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使徒行传 第7章 概览

司提反當眾申訴

大祭司为公议会的当然主席。他听了控告司提反的罪状(6:13、14),就询问被告说:“这些事果然有吗?”这大概只是官式的讯问。至于这位大祭司是谁,学者们意见不一:有些学者以为是该亚法,但按我们所有的意见,当为约拿单,即前任大祭司亚那之子。因为于公元三六年逾越节,叙利亚的督导使威忒里约已将该亚法撤职,任命约拿单为大祭司。圣司提反的殉难似乎应在三六年的秋冬之交。

圣司提反在公会所讲的辩护辞是本书最长的讲演辞。司提反已自知必死无疑,所有的辩护词若说是为自己辩护,不如说是为基督辩护。这一篇演讲可以当作首先殉道者的精神遗嘱。在本篇演辞中虽总没有提及耶稣的名字,但无疑地所讨论的主要对象是耶稣,这是他给耶稣做的最后证言。在注释本篇之前有几点必先加以认识:

本篇所述的史事,除2a算是一个小引外,可以分为三段:

随后于51节开始结论,但为公会议员所打断。——本篇演辞不是照希腊演说家的规例,而是合乎闪族人演说的规例,因为是一个犹太人向本国人讲话,所用的典故和成语都是从圣经上引来的。在下边注20内,我们要把本辩护辞的主要成分作一个简短的综合,为更易于明了圣司提反的思想。“诸位父兄请听!”为演辞的小引,表示他对以色列民和公会议员所有的敬意,并为唤起他们的注意。

由2b-16为第一段:论圣祖时代。在此段内圣司提反心中表示快乐,因为在圣祖时代以色列人事奉敬拜上主,不用律法,也不用圣殿,且又是在巴勒斯坦以外。圣人讲述这时代的历史有些是根据民间的传说,这些传说虽不见于圣经,但都是为人民所公认的。在下边注释中我们要提出这些传说与圣经所有的差异之点,但这些差异之点并不妨碍圣经的启示。此外,圣司提反的辩证所采的根据多与旧约相符合,虽也有些根据是经外的传说,也决不减低辩证的力量。称上帝为“荣耀的上帝”,是因为上帝显现于人时多次在光耀的云彩中发现(出埃及记24:15)。按创世记15:7所载:上帝初次发现给亚伯拉罕是在迦勒底吾尔,正如此处所记的,“当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在美索不达米亚还未住哈兰的时候,荣耀的 神向他显现”(2b)。

3节所引上帝向亚伯拉罕所说的话,按创世记12:1是在哈兰,但这样的话,或其他类似的话,如创世记15:7,可能在亚伯拉罕来到哈兰以前上帝也曾向他说过了。4节司提反说:亚伯拉罕在他父亲死后,奉上帝的命从哈兰迁往迦南地。但按创世记11:26、32,12:4所载的亚伯拉罕的年龄和他父亲他拉的年龄,推知他拉在亚伯拉罕去迦南(巴勒斯坦)时尚在世。如果我们按撒马利亚人的摩西五经所载的年龄来推算,正与司提反在此所述的相合。这大概是因为希伯来文古卷中有关他们的年龄数字有所残缺之所致。

亚伯拉罕虽然在巴勒斯坦没有受到一块土地,即连脚掌那么大的地方也没有受到(此语引自申命记2:5),但得了上帝的应许,要将这地方赐给他的子孙,虽然领这应许时还没有儿子(创世记13:15、16,16:1)。圣经上虽然记载亚伯拉罕在巴勒斯坦买了一块地,即麦比拉、幔利前、以弗仑的那块田和其中的洞,并田间四围的树木(创世记23:17、18)。但这块地并不能称为“赐给他的产业”。亚伯拉罕的后代子孙要流亡异地,即埃及,共四百年之久(创世记15:13,参阅出埃及记12:40;使徒行传13:20),并在该地被迫为奴,但上帝要救他们(创世记15:14),为的是要在此地,即巴勒斯坦敬拜上帝。最后数语引自出埃及记3:12。

关于上帝赐给亚伯拉罕割损的盟约,见创世记17:7-14;亚伯拉罕生以撒并给他割损,见创世记21:1-4。以撒生雅各,见创世记25:19:雅各生十二个儿子,由此十二子分为以色列十二支派,见创世记35:22-26;民数记1:20-47。

关于约瑟的历史见创世记37-41章。

关于约瑟和他哥哥们的其他事迹,见创世记42-45章。14节述约瑟的家属共计七十五人,是引自七十士译本。按希伯来原文为“七十人”。

关于雅各往埃及以及他的死与埋葬,见创世记46-50章。但在此我们当注意:按创世记50:13雅各是葬在麦比拉的山洞中,而不是在示剑。再按约书亚记24:32的记载:在示剑只葬了约瑟,没有提及埋葬其他死在埃及的宗祖的事。司提反说:“亚伯拉罕在示剑用银子从哈抹子孙买来的坟墓里”:但按创世记33:19、20是雅各在示剑买了一块田地。此处与旧约所载之所以不同,大约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口传。为解释这些差异之点,很不易为。大概各位圣祖的骨骸,历代有迁葬的事,但我们不知道此处司提反所依据的口传是属于那一时代。

17-43为第二段:论摩西时代。司提反论此时期讲演颇长,且对摩西加以赞美,这是间接反驳那些告他轻视摩西和其律法的人。17-20是简述摩西诞生前的光景,见出埃及记1:7-22。

司提反在20-22节论及摩西的诞生、被抛弃、被救、以及童年和青年所说的,与出埃及记2:1-10所载的相同,但此处的特点是对摩西的赞辞。首先说他为“上帝所喜爱”,即希伯来人称人“俊美非凡”的意思,以为人形体的俊美是上帝所赐的。关于摩西形体的俊美,犹太文士、斐洛、约瑟夫等都有此传说。亦参阅希伯来书11:23。其次论到他学习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关于此点,亦不见于其他经书,只见于文士的传说,如斐洛等。其后再论及他“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对摩西的口才也是文士和斐洛屡次所提及的,虽然摩西曾否认自己有这种口才,见出埃及记4:10。

关于23、24二节见出埃及记2:11、12。此处特记他“四十岁”,关于此点,也只见于文士的传说,至于说他的兄弟,即他本国人不明白他要“搭救他们”一句,是司提反的推论之词,此语亦见于斐洛。

26-28见出埃及记2:13、14。论摩西逃亡米甸并生有二子的事,见出埃及记2:15-22,18:3、4。

30-34与出埃及记3:1-10相合。

由35-43节司提反的演辞,渐渐急烈起来。他固然仍继续述说他所颂扬的摩西,但虽然口中说的是摩西,可是他的目标说的是基督,摩西仅是他的预像而已。司提反在此称摩西为“作救赎的”,是把所预指的(基督)的荣衔。贴在预像(摩西)身上了,因为全旧约中未曾将此荣衔归之于摩西。“藉那在荆棘中显现之使者的手,”即藉使者辅佑帮助的意思,摩西拯救以色列人出离了埃及。渡过了红海,照顾他们在旷野中四十年之久(此大段历史见出埃及记5:1-12、36,12:37-15:27并摩西五经其他部分)。摩西的确是他们的首领和拯救者。

37节见申命记18:15,是预指基督,圣彼得也曾把这预言贴在基督身上(3:22、23)。

摩西在西乃山藉着使者当居间人(加拉太书3:19:希伯来书2:2)领受了“活泼的圣言”,即律法(出埃及记20:123:19)。司提反又接着说:然而“我们的祖宗不肯听从”摩西,却拒绝他(引自出埃及记32:1),制造了金牛犊,向它献了祭品,事见出埃及记32:4-6。

上帝为以色列人敬拜金牛犊偶像的罪过,就转身离开他们,任凭他们以各种偶像与天上的星辰当神恭敬(参阅申命记4:19)。司提反就引了阿摩司(5:25-27)的话来作证明(所引的话是按《七十士译本》,“巴比伦”一语除外)。“巴比伦外”一语,按希伯来原文本作“达默协克以外”,大概是司提反有意变更的,因为巴比伦充军远比亚述充军更为人所共知的原故(见阿摩司书5:25-27)。

44-50为第三段:论摩西以后直到大卫和所罗门时代。司提反对此时代所最着重的,即早期在旷野时的会幕和所罗门及以后的圣殿。他提出这个论题,有意驳斥控告他说了亵渎圣殿的话(14)。他称会幕为“有法柜的帐幕”,即“作证的会幕”,因为在内里有约柜和十诫法版,这两件东西是上帝启示他的旨意的凭据。这会幕原来是上帝命摩西按上帝所出的形式制造的(出埃及记25:40-26:37),以后经约书亚运到巴勒斯坦,直到大卫时代做为以色列人敬拜上帝献祭的圣所。“当 神在他们面前赶出外邦人去的时候”,即指客纳罕人在以色列人来到以前所居住的地方;以色列人为占据此地必须打仗将他们赶走,方可安居。

大卫“在 神面前蒙恩”,即得了上帝的欢心(路加福音1:30)。他虽然如此,但当他恳求上帝为上帝修盖圣殿时(参阅诗篇132:5),却未获允准(历代志上17:4);上帝仅准了所罗门为他修盖殿宇(列王纪上6:1、2)。司提反立即接着说:“其实,至高者并不住人手所造的”(亦参阅使徒行传17:24),并为证实他这话,遂于49、50征引了以赛亚书66:1、2两节的话来作证明(参阅以赛亚书此处注释)。——在上边这一篇叙述历史的讲演中,若是把辩护的部分摘出看一看,可知他怎样会为自己和基督辩护:

司提反如果讲明了吾主耶稣基督已启示了上帝施救的新计划,那么也就是说明新约已代替了旧约。人所建的圣殿业已废除,如此,也就不能控告司提反犯了亵渎的罪。

51-53为演辞的结论。在上边三段中除了辩护的成分以外,司提反还故意加了一些攻斥的成分:即约瑟被他的兄弟们出卖(9);摩西被误解(25),被本国人拒绝(35);以色列人在旷野敬拜偶像等(41-43)。司提反如此讲演,不但保护了自己,并且还反驳了所有的控告,听众对这些话定然显出了不耐烦、嫉恨和狂怒的态度。司提反有见及此,知道再继续引述历史的证据,已没有用处,遂立即下了结论。这结论的确十分激烈:他称听众为“硬着颈项”(出埃及记33:3、5;申命记9:6)和“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耶利米书4:4、6、10)。“时常抗拒圣灵”,就是说你们时常反抗圣灵所派来的摩西和众先知。正如你们的祖先一样,因为全旧约书中几乎完全记载着以色列人反抗上帝的使者的事迹。随后司提反又继续说:你们的祖先迫害了先知们(历代志下36:15、16),且杀死了他们:实在地,旧约中记载了许多杀死先知的事迹(列王纪上18:13;厄下9:26),并按犹太人的传说:耶利米和以赛亚等也是被杀的(马太福音23:29-37;希伯来书11:32-38)。“你们的祖宗”所杀死的那些先知们都曾预言过“那义者”,即基督的来临(3:14),而现今你们在默西亚来临后,却成了“那义者的出卖者和凶手”(2:23)。你们这些穷凶极恶的人与那些由天使接受摩西律法竟不遵守的人完全一样。

眾人用石頭打死司提反

司提反一定还愿以同样的急烈言辞继续攻斥公会议员们,但那些直到此时抑制愤怒的人,就“向他咬牙切齿”,使他闭了口。

司提反却“被圣灵充满”,因异像看见了“上帝的荣耀”,即看见了上帝发显时辉煌耀目的景象,同时也看见了“耶稣站在 神的右边”,来迎接他。司提反不能抑制他所有的无限喜乐,遂给基督作证说:“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 神的右边”,所说的“人子”即是基督(路加福音22:69),“站在上帝右边”,即明认耶稣的神性(参见马太福音26:63-66)。

司提反的这几句话在公会中掀起了真正的混乱和暴动,那些做议员的判官们“大声喊叫,捂着耳朵。”不再听他的其余的话,就都由坐位上站起来。一致扑向他去。也没有判定罪,就把他拉到城外(利未记24:14),用石头砸死了:这是对亵圣者的当处之罚(利未记24:16)。

按申命记17:6、7处死这样的犯人,需要两三个证人,并且证人必须先动手抛石。路加记载了一句十分重要的话:即“作见证的人把衣裳”,也就是作见证的人先脱衣服,“证人”大概即6:13所提的“假见证”,“脱下自己的衣服”,即脱下外氅或外衣,好便于执刑,“放在一个少年人名叫扫罗的脚前”,扫罗即后日的使徒保罗(22:20),他此时是看守衣服的少年人。按原文“少年人”,是指由二十四岁到四十岁的人。

证人们先抛了石头,众人也随着向司提反抛去。但司提反此时却心平气和,直立不动,任人击打,并祈求耶稣来接去他的灵魂。及至力量不能再支持时,就跪下大声喊说(参阅马太福音27:50;马可福音15:37):“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这是司提反最末的一句话,我们看首先致命者实在师法了耶稣的死:“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46、34)。司提反可说完全效法了耶稣爱仇的榜样。

路加在最后又指出扫罗(即保罗)当时对司提反的死所持的态度:“扫罗也喜悦他被害”(26:10)。按作者的本意,这句话是请读者注意:殉道者的血给教会产生了一位外邦人的大使徒。正如我们上边说过的:保罗就是司提反的承继人。——此处我们要讨论另一问题:就是公会没有得到罗马巡抚的明令,怎么能处死司提反呢?因为我们知道当时犹太人并没有处死犯人的权柄(见约翰福音18章的相关注释)。关于这个问题有各种解释:有人以为这是出于人民猝然的暴动行为,就如后日保罗在圣殿祈祷时,若没有罗马军队及时加以保护,定遭暴民的毒手(21:27-36)。但有些人——我们也以为此说较妥——以为此事发生在罗马巡抚出缺之时,即当彼拉多被撤职查办,而新巡抚玛尔切罗未到任之前。雅各被杀时也有同样的情形。公元36年是圣司提反殉难之年,也是保罗归化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