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 第1章 概览
问候
- 1:1 奉上帝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和弟兄提摩太,写信给在哥林多上帝的教会和全亚该亚的众圣徒。
- 1:2 愿恩惠、平安([1.2]「平安」或译「和平」。)从我们的父上帝和主耶稣基督归给你们!
1、2两节是保罗所惯用的书信致候辞,其中包含发信人、收信人与问候三部分(详见罗马书第一张章第一个注释)。本书的发信人,除了保罗外(详见哥林多前书第一章注释),还有提摩太。提摩太之所以被选为本书的同发信人,是因为他会在哥林多与保罗一同开创了该地的教会(使徒行传18:5与本章19节),后来还作过保罗的特使,去调停哥林多教会中的纷争,因而对这一教会具有相当的权威和关系(哥林多前书4:17,16:10-11)。收信人为:“哥林多上帝的教会,并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关于哥林多教会,见哥林多前书第一章注释。“亚该亚”为罗马帝国的一行省(见使徒行转18章),其省会即为哥林多。由此句可见保罗创立了哥林多教会之后,上帝的福音也传到了亚该亚全省各地(帖撒罗尼迦前书1:7-8),至少可以证明当时在耕格勒已建立了上帝教会(使徒行传18:18;罗马书16:1)。2节为保罗所习用的问候语,见罗马书1:7并注。
- 1:3 愿颂赞归于上帝-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他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上帝。
- 1:4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安慰我们,使我们能用上帝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些遭各样患难的人。
- 1:5 正如我们跟基督同受许多苦楚,我们也靠基督得许多安慰。
- 1:6 如果我们受患难,那是为使你们得安慰,得拯救;如果我们得安慰,那也是为使你们得安慰,这安慰能使你们忍受我们所受同样的苦楚。
- 1:7 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分担了我们的痛苦,也要分享我们的安慰。
保罗通常在写完了书信的致候辞之后,差不多总有一段赞颂与称谢上帝的言词。3-11一段即为本书的颂谢辞。当保罗口授本书时,他的心情十分激昂:因为近年来他传教时所遭遇的困难与攻击,尤其近半年来与哥林多教会所发生的龃龉,使他的忧虑与伤心与日俱增。但当他的特使提多由哥林多返回,在马其顿向他报告了哥林多教会悔改的好消息后(7:6-16),喜出望外,遂赞颂上帝说:“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并且保罗明知在本书中需要辨白自己的冤屈和行事的态度,以冰释以前的误会,愿与自己的信友和好如初,所以为了博得读者的欢心,为了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他的理论,更为显出他对哥林多教会的关怀与爱情,便在这段颂谢辞中,讲了一端传布福音者应与自己的信友甘苦与共的大道理。保罗由他亲身的传教经验,尤其由这次哥林多事变的惨痛经验,知道在传教的生活中,不免要受到各样的磨难与各种的苦痛,但他也知本性为爱情的上帝,满怀仁慈的大父,决不能将他抛弃在失望的痛苦中,届时必要施以及时的安慰。保罗之所以怀着这种坚强的信念,是因为他明知自己所受的苦难是在继续基督所受的苦难(加拉太书6:17;腓立比书3:10;歌罗西书1:24)。基督是先受了苦,而后才进入荣耀的(路加福音24:26)。那么作他徒弟的,尤其是受召为他服务的,岂不更该先受苦而后才得到慰藉吗(罗马书6:4-5)?所以保罗作结说:“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5)基督受苦受死是为了“我们的过犯”,但他的复活,也是“为叫我们称义”(罗马书4:25);那么作基督徒的,尤其作基督仆役的,在遭受各种磨难时,应想到这是为了拯救人灵,在受到慰藉与鼓励时,应想到这不只是为了自己,而应是为了由经验学得怎样去安慰与鼓励那些遭受各种苦难的人们(4)。圣托马斯说:“没有受过安慰的人,也不知道怎样去安慰人。”6-7两节,即是保罗将上面的理论贴在哥林多信友身上,以表明自己与哥林多教会休戚相关的密切连系。关于6节内的“我们受患难呢”一句,学者们的意见不一,但由本书的内容,尤其由2:5,7:7-12等处看来,保罗在此似乎是暗示哥林多教会的事变。这事变,不但使保罗痛心,而且也使一般信友忧苦难过(2:5),因为保罗才下断语说:“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因为我们在基督内犹如一身,甘苦是应该与共的。
- 1:8 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知道,我们从前在亚细亚遭遇苦难,因受到无法忍受的压力,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没有了。
- 1:9 自己心裏也断定是必死无疑,这是要使我们不依靠自己,只依靠使死人复活的上帝。
- 1:10 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他要继续救我们,而且我们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
- 1:11 你们也要一同用祈祷来帮助我们,好使许多人为我们感恩,因着他们许多的祷告,我们获得了恩赐。
保罗为了要讲明他所受的痛苦与磨难是多么大,便举了一件最近在亚细亚所发生的事为例,保罗在此所用的话语十分笼统,哥林多人虽明白这些话所指的是什么事件,但是后人却不十分清楚,因此近代学者的意见有七八种之多。就最普通的意见来讲,是指的在以弗所所发生的银匠底米丢事件(使徒行传19:23-40),并由此事件所引起的后果。关于这次事件的后果,虽然路加没有继续记载,但由罗马书16:3-4所记载的百基拉和亚居拉为保全保罗的性命几乎丧命的事上,我们可以揣测,可能就是这事变所引起的后果。无怪乎保罗在此写出了:“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的话(8、9)。保罗并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使徒行传19:30;哥林多后书11:23-29),甚至他还说出了“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的豪语(腓立比书1:21)。但他为什么在此说出了这种悲惨的话语?依我们看来,当时保罗除了外来的性命危险外,在他的心中还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痛苦。这痛苦来自哥林多教会的复杂问题,和该教会对他的误解,甚至连在脱离了以弗所的险境之后,到了特罗亚时,虽然传布福音的大门,为这位热心勃勃的外邦大使徒开了,但他的心灵为哥林多教会仍然得不到安宁,不能在此传布福音(2:12-13);到了马其顿,在没有得到提多的回报之前,心灵仍然未得到丝毫安宁(7:5)。这足以说明他对哥林多教会的这次事变,是怎样的焦虑与痛苦。由此我们也可以明了他所写的“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一句(10),好似死亡时时跟从着他,一时也不放松,使他时常只能依靠那使死人复活的上帝,而丝毫不敢倚靠自己的力量(9)。保罗由亲身的痛苦经验中,经历了上帝的救援,所以他敢放胆地期望上帝,将来在危难中,还要对他施与拯救,但这需要信友们为他共同祈祷的协助(11),因为上帝施恩与否,往往看人的祈祷(圣托马斯语)。保罗在此并不以为上帝救援他脱离了死难是因了他自己的功勋,而以为是由于信友们的祈祷,所以保罗在此又请求哥林多的信友们为求得的恩赐而向上帝致谢(11)。本书的颂谢辞至此为止。他在这颂谢辞中,不但讲明了一端传福音者与自己的信友,以及信友彼此之间应有的甘苦与共和诸圣相通功的大道理,并且还表示自己对哥林多信友怀着多么大的信任与热望。
保罗延期访问哥林多
- 1:12 我们所夸的是:我们在世为人,特别是跟你们的关系,是凭着上帝所赐的坦率和真诚,不是靠人的聪明,而是靠上帝的恩惠;这是我们的良心可以作证的。
- 1:13 我们现在写给你们的话,无非是你们所能诵读、所能明白的,我也盼望你们真能彻底明白。
- 1:14 你们已经有几分认识我们,在我们主耶稣([1.14]「主耶稣」:有古卷是「主」。)的日子,你们会以我们为荣,正像我们也以你们为荣。
保罗之所以对哥林多人仍怀有很大的信赖,之所以仍要求他们同心合意为自己祈祷,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他的良心告诉他,虽然经过了这次不幸的事件,但没有什么对不起哥林多人的地方。因为有他的良心作证,他的为人,他的行事,都是光明磊落的,都是本着上帝的恩典,本着上帝所赐与的纯朴与诚挚,丝毫没有沾染尘俗之气,丝毫没有诡诈与欺人的心思,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是他在各处可以夸耀的一点(12);“向你们(哥林多的教会)更是这样”,因为他在哥林多一连住了将近两年(使徒行传18:11-18),他的作风,是否有如他所夸耀的,哥林多人有眼可见,不必多费口舌(5:11-12)。保罗的真诚不但表现在他的行事上,并且也同样表现在他的言论及往来的书信上,因为保罗所寄往哥林多教会的书信,并不如仇人所捏造的,是别有用心的书信,而是有什么说什么:这也是哥林多人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现在写给你们的话,并不外乎你们所念的、所认识的”(13)。保罗在此证明了自己的一切行为完全出于一片至诚之后,就期望他的神子也对他予以真正的完全了解。原来人所行的事,将来必有一日,即“主耶稣的日子”,要完全揭露出来(哥林多前书3:12-13,4:5;哥林多后书5:10-11)。保罗绝不怕这严重的考验,所以保罗期望他与他的神子间的关系,能藉着这信件得到完全的谅解,为在“主耶稣的日子”来到时,他们能认他为忠实领导他们走向得救与荣耀之路的导师与慈父,他也能认他们为自己的儿子,彼此都有荣耀(14)。由本段起,开始本书的辩护部份,保罗在本段里开诚布公地将自己的心迹表达出来,其目的是要再取得哥林多教会的敬重与信任:这也可说是保罗之所以写本书的最后目的。
- 1:15 既然我这样深信,早就有意先到你们那裏去,让你们得加倍的益处。
- 1:16 我要路过你们那裏往马其顿去,再从马其顿回到你们那裏,让你们给我送行往犹太去。
- 1:17 我有此意,难道是反覆不定吗?难道我的意愿是从私欲起的,以致我忽是忽非吗?
上图:保罗从以弗所到马其顿、希腊(徒二十1-2),然后从腓立比坐船回亚细亚的特罗亚(徒二十6)。
由本段起,正式进入了本书信的第一大段,即所谓的辩护部分。读者如愿更清楚的明了本段所叙述的事迹与意义,必须先读本书引言及格前引言中所叙述的当时哥林多教会的背景,不然无法明了,保罗为什么为自己辩护。其原因是保罗改变了去看望他们的计划(15、16)。这计划可能即在所谓的中间巡视时间内(2:1)说出来的,但日后为了顾惜他们就写下了一封沉痛严厉的信件(2:4-9)代替了他的巡视。因此保罗的敌人——犹太教保守主义者,利用这个机会,散布谣言(10-13)毁谤保罗,说他行事轻率,许而不践。并且言语狡猾,态度傲慢,目的只是为博取哥林多人的欢心,以巩固自己的权势。保罗有鉴及此,怕这些谣言损害了他得自上帝崇高的使徒职务,于是便写了辩护自己的这一大段(1:15-7:16)。保罗先向哥林多人解释他之所以改变行程的原因(1:15-2:7),再辩护自己的言行并非虚诈傲慢(3:1-4:6),然后说出自己履行使徒职务的真正目的与真正原因(4:7-6:10),最后表示出自己对哥林多信友是怎样的关怀与恩爱,希望他们以爱报爱,以冰释以前对他的误解(6:11-7:16)。
15、16两节是保罗重述他原先的行程计划。“既然这样深信”,即怀着13、14两节所说的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彼此夸耀的心情,到他们那里,为使他们“再得益处”。称使徒的巡视为“益处”,是因为使徒所到之处,必广施神益与祝福(罗马书15:29,1:11);称为“再得益处”,是因为第一次保罗曾在该处传布了基督的福音,建立了教会;日前哥林多教会陷入混乱状态,保罗又不能立时前去平息这场风波,是以他许下不久之后,要再来重整教会,因此称之为“再得益处”。此节经文,颇为费解,经学家的意风颇不一致,我们以上述的解释,较为可取。16节是原有的计划。保罗为什么改变了他的行程计划?其原因(见1:23,2:1)是因为他不愿再带着忧苦到他们那里去,因为保罗回到以弗所之后,想到当时的哥林多教会的混乱状况:他的敌人颇为得势,如果马上回去,生怕对他们过于严厉(13:2),以致发生更不良的后果,所以他在再三考虑之后,便先写了一封伤心而又严厉的信(2:4)。来唤起那些仍忠于保罗的信友的同情心,让他们自动去惩罚那侮辱保罗的集团的魁首(2:5-11,7:12),然后打发提多为自己的特使去澄清局面,作为自己开路的先锋(2:13,7:6-7)。所以保罗这次改变了计划,还是为了哥林多教会的利益着想,还是为了表示他对哥林多信友的爱情(2:4),并非如仇人所诬蔑的说:保罗是一个三心二意,忽是忽非,言不愿行,投机取巧的人;所以保罗在17节反问说:“我所起的意”,是经过了再三的考虑,才改变了计划,“叫我忽是忽非吗?”答案绝对是“不”的。“岂是从情欲起的,”即按照人情事故,随风驶船,没有定见(见12节及罗马书8:5-8;加拉太书5:16-21),“以致在我内有“是”而又“非”吗?”其答案也是绝对的“不”。因为有上帝作证,他的行事是“凭着上帝的圣洁和诚实”(12)。
- 1:18 我指着信实的上帝说,我们向你们所传的道并非又是又非的。
- 1:19 因为,我、西拉和提摩太在你们中间传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从没有「又是又非」的;在他只有一个「是」。
- 1:20 上帝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我们藉着他说「阿们」,使上帝因我们得荣耀。
保罗本应在17节后,立刻说他变更计划的原因,但他以为更重要的,是怕由他改变计划的行为而损害他的宣讲,因此他先证明他的宣讲并非是无恒的,并非是忽是忽非的(18-22),然后才说出他改变计划的原因(1:23-2:4)。“信实的上帝”一句,是保罗所发的誓言,他要求信实的上帝,来给他作证,他“所传的道”,即他所讲的道理,“并不是“是”而又“非”的。”因为第一:他所宣讲的对象,是永恒不变的上帝子耶稣基督(19、20);第二:有上帝的特别恩典帮助传布福音者坚定于真理(21、22)。保罗和与他一起在哥林多创业的西拉和提摩太(使徒行传18:5)所宣讲的唯一对象,即是身为上帝子的耶稣基督(哥林多前书1:23,2:2)。上帝子与上帝父同性同体,是绝无变更的;在他内绝不能同时有“是”而又有“非”,在他内只有一个“是”。因为他本身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并且上帝向列祖以及诸圣先知所预许的有关弥赛亚和弥赛亚国度的一切,都完全实现在他身上了(加拉太书3:16-22),“在基督都是是的”(20)。基督是不能变更的,那么他的宣讲员所宣讲的道理也就是不能变更的,因此信友们才可得到保证,全心全力来信仰基督的宣讲员所宣扬的基督,并藉着基督的宣讲员才得以认清基督即是实现上帝一切恩许的默西亚。因此信友们才能以坚定的信心藉着基督来答应“阿们”——“是的”(见哥林多前书14:16),上帝的一切恩许都在基督身上实践了,我们当称颂上帝,感谢上帝,因为上帝打发了宣讲员使我们认识了真正的福音。为此保罗在20节末写说:“叫上帝因我们得荣耀。”
- 1:21 那在基督裏坚固我们和你们,并且膏抹我们的,就是上帝。
- 1:22 他在我们身上盖了印,并赐圣灵在我们心裏作凭据。
不但传布福音者所宣讲的对象是坚定不移的,因而堪得使人置信,并且传布福音者还具有上帝的特宠助佑,使他们所宣扬的真理决不能有所变更。因为第一:那坚固传布福音者与信友们信心的最后原因,就是上帝;因为是他以自己大能的恩典光照,使宣讲者与听众坚定于基督的信仰,因而与基督时常合而为一(歌罗西书2:7)。第二:那“膏我们的”,也是上帝:因为是他特别召选了我们,使我们有传布福音的特殊使命(宗13:2-3)。按“膏”,照圣经的意义,即是委以特殊使命或重任的意思(出埃及记40:13;撒母耳记上9:16;列王纪上19:16;以赛亚书61:1;使徒行传4:27,10:38)。第三:那“他又用印印了我们”的,也是上帝:因为是他鉴定了我们做他的真正使徒,并赋与我们行奇迹的能力,以作我们真正使命的标记(12:12)。第四:那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的,也是上帝:因为是他给我们提出了保证,将永不能错误的上帝圣灵赐与了我们,使我们时时以他的感动为行事的标准,使我们不再陷于“人的聪明”中(12)。有些经学家以为21、22两节是指普通的一般信友说的,以“膏”指圣洗圣事,以“印”及“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指坚振圣事。这种意见虽有其相当的价值,但我们以为这种意见对保罗在此所要取的证据不甚切合,因为保罗在此所要证明的,是他的宣讲并非是忽是忽非的,而是永恒不变的。
上图:罗马帝国的商业印章,上面的希腊文是「喝好的葡萄酒」,用来盖在葡萄酒桶上。罗马帝国时代的 「印」非常重要,用来代表拥有者或制造者,艺术家或制造商都在他们的产品上盖印。
- 1:23 我指着我的性命求告上帝作证,我没有再往哥林多去是为了要宽容你们。
- 1:24 我们并不是要控制你们的信心,而是要作你们的同工,让你们得快乐,因为你们在信仰上已经站得稳了。
由23节起,保罗才说出他变更行程计划的原因:他以自己的性命作注,向上帝起誓,他所说的话,都是千真万确的。他之所以没有再到哥林多去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宽容”他们。当保罗说出了“宽容”的话以后,又怕哥林多人对这一句话再发生误解,因而接着解释说:“我们并不是辖管你们的信心”,有如那些假使徒一般(11:20),因为信仰并不是强迫可致的,而是应出于自愿;再一说:“因为你们凭信才站立得住。”所以保罗在此所关心的,并不是“信仰”的问题,而是由“信仰”所发出的“喜乐””(腓立比书1:25)。这种由福音所赐与的喜乐(罗马书14:17;加拉太书5:22),是哥林多人尚未得到的,因此保罗说:“乃是帮助你们的快乐”,即是说:愿将福音的喜乐带到哥林多去。但目前哥林多教会的处境,不但不能使保罗带着这种喜乐到他们那里去,反而更能招致不幸的事件,因而保罗改变了他的行程计划。
上图:哥林多运河(Corinth Canal)是横穿希腊哥林多地峡的运河,建于1893年,共长6.3公里,连接东部的塞隆尼海湾(Saronic Gulf)与西部哥林多湾(Gulf of Corinth ),船只可以不必多航行400公里、绕过伯罗奔尼撒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