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第1章 概览
賜聖靈的應許
- 1:1 提阿非羅啊,我在第一本書中已論到耶穌從開頭所做和所教導的一切事,
- 1:2 直到他藉着聖靈吩咐所揀選的使徒後,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
本书作者依照希腊文人的风气也在自己的作品前冠上了一个小引(1-11节),这小引的内容包括“序言”(1-3节)和耶稣对使徒们最后的训言(4-11节)。路加在序言中说明此书与自己的前一著作一一路加福音所有的关联,也间接暗示使徒行传在路加福音后不久即发行问世。此书的写作是献给提阿非罗的,与第三福音所献者为同一人(路加福音1:3)。作者开宗明义重述他前一部书的内容是“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以后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所说“一切”仅是普通的说法,因为耶稣所行所言的比路加福音所载的还要多的多,见约翰福音21:25。“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为希伯来语风。2节说明他的福音记述到耶稣升天为止。事实上他在福音末尾略略提及耶稣升天的事而已(路加福音24:51),在本章9-11节论耶稣升天的事却较为详细。“借着圣灵吩咐”一语,按原文话规可与“嘱咐”,也可与“所选”相联属;但似乎归于“嘱咐”较为妥善,因为本书的内容是论及圣教会因圣灵的辅助广传于普世的事。
- 1:3 他受害以後,用許多確據向使徒顯明自己是活着的,在四十天之中向他們顯現,並講說上帝國的事。
耶稣受苦受死以后,向使徒显示自己还是“活活地”,即复活起来,并为证明自己的复活,给了使徒“许多的凭据”,借着显现并交谈。在第三福音中记载着一些显现,但没有说明这些显现经过多少时期;此处所说的是经过“四十天”,这是为计算到耶稣升天,又由升天到圣灵降临(2:1),极为重要的记载。耶稣不是四十天之久常与他们一起,而是有时显现出来,与他们讲论“上帝国的事”,怎样传播上帝的国到普天下(1:8)。
- 1:4 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但要等候父的應許,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
- 1:5 約翰是用水施洗,但過了不多幾天,你們要在聖靈裏受洗。」
4-11节记载耶稣升天前最后一次的显现,当作证明耶稣真正复活的许多证据中的一个。耶稣此次显现就像前几次一样,是与使徒们一同吃饭的,此处所说的“聚集”是有举行宴席的意思,但是,有没有举行圣体圣事就不得而知了(路加福音24:30;35:41-43)。耶稣在此时,又命他们暂时不要离开耶路撒冷。使徒们固然应当分散到“地极”(8节)去传教,但现今尚一无准备,必须先“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即等候圣灵浇灌在他们身上。关于圣灵降临的应许已见于旧约多处(约珥书3:1-5;以赛亚书44:3;以西结书11:19;36:26-27等)。这恩许,耶稣又重申了数次(路加福音24:49;约翰福音14:16;15:26;16:7-13),又在5节重申一次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此语与约翰所说的相同(路加福音3:16)。“施洗”按原文本为“沉浸”之意,当初约翰仅行了浸洗的礼,但耶稣许于使徒们的浸礼,完全含有一种神意:就是说使徒们要完全被浸润在圣灵之中(2:4)。5节“但不多几日”即指在五旬节日(升天后十日)。
耶穌升天
- 1:6 他們聚集的時候,問耶穌:「主啊,你就要在這時候復興以色列國嗎?」
使徒们在耶稣末次显现中与他的交谈来往很是亲密。这次显现可能与4-5两节所述的为一次,可能是在耶路撒冷城,但结束却是在城东的橄榄山上(12节)。按路加福音24:50的记载,耶稣升天是在伯大尼附近,此村即在该山之麓,耶稣是否先领使徒到了伯大尼,然后才上了山?这也是可能的。按古来传说:耶稣是在山顶上升了天。由使徒问耶稣关于复兴以色列国的事上,可知他们还是希望本国的复兴,仍是现世和国家主义的思想。他们以为此时已到了国家复兴的适当时候。先知固然曾多次预言圣灵浇灌的事,但也预言了以色列的归依和大卫王国的复兴(以赛亚书11:12-16;44:3;49:8也;何西阿书3:4-5;阿摩司书9:11等);现今耶稣既已说了有关圣灵降临的话,他们以为此事可能做为以色列国复兴的记号。
- 1:7 耶穌對他們說:「父憑着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和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
- 1:8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着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耶稣对使徒们所答覆的问题,对时间方面是一个否定的答覆:关于“时候、日期”是父所定的,不是使徒应当知道的。对如何复国的问题,却没有直接答覆,答覆也没有益处,因为使徒们还不懂,还不能摆脱现世和国家主义的成见(参阅马太福音16:21-28;20:2;路加福音18:31-34)。使徒们在充满圣灵之后,专心一致在传扬真正的天国之时,才明白先知们所预言的以色列国复兴的真意。关于上帝救人计划的“时候、日期”(但以理书2:21、帖撒罗尼迦前书5:1),耶稣不愿启示这机密,因为对上帝的图在时间上的准备以及它渐次的实现完全都由圣父所规定。使徒们只是为实现上帝救人的计划而工作,不必知道那“时候、日期”。这工作虽是艰巨的,但要领受“圣灵的能力”,即领受降临在他们身上的圣灵(路加福音1:35;24:29;使徒行传10:38等),做为他们的扶助者。使徒们主要的使命即是当耶稣的“见证”,即为耶稣的言行作证,另外是当他复活的证人(路加福音哟24:48;使徒行传2:32;3:15;4:53;5:32;13:31;22:15),并且也作他公开生活历史的见证人(路加福音1:1;约翰福音15:27;使徒行传1:22;10:39-40)。耶稣叫他们去作见证,也给他们指示了先后所到的地方,即“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本书的叙述就是按照这种系统,即先记述使徒在耶路撒冷的事绩,而后再记述在犹大和撒马利亚,一直到巴勒斯坦以外的全罗马帝国中的事迹。
上图:使徒时代福音传播的范围。
- 1:9 說了這些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被接上升,有一朵雲彩從他們眼前把他接去。
- 1:10 他升上去的時候,他們定睛望天,看哪,有兩個人身穿白衣站在他們旁邊,
- 1:11 說:「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着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升上天去,他也要怎樣來臨。」
耶稣说完上遂记载的话以后,但不必然紧接着耶稣升了天。耶稣被举升天一定是慢慢地升起,因为使徒们看见“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云彩把他接去”。旧约述上帝显现多次在云彩中(出埃及记13:22;14:24;16:10;19:9等)他们还在向上观,新约记述耶稣显圣容时也有“云彩出现遮盖了“(马太福音17:5),这是表示在耶稣基督身上有上帝的威严存在。
10节“两个人身穿白衣”,即显现为人形的两个天使(在耶稣复活后的坟墓中曾有同样的情形,参阅路加福音24:4与各福音相对照处),来安慰使徒们,说他们的老师已升天去了。天使称他们为加利利人,因使徒都是加利利人。最后天使告诉使徒们耶稣于世界末日二次再来时,仍具有同样的肉身,同样的荣耀和威严降来审判人类(路加福音21:27;马太福音24:30;启示录1:7)。初期的教友对主二次来临的道理,十分有兴致(帖撒罗尼迦前书2:19;3:13;5:23;帖撒罗尼迦后书1:7等),但耶稣自己和此处的两位天使都没有提及何时发生。
接替猶大職分的人
- 1:12 有一座山,名叫橄欖山,離耶路撒冷不遠,有安息日可行走的路程( [ 1.12] 「安息日…路程」:約二千肘或一公里。)。那時,門徒從那裏回耶路撒冷去,
- 1:13 他們一進城,就上了所住的樓房;在那裏有彼得、約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馬、巴多羅買、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激進黨的西門,和雅各的兒子( [ 1.13] 「兒子」或譯「兄弟」。)猶大。
- 1:14 這些人和幾個婦人,包括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和耶穌的兄弟,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
上图:在耶路撒冷圣殿山东望橄榄山。
使徒们由耶稣升天的地方,即橄榄山下来进了耶路撒冷城。橄榄山离耶路撒冷为以色列人安息日;但走的一段路程,按若瑟夫的记载,大概是1.2公里左右。他们所上的楼房,可能与耶稣吃最后晚餐的楼房为同一座,不过路加于本处和他在福音原文所用的字不同,因此不能确定。在这座楼房中,于耶稣升天后聚集了基督的原始教会一一由此段起开始本书的前编,即所谓的圣彼得事录。本编可分为三部:由本章12节至8章3节为第一部,记述耶路撒冷教会的建立与发展。路加在此处先记录在场的所有使徒,在选出代犹大的马提亚以前仅十一位。
我们在此应注意,本书由此处起再未提及安得烈、腓力、多马、巴多罗买、马太、奋锐党的西门,和雅各的儿子犹大的事迹。与十一位使徒居留一起的,此处特别提出的,有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和一些别的妇女,虽未提出妇女的名字,大概即是抹大拉的马利亚、约亚拿、撒罗米和雅各的母亲马利亚,以及那些由加利利来跟随耶稣服事他的妇女(路加福音8:1-3),他们参与了真实葬耶稣之礼,也得见了复活的耶稣(路加福音23:55;24:10;马可福音16:1)。其中还有“耶稣的弟兄”,即耶稣的叔伯或姨表兄弟(参考马太福音第12章附注:论主的兄弟)。他们都聚集一处恳切祈祷,热切渴望耶稣所预许的及早实现,就是圣灵降临。圣母马利亚的在场和她极度的热祷,不仅影响使徒们热心和渴望,而且也加速了这最大的神恩圣灵降临于初兴教会。
- 1:15 那時,有許多人聚會,約有一百二十名,彼得在弟兄中間站起來,說:
- 1:16 「諸位弟兄,聖經的話必須應驗。聖經中,聖靈曾藉大衛的口預先說到那領人來拿耶穌的猶大;
- 1:17 他本來算是我們中的一個,並且得了這一份使徒的職任。
15节“那时”,即自耶稣升天以后到五旬节9天内(基督徒初次行的九日敬礼),他们除了恳切祈祷外,还为教会未来的好处行了另一个大事,即本章15-26节所述选马提亚代犹大为使徒的重要事件。彼得也初次实行了他为使徒之中首席的职权,他先起来首先发言。所说“弟兄中间站起来”,不仅指使徒和13-14两节所提及的人,而且还有别的门徒和信众与使徒聚集一处,路加特指出全体人数约为“一百二十”人。圣保罗曾说:耶稣复活后显现给聚集一起的五百兄弟(参阅哥林多前书15:6),可知“一百二十”之数并不太多。使徒之长在发言之初,先把他们中一位出卖耶稣的耻辱略为遮掩,承认这是圣灵借大卫早已预言而必当应验的事(即诗篇69:26;109:8,参见使徒行传1:20)。圣经各卷谁是由多人写成的,但主要的作者只有一位,就是上帝圣灵(见彼得后书1:21)。当知犹大所犯的罪恶,并不是因为早预言了而必然发生,而是因为将来要自由发生,才预言了的。加略人犹大本是十二使徒之一,但是他出卖了耶稣,带领人逮捕他(路加福音22:47)。由17节的话看来,彼得己决定要选一个人来代替这背信的使徒。
- 1:18 這人用他不義的代價買了一塊田,以後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腸子都流出來。
- 1:19 住在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這事,所以按着他們當地的話把那塊田叫亞革大馬,就是「血田」的意思。
犹大不仅犯了出卖耶稣的罪,而且在这个重罪上又加上他失望和自杀的重罪。此处说他“这人用他作恶的工价买了一块田”,按马太福音27:3-8不是他买的地,而是大祭司用他的钱买的,说法虽不同,其意则一。“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按马太福音27:5犹大走上吊而死,由使徒行传的记述可以推断,他上吊的树枝或绳子断了,头朝下堕在地下,肚腹破裂,五脏六腑都流了出来。犹大去上吊的地方可能正是大祭司用他的钱所买的田地,他就算那田地的业主。按马太福音27:6-8的记载:称这块田地为“血田”的原故因为它是用“血债”买来的,而此处好似是指示犹大在其土流了血的原故。此处对亚兰话“亚革大马”所加的注解,似乎是路加给希腊读者所增补的。关于“血田”地点按传统是在耶路撒冷城南面的欣嫩子谷(ge-ben-hinnom)。。
- 1:20 因為《詩篇》上寫着:「願他的住處變為廢墟,無人在內居住。」又說:「願別人得他的職分。」
彼得为说明选立另一个使徒代替犹大的重要性,引了两句圣经的话来作证。这两句话都引自诗篇(69:25及109:8),经文取自七十士译本,但略加更改。此两篇诗篇的作者原来是对迫害自己的仇人们说的。彼得以此二诗篇是指示基督:耶稣即是那位无辜而受犹大出卖的义人。“愿他的住处变为荒场”暗示犹大买的那块田地(18节),因他的惨死变成了荒芜。“愿别人得他的职分”(原文可译作“主教的职务”),即指犹大的使徒的职务要由他人取去。
- 1:21 所以,主耶穌在我們中間出入的整段時間,就是從約翰施洗起,直到主離開我們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必須從那常與我們一起的人中,立一位與我們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
- 1:22 【併於上節】
彼得引了上边的经文以后,就下结论说:所以必须由在场的人中拣选一位,与别的十一位使徒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人。他提出了做耶稣真正使徒的三个条件:
(1)必须是耶稣复活的见证人。(2)曾见过耶稣在世时的肉身。(3)从约翰施洗直到耶稣升天跟随过耶稣的人,因为他必须宣讲耶稣公开生活的福音(使徒行传10:37-41)。
- 1:23 於是他們推舉兩個人,就是那叫巴撒巴,又稱為猶士都的約瑟,和馬提亞。
所有在场的听众都赞同彼得的提议,也提出了两位候选人:一是巴撒巴,又称呼犹士都的约瑟。(按此名是由父亲的名字而起的,意即撒巴的儿子),“犹士都”是一个拉丁名字。另一位是马提亚。关于此二人的事绩,我们一无所知。
- 1:24 眾人禱告說:「主啊,你知道萬人的心,求你從這兩個人中指明你所揀選的是哪一位,
- 1:25 去得這使徒的職任;這職位猶大已經丟棄,往自己的地方去了。」
在摇签之前,众人先行祈祷。祈祷是向耶稣发的,当注意在此处已称耶稣为“主”。耶稣原来认识众人的心(约翰福音2:25;启示录2:23),所有的使徒,以前都是他选的,现今还求他指示他要选的那一位,好代替犹大,“叫他得这使徒的位分”。这是修辞上的描绘说法,即使徒职位之意。“犹大已经丢弃,往自己的地方去了”一句,大概不是说他下了地狱,或者说他死后的命运不定,而是说他甘心去了他自己所拣选的地方,即出卖耶稣的地位。本来他若愿意,他还能保存他的使徒职务。
- 1:26 於是眾人為他們搖籤,搖出馬提亞來;他就和十一個使徒同列。
“摇签”本是希伯来人为定断事时常行的一种方法(约书亚记7:16;利未记16:8),但这并不否定这次摇签是由于上帝的特别启示。至于他们怎样摇签,我们不得而知,仅知“摇出马提亚来;他就和十一个使徒同列。”如此满了十二位使徒的原来数目。对马提亚的事迹全新约再未记述。
上图:新约时代的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