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 第5章 概览
- 5:1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篷若拆毁了,我们将有上帝所造的居所,不是人手所造的,而是在天上永存的。
- 5:2 我们在这帐篷裏叹息,渴望得到那从天上来的居所,好像穿上衣服;
- 5:3 倘若脱下也([5.3]有古卷是「倘若穿上就」。)不至于赤身了。
- 5:4 其实,我们在这帐篷裏的人劳苦叹息,并不是愿意脱下地上的帐篷,而是愿意穿上天上的居所,好使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 5:5 那为我们安排这事的是上帝,他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5.5]「凭据」:原文直译「质」。)。
保罗在本章前十节内,仍继续强调他在前章所发挥的来日复活的信念,因为这种信念是他藉以忍受世上各种苦辱的鼓励与力量,甚至于不怕舍生致命,因为死为他是回家“与主同住”(8),为他是“益处”(腓立比书1:21并注)。因为信心告诉我们:“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地上的帐棚”,即是我们的肉身,灵魂现今寄居其内;这帐棚亦即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44所称的“血气的身体”。“地上的帐棚”,是指肉身的易于衰弱,易于摧毁,有如住在旷野中的贝杜因人或游牧民族所支的帐棚,今日设帐在此,明日即迁往他处。关于此借喻,见约伯记4:19;以赛亚书38:12以及彼得后书1:13等处。“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即谓我们的肉身因死亡而腐朽了,“必得上帝所造的房屋,”“房屋”是一所坚固的建筑物(以之与临时的“帐棚”相对),并且这所房舍是由上帝而来的,是“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这“房屋”,即是我们复活后所获得的荣耀的肉身,灵魂永远居于其中,亦即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44所称的“灵性的身体”。但是这种“房屋”,是在世界末日众人复活之后才可获得,谁可以给我们提出保证呢?因此保罗继续写说:“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上帝,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2-5)。保罗以这几节证明了我们信友在现世已获得了取得荣耀肉身的权利与保证(5),因为我们人都有一种怕死的心情,都企望永远生活下去,都企望不经过死亡而就获得永远光荣的肉身,为此“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2)。即因死的恐怖而“劳苦叹息”(4),因为我们都切望“在天上永存的房屋”(2)。(注意:保罗在此由“房屋”的借喻转为“衣服”的借喻,因二者皆为蔽体之用。)“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4),就是说不愿脱去此世“血气的身体”。而就套上那“灵性的身体”,换句话说:就是不经过死亡而就进入永生,好叫这必死的——即血气的身体——被生命——灵性的身体——吞灭了(4)。这种希望,存此世上唯一实现的可能,只能实现在基督二次来临时在世上尚活着的人身上,因此保罗在3节加添一句说:“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意谓只要基督来临时,我们的灵魂尚未因死亡剥去我们的肉身,我们的灵魂尚未赤裸,尚穿着肉身当作衣服,那时,我们可按照我们所希望的,“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这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论复活的道理所讲的:“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变成:原文是穿;下同)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15:51-54,详见该处注释)。关于3节的译文与解释,有十几种意见,我们取的是较为普通的意见。关于肉身必将复活,获得荣耀的保证,就是上帝自己,因为上帝决不能在人心中放上一个不能实现的希望(圣托马斯语);并且上帝为保证他必要赐予我们那所“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1),还赐下圣灵给我们作抵押(5,见1:22注)。的确,当我们藉圣洗领受圣灵之后,便获得了取得永远荣耀之身的权利,因为藉圣洗,我们成了上帝的义子,成了基督妙身的一肢体,成了承继人,基督的同承继人,将来必有一天,与我们的元首耶稣基督相结合,灵魂肉身同受荣耀(罗马书8:16-25并注)。
- 5:6 所以,我们总是勇敢的,并且知道,只要我们住在这身体内就是离开了主。
- 5:7 因为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 5:8 我们勇敢,更情愿离开身体,与主同住。
- 5:9 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或住在身外,我们都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 5:10 因为我们众人必须站在基督审判台前受审,为使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保罗既然深信今日在传教的事业上所遭受的攻击与苦难,必然给他成就分外无比的光荣(4:17、18),今日的死亡必然给他换来来日的复活(5:1-5)。所以他时常放胆行事,无恐无惧,不但将生死的问题置诸度外,甚至“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8),“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6),“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腓立比书3:20),我们“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希伯来书11:13),所以我们几时尚生活在世上,就好比远离本乡,被掳在外:几时死亡一夺去了我们的肉身,我们即可回到本家,“与主同住”;所以我们甘心情愿死,好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相结合(腓立比书1:23)。保罗怕读者错懂了他所说的“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的意义,——因为耶稣说过:“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翰福音14:23)——所以解释说:“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7),意即我们现今是生活在信心之中,只凭信心与主结合,总觉相离太远,“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哥林多前书13:12并注)。死后归家,享见上帝,才是正式的,完美的亲密结合。可是如果我们愿意获得这种亲密的结合,非具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不可,即在审判生死者的主台前(使徒行传10:42),获得一个于我们有利的断案,“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意即或生或死,一言一行,“要得主的喜悦”为目的(9),“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那时连最隐秘的思言行为也都要一一彰显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即在世时一生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10),善者受赏,恶者受罚,永远的定案全系于现今一生的思言行为。
上图:古哥林多城废墟中的演讲台,于主后四十四年由蓝白大理石造成,是一又高又宽大的四方形平台,被称为Bema。一般认为这就是保罗在迦流面前受审的Bema,中文译为「公堂」(徒十八12)或「台」(罗十四10;林后五10)。保罗所说的「站在神的台前」(罗十四10)和「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林后五10),就是指接受神和基督的审判。
劝人与上帝和好的职分
- 5:11 既然我们知道主是可畏的,就劝导人;但是上帝是认识我们的,我盼望你们的良心也认识我们。
- 5:12 我们不是向你们再推荐自己,而是要让你们有夸耀我们的机会,使你们好面对那凭外貌、不凭内心夸耀的人。
- 5:13 如果我们癫狂,是为上帝;如果我们清醒,是为你们。
保罗一提及上帝的审判,也不免胆颤心惊,因为我们今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审判的大主前交代清楚(罗马书14:10)。保罗怕自己的信友受自己的敌人——犹太主义保守派人的恶毒宣传,因而不信任保罗所言所行,遂离开保罗(6:3),以致误了他们的永远大事;保罗怕这一点也将受上帝的审判,因此说“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11),相信我们的一言一行完全是出于至诚与坦率(2:17),是为荣耀上帝,拯救人的灵魂(4:15)。我们行事的这种态度,上帝知道的很清楚,但我也希望你们哥林多人由你们的亲身经验也证实我们确是如此(见4:2注)。我们说这话,并不是又向你们炫耀我们自己,图得你们的欢心(见3:1注)。“乃是叫你们因我们有可夸之处,”证实我们是你们的真正导师,是传布基督福音的忠实使徒,以杜绝“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即那些徒负其名而无其实的假使徒们的口(见2:17注),因为他们自夸为真正的“犹太人”,真正的“以色列人”,真正的“亚伯拉罕的后裔”(11:21、22),真正遵守摩西律法的人。且自夸为“基督的仆人”(11:23),其实却“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所以他的差役,若装作仁义的差役,也不算希奇。”(11:13-15)。他们所寻求的只是自己的荣耀(10:12、18),自己的利益(11:20);而我们作真使徒的,完全将自己的生死荣辱置诸度外(6:4-10),一切只是为了荣耀上帝,拯救灵魂;甚至有时为传教的心火所驱使,无论在顺境逆境,依然进行(提摩太后书4:2),甚至有时多次不得食(11:27),心里难过痛苦(2:4;哥林多前书4:21),似非常人之举,以致有人说“我们是颠狂里”。但我们发狂,“是为上帝”,为了上帝获得荣耀;如果有明白我们的人说“我们是谨守”;我们谨守,“是为你们”,为了你们的利益,为了你们灵魂的得救。一言以蔽之:保罗的一言一行完全是为了增加上帝的荣耀与人灵魂的得救,决无为自己着想之处。
- 5:14 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这样断定,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
- 5:15 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保罗所以到了这种“忘我”的境界,是因为基督对人类的爱在他心内操纵着他,支配他,甚至催迫他不得不如此去作,因为基督为爱我们的缘故死了,“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2:8),那么我们作他使徒的,岂不只应为他的缘故生活在这世界上吗(罗马书14:7-9)?所以保罗曾作了一句惊人的豪语说:“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拉太书2:20)。保罗又曾这样推论说:既然基督是替众人死了,那么众人就都是死了,因为基督是新亚当(哥林多前书15:44),是人类的新元首(罗马书5:15-17);他既在上帝前,代表了全人类,并为了全人类,死在十字架上,那么众人也就在他内同他一起钉在十字架上死了;基督是死而复活了,那么我们与他同死的,也必要在他内与他一同复活(罗马书6:6;提摩太后书2:10),但经过圣洗与基督同死而复活后的我们(罗马书6:1-11),已再不能为自己生活了,只能为那为众人死而复活的基督生活。所以我们作真使徒的,决不能再为自己着想,只应为基督的理想,基督的主义,基督的希望继续生活在这世上。看,这就是保罗被催迫履行自己使徒职务的真正原因与动力。关于14、15两节中所含有的基督所行的救赎以及信友与基督结合的深奥道理,可以参考罗马书5:12-6:11。
- 5:16 所以,从今以后,我们不再按照人的看法来认识人,纵使我们曾经按照人的看法认识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识他了。
- 5:17 所以,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16、17两节是前两节的自然结论:既然我们藉圣洗与基督同死而又重生了,那么我们的生活便从根本上翻新了。我们的观感,我们的行事标准与前应完全不同(罗马书6:4),“所以,我们从今以后”,即从重生之后,不再按一般人情的看法,按一般世俗的见识评断任何人,而应按信德的眼光,超性的标准来认识评断。“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是说纵使在我归化之前,以一般人的眼光来认识过基督,以法利塞人的成见评断基督为假弥赛亚,甚至逼迫他,难为他(使徒行传9:1-9;提摩太前书1:13),但自从我归化之后,“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而以信心的眼光认他为上帝的圣子、救世主、万民所期望的迷思啊呀。所以“若有人在基督里”,谁若藉圣洗参入了基督的妙身内,他就开始了一个新生命,“他就是新造的人”(罗马书6:6;以弗所书2:10、15;歌罗西书3:9、10),“旧事已过”,旧人、旧我、旧倾向、旧罪恶,都“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罗马书6:4并注);“都变成新的了”,新生命、新思想、新观感、新行为,因为我们是因“水和圣灵”而重生了(约翰福音3:5),“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4:24,2:10)。
- 5:18 一切都是出于上帝;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使命赐给我们。
- 5:19 这就是:上帝在基督裏使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信息托付了我们。
- 5:20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特使,就好像上帝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上帝和好吧!
- 5:21 上帝使那无罪([5.21]「无罪」:原文直译「不知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使我们在他裏面成为上帝的义。
这种更新的工作,因为是一种“新的创造”(加拉太书6:15),所以有如第一次的创造一样,需要上帝圣父的化工,因为全人类都在亚当内犯了罪(罗马书5章),都成了上帝的“可怒之子”,上帝的仇敌,谁也不能以己力来与上帝和好,但满怀仁慈的上帝圣父,“们还作罪人的时候”,“ 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8-10),打发他的圣子来到世界上,藉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18)。“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19),因为“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因他的生得救了”(罗5:8-11)。上帝并为使这“和好的道理”更有效地打动世世代代每个人的心灵,使人类接受他这“和好的道理”的号召,因此“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18),“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19),好使我们去宣扬基督为众人所行的救赎大业,并藉各种圣事使人类与上帝和好。我们既负有宣传与实行上帝与世人和好的使命,那么我们就是“基督的使者”(约翰福音17:18,20:21;以弗所书6:20),就是以基督的名义行使我们的职权了,因此保罗马上乘机以基督的名义劝勉哥林多信友说:“不可徒受他的恩典……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见6:1、2)。因为上帝已给我们开好了一条与他和好的路,只等我们响应上帝的号召。保罗为了打动人的心灵,使人赶快起来响应上帝的号召,来与上帝和好,用了一句措词非常严峻,使人听来非常刺耳的语句说:“上帝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即是说上帝曾使那身为“上帝的儿子”,身为“真光”,不知罪恶为何物的无罪羔羊基督,替我们罪人,替我们已被判死刑的罪人(罗马书5:12),成了罪恶的化身,因为“主使我们众人——即全人类——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以赛亚书53:6),他也甘心“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得前书2:24),在木架上代表整个有罪的人类,向上帝圣父偿还了全人类的罪债(罗马书8:3),“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意即为使我们藉他在木架上为我们所挣得的圣宠与他连系,有如肢体与首连系一般,分沾他神性的义,以成义人(见罗马书3:22-26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