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后书 第2章 概览
基督耶稣的精兵
- 2:1 我儿啊,你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
- 2:2 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导的,也要交托给那忠心而又能教导别人的人。
1-7节,保罗教训提摩太要赖耶稣的恩宠善尽厥职。提摩太应该把他在许多证人前由保罗所听来的福音真理,如同那忠信保管宝藏的人一样(1:12、14),传给忠信可靠的人,为叫他们去教导别人(提摩太前书3:2;提多书1:9)。保罗知道自己死期已近,所以异常关心福音永续的传授,命令提摩太为教会准备良好的导师。保罗此处暗示提摩太是常听他讲道的人。“你……听……”一语,使我们假定提摩太在一个特殊而一定的仪式中,尤其在许多证人前听受真理。这种仪式可能是领洗仪式,也可能是领受圣职仪式,我们随从瑟勒芒斯(Ceulemans)等人,以为此处是指领受圣职仪式(1:6;提摩太前书4:14,6:12)。在这仪式中,被选人在许多证人前重发领洗誓愿,并接受神圣的道理和传于他人的使命。
- 2:3 你要和我同受苦难,作基督耶稣的精兵。
- 2:4 凡当兵的,不让世务缠身,好使那招他当兵的人喜悦。
- 2:5 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不按规则就不能得冠冕。
- 2:6 勤劳的农夫理当先得粮食。
- 2:7 我所说的话,你要考虑,因为主必在凡事上给你聪明。
上图:第二世纪早期的罗马士兵。古罗马最初采用征兵制,士兵需要自行购置武器装备。主前1世纪,盖乌斯·马略进行了军事改革,以募兵制代替征兵制。无财产者也可以应募入伍。罗马公民加入罗马军团(Roman legion)后,必须服役16年。退伍后可在被征服地区分得土地、或一次性退休金。退伍士兵有时能集体参与新的殖民都市建设,在工程期间领取工资、完成后拥有私人地产。此类殖民都市(如腓立比)经常成为大量退役士兵及其妻小的聚居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罗马士兵的世袭化。辅助军团的士兵通常由未获得罗马公民权的行省住民组成,退役后将得到罗马公民权。
3-6节内的军人、运动员、农夫三个比喻,常见于希腊文学中。这些比喻的用意很清楚,就是每个人如想达到自己的理想,必须恒心善尽职责。提摩太不但该作基督忠信的臣仆,而且也该作基督的军人。当军人的必须吃苦耐劳,不应畏惧。保罗似乎对爱徒说:提摩太呀!你要有勇敢的精神,尤其危险中,该作耶稣基督军队中的精兵(以弗所书6:14-17)。耶稣基督是军人的模范和元帅,如同他为福音受苦受死,同样所有随从他的人,尤其作他使徒的人,都应随时准备受苦受死。当一个精兵必须戒绝俗务或日常生活的牵连,因为这些俗务防碍他善尽军职。他为使军官喜欢,必须全神贯注在军事上。因此提摩太也应摆脱世上的一切俗务,热心专务耶稣基督和福音的事物。脱利腾公会议即根据这段经文,禁止神职界人员经商和一些特殊俗务。保罗屡次用竞赛或角力者的比喻(参阅4:7;哥林多前书9:25-27;提摩太前书6:12等)。在场上竞赛比武的人必须遵守规矩,才可得到胜利的荣冠;违者不但得不到荣冠,反而要受严厉的惩罚。提摩太也应当这样:如果希望获得永生的冠冕,必须遵守一切规矩,恒心奋力作战。一个在田园中勤劳操作的农夫有权利在别人以前,先享用田园的出产。保罗在哥林多前书(9:7)解释这个比喻说:“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这比喻有两个意思:一是保罗多把“劳力”一词指作使徒传教的劳苦;一是享受由劳苦所得产物的优先权:意思是说提摩太应该在传教的事上劳苦工作,并由这工作得到生活的供养。7节保罗好像向提摩太说:我不用再特别向你解释,你自己想一想我告诉你的这三个比喻罢!吾主会让你明白这些话,你也会把这些话应用在你身上:你如果愿意获得赏报,就应当忠信尽你的职务。
上图:主后117-138年罗马运动员的雕像,头戴花冠。
上图:古罗马农夫收割的浮雕。农业在古罗马文化中获得高度重视。许多作家称赞简单的农村生活,赋予它古罗马美德的光环,西塞罗认为耕作是所有罗马职业中最好的。主前2世纪,卡托的《论农业 De Agricultura》中说:最好的农场是葡萄园,其次是得到灌溉的花园、柳树园、橄榄园、草地、粮食园、林木园,最后是橡树木材园。古希腊从主前5世纪开始使用作物轮耕的方法,建立大庄园农场,而罗马仍然是家庭作业式的小型农田。主前3至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希腊、希腊化的中东接触以后,改善了农业方法。罗马农业的生产力和效率,在晚期共和国和早期帝国达到顶峰。
- 2:8 要记得耶稣基督,他是大卫的后裔,从死人中复活;这就是我所传的福音。
- 2:9 我为这福音受苦难,甚至像犯人一样被捆绑,然而上帝的话没有被捆绑。
- 2:10 所以,我为了选民事事忍耐,为使他们也能得到那在基督耶稣裏的救恩和永远的荣耀。
为更鼓励提摩太,保罗在8-13节一段内劝勉他时常要想着耶稣的复活,他的复活是我们将来光荣复活的保证和模范。耶稣是“达味的后裔”一句,说明他是一个真人(参阅罗1:3)。既然耶稣是真人,已经复活了,我们如果忠信到底,也要光荣复活。“根据我所传的福音”,即谓根据我所传基督复活,而信友在基督内必要复活的道理。为了宣布耶稣复活与我们也要复活的福音,“我受苦难以至带锁链,如同凶犯一样。”保罗虽然被束缚了,但他绝对相信吾主的福音,是不会受束缚的。他本人虽被囚在监中,不能宣讲,但是他的写作,他的书信会冲破一切阻碍,在基督徒的集会中发出巨响,激起动心和热诚的回声。“所以”,即为了上帝的福音不能被束缚,我甘心情愿忍受一切痛苦,“为选民”,即为使上帝所选为义子的选民,藉着我的宣讲和我所受的痛苦,也分享“那在基督耶稣里的救恩和永远的荣耀”。“救恩”和“永远的荣耀”常相提并论,参阅以弗所书1:13、14;哥林多后书4:17并注。
- 2:11 这话是可信的: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他同活;
- 2:12 我们若忍耐到底,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们若不认他,他也必不认我们;
- 2:13 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否认自己。
“有可信的话”一句(参阅提摩太前书1:15,3:1等处),可视作上节的结论,亦可视作以下经文的前言。我们以为后者比较可取。有些学者认为11-13节一段经文,是保罗引自当时祈祷的诗歌。如提摩太前书3:16,6:15,这是可能的。这诗歌共四句,每句前冠以“如果”二字。13节的最后一句似乎是保罗加的断语。○这诗歌的目的,是鼓励那些受迫害的基督徒,坚忍不拔。诗歌的含义是:如果我们与他(耶稣基督)同死,忍受世上的痛苦和磨难,我们也必然与他同享他荣耀的生命(参阅罗马书6:3-5;哥林多后书4:10;以弗所书2:5-6;歌罗西书3:3、4);这是因为基督徒与耶稣基督亲密结合和与他形成一个妙身的原故(哥林多前书12:26;以弗所书1:23;歌罗西书1:18、24)。如果我们耐心和恒心地为他忍受痛苦,也必然与他一同为王(罗马书8:17)。但“我们若不认他”,如果为了怕受迫害而否认耶稣基督,并以他为耻,他也必然在他的天父前否认我们(马太福音10:33;马可福音8:38;路加福音9:26),不再承认我们是他的属下,不让我们进入他荣耀的天国。“我们纵然失信”,即不忠于我们受洗时所发的誓愿,他仍然是忠信的;纵使我们为了怯弱而有了错,如同彼得一样背了他,我们不应该失望,因为上帝绝对忠于自己救世的应许。最后保罗加上一个理由说:“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上帝曾应许用仁慈对待那些真心悔改的人们,他不撒谎(提多书1:2),他必要大发慈悲(约翰一书1:8-2:2),怜悯悔改的人。
无愧的工人
- 2:14 你要向众人提醒这些事,在上帝( [ 2.14] 「上帝」:有古卷是「主」。)面前嘱咐他们不可在言词上争辩;这是没有益处的,只能伤害听的人。
- 2:15 你当竭力在上帝面前作一个经得起考验、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讲解真理的话。
由本章14节到4:18所有的论题,是着重提摩太攻击假师傅应打的仗。使徒首先教训提摩太躲避无益的争辩和尘俗的空谈(14-19)。“这些事”,即指11-13节引自诗歌的道理。“在主面前嘱咐他们”,即谓恳求上帝作证去教训信徒。“不可为言语争辩”(提摩太前书6:4),即谓不要随从希腊诡辩家和犹太假师傅咬文嚼字的诡辩和无稽的闲谈。圣奥古斯丁解释说:“在言词上争执,就是不注意怎样用真理制胜邪说,但注意你的言词如何比他人的言词好听”。15节的意思是说:你要专心致志地在上帝前做一个经过考验而成功的人,做一个靠得住和专门的人,不论在劳作上,或在勤勉上,或在工作上,都不愧是个好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在讲授时要用好的教授法;关于所讲的道理应是福音的纯正教义,不可歪曲真理。
- 2:16 要远避世俗的空谈,因为这等空谈会使人进到更不敬虔的地步。
- 2:17 他们的话如同毒疮越烂越大;其中有许米乃和腓理徒,
- 2:18 他们偏离了真理,说复活的事已过去,败坏了好些人的信心。
“世俗的虚谈”(提摩太前书6:20),“要远避”。关于讲论这类尘俗空谈的人,使徒约翰也说:“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上帝”(约翰二书9节)。这些越规的人总以为应当开辟一条新路,自以为精通教义,透彻知识,但实际上他们只在“不敬虔”上有了进步。“他们的话”,在“不敬虔”上进步,“如同毒疮,越烂越大。”保罗用这个比喻形容邪说的流传,如果一时不予以阻止,犹如毒疮,必会传染其他的健全部分,在短期内会致人于死。在这些传播邪说的人中“有许米乃(提摩太前书1:20)和腓理徒”。关于非肋托其人其事,我们一无所知。“他们偏离了真道”,抛弃了信仰,颠覆听众(14节),“说复活的事已过”,或者他们竟否认肉身复活的教义,“就败坏好些人的信心”,意思是颠覆了好多人的信仰。原来基督教会的健全道理是坚信肉身的复活,对这端道理,犹太的撒都该人和一般的希腊人都加以否认(使徒行传17:32;哥林多前书15)。似乎希腊化的以弗所人也不信死者复活的事。
- 2:19 然而,上帝坚固的根基屹立不移;上面有这印记说:「主认得他自己的人」,又说:「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
19-21节一段,使徒提示提摩太应当坚决反对那些异端邪说,应当知道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破坏上帝的殿宇——圣教会。虽然异教徒到处宣传邪说,虽然有些信徒离弃了信仰,“上帝坚固的根基立住了。”使徒用这个借喻指明圣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摩太前书3:14-16),并有耶稣基督为房角石(以弗所书2:20)。虽然这建筑的一些石块能够跌落下来,但是建筑的本身是屹立不动的,因为这建筑是托在上帝有力的磐石和柱石之上的。伟大的建筑物——圣教会如希腊和罗马的古建筑或柱石上有两句刻文:第一句引自民数记16:5(《七十士译本》),第二句引自民数记16:26或以赛亚书52:1。第一句的原意是指:当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与比勒的儿子安和其他人谋反要受罚时,忠于上帝的以色列子民曾受了上帝的保护和拯救,因为上帝认识那些属于他的人。“认识”一词为闪族语风,不但指示一种理论的认识(Cognitio speculativa),而且也指示一种实际的认识(cognitio practica),即孕育在爱中的认识。上帝认识、宠爱并保护那些藉信心和爱德与上帝的宠爱合作的人。耶稣这好牧人认识和宠爱自己的羊群,谁也不能从他手中把他们夺去(约翰福音10:27-29)。异端的毒疮不能玷污忠于基督的人(约翰一书2:19)。第一句刻文指出圣教会在真理上是不能舛错的。在第二句刻文内,保罗把旧约论及上主并以色列上帝的话应用在主耶稣基督身上,那些以信心和爱德呼号主耶稣名号,笃信他的神性和福音的人,应该远离邪恶,应该是圣洁的。所以第二句刻文的意思明示耶稣基督的教会是圣的(参阅罗马书10:13并注)。
上图:主后1世纪罗马提多凯旋门上的碑文。古代罗马人喜欢在建筑上刻上碑文,说明建筑的目的。
- 2:20 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之用的,有作为卑贱之用的。
- 2:21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必成为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19节把基督信徒视作建筑教会的石头(哥林多前书3:10-15),20、21两节则把基督徒比作教会大家庭各种不同的器皿(罗马书9:19-24和注)。在一个大户家庭中有质料珍贵的用具。也有质料卑贱的用具,不但有为尊贵用途的金银器皿,而且也有为卑贱用途的木具瓦器;在教会——上帝的大家庭中也是如此(马太福音13:24-26):在圣教会内,不但有成全的信徒,而且在道理和圣德上也有不成全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怪异教会内有假师傅和罪人,如同我们不应该怪异在上帝田园中好种子中有稗子,或在主的葡萄园内葡萄树上有干枝一样。在21节内保罗解释上述的比喻,并指出怎样的人才是被注定为尊贵用途的器皿。一个信徒,尤其一个教师,如能洁身自爱,远离异端邪说(14-18),必能成为一个尊贵的用具,不但能教授,而且也能按着信心和爱德行事,成为家主——上帝——有用,为行各种善工有用的工具。
- 2:22 你要逃避年轻人的私欲,同那以纯洁的心求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实、仁爱、和平。
- 2:23 但要弃绝那愚拙无知的辩论,因为你知道这等事只会引起争辩。
22节,保罗现在紧接15节直接再向提摩太发言,劝勉他躲避某些毛病,进修某些德行。“少年的私欲”,此处不是指那些肉欲的毛病,而是指那些轻浮、虚荣、好奇等毛病。这些毛病是青年人常有的,年轻的提摩太也容易有这些毛病(提摩太前书4:12)。“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心、仁爱、和平。”同那些不受假师傅宣传之害的信徒修各种德行。至于与那些异教徒和坏信徒交往,一方面是不能有平安的,因为平安是须要和谐的;好和坏彼此之间是不能一致的(约翰二书7-11节);但另一方面也应该同坏人寻求平安,即谓要以真正的爱德促使他们回头改过(马太福音5:16;腓立比书2:15;彼得前书2:11-3:12等)。关于追求正义、信心和爱德,参阅提摩太前书4:12。为保持平安,必须避免那些无知、粗野和愚昧的辩论,因为辩论只能产生争吵不睦,有伤爱德;只使人羞惭,而难于接受所宣扬的真理。牧函屡次指出辨论和言词的争执是假师傅们的专长(见提摩太前书1:6,4:7,6:20;提多书3:2)。
- 2:24 主的仆人不可争辩,只要温和待人,善于教导,恒心忍耐,
- 2:25 用温柔劝导反对的人。也许上帝会给他们悔改的心能明白真理,
- 2:26 让他们这些已被魔鬼掳去顺从他诡计的人能醒悟过来,脱离他的罗网。
虽然一切基督徒都是主的仆人,但此处所说的“主的仆人”,特指人灵魂的司牧和福音的宣讲者。他们“不可争竞”,但要和气待人,如同耶稣一样(马太福音11:29),如同先知以赛亚所说的“上主的仆人”一样(以赛亚书42:1-3、53)。“善于教导”(提摩太前书2:2),不但该认清福音真理,而且又该通晓司牧应有的教授法。这种教授法最忌冷言冷语,但要以和善的态度诱导听众,纠正他们的毛病,好使他们归向基督。为此,在受到反对和恶意辱骂时,务要忍耐;遇到愚昧粗野的辩论时,要温和良善地去开导,纠正他们的态度,使他们停止无知和愚昧的辩论。这样的耐心和温和可能会吸引他们爱慕真理,或许上帝赏他们改恶迁善(2:3-4),认识那引人获救的福音真理。26节的意思是说:悔改——回心转意——能使那些遇到严重危险,和陷在魔鬼罗网中,甚至顺从他旨意的人,觉悟过来,摆脱魔鬼的罗网,再顺从上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