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后书 第1章 概览
问候
- 1:1 奉上帝旨意,按照基督耶稣裏所应许的生命,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
- 1:2 写信给我亲爱的儿子提摩太。愿恩惠、怜悯、平安( [ 1.2] 「平安」或译「和平」。)从父上帝和我们的主基督耶稣归给你!
本书的致候辞,除了少许异文外,与提摩太前书的致候辞同。预知自己快被定死刑的保罗用一种特别亲切和热情的句子写了此信,做他的遗嘱,为劝勉提摩太待人接物要勇敢,也为请提摩太快到罗马来见自己。“奉上帝旨意”一句见哥林多前书1:1等。“照着在基督耶稣里生命的应许”,即按照上帝要把超性的生命藉着基督,在基督内赐给信徒的恩许。保罗被立为使徒就是为向人类宣布永生的应许(提多书1:1、2)。这个永生藉着与耶稣基督,我们的中保的结合才可以得到(提摩太前书1:1)。在致候辞里保罗表示他对提摩太的深情,称他为“亲爱的儿子”。在他被拘捕监禁的苦痛中,许多人都离开了他,提摩太仍然忠于他(参阅1:15,4:11、16)。
忠于福音
- 1:3 我感谢上帝,就是我接续祖先用纯洁的良心所事奉的上帝,在祈祷中昼夜不停地想念你。
- 1:4 我一想起你的眼泪,就急切想见你,好让我满心快乐。
- 1:5 我记得你无伪的信心,这信心先存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妮基的心裏,我深信也存在你的心裏。
被囚的使徒愿意鼓励可爱的提摩太要忠于职守,在迫害中,在攻击假学士的奋斗中要勇敢大胆,为此,在向上帝热切谢恩之后,就以自己慈父的热情劝他这位年轻胆小的代表,要忠勇果敢(参阅3、4、5、6、7、8、11、16各节,2:10)。“接续祖先”:提摩太所应攻击的犹太假学士们极力抨击保罗出卖了他祖先的宗教(使徒行传24:14-16),为此保罗郑重声明他所钦崇的上帝就是他祖先所崇拜的上帝(参阅哥林多后书11:22;斐3:5)。“清洁的良心”,即谓在服事上帝上,我不是师心自用,而是由于热爱律法的心所驱使(使徒行传23-24:4、5;腓立比书3:6);为了热爱律法,我迫害过耶稣基督的教会(加拉太书1:13、14;提摩太前书1:13)。“祈祷的时候,不住的想念你”,即谓保罗时常祈祷,在祈祷中常常纪念他极爱的儿子提摩太,尤其纪念不久以前离以弗所时提摩太惜别流泪的情景。他害怕随提摩太流泪之后继之而来的,是提摩太的灰心失望,为此渴望见他,为的是加强他的信心,这样保罗便可充满喜乐了。此外,保罗愿意见到提摩太,似乎也是为了自己在狱中感到太寂寞。从本书所叙述的可知,陪同保罗到罗马去的门徒,除路加外,大都离开了保罗,有的到别处传教,有的竟背离了他,所以保罗对提摩太更加怀念,渴望见到他而获得喜乐。在5节,保罗指出自己感谢上帝(3节)是为了提摩太那没有虚伪而纯诚的信德。这种虔诚的心,确是保罗爱徒提摩太的优点,提摩太始终忠于所受于保罗的信德,这信德又是他家人的特征,他的外祖母和母亲信奉耶稣基督似乎比他早,从她们的行为上可知她们的信德是非常坚固。“在……心里”一词有“完全占有”的意思(参阅1:14;歌罗西书3:16等处)。罗以大概是友尼基的生母,是犹太人(使徒行传16:1)。她母女二人似乎是在保罗第一次传教路斯得时(公元47年)信奉基督的(使徒行传14:6,16:1)。“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保罗使提摩太想起他母亲和外祖母的好榜样,为的是鼓励他坚定于信德,甚至在迫害中保守这信德不受玷污。
- 1:6 为这缘故,我提醒你要把上帝藉着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
6-12节一段,保罗拿不同的动机,劝勉提摩太要勇敢,要忠信为福音而奋斗。提摩太生性小胆,为此,保罗特别鼓舞他想起在授圣职仪式中所赋予他的司祭神恩(6-8)。“为此”,是说为了你心中那虔诚和笃实的信德,“我提醒你”把你在领受圣职典礼中,藉我的按手所领受的“上帝……的恩赐”再燃起来(参阅提摩太前书4:14)。“上帝的恩赐”固然还在你心中,但是它却如同火一样被灰遮掩住了。圣托马斯说:上帝的恩赐如火一样,几时被灰遮盖着,便不会发光;这样恩赐在人心被怠惰或怯懦遮盖,也不能发生效力。由此可知提摩太的热心,卫护传扬福音的心火,或者为了所受的迫害而逐渐冷了。使恩赐如同火一样再燃起来,必须有赖于祈祷、默想等神工。保罗的劝谕也是向一切圣职人员而发的。他们屡次需要藉着默想自己所领受的“上帝的恩赐”来激发自己的热心。脱利腾大公会议便引证了6节的话,证明授圣职仪式是真正的圣事,因为在这圣事中有看得见的记号(按手),和由这记号所赋予的恩赐(藉按手所赋予你的恩赐)。再从6节又可断定祝圣提摩太的是保罗自己。
- 1:7 因为上帝赐给我们的不是胆怯的心,而是刚强、仁爱、自制的心。
- 1:8 所以,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总要靠着上帝的大能,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
保罗在7节清楚指出在授圣职仪式中所赋予的恩赐是什么。在圣职人员被祝圣,使他们成为上帝臣仆的日子上,上帝原来没有给他们一种怯懦、胆小、怠惰的心神,而是给了他们“德能”的心神:就是以上帝的名义无恐无惧地行事的一种神能和力量。所说爱德的心神是一种趋向爱上帝爱人的心情。“刚强”的心神是一种包括善意、节制、明智、心理健全的德性,这种德性使圣职人员在一生的任何环境中可以切实有效的行事。“给我们的主作见证”就是传扬福音(约翰福音15:27;启示录1:2、9)。保罗说:所以你不要为了怕迫害或其他痛苦,以宣扬耶稣基督为耻(参阅路加福音9:29);也不要以自认是我这因主被囚者的门徒为耻,“按上帝的能力”,“为福音”,即为传扬那救一切信者的基督教义,“同受苦难。”
上图:马梅尔定监狱(Mamertine Prison)的牢房,传统认为,保罗和彼得在殉道之前被关押在这个监狱里。马梅尔定监狱位于古罗马广场(Comitium),面对元老院(Curia)和帝国广场(Imperial Fora)。
- 1:9 上帝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而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裏赐给我们的,
- 1:10 但如今藉着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已经表明出来;他把死废去,藉着福音,将不朽的生命彰显出来。
另一个鼓励提摩太的动机是报答上帝恩召的义务。由这赋予德能的恩召,使保罗在此插入一段(9-12)论述上帝、基督、福音的救世的道理(参阅提多书3:3-7)。“上帝救了我们”,从魔鬼手中,从罪恶中把我们解放出来(提摩太前书2:4;提多书3:5),把我们包括在他救世的计划中(提多书3:5),因上帝的召选,我们实在获得了信德和恩典。上帝的恩召完全是出于上帝,不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有什么功劳(参阅提多书3:5),而是由于他自己的旨意(罗马书8:28、29)。这恩典是上帝从永远因耶稣基督的功劳而为我们准备好了的(以弗所书1:4、5)。“他已经把死废去”,就是耶稣因着复活毁灭了又是死亡又是死亡原因的罪恶(罗马书6:23),给我们挣得了灵魂的神性生命和肉身的未来复活;又藉着福音的宣讲把我们被注定要得的永生和不死不灭启示出来,赋予我们一种获得永生和不朽的希望。
- 1:11 我为这福音奉派作传道,作使徒,作教师。
- 1:12 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他所交托我的( [ 1.12] 「他所交托我的」或译「我所信托他的」。),直到那日。
现在保罗又转而鼓励提摩太,使他注意自己的榜样(11-18)。“为这福音”:前节既已论及福音,在此也顺便说到自己的使命:“派作传道的,作使徒,作师傅”,把这福音传给世人(提摩太前书2:7)。“为这缘故”,为了我被立为宣扬福音的使徒等职务,“我也受这些苦难”,就是现在我被系于罗马监狱中,受各种痛苦,虽然如此,但我并不以福音和所受的苦难为耻辱。保罗即刻指出他取得勇气的来源,是信赖上帝,因为上帝既许必践;“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14节和提摩太前书6:20),就是上帝有能力保管交托我所宣讲的福音宝藏,直到审判之日。在那一日主耶稣要来清算我怎样保管了所托付于我的;我若保管得好,他必赏赐我所期待的正义冠冕(4:8)。此处所说的“交付”(depositum)一词是指所“托付”的道理(提摩太前书6:20;提摩太后书1:14)。保罗所说他由上帝所受的道理寄托,也能说是保罗委托提摩太所应保管的。犹如保罗为保管受托的道理完全信赖和依靠了上帝,同样提摩太为保管所受的寄托,也应尊崇住在我们内的圣灵(14节)。
- 1:13 你从我听到那健全的言论,要用在基督耶稣裏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作为规范。
- 1:14 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裏面的圣灵,牢牢守住所交托给你那美好的事。
13、14两节,保罗劝勉提摩太效法自己忠信保管福音道理的寄托。13节的意思是说:你要把你在我宣讲和在我教训你与其他门徒时所听来的健全道理,奉为模范,奉为训练自己和教授信徒的标准。所谓“纯正话语”,是因为这道理出于纯全的信德,并由爱上帝爱人的爱德讲出来的。14节是说:你要保管你所受的美好寄托,保管由我听来的健全道理,为保管和卫护这个宝藏,应“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圣灵住在一切基督徒心中,但特别住在基督的使徒和接受使徒职责的主教长老们心中。他们藉着授职仪式领受了特殊的恩赐,即职务的圣宠、德能、仁爱和慎重的神恩。圣灵感化他们,光照他们,住在他们心中,为此教会在保证和保存福音的道理上是不能舛错的。
- 1:15 你知道,所有在亚细亚的人都离弃了我,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
在15节保罗好像说:提摩太!你知道你所管理的信徒中有些离弃了我(按“离弃”原意不是指背教,而是指因怯懦逃避舍弃)。本节希腊动词“离弃”是不定过时(Aoristum)。这不定过时普通是指一个一定的事件。是指那件事呢?是指被捕入狱的事,或是在罗马受审的事?不得而知。“凡在亚细亚的人”,可能指“许多人”。撒肋斯以为:“凡在亚细亚的人”,不是指小亚细亚的一切基督徒,而是指一些信徒,他们同保罗到达罗马后,或者由于害怕受连累而离开他,回了本乡。斯丕克以为是指回头信奉基督而住在罗马的亚细亚犹太人,因为害怕保罗的案子牵连到自己身上(提摩太后书2:9),都纷纷远离保罗,让他独自去受审(4:16)。保罗对离开他的亚细亚人中,提到了腓吉路和黑摩其尼。我们虽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但二人在以弗所一定是有名望的人。他们的远离使这勇敢的囚犯在心灵上感到极大的痛苦。
上图:马梅尔定监狱在古罗马时代称为Tullianum,始建于主前8世纪,比罗马城的历史还要古老。古罗马并不长期监禁犯人,对犯人的惩罚是罚款、劳役和处死。因此,监狱不是长期监禁犯人的地方,而是犯人等候受刑的地方,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只是一个黑暗、恶臭和阴冷的地下室。
- 1:16 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因为他屡次令我欣慰。他不以我的铁链为耻,
- 1:17 反而一到罗马就急切寻找我,并且找到了。
- 1:18 愿主使他在那日能蒙主的怜悯。他在以弗所怎样多服事我,你是清楚知道的。
保罗因信友的离弃所感到的悲伤,为另一个亚细亚人的友爱所减轻。16节内,保罗对阿尼色弗倾吐他知恩报爱的心情。保罗写本书时,阿尼色弗大概已经逝世,因为保罗没有直接祝福他,但祝福他在以弗所的家人(4:19);特别为他的家庭祝祷求福,是因为他和他的家人屡次辅助了自己,并且此人不以作囚犯的门徒和与囚犯来往为耻。阿尼色弗此次到罗马,目的是为救助保罗。“殷勤地找我”一句说明他在罗马不容易找到保罗,因为保罗这次不再像第一次被监禁时那样的自由(使徒行传28:16),他与罗马信友的来往已受到了限制。18节“愿主使他在那日”即到审判之日,或基督来临之日,“得主的怜悯!”对此句内的两个“主”字,我们以为前者指上帝父,后者指基督。阿尼色弗的善工不单单限于到监狱中探望囚犯的仁爱行为(马太福音25:31-46),也是指他的其他善工:“他在以弗所怎样多多地服侍我。”他不但服事了保罗,而且也为以弗所的全教会服了务。
上图:油画《基督教殉道者最后的祷告 The Christian Martyrs’ Last Prayer》,法国画家让-里奥·杰洛姆(Jean-Léon Gérôme)绘于1863-1883年。这幅画描绘了尼禄皇帝迫害基督徒的情景:竞技场周围的柱子上,左边是遭受火刑的基督徒,右边是被十字架处死的基督徒,中间的一群基督徒正在祷告,看台上挤满了看热闹的罗马人,远处是罗马城内高耸的神庙和偶像,近处是一群猛兽从地下甬道进入斗兽场,准备把基督徒们撕得粉碎。不管怎么逼迫,信主的人却越来越多。两百多年以后,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