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第9章 概览
掃羅的悔改
- 9:1 掃羅不斷用威嚇兇悍的口氣向主的門徒說話。他去見大祭司,
- 9:2 要求發信給大馬士革的各會堂,若是找着信奉這道的人,無論男女,都准他捆綁帶到耶路撒冷。
本章1-30节,路加将保罗归化的事迹插入在本书前编圣彼得的事录中(1-12章),就如在后编保罗的事录中(13-28章)插入了圣彼得在使徒会议中的事迹一样(15:6-11、27-29),路加照他的体例在此连续叙述保罗此段时间所有的一切事迹,对其他在此时间所发生的事迹,则一概置之不顾。由1-21节所述之事迹发生在圣司提反殉难后不久,大概即发生在36年的秋冬之间,亦即8:5-40所有事迹之前。扫罗,即未来之保罗,由于对律法的热诚(22:3),把司提反杀了,迫害了耶路撒冷的信徒(8:3),还不以为满足,甚至要到巴勒斯坦以外去迫害在逃的信徒。作者说他“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好像说保罗只以“威吓凶杀”为他生活与呼吸的空气一般。扫罗欲到外地去迫害信徒,就先求大祭司约拿单发文书给大马士革各会堂。他有了大祭司的函件,即可对那里的各会堂有行事的职权。按大马士革为叙利亚省南部的通都大邑,当时犹太人在那里有许多会堂。这函件的内容如2节所云,即扫罗来此城的目的:叫他搜查“信奉这道的人”,即随从基督的人,不拘男女(8:3),“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这个计划是扫罗发起的,大祭司似乎先不愿意发给他文书;但终于发下了,扫罗遂携了几个同伴(7),动身往大马士革去了。
- 9:3 掃羅在途中,將到大馬士革的時候,忽然有一道光從天上下來,四面照射着他,
- 9:4 他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迫害我?」
由3节开始记述扫罗的归化经过,出于第三者的手笔,即由路加所作。本书中还有两处记述他归化的经过,都是保罗亲口所述:一是在圣殿中向要逮捕他的人民讲的(22:6-16);一是在罗马总督腓斯督和亚基帕王二世前所讲的(26:12-18)。于注释此处时,我们也拿另二处的记述来相对照。大马士革离耶路撒冷约有二百五十公里。扫罗和他的同伴大概是骑马或骡子去的,可知没有跋涉的艰苦。但奇怪的事发生了:正快到大马士革,按传说,在离南门约一公里的地方,快到正午(22:6,26:13),“忽然”(亦见22:6)一道“大光”(22:6)从“天上”(22:6,26:16)降下射在扫罗身上。这个光“比日头还亮”(26:13),连扫罗的同伴也看见了(22:9,26:13)。扫罗跌倒了,好像“仆倒在地”(亦见22:7)。他的同伴都一同跌倒了(26:14)。此时扫罗清楚地“听见有声音”(亦见22:6,26:14)。用“希伯来”即亚兰话(26:14)问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亦见22:7,26:14)按26:14此声音仍继续说:“你用脚踢刺是难的!”此处所述之异像,为一非凡、实有、而超自然的事实,这是不可置疑的。因为扫罗由迫害教会者一变而成为保罗大使徒,这种改变完全系之于这个非凡的事实。由保罗归化的三种记述中可以归纳得下列三点:(一)所有的光和声音是出乎常规的,因为所发生的效果不同:扫罗和他的同伴全倒在地上,但扫罗听见了这声音,且也懂得了;而他的同伴仅听到响声,却不明了什么意思(见7节与22:9);(二)扫罗除听见声音外,还看见了复活的耶稣;说话的声音是扫罗亲眼看见的耶稣所说的话,他的同伴却没有看见说话的人,也没有明白所说的话(7节与22:9);(三)扫罗立刻明白所有的光、声音与所见的人是超自然的,但起初至少还不确实知道现显的那一位就是耶稣基督。按“你为什么迫害我”一语,能提示扫罗与他说话的人可能是他在信徒身上所迫害的耶稣,但在发言者表明身份以前他还不能确知是谁。
- 9:5 他說:「主啊!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
- 9:6 起來!進城去,你應該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
扫罗遂问说:“主啊!你是谁?”按原文“主”(Kyrie)含有极尊敬之意。天上的答复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亦见于23:8,26:15,22:8多“拿撒勒人”一语)。耶稣用这话给扫罗启示了自己还活着,并与受迫害的信徒为一体。圣奥斯定说:“肢体虽在地下,头却在天上呼喊。”。后日保罗所讲的“基督的身体”道理。实孕育于此(歌罗西书1:18;以弗所书22:23等)。由6节耶稣吩咐扫罗的话开始,扫罗就成了使徒,是由复活的耶稣直接所选的,就如其他使徒被耶稣在世时所选的一样,因为他们接受宣讲福音于普世的使命也是在耶稣复活之后(马太福音28:18-20)。因着此次显现保罗升为使徒(哥林多前书9:1,15:8)。彼得在选新使徒时所要的条件:是给复活的耶稣作见证人(1:22),保罗也符合了这个条件。
- 9:7 同行的人站在那裏,說不出話來,因為他們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
当耶稣与扫罗谈话时,他的同伴已从地上起来,站在一傍,只听见说话的声音,却不懂所说的,也看不见什么人。路加此处愿意指出扫罗的同伴是此非常事件的见证人。
- 9:8 掃羅從地上起來,睜開眼睛,竟不能看見甚麼。有人拉他的手,領他進了大馬士革。
- 9:9 他三天甚麼都看不見,也不吃也不喝。
扫罗站起来,虽睁开眼,“竟不能看见什么”,因为很强烈的光——基督辉煌身体的光荣使他的眼睛失明了(22:11)。看,以前叱咤风云,咆哮如雷的扫罗,如今两眼漆黑,由人牵着手进了大马士革。路加医师由医学方面还记述了十分重要的事:即扫罗除了眼瞎之外,又三天不吃不喝,这是否是非常的事?这一定是由于在显现中同耶稣谈话时心理上受的激励,但一定也是由于扫罗同耶稣神交密谈所致。他不断在祈祷,等待所许的更进一步的启示(11)。
- 9:10 那時,在大馬士革有一個門徒,名叫亞拿尼亞。主在異象中對他說:「亞拿尼亞!」他說:「主啊,我在這裏。」
- 9:11 主對他說:「起來!往那叫直街的路去,在猶大的家裏,去找一個大數人,名叫掃羅;他正在禱告,
在大马士革有个“门徒”,即基督徒,名叫亚拿尼亚。按22:12保罗亲口称他是虔诚的犹太人,在大马士革很受其他犹太人的重视。他几时成为基督徒不得而知。耶稣选了他作为自己以仁慈对待外邦使徒的工具。耶稣在异像中,大概藉梦境启示给亚拿尼亚当行的:叫他起来去见名叫扫罗的大数人,即生在基利加大数的一个人(21:39)。耶稣也指示给他寻找扫罗的一切记号:扫罗住“犹大的家里”(对此犹大的为人不得而知,大概是旅馆的主人),在“直街”。按此街在大马士革今日仍存,此街分城为东西二部。耶稣为使亚拿尼亚放心又加了另一特征说:“他正祷告。”虽然如此说,但仍不能使他放心。
- 9:12 在異象中( [ 9.12] 有古卷沒有「在異象中」。)看見了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進來為他按手,讓他能再看得見。」
12节为路加所增,是叙述同时扫罗所得的异像。扫罗祈祷时,见了亚拿尼亚“进来按手在他身上”的异像。这样,耶稣准备了扫罗的心,为接受未来的事。
- 9:13 亞拿尼亞回答:「主啊,我聽見許多人講到這個人,說他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待你的聖徒,
- 9:14 並且他在這裏有從祭司長得來的權柄,要捆綁一切求告你名的人。」
亚拿尼亚总未见过扫罗,但他对此人获得的消息使他怀疑,因此向主说出此人在耶路撒冷怎样难为信徒的话。亚拿尼亚大概也听说扫罗进大马士革城,变成了瞎子(见17节)。但不知道他已幡然改变。此处当注意亚拿尼亚称耶路撒冷的信友为圣徒或圣者(13)。此种称呼在新约中,不但指巴勒斯坦的信友(9:32、41,26:10;罗马书15:26、31;哥林多前书16:1、15;哥林多后书8:4,9:1、12),而也指别的教会的信友(另外见于各书信的致候辞中,如哥林多后书1:1,亦散见于各书信中,如罗马书8:27;哥林多前书6:1、2;歌罗西书1:4等)。是为什么原故?因为在旧约中,凡被祝圣为事奉上帝的人,都已称为“圣者”(出埃及记19:6;但以理书7:18等);对信仰基督的人更当称为“圣洁的”(彼得前书2:5、9),因为基督徒因着领洗(以弗所书5:26、27),因着领受圣灵等神恩已成为圣,且被召为圣(彼得前书1:15、16)。
- 9:15 主對他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
- 9:16 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
耶稣为消除亚拿尼亚的疑难,就叫他去,并说明扫罗已全然改变,现今成了上帝“所拣选的器皿”,即谓向外邦人、国王和以色列人传福音的适当人选。耶稣此时把保罗的使命已启示给亚拿尼亚:他要当外邦人的使徒(26:21;加拉太书2:7),在国君前宣讲基督(士求·保罗13:7-12;迦流18:12-16;腓力斯24,非斯都25:6-12;亚基帕王二世25:23-26:32;也许在尼禄皇帝前),也要在以色列人前给耶稣作证,因为保罗在给外邦人传教之前,常是先向犹太人宣讲福音(13:14-46,14:1,16:13等)。耶稣又预言他为自己的名字要受很多苦;各种磨难危险都在等候保罗(哥林多后书11:23-28),但他喜欢忍受这一切(哥林多后书12:10)。按26:16-18的记载:这一切有关保罗未来的使命,是耶稣亲自启示给保罗的,并不是启示给亚拿尼亚的(详见26:16-18注)。
- 9:17 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掃羅弟兄,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再看得見,又被聖靈充滿。」
- 9:18 掃羅的眼睛上立刻好像有鱗一般的東西掉下來,他就能再看得見,於是他起來,受了洗,
- 9:19 吃過飯體力就恢復了。
亚拿尼亚就遵命到了扫罗那里,先给他按手。所谓按手,即按手在他头上。这仪式有什么目的?按12节所说是为叫他再看见,所以与28:8的按手有同样的目的,即治病。可知亚拿尼亚有治病的神恩(哥林多是前书12:9、28、30)。他称扫罗为“兄弟”,即同属犹太国民,或更好说,是同属一个信仰,一个基督教的人。有许多学者由17节亚拿尼亚所说的话,假定扫罗在领洗之前受了圣灵,就如10:44所记在哥尼流家中所发生的一样,不过为明了此事,当知亚拿尼亚是否能因按手赋给人圣灵?他是否是长老?我们不得而知。大概应当说扫罗在领洗时才领受了圣灵。按手的效果仅是治他的瞎眼。路加医生记录亚拿尼亚给扫罗按手以后说:“扫罗的眼睛上,好像有鳞立刻掉下来,”所以从眼中落下的不是鳞甲,而是类似鳞甲的东西。似鳞甲的东西一掉下来,扫罗立即能看见了,的确是大奇迹!按22:14-16所述。亚拿尼亚给扫罗付洗前,先讲了一篇话。路加此处仅简略地说:扫罗“于是起来受了洗”。扫罗领洗时一定充满了圣灵,但没有使徒覆手后所有的外面的现象(8:18、19,19:8)。路加医生又接着记述:扫罗“吃过饭就健壮了。”他疲倦无力是因为他三日禁食或过于紧张的原故。
掃羅在大馬士革傳道
- 掃羅和大馬士革的門徒一起住了些日子,
- 9:20 立刻在各會堂裏傳揚耶穌,說他是上帝的兒子。
按19b-25的记述看来,好似保罗自归化以后,直到赴耶路撒冷,继续住在大马士革,但由加拉太书1:17、18得知,他赴耶路撒冷是在归化后三年之事。路加此处叙事简略。按加拉太书1:17的记述,保罗归化后在大马士革住了一个时期,然后遁居阿拉伯旷野,以后又回了大马士革。如果我们细读19b和23节对时间所记录(“同住了些日子”,“过了好些日子”),似乎可将保罗在大马士革的讲道分为两个时期:(一)先是很短的时期(也许几个星期),然后保罗退入旷野;(二)以后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直到犹太人想杀害他,他才逃出大马士革,到了耶路撒冷。大概保罗在大马士革初期讲道当在公元36年秋冬之间,二期讲道约在37与39年之间。保罗遁居阿拉伯多久,我们不得而知,大概仅几个月的工夫。扫罗归化后并未丧失他火烈的气质,但将这气质用为事奉耶稣基督。他即刻宣讲耶稣基督,声明他是基督。扫罗的听众定是居留在大马士革的犹太人,他给他们讲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大概不是论的耶稣的神性,而是论他的基督的尊位(与22节同),因为“上帝的儿子”也是犹太人对基督的称谓。有的学者以为此处论的是耶稣的神性,若如此讲,本书仅有此处公然向尚未归化的犹太人讲耶稣的神性(“上帝的儿子”一词仅见于此,8:37论耶稣为“上帝的儿子”的经文并非原文)。至于在保罗的书信中,对耶稣为“上帝的儿子”的称谓,都含有神性的真正意义,因为是向基督徒写的(加拉太书1:6,2:20,4:4-6;罗马书1:3、4、9;帖撒罗尼迦前书1:10)。
- 9:21 凡聽見的人都很驚奇,說:「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不就是這個人嗎?他不是到這裏來要捆綁他們,帶到祭司長那裏去嗎?」
扫罗论耶稣所讲的引起了犹太听众的惊讶,因为他们深知他是怎样的人,他来大马士革有什么目的(见1、2两节)。
- 9:22 但掃羅越發有能力,駁倒住在大馬士革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
22节所述的是属于扫罗在大马士革二期讲道的事,他由阿拉伯旷野回来。神力越发增加了,以前他在迦玛列的足前所学的推理和方法,现今就用那推理的方法,在圣经中找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耶稣是先知所预言的基督,使犹太人惊惶不已。耶稣为基督的论题,本是使徒们常向犹太人所讲述的,但承袭了圣司提反精神的扫罗,在讲道时所用的论证法和激烈言辞,是无人能抵当的(参见6:10,7:51-53)。
逃脫猶太人的謀害
- 9:23 過了好些日子,猶太人商議要殺掃羅,
- 9:24 但他們的計謀被掃羅知道了。他們晝夜在城門守候着要殺他。
- 9:25 他的門徒就在夜間用筐子把他從城牆上縋了下去。
扫罗第二次在大马士革时所有的活动收到了成效(大概有二年的时间),因此当地的犹太人要谋害扫罗,就像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处置了司提反一样,但在大马士革政治与宗教的情形不同,所以他们预先要准备杀害扫罗的计谋。然这计谋不秘,为基督徒所探知,他们就劝扫罗找一脱身之计。同时犹太人大概贿赂了大马士革城的当局;按哥林多后书11:32当时管理此城的是亚哩达王手下的提督;他既得了犹太人的贿赂,就派犹太人白日黑夜常把守城门,不要让扫罗逃走了,免得枉设杀害扫罗的计谋。此时扫罗为脱此危险,以走为上着。夜间比较容易行事,“他的门徒,”即扫罗所劝化的犹太人,遂用篮子将他由城上缒下来,放他逃走了。按大马士革的民房有建筑在城墙上的,窗户向外,扫罗大概先隐在一个基督徒家中或朋友家中,夜间门徒用篮子由窗户将他缒下来叫他脱身逃走了(参阅哥林多后书11:33)。
上图:1890年拍摄的大马士革城墙,保罗从这里缒下。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掃羅在耶路撒冷
- 9:26 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大家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
- 9:27 只有巴拿巴接待他,領他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士革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
扫罗由大马士革逃出之后,就往耶路撒冷去,这是他归化后第一次去圣京。他去那里的目的是为拜访使徒之长彼得(加拉太书1:18)。时在公元39年。他到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即与基督徒交接来往,但是“他们却都怕他”,这是很容易明白的。那不是以前残害本城信友的扫罗吗?若是在大马士革归化了,是否是出于真心?或者是出于诡诈,以便易于消灭教会?这是耶路撒冷城当时信徒的心理,因此不敢与他交接。但熟识扫罗真心归化的巴拿巴(扫罗与巴拿巴二人可能是迦玛列门下的同窗,二人亦是很要好的朋友)前来替扫罗解释,他“接待他,领去见使徒”,消除了教会对他猜忌的心。
- 9:28 於是掃羅在耶路撒冷同門徒出入來往,奉主的名放膽傳道,
- 9:29 並和說希臘話的猶太人講論辯駁,他們卻想法子要殺他。
- 9:30 弟兄們知道了,就帶他下凱撒利亞,送他往大數去。
按加拉太书1:19所述,扫罗此次在耶路撒冷所见的使徒只有彼得与小雅各。此处说:扫罗“出入来往”,是说他同使徒和信友们有密切的来往,起居饮食常在一起(参阅1:21),坦白表示自己是耶稣基督的门徒。扫罗现今就像以前在大马士革一样讲道,但他另外与由外地归来的犹太人(与司提反同)讨论辩驳。他的辩证一定十分强而有力,就如司提反所有的一样,他们就想杀害他。扫罗由大马士革逃避了危险,现今在耶路撒冷又陷在同样的危险中,此城的信徒对扫罗的安全很是焦急:一方面,因扫罗的活动似乎也危害了他们的平安(见31节),而另一方面,耶稣对扫罗别有措施,就如22:17-21所述,扫罗在圣殿内已有了启示,所以他甘愿离开了耶路撒冷,他在那里只居留了十五天(加拉太书1:18)。信徒们送到他凯撒利亚,由那里乘船回自己的出生地,即基利加的大数。路加在本章25-30节一段,仅略提扫罗在归化后所有的活动,由13-28章才正式记述他的一切传教工作。
- 9:31 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建立起來,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逐漸增多。
本书作者于31节略述教会的状况:这是他另起一段时所有的惯例。遂后接着记述彼得的事迹。今后所述之事对路加有重大关系,但不是本章32-43节所记述之事,因为这仅是述彼得到临近约培的沙伦平原的一个序幕,主要的记事是10-11:18有关百夫长哥尼流和他全家的归化、受洗和入教:使徒之长给外教人打开了入教之门。这件重要的大事是发生在哪一年?若路加以编年叙事,似乎当在39年或40年,就如一些学者所主张的。但这主张是否可靠?依我们看来,此事似乎应当提前,就是当在保罗归化后第一次到耶路撒冷之前。根据什么理由呢?因为保罗与彼得的谈话中(参阅加拉太书1:18:使徒行传9:27)不能不提到耶稣选他作外邦使徒,且在圣殿中又因启示加以保证的事(22:21)。若果如此,那么彼得为什么不明白天降“方布”的异像呢(10:11-16)?若是承认这异像发生在他们会谈之前,那就没有什么困难了。所以当说路加没有按编年的体例记述一切:9:23-30所述之事,当在9:32-11:18所述之事以后。若问:这事到底发生在那一年呢?这却不敢说一定,大约是在38与39年之间。——31节叙述教会在犹太、加利利和撒马利亚,即约旦河西巴勒斯坦的情形。可奇的是路加此处忽然提出了“加利利”来,他到此时还没有记述在那里传教的事。明显地,使徒们在司提反殉教之后,不但在撒马利亚和犹太(8:4-40),而且也在耶稣和使徒们的本乡开始宣传了福音。路加略去许多事未提,就如在路10:13忽然提及了哥拉汛,其实路加以前从未提及过耶稣在该处传教的事。教会“都得平安”,是说圣司提反死后扫罗所发动的教难(9:1、2),因他的归化而渐渐停止。教会因享平安,“被建立”,即组织完善了。“凡事敬畏主”,是说教友生活度日都遵照主的诫命。“蒙圣灵的安慰”,是说圣灵赐与每个信友的鼓励与安慰,使教友的数目天天增加。
以尼雅得醫治
- 9:32 彼得在眾信徒中到處奔波的時候,也到了住在呂大的聖徒那裏。
- 9:33 他在那裏遇見一個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癱瘓,在褥子上躺了八年。
- 9:34 彼得對他說:「以尼雅,耶穌基督醫好你了,起來!整理你的褥子吧。」他立刻就起來了。
- 9:35 凡住呂大和沙崙的人都看見了他,就歸向主。
彼得就在教会平安的时期去巡察沙伦平原中教会的情形,这平原中主要的城市是吕大、约培和凯撒利亚。彼得在吕大(此城离耶路撒冷五十公里,离约培二十公里),视察“圣徒”即信友,在此处遇见了一个患瘫痪的人,名叫以尼雅,他已八年不能起床。彼得未等病人请求,就因耶稣基督的名字立刻把他完全治好了,就如耶稣在世时对瘫子所行的一样(路加福音5:18-26)。这个奇迹不但传遍了此城,而且也传遍了全沙仑平原,因此有许多人“归服主”。
多加復活
- 9:36 在約帕有一個女門徒,名叫大比大,翻出來的意思是多加( [ 9.36] 「多加」意思是「羚羊」。);她廣行善事,多施賙濟。
- 9:37 當時,她患病死了,有人把她清洗後,停在樓上。
彼得在临近地中海的约培城复活了一个“女徒”,即女教友,她名叫大比大(路加在此处将她的希伯来名译为希腊名“多加”,即“羚羊”的意思。希腊女人也多取此名)。这女人一生行了很多善事,周济了很多穷人。彼得还在吕大的时候,这女人生急症死了。她死后,按当时的风俗洗了她的遗体也涂上香料,就停在楼上。
- 9:38 呂大原與約帕相近;門徒聽見彼得在那裏,就派兩個人去見他,央求他說:「請快到我們那裏去,不要躭延。」
- 9:39 彼得就起身和他們同去。他到了,就有人領他上樓。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她們同在時所做的內衣外衣給他看。
吕大离约培二十公里,彼得在那里所显的奇迹也传到了约培,此处的信友就打发两人去请彼得来行奇迹。彼得来到,上了停尸的楼上,看见哭泣的寡妇们;那些寡妇指给彼得看死者在世时所行的善事,为感动彼得复活慈善的施主。大比大大概有一所缝制衣服的工厂,加惠当地的寡妇很多。新约中屡次记载教友照顾寡妇的事,不过当时在教会内尚未有照顾寡妇的一个组织,但在保罗给提摩太写信时已有了这样的组织(提摩太前书5:4-16)。
- 9:40 彼得叫她們都出去,然後跪下禱告,轉身對着屍體說:「大比大,起來!」她就睜開眼睛,看見彼得,就坐了起來。
- 9:41 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那些聖徒和寡婦都進來,把多加活活地交給他們。
彼得显此奇迹所行的颇似耶稣复活睚鲁时所行的一般(马可福音5:40-43;路加福音8:54-56),所不同者是彼得“跪下祷告”,先求耶稣复活死者,然后下命说:“大比大,起来!”死者就睁开眼看彼得。也坐了起来。彼得扶她站起来,随后叫众人来看他所复活起的死人。
- 9:42 這事傳遍了約帕,就有許多人信了主。
- 9:43 此後,彼得在約帕一個皮革匠西門的家裏住了好些日子。
这奇迹的消息传遍了全城(见35节),“有许多人信了主”即奉了教。彼得大概为了教导新教友,在约培住了“一些日子”,也许住了数月之久。此时他住在一个名叫西门的硝皮匠中。“硝皮匠”即制兽皮的人,按10:6的记载,此人住在海滨,或者为了洗兽皮用水方便的原故;此人也必定是一位信友无疑。
上图:硝皮匠西门的家,位于约帕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