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后书 第3章 概览
末世的人性
- 3:1 你该知道,末世必有艰难的日子来到。
- 3:2 那时人会专爱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毁谤,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
- 3:3 没有亲情,抗拒和解,好说谗言,不能节制,性情凶暴,不爱良善,
- 3:4 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好宴乐,不爱上帝,
- 3:5 有敬虔的外貌,却背弃了敬虔的实质,这等人你要避开。
在教训了提摩太应如何应付目前的危险(2章)以后。保罗又要他应付将来的危险——困难的时期(1)。在这个时期中,人染上了各种毛病,他们只有虔敬的外表,而无虔敬的实意(2-5);他们又是些勾引女人犯罪的人。这些女人所以被迷惑,是因为她们虽然时时学习,但是始终达不到明白真理的地步(6,7)。这等与真理作对的人,要背弃信心,但到此为止,不能再行什么反抗的事(8,9)。
这一段使我们知道,保罗所预言的事,不应该视作遥遥无期的事。原来这困难的时期已经开始了(帖撒罗尼迦后书2:7)。“末世”一词按原意不只是指世界末日,因为由5节可知提摩太已见到了这困难时期,而是指基督的时代:即由耶稣降生直到他第二次荣耀来临的时期(参阅使徒行传11:17;希伯来书1:2;彼得前书1:20)。这个时期常在困难中,无论是信友或是教会的首领都受到严厉的考验。2-5节内,保罗列出这困难时期内所有的毛病和罪恶。其中一些毛病罪恶,首次见于本书;其余的已见于提摩太前书1:9、10和罗马书1:29-31。“专顾自己”即谓以自己为一切利益的中心。这个毛病是一切毛病的根由,所以使徒把它列在首位。关于“贪爱钱财”,参阅提摩太前书6:10。“谤讟”一词即指诽谤或诋毁(提摩太前书6:4);“无亲情”,即无父慈子孝之情,对人冷酷刻薄;关于“不解怨”(罗马书1:31),似乎是指常愤怒和恶声恶气的态度。“不能自约”,即谓不节制嗜好和欲情。“不爱良善”即谓什么善也敌视;“卖主卖友”,即谓不讲信义。出卖自己的师友,如同犹大一样。这句话也许暗示教会受迫害时,那些出卖信友的叛徒。“爱宴乐,不爱上帝”,也是由自私和自爱生出来的毛病。这毛病使人贪求暂时的快乐,而失掉永远的生命——上帝。这等人只有虔敬的外表,而背离了虔敬的实意。“实意”原文作“能力”,表示真正虔敬所发生的德行和效果。保罗的教训虽直接是针对以弗所的假师傅讲的,但是为万世万代的人也是有效的。
- 3:6 他们当中有人潜入别人家裏,操纵无知的妇女;这些妇女被罪恶压制,被各样的私欲引诱,
- 3:7 虽然常常学习,终久无法达到明白真理的地步。
在上述罪恶的人中,保罗也提及一些人潜入别人家中,如同诱惑夏娃的毒蛇,引诱那些恶贯满盈和受各种邪欲迷惑的妇人。圣安波罗休说:“所有的异教徒经常潜入别人家中,以奸诈和诡谲的言词笼络妇女,为的是藉着她们欺骗她们的丈夫”。这种藉妇女宣传异端邪说的事,很早就有了。圣游斯丁告诉我们:术士西门遍游撒马利亚各地,随身带着一个名叫海伦娜(Helena)的妓女,并称她是自己的参谋。诺斯底派的宣传特别在女人中有成就。圣爱任纽记载:一个名叫马可的诺斯底派的人特别训练妇女,并且屡次企图勾引那些身分高贵、装饰华丽和最富有的妇女。假师傅们比较容易在别人家中找到闲散的妇人,当她们的丈夫或父母正出外工作时。这些妇人固然时时学习,但因为她们的求知欲是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听人的长短,不专心学习,他们总达不到明白真理的地步。
- 3:8 从前雅尼和佯庇怎样反对摩西,这等人也怎样抵挡真理;他们的心地败坏,信仰经不起考验。
- 3:9 然而,他们没有进步,因为他们的愚昧必在众人面前显露出来,像那两人一样。
8节,保罗引证了犹太人的一个传说,这传说说:雅尼和佯庇是埃及法老王的两个术士,他们二人在皇宫内与摩西作对,也显了一些奇迹异事,使法老王拒绝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要求(出埃及记7:11-13,8:3)。这两个人的名字不见于正经,仅见于约拿单的塔库姆译本和塔木德。保罗就拿历代的异教徒与这两个反抗真理的人相比。保罗特别指出异教徒“心地坏了”,即心怀恶念的人。“在真道上是可废弃的”人。即谓他们必失掉信心(提摩太前书1:19;提多书1:16等处)。9节的意思是说:这些不虔敬的人,虽然在他们的邪恶上时有进展(13节和2:16),不过这种在邪恶上的进展是有限度的,他们决不能消灭圣教会,决不能使真理窒息;但是他们,如同法老王的术士一样,假面具必要全被揭穿,他们的愚昧无知将要为人所共知。他们的狡谲再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如同法郎王的两个自认无能的术士一样,不得不宣布:“这是上帝的手段。”(出埃及记8:14、15)。
对提摩太的最后指示
- 3:10 但你已经追随了我的教导、行为、志向、信心、宽容、爱心、忍耐,
- 3:11 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迫害和苦难。我忍受了何等的迫害!但从这一切苦难中,主都把我救了出来。
- 3:12 其实,凡立志在基督耶稣裏敬虔度日的,也都将受迫害。
- 3:13 只是作恶的和骗人的将变本加厉,迷惑人也被人迷惑。
与以弗所的假师傅所言正相反的,就是提摩太在效法保罗的榜样上所表现的德行。保罗还叫他记住:愿意善生的人,尤其圣教会的首领必要遭受迫害,但那些诱惑人的恶人也必要愈来愈坏。使徒特别提出他在安提阿(使徒行传13:50-52)、以哥念(使徒行传14:5)、路斯得(使徒行传14:18)所受的迫害和苦难,是因为这些遭遇是提摩太所熟知的事情。保罗说:“从这一切苦难中,主都把我救出来了”,是为鼓励提摩太,免得他失去勇气。另一个鼓励提摩太勇敢为耶稣受苦的动机,是世上的义人时常遭遇恶人的迫害。凡渴望“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即依照基督耶稣的教训虔诚生活的人,“都要受逼迫。”遭受人们的仇恨(马太福音10:22,参阅约翰福音15:19)。因为恶人在世上既不受迫害,就越发去行恶事,更入于迷途,不仅他们自己,且连为他们所骗的人也同归于尽,遭受永罚。
- 3:14 至于你,你要持守所学习的和所确信的,因为你知道是跟谁学的,
- 3:15 并且知道你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在基督耶稣裏的信( [ 3.15] 「因在基督耶稣裏的信」或译「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14节,提摩太面对这些无信心的假师傅,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心,屹立不摇,持守自己所学的和所信的道理,坚信上帝所有的启示。“你知道是跟谁学的”:提摩太先是由他的外祖母和母亲(提摩太前书1:5)。以后由保罗学来的(3:10)。提摩太的父亲既是外教人,那么,教他熟读圣经的,自然不是他父亲,而是他的外祖母和母亲。一提及圣经,保罗便嘱咐自己的爱徒提摩太要时常默想圣经,因为“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意思是说,如果提摩太恒心专务圣经,必能在圣经内找出为尽职和得救的正确门径,并能真正明白圣经中的实在意义,因为圣经无论是就预像或预言的意义说,尽是讲述耶稣基督的事,讲论他降生受难的救世大业。
上图:耶路撒冷大卫城出土的主后1世纪Theodotus会堂铭文,上面用希腊文写着:「Theodotos……建造了这座会堂,用于阅读律法和研究戒律,并为国外来的人提供住宿和洁净……」。当时圣殿还在,耶路撒冷会堂的用途不是为了祷告或敬拜,而是为了学习圣经、接待国外来的朝圣者。根据犹太教律法,成年男人一天必须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祈祷三次,耶路撒冷以外的犹太会堂(synagogue)最早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设立的,还用于公共活动、成人和学龄儿童的教育等。提摩太可能从小就在这样的会堂里学习圣经。
- 3:16 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 [ 3.16] 「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或译「凡上帝所默示的圣经」。),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
- 3:17 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保罗在16节清楚地指出圣经的来源和实益,“圣经”一语,按原文的意思是指每部经书:每部圣书,每段经文,都能称为“圣经”。显然保罗此处所说的也是他在15节所说的“圣经”,即旧约;他论旧约所说的,也可用于新约圣经与其各部分。全部圣经是受上帝默示的,这是犹太信友和基督徒的信条之一。脱利腾公会议说:“全部旧约和新约,及其各部分,都是受上帝默感而著的。上帝实是圣经的作者。”受默示的人,在上帝手中是一种自由的工具,上帝是圣经的“主因”,人是上帝的“工具”。圣经为首的作者是上帝,次要的才是人;人在受圣灵默示写作时,还该用自己的官能:意志、智力和才能等;圣灵默示人所写的,并防止他写错误的道理。受上帝默感所写的圣经,“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教训”,即为教授真理和信心的道理;“督责”即为驳斥相反信心的谬论;“使人归正”即为纠正毛病,为把人从罪恶中救出;“教导人学义”即为给人指出按正义行事的规范,为引导人达到成全的境界。17节是专务圣经的最后效果。专心于圣经会使上帝的人,即耶稣基督的仆人(提摩太前书6:11),成为完人,无可指摘,并准备他行自己分内当行的一切善工。为圣职人员的为能教导信友,必须熟读圣经。但愿管人灵魂的圣职人员,时常默想保罗的这些话,并切记圣耶柔米的这句名言:“不认识圣经即等于不认识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