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第19章 概览
保羅在以弗所
- 19:1 亞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經過了內陸地區,來到以弗所,在那裏他遇見幾個門徒,
保罗第三次传教行程中使徒事业的核心是在以弗所的传教工作。路加在本章中给我们叙述的就是他在以弗所的传教工作,不过这叙述仅是凤毛鳞角,并非全貌。有些事迹由哥林多前后二书,亦可略知一二。保罗留居以弗所城几乎是连续的,为时大约三年(见20:31),约由54年秋至57年5月。当以弗所城发生暴动时,迫使他离开此地。当亚波罗先后于以弗所及哥林多城工作时(见18:24-28),保罗正在巡视加拉太地区和弗吕家(见18:23),最后从“上边一带地方”,即较高的地方,即从议院省亚细亚的山区地带“来到以弗所”,这样实践了他要再来此的诺言(见18:21)。以弗所其时为罗马亚细亚行省的省会,位于爱琴海东岸,是当时全小亚细亚的最大商港。此城的亚底米神庙,在全罗马帝国最为驰名。因此在整个外教世界中享有宗教上的伟大声誉。此城因居民国籍复杂,可称为国际城市,侨居于此的犹太人也很多。
- 19:2 問他們:「你們信的時候領受了聖靈沒有?」他們說:「沒有,我們連甚麼是聖靈都沒有聽過。」
- 19:3 保羅說:「這樣,你們受的是甚麼洗呢?」他們說:「是受了約翰的洗。」
保罗在以弗所“遇见几个门徒”,这些门徒像亚波罗过去一样,是半截基督徒,说不定还是亚波罗的同伴或门徒。使徒问他们是否已领受了“圣灵”,他们答说:“也未曾听见有圣灵赐下来。”因为他们只是“单晓得约翰的洗礼”(参见18:25)。
- 19:4 保羅說:「約翰所施的是悔改的洗禮,他告訴百姓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那位,就是耶穌。」
保罗就将若翰的“悔改的洗礼”与基督的洗礼(参阅约翰福音1:26-37;使徒行传1:5,11:16,13:24、25)其中的大区别告诉他们,施洗约翰不过只是基督的先锋而已,所以如果他们愿意得救,必须信仰耶稣基督。
- 19:5 他們聽見這話以後,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
于是这些对主宠虚心受教的半截基督徒,就领了基督的洗礼(参阅2:38)。
上图:保罗沿陆路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徒十八23)来到以弗所(徒十九1)。
- 19:6 保羅給他們按手,聖靈就降在他們身上,他們開始說方言( [ 19.6] 「方言」或譯「靈語」。) 和說預言。
保罗在他们领洗以后,就“按手在他们头上”。“按手”是坚振圣事的仪式,是指保罗给他们施行了坚振圣事。之后,“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于是便能说方言和先知话。说方言和先知话这些特恩,在初期教会里是屡见不鲜的事(见哥林多前书14:1-6)。在初期教会里,圣洗和坚振这两件截然不同的圣事,在施行方面是相连的,就是领洗后立即领坚振(见8:15-17);但到后来。因成人领洗日渐减少,都从婴儿期开始领洗,于是两件圣事在施行方面才完全分开,这一措施是很合理的,因为振坚圣事的圣事圣宠是使人在信心上坚定不移,在诱惑中得到助佑。所以在孩子开始需要此种特宠的年龄时,才给他们施行坚振圣事,是最理想不过的事。
- 19:7 他們約有十二個人。
由半基督徒成为完全基督徒的,“一共约有十二人,”大概妇女与儿童没有计算在内。这些人便是以弗所教会的第一批信友,以后相继入教的,更大有人在。
- 19:8 保羅進會堂,一連三個月放膽講道,辯論上帝國的事,勸導眾人。
- 19:9 後來,有些人心裏剛硬不信,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保羅就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開,就在推喇奴的講堂天天辯論。
- 19:10 這樣有兩年之久,使一切住在亞細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
保罗在第二次传教行程末期道经以弗所时去过犹太人会堂(见18:19-20),现在他按自己的习惯又进去见犹太人,“放胆”即公开地跟他们讲论天国,使他们对天国得到正确的认识。以弗所的犹太人在起初并没有怎样反对保罗,并不像彼西底的安提阿(13:45)和帖撒罗尼迦(17:5)的犹太人那样;可是“三个月”之后,有些人“心里刚硬”不信,开始对主的道,即基督的教会(见18:25、26)公然辱骂,保罗不得已,便像以前在哥林多一样,另找地方(参阅18:7),带着“门徒”前往“推喇奴的学房”,在那里继续给他们宣讲福音。这位推喇奴大概是个希腊修辞学者,他准许保罗在“自由时间”内(若D抄卷所记属实。则所谓“自由时间”是指上午十一时至下午四时),利用其校舍权作福音宣讲所。保罗“两年”之久,即约由五四年底至五六年底,“天天”(不像过去在会堂内仅在安息日宣讲)在学校里宣讲。看了他这样劳碌传教,无怪路加记上了“叫一切住在亚细亚的,无论是犹太人,是希腊人,都听见主的道”一句。当然这种说法虽有点渲染(路加喜用这种笔法,可在宗见到很多例子),不过我们由以下的记事看来,这种说法也是有其根据的。
士基瓦的兒子們
- 19:11 上帝藉保羅的手行了些奇異的神蹟,
- 19:12 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走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消除了,邪靈也出去了。
提起保罗在以弗所的传教事业,就不能不想到他行的各种奇能异事,不仅他直接接触(“藉保罗的手”)显了许多奇迹。就是把他所用的东西如擦汗用的“手巾”及劳作时用的“围裙”拿去放在病人或被鬼附着的人身上也是一样。此情此景与使徒行传2:43,5:12-16使徒彼得及其他使徒所行的全相类似。因此以弗所人都想珍藏保罗所用过的这类东西,这种举动可说是日后盛行于教会的圣髑敬礼的滥觞。古代教会举行圣体圣事的桌子下都是安放了殉道者的遗体——即圣髑。甚至在尼西亚第一次大公会议上,教父们规定不能祝圣没有圣髑的祭台,不可以在没有圣髑的祭台上举行圣体圣事。
- 19:13 那時,有幾個巡迴各處念咒趕鬼的猶太人,擅自利用主耶穌的名,向那些被邪靈所附的人說:「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命令你們出來!」
路加在12节内一提到保罗驱魔之事,立即联想到这两年间保罗所遇的另一类似的事实,就是想起了保罗粉碎巫术的事。关于基督教与当时外教巫术的几次接触(彼得与术士西门,8:18-24,保罗与巴耶稣的事迹,13:6-12),路加与使徒已言之在先,现在他更进一步叙述:有几个“念咒赶鬼的犹太人”(参阅马太福音12:27;路加福音11:19)也周游各处,为人驱魔。他们听说保罗在以弗所显奇迹驱恶魔的事,已声闻遐迩,就想:或者保罗所宣扬的耶稣的名号具有巫术的力量,于是便将耶稣的名号僭用在他们的驱魔符咒里。
- 19:14 做這事的是猶太祭司長士基瓦的七個兒子。
- 19:15 但邪靈回答他們:「耶穌我知道,保羅我也認識,你們卻是誰呢?」
- 19:16 被邪靈所附的人就撲到他們身上,制伏他們,勝過他們,使他們赤着身子,受了傷,從那房子裏逃出去了。
这时在这些驱魔者中,有“犹太祭司长士基瓦”的七个儿子。在祭司长中有一个名叫士基瓦的,不见于其他史籍,大概这位士基瓦不是真的祭司长,不过具有祭司长的名衔而已。因为按当时的习例,凡出过祭司长的祭司家庭,其家属也有祭司长的名衔。士基瓦七子在其驱魔的符咒中擅用耶稣的名号,可是一点也不发生效力。恶魔一听不但不肯去,反更喊叫说:“耶稣我认识,保罗我也知道。”意思似乎是说:我认识耶稣及保罗的威能,可是你们这些不伦不类之辈,称呼耶稣名号,不是出于信心,只是出于巫术一途,你们在我身上实无能为力。说罢,恶魔藉着说话的那人,便向士基瓦七子扑将过去,制伏了他们,胜过了他们。弄得他们遍体鳞伤,狼狈逃去。
- 19:17 凡住在以弗所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知道這件事,也都懼怕;主耶穌的名從此就更被尊為大了。
这事一经传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的以弗所,无论犹太人或希腊人(即外教人)都知道了。“大家都害怕起来”(参阅2:43,5:11)。超然和超乎自然的事迹,常产生恐惧,这种恐惧与其他恐惧不同,它使人发生善的影响,产生好的效果,即主耶稣的名得以显扬。
- 19:18 許多已經信的人來承認並公開自己所行的事。
在“已经信的”中也产生了好效果:许多以前行过巫术的人,现在都深恶痛绝,自讼自承自己的行为,而且这种自我坦白,大概还是在大众面前行的。这里看不出他们是在行告解圣事,因为这些“已经信的”,其时虽已有了服膺基督信仰的准备,但尚未领洗,还不是基督徒。
- 19:19 又有許多平素行邪術的人把他們的書都拿來,堆積在眾人面前焚燒。他們計算書價,得知共值五萬塊銀錢。
他们遂将一切为行巫术用的物品都拿来付之一炬,这大概是出于使徒的授意。这些物品此处称作“书”,其实更好说是上边写有符咒的单页或小册子。在以弗所制作这种小册子的生意特别兴盛,而且售价颇高。由此可知这次被烧掉的小册子,其总值竟达“五万块”之巨,并非奇事。
- 19:20 這樣,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普遍傳開了。
20节的“主的道大大兴旺,而且得胜。”路加这种特殊的结束语(见6:7,12:24)告诉我们:因了上帝的道理的广传,以弗所教会已逐渐进入繁荣时期,就如人已由婴儿孩提时代成为成年人一样。由本章开始直到本节,路加叙述的,仅是保罗在以弗所及在亚细亚传播福音的一些片断事迹,并非完全的记录。例如保罗在以弗所宣传福音时有无助手一节,路加就未提及,虽然在以下几节内出现了提摩太及以拉都(22)、该犹和亚里达古四人。不过从格前后两书字里行间,可知有许多路加所未提而的确发生于这一阶段(从55年末至56年秋)的事。兹将其中荦荦大者,按年代顺序分作五点记录如下:
一、55年底,所提尼的家人和亚波罗先后从哥林多来到以弗所,给保罗带来了有关哥林多教会的坏消息(哥林多前书1:11,16:12,参阅3:5)。保罗乃打发提摩太前往哥林多(哥林多前书4:17,16:10)。
二、56年逾越节前,司提反、福徒拿都、亚该古三人,也由哥林多前来以弗所,除带给保罗不好的消息外(哥林多前书16:15-17,亦参阅5:1,11:18),大概还有哥林多人要求解答的一些问题(参阅哥林多前书7:1等)。
三、保罗在56年逾越节左右,给哥林多人写了第一封信,我们称之为哥林多前书。这封信大约是由司提反、福徒拿都、亚该古带给哥林多人的(参阅哥林多前书16:15-17)。
四、提摩太大约于56年夏,由哥林多回了以弗所,大概向保罗报告了哥林多教友对他所写的第一封信反应不好,以致非要保罗亲身去料理一次不可(参阅哥林多前书16:10、11)。
五、保罗大概在当年(56年)秋天,前往哥林多巡视了一次。这次巡视为期甚短,且是在忧伤中结束的(哥林多后书12:14,13:1、2)。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两个事实:
一、第二次传教行程末,同西拉一起被保罗留在哥林多的提摩太。是保罗在以弗所传教时的助手(参阅18:5)。
二、在这一段时期内,保罗为哥林多教会是怎样的煞费苦心。此外歌罗西书还告诉了我们保罗在亚细亚省的其他活动:如在歌罗西,在希拉坡里,在老底嘉(歌罗西书1:1,2:2,4:13),也许还在启示录1:11所提及的那些地区,传布了福音。上述地方的教会,若不是由保罗本人,便是由其门徒及助手建立的。
以弗所的暴動
- 19:21 這些事過後,保羅心裏決定要經過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他說:「我到了那裏以後,也必須到羅馬去看看。」
- 19:22 於是他差遣兩個助手提摩太和以拉都往馬其頓去,自己暫時留在亞細亞。
保罗大概在哥林多作过短期巡视而返以弗所后,就计划巡视他二次传教行程中先后于“马其顿、亚该亚”建立的其他教会,然后上“耶路撒冷”,最后去“罗马”。保罗之想去罗马。再从罗马到西班牙(见罗马书15:23、24),已是多年的事了。因此,大概就在56年年底先“从帮助他的人中打发提摩太、以拉都”(可知这二人其时在以弗所)前往马其顿,准备自己的来临。以拉都可能与罗马书16:23,提摩太后书4:20所提及的那位以拉都同为一人。至于保罗本人则“暂时等在亚细亚”。在这段时间中,由哥林多后书7:5-7,12:18得知,保罗还是念念不忘哥林多教会的困难。乃打发其助手提多前往哥林多(全使徒行传对提多一字未提,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提多乃作者路加的兄弟,作者因谦逊之故,对己对其兄弟均不曾提及),且吩咐他在哥林多料理清楚后,先去马其顿,后去小亚细亚,在特罗亚等他。保罗之所以如此安排,是想到了时候,自己要在特罗亚与提多会面,无如以弗所反对保罗的暴动事件发生,事态全变。详情见后。
- 19:23 那時,因這道路而起的騷動不小。
- 19:24 有一個銀匠,名叫底米丟,是製造亞底米神銀龕的,他使從事這手藝的人生意發達。
路加在23-40节以活泼生动的文笔,描述当时“关于主的道”,即关于基督教(参阅18:25、26,19:9)在以弗所城发生的“扰乱”情形。事情是这样的:保罗的宣讲与活动在以弗所大著成效,因之许多人相继入教,买邪神偶像的人自然少了,偶像生意无形中也暗淡下来。有个“银匠”(即作银器生意的)名叫底米丢,他另外因制造亚底米女神的银龛发了大财,也使“手艺人”有很多工作,大获利润。以弗所的亚底米女神庙驰名世界,是世界“七大神迹”之一。这些工匠们就模仿这庙及其中的女神,制成银的缩型,成为“银龛”,卖给人作敬拜之用。
上图:流行于小亚细亚一带的亚底米女神。
「亚底米」是流行在小亚细亚一带的女神,希腊名阿耳忒弥斯,拉丁文是「黛安娜Diana」,胸前多乳,象征多产,迷信者向她祈求赏赐子嗣。「银龛」是指放置偶像的匣子,外地的朝圣客到以弗所来膜拜偶像,常喜欢买银龛回去敬拜。
- 19:25 他聚集他們和同行的工人,說:「諸位,你們知道我們是倚靠這生意發財的。
- 19:26 你們看到,也聽見這保羅不但在以弗所,也幾乎在亞細亞全地,引誘迷惑了許多人,說:『人手所做的不是神明。』
- 19:27 這樣,不僅我們這行業陷入被藐視的危險,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看,連亞細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女神的威望也受損害了。」
底米丢见生意远不如前,遂煽动同业工匠及其所属工人,游行示威,向不再买其女神像的人,尤其向保罗大事攻击。底米丢的演词(25-27)措辞相当巧妙,极尽煽惑之能事:他先从此项手艺与工匠工人的切身利益关系说起,引起他们的注意,接着说到正题,说是因为保罗的缘故,这项手艺“不仅在以弗所,连亚细亚全地和普天下”,都有陷入绝境的危险。为了引起对保罗更普遍更严重的反感,现在他更堂皇其词地提到女神;这还不算,更大的危险是:“大女神之威荣也要消灭”,即不再受人重视。
上图:亚底米神庙位于今天土耳其的以弗所,供奉生育与丰收女神亚底米,希腊名阿耳忒弥斯,也就是罗马的月亮女神黛安娜,远至亚细亚一带人士都来朝拜,是基督教兴起之前最普遍的民间信仰。神庙长130米,宽70米,有126根高18米大理石柱,由吕底亚王国的克罗索斯开始建造,历经120年,完成于主前550年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国,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 19:28 眾人聽見,就怒氣沖沖,喊着說:「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
- 19:29 於是滿城都騷動起來。眾人抓住與保羅同行的馬其頓人該猶和亞里達古,齊心衝進劇場。
上图:亚底米神庙遗址。
暴动于是发生,接着高呼“大哉,以弗所人的亚底米啊!”全城乃混乱起来。银匠工人因为没有找到保罗,就拉着“保罗同行的马其顿人该犹和亚里达古”,在许多民众尾随下,浩浩荡荡向剧场奔去,以便在那里当众处置此事。我们对该犹其人其事一无所知。(他不能是哥林多前书1:14与使徒行传20:4所提及的该犹,因为前者是哥林多人,后者则为马其顿人。)但对亚里达古则知之较详:他是帖撒罗尼迦人(20:4),当保罗乘船去罗马(见27:2),以及在罗马坐监时(见哥罗西书4:10;腓利门书24),他还是保罗的同伴。
上图:罗马时代的以弗所大剧场遗址,可以容纳25,000人。至今仍可使用。
- 19:30 保羅想要進到民眾那裏,門徒卻不許他去。
- 19:31 連亞細亞的幾位官員,是保羅的朋友,也打發人來勸他不要冒險到劇場裏去。
保罗一知道自己的两位同伴被捕,乃毅然决然想进入剧场,向暴民解释事实真象,平息暴乱。可是“门徒”即基督徒(30)以及几个“亚细亚首领”,却不让保罗进入剧场。“亚细亚首领”就是罗马亚细亚省兼理宗教与政治事务的官员。保罗之与显贵而且极可能并非基督徒的官员为友,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不必惊奇,因为凡心地正直爱护真理的智识份子,也必定敬爱宣传真理的福音使者。
- 19:32 聚集的人亂成一團,有的喊這個,有的喊那個,大半不知道為了甚麼聚集。
路加在32节用了了数语,将暴动者的盲目冲动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暴民中大多数人还搞不清楚大众齐集剧场究竟是为了什么,但还是随声附合,凑凑热闹,乱喊一通。
- 19:33 猶太人把亞歷山大推出去,人羣中有人慫恿他,他就做手勢,要向民眾申訴。
- 19:34 但他們一認出他是猶太人,大家就異口同聲喊着:「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約喊了兩小時。
大概他们高呼反对的对象,不仅是基督徒,且也是不站在他们一边且反对敬奉亚底米女神的犹太人。保罗不正是犹太人吗?那时“有人把亚历山大从众人中带出来”(此人为谁不详),叫他当众发言以冲淡他们对犹太人的攻击。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便以希腊演说家的风度(挥了挥手),表示叫群众静默,他要发言了。可是众人一认出他是犹太人,不等他发言,便高呼“大哉!以弗所人的亚底米啊。”这样大声呼喊了差不多两个小时。
- 19:35 城裏的書記官安撫了羣眾後,說:「以弗所人哪,誰不知道以弗所人的城是看守大亞底米的廟和從宙斯那裏落下來的像的守護者呢?
- 19:36 既然這些事是駁不倒的,你們就要安靜下來,不可妄動。
- 19:37 你們把這些人帶來,他們並沒有偷竊廟中之物,也沒有褻瀆我們的女神。
那时“书记”便前来调停。按希腊原文,在书记官前置有指定冠词,足见他在市民眼中是一位声望大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事实上他的演词很动听,使他们心悦诚服,终于收了大效,平息了暴乱。他说,伟大的亚底米女神的尊威地位的不受影响,这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人谁不知以弗所人的城,是护守这位大女神的庙宇及其“从宙斯那里落下来的像”的“城市”。如此说该城之神像,为提高亚底米偶像身价,乃编造谎言,说是这偶像并不是人手造的而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殊不知这偶像并非陨石而是木刻的。现在书记官继续发言说:你们“就当安静,不可造次”,你们带来的该犹和亚里达古两个人,“并没有偷窃庙中之物,也没有谤讟我们的女神。”谁也不能指出二人有什么罪。
- 19:38 如果底米丟和他同行的手藝人有控告的事,自有公堂,也有省長,他們可以彼此控告。
- 19:39 你們若有別的事請求,可以在合法的集會裏解決。
如果底米丢本人及其工匠等与人有怨,要“控告人”即保罗(见26节),他们可在“放告的日子”,提出控诉;为审判事,有“方伯”。底米丢辈如果“你们若问别的事”,即还有其他问题。可在“照常例聚集”去解决,但暴动是违法的。
- 19:40 今日的擾亂本是無緣無故的,有被控告的危險。這次的騷動,我們也說不出理由來。」
- 19:41 他說完這些話,就叫眾人散會。
最后演说者下结论说:今天这个集会是非法的,也没有什么动机。这事可能惹起罗马法律的干预。官长们可能怀疑我们在作政治叛乱,若这样,我们招致的后果将是多么严重。“他说了这话,便叫众人散去。”这位书记对民众影响力之大,于此可见一斑。这次暴动的发生,似乎是57年五旬节前的事(参阅哥林多前书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