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约翰二书 概览

问候

约翰以“长老”(Presbyteros)一词自称,不但是因为他当时已年纪老迈,而且也是因为他的权威。原来在使徒时代的监督和祭司全称为长老,彼得也曾自称为长老之一(参阅彼得前书5:1);约翰更有理由自称为长老,因为当时仅有耶稣的这位门徒尚存留于世。再说他对小亚细亚各教会具有很高的声望和权威,并且这些教会的人也很爱戴这位老使徒。本书信是给“蒙拣选的太太”写的;所说“蒙拣选的”,是指由上帝获得了信仰耶稣的大恩(罗马书16:13);“蒙拣选”一词在新约中屡次见到(罗马书8:33;提摩太后书2:10;彼得前书1:1;启示录17:14)。“太太”一词在这里不是指一位太太或贵妇,而是指小亚细亚的一处教会。蒙拣选的教会好像是上帝和耶稣所选的净配,为此称她为太太,而信徒则称为“她的儿女”,因为他们是由耶稣的净配教会所生的儿女。参阅以弗所书5:25-27;加拉太书4:26。约翰为表示自己对教会和那里的信友所怀的真诚的爱情,用了一句特殊的术语,即“在真理”,其意是说他的爱情是基于真理,并且按大半学者的意见,此句与保罗所常用的“在基督里”一句的意义,颇为相似,见罗马书16:2、8、11、12、13等处。约翰继续说:不但他一人这样爱他们,凡与约翰信仰同样真理的人,也对这个教会和其中的信友怀着同样的爱情。这个爱情的根基就是因为有同一的信仰,信仰同一的“真理”,即信仰耶稣所启示的上帝的道理。所以彼斯平(Bisping)说:“只有真理能联合,谎言与错谬使人分裂。”使徒和信徒所信的“真理”永远存在他们心中,所以他们的爱情也永远存在。贝色尔(Belser)以为:约翰在2节所想的是真理的圣灵,因为耶稣所说的圣灵要常与我们同在,又因为上帝的爱是藉圣灵倾注在我们心中(约翰福音14:16,15:26,16:7;约翰三书2;罗马书5:5)。约翰向教会祝福了三种恩赐,即“恩惠”(是因耶稣的功劳所挣的),“怜悯”(因此,上帝相帮人脱离神形的患难)和“平安”(人在各种患难中所得的属灵的喜乐):这三种恩赐可使信友常住“在真理”中,常坚持真正的信仰,永住在“爱心”,彼此相爱。坚持信仰,彼此相爱,即是本书的两个主题。

真理和爱

约翰如同保罗一样,在书信正文内先提及教会中应欢喜的事,以博取读者的欢心(罗马书1:8-15;哥林多前书1:4-7;哥林多后书1:3等)。他所遇见的信友,也许是从这教会来看望他的(参阅约翰三书3),或者他们到了另一个教会,约翰在那里遇见了他们。他大概由他们口中得知这教会的情形,因而引起了他写此书的动机。他见这些人“遵行真理的”,即按照上帝藉耶稣所启示的道理和诫命生活度日,同时也得知有一些人不按照这道理和诫命生活度日,另外违犯了爱德的诫命,因此他就如在约翰一书2:7劝他们彼此相爱(参阅约翰一书2:7注)。这条爱的命令为他的读者已不是条新命令,因为他们从入教时就领受了这命令,且有许多人恪遵不渝(4节)。约翰遂接着解释什么是爱:爱就是守上帝的诫命,守诫命就应彼此相爱。

约翰如在第一书中先着重于守上帝的诫命,另外着重于爱的诫命,但爱的根本是信德,这两个德行是分不开的(约翰一书5:1-4)。可是信德的最大危机是不信耶稣基督是真人和真上帝的异端,约翰就如在约翰一书4:1-3称这些异端人为“敌基督”,为迷惑人的(约翰一书2:26,3:7);详见约翰一书4:1-3,2:18-23各注。可惜有许多信徒已多年信仰基督本该受厚报,但他们为假师傅所迷惑,而丧失了应得的赏赐。那信了异端的人,约翰称他为“越过”的(“越过”,按原文直译为“前进”),是说他远离了正道,自以为知识过人,遂离开了耶稣和使徒所传授的道理(约翰福音18、19;使徒行传2:42);这样的人“没有上帝”,即丧失了与上帝相通之恩,因为只有信耶稣为上帝的儿子的信心才能使人成为上帝的子女(约翰福音1:12)。

上图:古罗马基利家行省的道路遗址。罗马帝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公路系统,为福音的广传铺平了道路。主前450年的十二铜表法(The laws of the Twelve Tables)规定,直路至少宽2.4米,弯路至少宽4.8米。罗马道路是主要由石头铺成,部分混入金属材料。罗马道路都有夯实碎石作基床,以保障路面干燥,并有行人道、马道和排水沟渠,一路开山、修桥,小溪则铺上石砖跨越。

上图:古罗马基利家行省的道路遗址。罗马帝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公路系统,为福音的广传铺平了道路。主前450年的十二铜表法(The laws of the Twelve Tables)规定,直路至少宽2.4米,弯路至少宽4.8米。罗马道路是主要由石头铺成,部分混入金属材料。罗马道路都有夯实碎石作基床,以保障路面干燥,并有行人道、马道和排水沟渠,一路开山、修桥,小溪则铺上石砖跨越。

10、11两节约翰指示读者应怎样对待否认耶稣为上帝儿子的人。使徒所定的规矩可说是十分严厉,不但不许收留他们,而且连见面的请安礼也在禁止之例。使徒对异端人所以如此严厉,是因为他看到同他们来往所发生的危险(马太福音7:15)。按圣爱任纽记载:“传说约翰使徒有一次去沐浴;他一见切陵托也在浴池中,没有洗澡,就从池中跳出说:我们快逃走,怕浴池塌了,因为里面有真理的敌人切陵托。坡旅甲有一次遇见了马吉安,马吉安说:你认识我们么?坡旅甲答说:“我认识你这撒但的长子。”使徒和这些门徒如此害怕的原故,是怕受了他们的沾染。由此可见圣人们怎样嫉恶如仇。

结束的问安

约翰本来还有许多话要写,但就此止笔,把要说的话留待见面时再谈,因他打算不久要去视察他们,如此“使你们的喜乐满足”。因为使徒亲身去访问他们,同他亲爱的信友面谈,实在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同时,信友得见年高德劭的使徒,看见他的慈颜,聆听他的教训定然也是喜欢非常。最后约翰代表同蒙拣选的教会——也许即是以弗所教会——的信友向致书的教会请安问候。

上图:罗马皇帝哈德良(主后117-138年在位)时代的主要罗马道路(拉丁语Via)。道路是罗马的重要基础建设,从主前500年开始修建,随着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而延伸。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代,有超过29条大型军事公路从首都罗马向外辐射,接上113个省份的372条大道,总长超过40万公里,其中8万5百公里是铺石道路。各地的小路连上了广阔、长距离的公路,把各主要市镇和军事基地连在一起,为军队、官员及平民带来了便捷的交通,促进了贸易,更为福音的广传铺平了道路。

上图:罗马皇帝哈德良(主后117-138年在位)时代的主要罗马道路(拉丁语Via)。道路是罗马的重要基础建设,从主前500年开始修建,随着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而延伸。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代,有超过29条大型军事公路从首都罗马向外辐射,接上113个省份的372条大道,总长超过40万公里,其中8万5百公里是铺石道路。各地的小路连上了广阔、长距离的公路,把各主要市镇和军事基地连在一起,为军队、官员及平民带来了便捷的交通,促进了贸易,更为福音的广传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