:29)。这种外面的记号,为犹太人单单是防御地狱和获得天福的保证。随着《旧约》的终止,约的记号也失去了自己的意义:割礼或不割礼都算不得什么,要紧的是新造的人(加拉太书6:15)。因为在基督耶稣内,割礼或不割礼都算不得什么,唯有以爱心行事的(加拉太书5:6)。信友们由于在基督内所受的洗礼,受了另一种割礼,这种割礼,是基于肉身生活的解除,旧人的摆脱和欲望的制服:你们也是在他(基督)内受了割礼,但不是人乎所行的割礼,而是基督的割礼,在乎脱去肉欲之身(歌罗西书2:11);圣保罗称信友们是为真受割礼的人(腓立比书3:3);并劝勉要预防自行割礼(同上)。使徒会议否认了这割礼的重要(使徒行传15:28;加拉太书2:2)。圣保罗指出割礼实际上已经完全了,已毫无价值可言。他说:亚伯拉罕称义,是在自行割礼以前,他的受割礼,不是他称义的原因,而只是一个引人成义的印证(参照罗马书4章)。

(5)割礼的效力

亚伯拉罕的子孙,由于受割礼,成为上帝的子民;在律法颁布之后,且应遵守律法所有的规定。圣保罗说:“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地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加拉太书5:3);割礼能否赦免人的原罪?神学家对这问题有着不同的论调,有些人承认割礼是旧约的圣事,是圣洗圣事的预像,由于受割礼而获得原罪的赦免,不过原则上与圣洗圣事不同,因为圣洗圣事赦免原罪,是由于圣事本身产生效力(exopere operato),割礼却不是这样;也有些神学家根本否认割礼有赦免原罪的能力,孰是孰非,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从原文上我们不能证明割礼是一件圣事,更不能证明有赦免原罪的能力;所谓割礼是圣洗圣事的预像,这仅言由于割礼而人成为上帝的子民,由于圣洗而人成为圣教会的肢体。

(6)放弃割礼所受的惩罚

但不受割礼的男子必从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约。”这就是说:凡不受割礼的男子,不能视他为上帝的子民,不能将他列入亚伯拉罕后裔之中,不能分享他的信仰和义德,不能做上帝应许的继承者。

#聖經概覽 #舊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