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第16章 概览
提摩太跟保羅和西拉同工
- 16:1 後來,保羅來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裏有一個門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的猶太婦人的兒子,他父親卻是希臘人。
上图:保罗从叙利亚的安提阿出发,经陆路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徒十五41),再从东向西依次经过特庇、路司得、以哥念(徒十六1-2)。
保罗同西拉在基利家及叙利亚各教会匆匆视察以后(见前章41节),便开始巡视亚细亚各地区(1-10)。最初先应越过绵亘数百里的托鲁斯山脉,经“基利家之门”而进入广大的吕考尼雅高原,大约经过两周的跋涉才到了特庇。他们视察了该区教会以后,再来到路司得。按特庇及路司得都是保罗印象最深的地方,因为他在第一次传教行程中,曾在特庇宣传了福音(见14:21),曾在路司得被人用石头几乎砸死(见14:19-20)。
- 16:2 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稱讚他。
提摩太一名,出现在使徒行传中,这里是第一次。14章的相关注释中,我们已经说过:大约在保罗首次到路司得时,提摩太已归化奉教了,因此处已明说他是“门徒”。当时他还很年轻,约有二十岁。他的父亲是“希腊人”,即外教人(参阅11:20),其时恐已去世;他的母亲却是一个“信主之犹太妇人”。(对这两点应当注意,因为对解释3节很有关系。)提摩太在保罗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传教行程期间,换句话说:即由他从开始奉教以来,对基督信仰,始终拳拳服膺,非常热诚,因此他的本城路司得和保罗这次也一定巡视过的以哥念城的弟兄们“都称扬他”。
- 16:3 保羅要帶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猶太人都知道他父親是希臘人,就給他行了割禮。
因此保罗有意叫提摩太在传教时做自己的一个旅伴,但由于众人都知道他没有行过割礼,保罗为了在对犹太人传教上,避免犹太人对提摩太起反感,对自己仇视,“就给他行了割礼”。原来保罗视割礼为得救已无价值(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已声明只因耶稣的恩宠才能得救,见15:11)。为此,保罗绝对拒绝给提多行割损,因为这是涉及信仰的根本的问题。提多的父母既然都是外邦人,割礼为得救既然毫无价值,那么对他何必多此一举。至于提摩太则不然,他的母亲是犹太人,而割礼又是犹太人的传统习惯,为了将来在犹太人中容易宣传福音,给他行割礼不无益处。
- 16:4 他們經過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決定的規條交給門徒遵守。
于是保罗、西拉及提摩太一同出发,“经过”即巡视各城,传播福音(所巡视的城市,除1节所提的特庇和路司得外,还有以哥念和彼西底的安提阿),同时,也乘这机会,宣布耶路撒冷会议的谕文,叫人遵守。本来这首谕文是为安提阿、叙利亚及基利家而出的(见15:23),但因这些地方的教会情形,与上述各地相同,所以这谕文在这里也同样生效。
- 16:5 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增加。
因着耶路撒冷会议谕文的明白指示,因着三位传教士苦口婆心的宣讲,更因着圣灵宠光的启迪开导,于是各处教会“信心越发坚固”,生气勃勃,正如病弱的人一旦痊愈,脚腿便坚强稳固起来而能行走一样(参阅3:7、16)。各处教会信德既已稳固,信友的数目自然也就跟着“天天加增”了。
保羅看見馬其頓人的異象
- 16:6 因為聖靈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
直到现在他们三人所走的路线都是保罗第一次行程中所走过的,不过次序倒转而已。保罗现在打算更进一步,想往亚细亚的罗马省区,甚至到该区都城以弗所去,以便将福音由此向西广播,无如三位传教士为圣灵所阻止。圣灵怎样阻止了他们,怎样向他们表示了自己的圣意?是藉着异象、梦境、预言或自然的阻碍,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任何其中之一都可能。我们只知保罗一定服从了圣灵的旨意,代替西行而北上了。因此“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
上图:保罗经过弗吕家加拉太向西到了每西亚的边界,圣灵禁止他们往南边的亚细亚省讲道(徒十六6),又不许他们往北边的庇推尼省(徒十六7),所以他们只能向西直行穿过每西亚,到达地中海边的特罗亚港(徒十六68)。
- 16:7 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
- 16:8 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特羅亞去。
上图:特罗亚城遗址。
三位传教士行至“每西亚的边界”,愿意再向北行“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耶稣的灵”这种说法(仅见于使徒行传此处及腓立比书1:19),意义与上节“圣灵”完全相同。圣史所以特别运用这种说法,是为表明上帝圣三的第三位,不仅发自圣父,而也发自圣子。但是圣灵这次又怎样表示了自己不许他们去的旨意,不得而知。于是这一行人便改变方向,朝西行去,绕过每西亚直下到特罗亚。此城位于爱琴海岸,地势低下,故称“下”。这城是罗马的殖民地,有良港,可能保罗来此的用意,是想从这港口搭船回叙利亚的安提阿。
- 16:9 夜間,有異象向保羅顯現。有一個馬其頓人站着求他說:「請你過來,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
有一天晚上,保罗在特罗亚见了一个异象(多半是在夜祷时,不是在梦中),看见“有个马其顿人”。站着向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在这里不必问保罗怎么知道这人是马基顿人,因为马其顿人与其他希腊人的区别,从外貌服装上是看不出的。但上帝既然赏赐保罗见了这异象,自然也叫他认出这人是马其顿人来。
- 16:10 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就立即設法往馬其頓去,認為上帝呼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
这异象现示上帝现在愿意保罗等人往马其顿去,愿意他们将福音从亚洲传至欧洲。上帝上智的安排,使他们在特罗亚城找到了另一位助手,就是本书的作者路加。虽然在使徒行传没有明明提及这事,路加因为谦逊的缘故,在全书里,也总没有提过自己的名字。但是从“我们随即想要往马其顿去”一句的“我们”,可知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因为在使徒行传的叙事上,运用复数第一人称,这里是第一次,也就是所说的“我们”段落(Wirstucke)的开始,直到本书末这种用法,屡次见到,这是作者亲与其事的有力凭证。
呂底亞歸主
- 16:11 我們從特羅亞開船,直行駛到撒摩特喇,第二天到了尼亞坡里;
上图:保罗从亚洲的特罗亚开船,经撒摩特喇,到欧洲的尼亚波利港,然后走16公里到腓立比(徒十六11-12),开始向马其顿宣教。
保罗宗徒第二次的传教行程,现已进入第二阶段:在马其顿传播福音(16:11,17:14)。目前,传教士已增为四人了。自从保罗和西拉开始第二次行程起,屈指算来,到现在已为时多月了。此时约在公元50年秋。四位传教士从特罗亚乘船往马其顿的尼亚坡里去,他们航行的相当快,第一天即到了位于中途的撒摩特喇,第二天就进了尼亚坡里港口,可知这次一定一帆风顺,不然,若遇到逆风,要行完这从特罗亚到尼亚坡里230公里的海程,非五天不可。使徒行传20:6就是例子。
- 16:12 從那裏來到腓立比,就是馬其頓這一帶的一個重要城市( [ 16.12] 「這一帶…城市」:有古卷是「第一區的一個城市」。),也是羅馬的駐防城。我們在這城裏住了幾天。
看来,保罗及其旅伴抵达尼亚坡里后(今名Kavalla),并没有在这小城里停留宣讲福音,却接着向腓立比进发,因为按金口圣约翰所说,保罗特别注意的是大城市。当时有条驰名的交通孔道。名叫“埃格纳提亚大道”(Via Egnatia),这条大道经过马其顿的腓立比、安非颇里、阿波罗尼亚及帖撒罗尼迦等城,直达沿亚得里亚海岸伊利里库姆(Illyricum)的乌姆城(Dyrrhachium)。保罗一行四人这次走的就是这条大路。他们由尼亚坡里行了十五公里路,就到了腓立比城。此城因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为马其顿王腓力所重建而得名。公元前42年,成为罗马的殖民地,有罗马人所享有的特权,官方的正式用语为拉丁语,如同罗马一样。路加之所以在这里称这城为“马其顿一区的首城”,是因为伊米留斯·包拉斯(Aemilius Paulus)曾将马其顿分为四区,腓立比是马其顿一区,即东区的首都,帖撒罗尼迦(见宗17:1)则是全马其顿的都会。四位传教士在腓立比城里住了“几天”。所谓“几天”即指从到这里时起,直到安息日来临中间的一段时间(参阅下节)。至于直至本章末所记其他各事,则先后发生于城外和城内的监狱中。
- 16:13 在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裏有一個禱告的地方( [ 16.13] 「知道…地方」:有古卷是「那裏是人們慣常禱告的地方」;另有古卷是「那裏被認為是個禱告的地方」。),我們就坐下來對那些聚會的婦女講道。
- 16:14 有一個賣紫色布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上帝。她在聽着,主就開導她的心,使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
- 16:15 她和她一家都領了洗,就求我們說:「你們若以為我是真心信主的( [ 16.15] 或譯「你們若以為我是忠心於主的」。),請到我家裏來住。」於是她堅決請我們留下。
上图:腓立比城外的Gaggitas河,可能就是虔诚的妇女们「祷告的地方」,离城约有安息日可走的距离。
保罗的习惯,是每到一处地方,先去见犹太人。现在在腓立比,因为没有犹太人,或是有而人数太少,以致连一座会堂也没有,因此四位传教士在到腓立比的第一个安息日上,就出了城门。到河边去祈祷(大约是甘基河Gangites)。他们猜想是一个“祷告的地方”。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想错。到了那里,见有许多妇女正在集会,于是便开始向她们宣讲福音。这些妇女并不全是犹太人,也有归依犹太教的外邦妇人;本处所载的有个敬畏上帝的女人名叫吕底亚,就是其中之一。这位妇女是“卖紫色布匹的”。(此城在小亚细亚,以贸易紫红布闻名。)因当时皇族显贵以及富有平民,多以此布作衣料。由此可知这位妇女家境一定也相当富有。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她为人虔诚,虚心受教接受主恩,信了福音,她同全家都领了洗。她为了表示知恩之心,一再要求四位传教士到她家里去住,甚致“强留”他们去住。保罗这次终于一反他过去一贯的作风(参阅20:33-35;帖撒罗尼迦前书2:5;帖撒罗尼迦后书3:8;哥林多前书9:7-15),接受了这盛意的邀请。
在腓立比被囚
- 16:16 後來,我們往那禱告的地方去時,有一個被占卜的靈附身的使女迎面走來,她使用法術使她的主人們發了大財。
从日后圣教会在腓立比城的繁荣的情形上推测(参阅腓立比书1:8、26-30,2:12,4:1-3),可知路加此处叙事简略。在卖紫红布的吕底亚奉教及16-18节所述的事实当中,一定还有许多别的事实未加记载。路加之所以在此简单记述的原因,是为指出保罗为什么应该离开此城。有一天,当保罗及其旅伴往祈祷的地方去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被鬼附着的使女。这个使女不是一般的鬼,而是被巫鬼(注意,不是污鬼),是用了当地人的说法:能够预言未来的人,当地的人称呼其为巫。按“用法术”一词,希腊文作“丕通”(Python),“丕通”是德耳非神谕中一条能占卜的大蛇名。
- 16:17 她跟隨保羅和我們,喊着說:「這些人是至高上帝的僕人,對你們傳講救人的道路。」
- 16:18 她一連好幾天這樣喊叫,保羅就心中厭煩,轉身對那靈說:「我奉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從她身上出來!」那靈立刻出來了。
被巫鬼附着的使女指着保罗及其旅伴喊叫说:“这些人是至高上帝的仆人”,这样喊叫了“多日”。保罗想起吾主耶稣也曾遇到类似的事(路加福音4:41),不愿取魔鬼这样的作证,便疾声厉色地赶魔鬼离开那女孩,恶魔便立即离开了。这样实现了耶稣所预许的(马可福音16:17)。
- 16:19 使女的主人們見發財的指望沒有了,就揪住保羅和西拉,拉他們到市上去見官;
- 16:20 又帶他們到行政官長們面前,說:「這些騷擾我們城的,他們是猶太人,
- 16:21 竟傳佈我們羅馬人所不可接受、不可遵守的規矩。」
靠这使女藉魔行卜获利的主人们,现在见魔已被赶走,失了发财的指望,于是怒从心起。以扰乱城市治安的名义“揪住保罗和西拉,拉他们到市上去见首领。”提摩太和路加大概这次没有在场,因为所用的复数第一人称,到17节又停止了。他们被逮捕的事却是发生在18节所记的“多日”之后。主人们把他们拉到“市”上去,因为按当时的习惯,是在街市上审断官司。“首领”是很广泛的称呼。20节“官长”一词比较贴切,但似乎仍是一种通俗称谓,非法律用语;正式的法律用语应该是17:6的“地方官”。女孩的主人们本来纯为一己之私而拿住保罗和西拉,现在却堂皇其词地说是他们破坏治安,宣传罗马人不可受不可行的规矩,对赶魔一事却只字不提。本来他们是腓立比人,只因他们享有罗马公民的权利,故自称为罗马人。当知罗马人与犹太人之间素存敌意,故特提出“这些人原是犹太人,竟骚扰我们的城”等语。以便官长严办保罗和西拉。
- 16:22 羣眾就一齊起來攻擊他們。官長們吩咐撕開他們的衣裳,用棍子打;
- 16:23 打了許多棍,就把他們下在監裏,囑咐獄警嚴緊看守。
- 16:24 獄警領了這樣的命令,就把他們下在內監,兩腳拴在木架上。
上图:古罗马时代的腓立比监狱,保罗和西拉很可能就被关在这里。
众人受了煽动,不究根底,便随声附和,齐来攻击保罗和西拉。官长们为了讨好群众,就撕掉二位传教士的衣服,命人先用棍痛打他们后,才将二人下在监里,“两脚上了木狗。”(即加于犯人脚上的木械,中有孔,用以控制犯人的行走,以免逃亡。)保罗在给帖撒罗尼迦人的信中,也曾提及这次在腓立比所受的苦刑(见帖撒罗尼迦前书2:2)。
- 16:25 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正在禱告,唱詩讚美上帝,眾囚犯也側耳聽着的時候,
- 16:26 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鏈也都解開了。
遍体鳞伤的痛楚,压不住为主勇受苦刑者的心头喜乐(参阅5:41),二位基督的囚犯。高兴地“半夜”起来,“唱诗赞美上帝”。所诵唱的大约是信友当时所惯唱的圣歌(参阅歌罗西书3:16;以弗所书5:19)。同监的其他囚犯都“侧耳而听”,一定不明白这二人的超然态度,但他们不久将要见到上帝怎样助佑和安慰那始终依恃自己的人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忽然,地大震动,”接着另一个奇迹出现了:“监门立刻全开,众囚犯的锁链也都松开了。”
上图:腓立比监狱的牢房。保罗和西拉就在这样的牢房里唱诗赞美神。
- 16:27 獄警一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就拔刀要自殺。
- 16:28 保羅大聲呼叫:「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裏。」
看守监狱的狱卒,从梦中惊醒,在黑沉沉的夜色中,见监门全开了,乃大惊失色。他想囚犯若全逃去了,众囚犯所应受的刑罚他应一身当之,遂萌了自杀之念,要拔剑自刎。保罗在黑暗中见他这种举动,大声喝阻,一言救回了他的性命。
- 16:29 獄警叫人拿燈來,就衝進去,戰戰兢兢地俯伏在保羅和西拉面前。
- 16:30 然後獄警領他們出來,說:「二位先生,我必須做甚麼才可以得救?」
- 16:31 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 16.31] 「你和你…得救」:原文直譯「你必得救,你的一家也是這樣」。 )。」
自杀死亡边缘被保罗一言救回的狱卒,持灯跳进监狱,战栗发抖地伏俯在保罗和西拉面前,称二人为“先生”。这位狱卒大概也曾听过二位传教士宣讲的基督救恩的道理。现在或因目睹地震门开链脱的奇迹,或因二位传教士虽苦犹乐赞主爱人与众不同的超然态度,以前听过的道理,现在在心里发生了善果,遂向他们请教得救的妙诀。保罗与西拉的回答是:“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参阅罗马书10:9)。
- 16:32 他們就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
- 16:33 當夜,就在那時候,獄警把他們帶去,洗他們的傷;他和他所有的家人立刻都受了洗。
那天夜里一切都改观了:一个粗声厉色的狱卒,忽然变得像个对病人爱护备至的护士,给二位传教士“洗伤”,擦血污,绷伤口。就在这时,二人便向这位“慈善的撒马利亚人”(路加福音10:33、34)及其家人宣讲福音。他们心灵有了好的准备,便立时都受了洗。
- 16:34 於是獄警領他們上自己的家裏去,給他們擺上飯。他和全家的人,因為信了上帝,都滿心喜樂。
当夜,狱卒为了表示知恩之情,就在家里“摆上饭”来招待保罗和西拉,席间宾主皆大喜欢:二位传教士喜的是为基督挣得了这次胜利,狱卒及其全家喜的是获得了上帝特赐自己奉教领洗的奇恩异宠。
- 16:35 到了天亮,官長們打發差役來,說:「釋放那兩個人吧。」
- 16:36 獄警就把這些話告訴保羅:「官長們打發人來,要釋放你們,現在可以出監,平平安安去吧。」
一喜未了,他喜又至:“到了天亮”,官长们打发差役传令释放保罗和西拉。“差役”的任务是官长出行时。手持斧钺木棒或官长官衔标帜,前行喝道。那些冒昧从事惩罚无辜的官长们,午夜扪心,于心不安,遂发令放人。狱卒领命,载欣载奔地将这喜讯报给二位传教士。
- 16:37 保羅卻說:「我們是羅馬人,並沒有定罪,他們竟在公眾面前打了我們,又把我們下在監裏;現在要私下趕我們出去嗎?這不行!叫他們自己來領我們出去吧!」
保罗偏不肯如此暗暗出监,因为仗击之刑是在大庭广众前受的,按理当然也得公开道歉,来赔偿无辜受辱的名誉损失。这样,将来在腓立比才容易宣讲福音;因此保罗遂表明自己的身份说:“我们是罗马人”(保罗生来就是罗马公民,见22:28;至于西拉的罗马公民资格是几时取得的,不得而知),按颇季雅法律(Lex Porcia),是严禁鞭打罗马公民的。你们没有审讯我们,就任意殴打监禁,当知道是违法的行为。叫官长们来亲自领我们出监罢!
- 16:38 差役把這些話回稟官長們;官長們聽見他們是羅馬人,就害怕了,
- 16:39 於是來勸他們,領他們出來,請他們離開那城。
官长们听了侍卫的报告,“就害怕了。”虽然他们事前并不知道保罗及西拉是罗马公民,但目无法律,任意殴打监禁,也实在太轻率冒昧。他们感到事态严重,为了免受法律制裁,只得亲身去向二位传教士赔罪认错,善言善语地把他们领出了监,请求他们离开腓立比城。统观路加在宗所记的保罗各次遇难,都来自犹太人,由非犹太人掀起的患难只有这一次。
- 16:40 二人出了監牢,往呂底亞家裏去,見了弟兄們,勸慰他們一番,就離開了。
保罗和西拉以前住在吕底亚家中(见15节);现在一出了监,就往吕底亚家里去了,在那里“见了弟兄们”。由“弟兄们”一词看来,当时在里家的,除里家人外,大概还召集了别的信友。二位传教士的临别赠言是“鼓励”他们始终应保持信德。以后“就走了”,就是离开了腓立比城,以满全官长们的愿望。由下章我们得知保罗和西拉离斐城往帖撒罗尼迦去了,同去的大概还有提摩太(参阅帖撒罗尼迦前书1:1;帖撒罗尼迦后书1:1)。至于路加大概奉保罗的命,仍留在腓立比城照顾当地的教友,因为在这几位传教士中只有他一人不是犹太人,所以他无须离开腓立比城,可以毫无困难地在那里继续为主工作。他与保罗再会合,当是在保罗第三次传教行程中的事,这由20:5、6中的复数第一人称可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