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前书 第3章 概览
监督的资格
- 3:1 「若有人想望监督的职分,他是在羡慕一件好事」,这话是可信的。
保罗吩咐提摩太在以弗所坚守岗位,以卫护真理(1章),和组织公众崇拜,并给他制定男女为众人祈祷的规则(2章)之后。现在又立定了擢升神职人员的规则(3章),即提升那些想望监督之职(1-7),执事之职(8-13)的规则,并嘱咐提摩太在教会内,永生上帝的家内,要有圣善的生活,因为虔敬的奥迹是伟大的(14-16)。
按1节“监督的职分”(Episcopatus),顾名思义即指监视、督察的职务。“监督”一词在新约内常常用来指那些藉祝圣的特别仪式被委任管理教会的人员,他们有宣讲和举行敬礼的权柄(使徒行传20:18;腓立比书1:1;提摩太前书2:1、2;提多书1:7)。“人若想要得监督的职分”,是渴望一件善事,是渴慕一件崇高卓越的职分,是希望一件“连天使都怕负起的”职分。这个职分是牧养耶稣基督的一部分羊群,吃苦耐劳,遭遇一切困难,忍受一切迫害,为了教会的利益和福音的宣讲,甚至甘心受死。想望监督和司祭的职分,原是一件好事,只要不是为贪图荣耀和地位,但为求扩张耶稣基督的国。圣奥古斯丁说:“监督——主教——的职分是一个勤劳的名称,而不是荣耀的称号”,只要想想加于监督(主教)和司祭身上的重大责任。即可证实上述的道理,为此教会历代有许多圣人只听到监督职分这个名称,即战栗害怕,不敢接受这个职分,怕自己不称职,而招致上帝的义怒。
- 3:2 监督必须无可指责,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有节制、克己、端正,乐意接待外人,善于教导,
监督的职分既是如此崇高,就不应当把这职分随便委给任何人,但要给那些堪称此职的人。监督的一生应是“无可指责”,是说监督不要给人以责难的机会。保罗现在提出监督应有的一些不可缺少的条件,照其他解经家所说的,是些不可缺少的德性;这些德性亦见于提多1:6-9。“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一句,不是说监督应该有妻子,因为保罗自己是终身不娶的,也希望信友,尤其基督羊群的司牧相似他一样终身不娶(格前7:8、25)。也不是说监督不应该多妻,因为多妻的制度根本与福音相抵触,保罗无须劝提摩太不要让多妻者作监督。但说监督若有妻子,只能有一个妻子;若是妻子死了,不应该再娶。保罗所以禁止监督第二次结婚,是因为监督和司祭当效法基督与教会的结合(哥林多后书11:2)。两次结婚连在外教人看来,为那些做外教司祭的人也是一件不体面不荣耀的事。圣耶柔米曾记载罗马宗教只许“夫拉米讷”祭司(flamines)有一个妻子。女祭司只有一个丈夫,外斯塔女神的女祭司(Vestales)应该守身如玉。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何以保罗要求监督应是一个妻子的丈夫了。在教会初期,是没有像今天天主教对圣职人员不娶妻的要求。后西方教会越来越多的修士成为圣职人员,也有大量伟大的神学家和教父们为信仰奋斗而终身不娶。
要有“节制”,即言制胜自己的私欲;自守,端正,要“乐意接待远人”:这种德行,圣经上屡次提及(罗马书12:13;希伯来书13:2;彼得前书4:9),并且在教会初期尤为重要,因为教会受迫害,信友不得不由此城逃往他城,丧失了自己的金钱财宝,需要大家彼此帮助和款待。“善于教导”,即谓能把真理传授给信徒,并能保卫真理不受外教人的攻击,不受异教人谬论的毒化,这是监督主要任务之一(参阅提摩太后书2:15;提多书1:9)。
- 3:3 不酗酒,不打人;要温和,不好斗,不贪财。
- 3:4 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顺服,凡事庄重。
- 3:5 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怎能照管上帝的教会呢?
“不因酒滋事”,因为多饮酒易生淫念(以弗所书5:18)。“不打人”,即谓不要以恶言恶语去自卫,也不要动手打人。要“温和”,即言不要过于坚持自己的权利,而是要温和待人,不要争讼而要安静。“不贪财”:圣耶柔迷说:一切司祭的耻辱是由专心于自己的钱财而来。保罗曾极力避免贪婪的各种嫌疑(哥林多前书11:9-12;使徒行传20:33-35等)。4、5两节:上面已经提到在教会初期,那些被选为监督的人有妻子和儿女,所以保罗愿意在准许他们受圣职以前,要考察他们的家庭生活如何,如何管理了自己的家庭,是否会管教儿女服从,也看他们的品行是否良好。假使一个人不知管理一个小家庭,也不能使儿子们服从,如何能管理上帝的大家庭——圣教会呢?
- 3:6 刚信主的,不可作监督,恐怕他自高自大,落在魔鬼所受的惩罚裏。
- 3:7 监督也必须在教外有好名声,免得被人毁谤,落在魔鬼的罗网裏。
“初入教的”,即言新近领洗的。保罗吩咐提摩太不要提升这种人作监督,因为这种人还没学会服从,便叫他去发号施令,怕他见自己忽然高升,想自己德行过人,就发骄傲,落在魔鬼的网罗里。“教外”,即言在外教人中(帖撒罗尼迦前书4:12;哥林多前书10:32;歌罗西书4:5)。7节的意思是说,如果监督在外教人中没有好声望,如何能希望外教人聆听他的宣讲,接受信仰呢?再者,如果他没有好声望,恐怕他要遭受人的侮辱;受辱之后,在信友跟前也要失去自己的名望因而灰心丧气,再进一步失望背信:这就是魔鬼陷害人的罗网。
执事的资格
- 3:8 同样,执事也必须庄重,不一口两舌,不好酒,不贪不义之财;
“执事”一词,原文是“diaconcs”。原来的意思,是指仆役、臣仆、服务员等人。保罗在以前的书信内和在牧函内用这个名词,有时用作普通意义,指示任何一种服役和职务;有时用作专门意义,指示低于监督和长老的一个圣职阶级。保罗在此把执事置于监督的位置以下。做执事的也必须端庄,应当有德行的声望,应当规避一些叫他失掉信用的毛病。“一口两舌”(箴言11:13;便西拉智训5:10),即谓一件事情向这人这样说,向那人那样说。“不好喝酒”一句见本章相关注释。“不贪不义之财”:为管理和分施信徒捐献的执事们尤为重要(见提多书1:4;彼得前书5:2)。
- 3:9 要存清白的良心固守信仰的奥秘。
- 3:10 这些人也要先受考验,若没有可责之处,才让他们作执事。
“真道的奥秘”,即指福音中所包括的一切道理(16节,哥林多前书2:1、7;以弗所书3:3等)。保罗此处要执事们深刻认识信德的道理,为能辅佐监督宣讲福音,就如司提反和腓立所行的一样(使徒行传6,7,8)。又要他们的生活圣化,无可指摘;这种圣化的生活是保持信德最有效的方法。“这等人”如同监督一样(7节),在受圣职以前应受试验,即检查他们以前的生活怎样,如果他们具备必要的资格,才能领受圣职,执行任务,这样就不会遭人指摘。
- 3:11 同样,女执事 ( [ 3.11] 「女执事」或译「他们的妻子」。)也必须庄重,不说闲话,有节制,凡事忠心。
女执事,原文是女人的意思。那么,女人是指怎样的女子呢?学者们各有不同的见解:有的把此处的“女人”解为一般的女信徒;有的解作监督和执事的妻子;有的认为只是指执事们的妻子。不过我们以为上述学者们的见解与上下文不大相符,因为在上下文内所讲的都是圣职人员,不能在上下文中间突然论到一般的女信徒:为了同样的理由,也不能承认本节的女人是指监督或执事的妻子,因为“也”字和8节的“也”字——该处开始记述执事所应具备的条件,——完全相同,无疑地这种说法假定此节所说的女人是指那些受托执行圣职的女人,因此我们跟随大多数古今解经学家的意见,主张保罗此处所说的女人是指女执事(diaconissae),她们确实是奉委任职的,虽然她们的受托不是一种真正的圣职(参见罗马书16:1注)。使徒的意思是说,做女执事的,也必须如男执事一样要端庄(8节)。“不说谗言”,这种说法,包括谗言、诽谤和怨言,相当于“一口两舌”(8节);“凡事忠心”,即谓忠于自己的职责。
- 3:12 执事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要好好管儿女和自己的家。
- 3:13 因为善于作执事的,为自己得到美好的地位,并且无惧地坚信在基督耶稣裏的信仰。
12节保罗回头又说到执事。为使他们在教会内善尽执事的职务,也必须先察考他们管理儿子和家庭(妻子、子女、仆役等人)的好坏(4、5两节),免得委任了不称职的人,使圣教会受到攻击和诽谤。13节说出那些忠信尽职的执事所要获得的报酬:“自己就得到美好的地步”,即言他们在教会的圣职团内,自当获得升调较高的职位,如司祭或监督职位。我们以为这种解释比较可取;但有些学者如巴尔狄(Bardy)等人,认为“美好的地步”在此没有圣职的意义,而应解作:忠信的执事们自会获得众人的敬重,他们越受敬重,便越善尽厥职。其他学者跟随金口圣约翰主张“美好的地步”一句是指在德行上要有进步,或跟随忒敖多勒托说他们会得到永生的证据;但是灵性的进步包括在下面一句话内:善作执事必须“大有胆量”,有了大有胆量,不拘在哪里都可以敢说敢做,不顾情面,不怕批评,且平心静气地行使自己的职权,如同执事圣司提反和腓力一样。不但在人前有勇气和胆量,而且在上帝前也是一样,依靠他的恩和他的德能。这种勇气和胆量不是凭藉自己的计谋。而是凭藉那在耶稣基督内的信德。基督徒的信德,即基督的启示使我们相信上帝必赐给我们必要的恩宠,以完成我们的职务,必赋与我们一种对永生的切望。
敬虔的奥秘
- 3:14 我希望尽快到你那裏去,所以先把这些事写给你;
- 3:15 倘若我延误了,你也可以知道在上帝的家中该怎样做。这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在讲过真道(1章),祈祷崇拜(2章)和圣职人员的资格(3章)以后,保罗在此说明所以把这些规则告知提摩太的理由。“这些事写给你”,即谓我把这些有关教会的训令和规范(3:4、5)传达给你,为的是我怕不能再见到你的面。到以弗所去是不一定的,只是希望而己;所以保罗附带说出把这些事写给提摩太的原因:假使我为了任何原因而迟到了,是为的叫你知道在上帝的家中应如何对上帝和众人善尽职责。不但你本人,就是各阶层的一切人:监督、执事、信徒也都应如此。“上帝的家”句,在旧约内不但指示物质的圣殿,而且也指以色列全民族(民数记12:7;何西阿书8:1,9:8、15)。这个名称如今却加于信友团体或圣教会,或者因为上帝住在信友内如住在圣殿内,或者因为信友是上帝的儿女,而构成了上帝的家和殿(哥林多前书3:9、16;哥林多后书6:16;以弗所书2:19-22等)。在这个大家庭里,上帝为父,为一家之长,每一份子都有自己的职务:监督有视察和理事的职分;执事有服务于人,供监督使令的职分;信徒则藉信德做他们的“一家”(加拉太书6:10),做上帝的家人(以弗所书2:19)。“永生上帝”一语与外教无生命的神相对峙(帖撒罗尼迦前书1:9)。永生上帝的教会就是这大家庭最正确的名称。教会,永生上帝的家庭从天父那里领受了超性的生命,她的人员都是由她得了这生命。“真理的柱石和根基”,这两个借喻很能表明上帝赋予教会的保管福音真理和使人认识这真理的使命。就如柱石支撑着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根基支撑着整个建筑物,同样教会支撑和保管着受自上帝的真理,并把这真理讲给人听,时时竭力防止真理失去本来的面目或发生讹误。再者,建筑物如没有基础是不稳固的;同样,真理除非在教会内和藉着教会,是不能存在的,所以远离教会的人或者外教人容易误人歧途。这两个借喻也说明教会是看得见的,是不能舛错的,因为假使教会是看不见的,是能舛错的,那么她如何是真理的柱石和基础?有些学者用尽各种方法想逃避这个论证的力量,企图将一些话贴在提摩太身上,把一些话贴在以弗所教会,或将一些话连在下节。不过他们的企图终不能抹煞本处经文的力量。我们上边的解释是教会历代教父们一致的意见。
上图:亚底米神庙位于今天土耳其的以弗所,供奉女神亚底米,亦称黛安娜,是生育与丰收之神,远至亚细亚一带人士都来朝拜,是基督教兴起之前最普遍的民间信仰。神庙长130米,宽70米,有126根高18米大理石柱,由吕底亚王国的克罗索斯开始建造,历经120年,完成于主前550年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国,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 3:16 敬虔的奥秘是公认为伟大的:上帝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裏。
保罗讲完教会得了保管真理的付托以后,遂引用了一首教会初期在礼仪上所应用的诗歌。这首诗歌或者可以视作基督论的纲要。保罗用这首诗歌结束了本书的第一段。这首诗歌也可以说是信仰的誓词。它是仿照民歌作成的,是为反对神秘教入门礼节中所宣的誓词。更具体地说,这首诗歌是反对亚底米女神的崇拜,似乎已在以弗所教会中极其流行的诗歌。保罗在征引这首诗歌之前,先有一个小引:“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保罗用这句话,一方面暗示15节所说圣教会的道理,另一方面解释圣教会所以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的原因:因为她与降生的上帝圣子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教会与基督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基督的奥迹就是教会的奥迹,教会的奥迹也就是基督的奥迹。“敬虔的奥秘”也就是以弗所书3:9所说的奥迹,是上帝圣子降生救赎人类的奥迹。称为“敬虔的奥秘”,是因为信友只要承认信仰这奥迹,便会向上帝发出一种赤子的恭敬、爱慕和依恃之心,使他们用心灵诚实去敬拜上帝(约翰福音4:24;罗马书8:15等)。这伟大的奥迹在基督身上具体化了,即谓上帝圣子降生为人。16节后半句所讲的可以说是基督学的纲要,与腓立比书2:5-11所讲大意相同。“就是上帝在肉身显现”,即谓他降生成了人;降生以前他原是看不见的,住在圣父怀中;藉着降生成了看得见的人,住在我们中间(约翰福音1:14、15;提多书2:11,3:4);因圣子的降生,生命——永生——显示出来(约翰一书1:2)。因为降生的基督耶稣不但是人,而且也是上帝(加拉太书4:4;腓立比书2:5-7)。“被圣灵称义”:这句话有两种解释:有的引证罗马书1:4、希伯来书9:14而把“灵”字解作“神性”。如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犹如基督被认为真人,因为他实在取了人性,同样他也被证明是有神性的,因为他的工程只有上帝子才能够做到(约翰福音5:36,10:25等)。希腊教会和一般的现代经学家都主张这种说法。但是“受证”这个动词似乎要求那“作证的”不是工程,而是另一个“有位格的”。为此我们宁愿选取第二种说法,就是说,耶稣是受上帝圣灵证明了的。这种讲法完全合乎主耶稣所说的那句话:“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约翰福音15:26),并且也合乎上帝圣三在约旦河岸所有的显示(马太福音3:16、17),和圣灵在五旬节所行的奇迹(使徒行传2:22)。在五旬节圣灵的确给耶稣,尤其给耶稣的复活作了证。再者圣灵在那一天所显的奇迹,不是结束,而是开端:圣灵在教会内,藉着教会继续给耶稣作证(约翰福音16:8、10;约翰一书5:6)。“被天使看见”:在基督来到世界的时候,天使奉圣父的命朝拜了他(路加福音2:8-14;希伯来书1:6);以后在他一生中,尤其在他受难受死,复活升天时,在外教人蒙召和回头的事上(使徒行传10:3等),天使不断发现出来,也承认耶稣永远的荣耀(以弗所书3:10;彼得前书1:12),且承认他是他们的君王(腓立比书2:10、11)。圣托马斯解释降生的奥迹越过天使的知识说:当圣子降生的时候,天使即认识他们原先所不知道的上帝的许多奥迹(以弗所书3:10)。“被传于外邦”:基督不但发显于那些更接近上帝的天使,而且也被传于外邦人,即远离上帝的人,把福音传于一切民族。耶稣曾说:“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马太福音28:18-20)。使徒们遵从了耶稣的这个命令,向普世万民宣讲了福音。如此,基督“被世人信服”,全世界藉着信仰使徒的宣讲,与上帝和好,得了救赎之恩。“被接在荣耀里”:即谓耶稣基督在荣耀中被接升天。上帝圣子因要降生成人,离开国,现在又带着我们的这个复活的,荣耀了的人性回到天国。主日崇拜礼文内有纪念和颂扬耶稣荣耀升天的经文(见耶稣升天的序文)。耶稣在大祭司的祈祷里,曾要求圣父荣耀子(约翰福音14:5),圣父便以复活和升天的圣迹荣耀了他的圣子。再者,“被接再荣耀里”这句话是这首诗歌的结语:腓立比书2:5-11一段歌词的末三节所说:“所以,上帝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上帝。”是此诗歌结语的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