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與靈修

哥林多前书 第12章 概览

属灵的恩赐

哥林多教友显然在给使徒的信上问了有关恩赐的事。这些恩赐是上帝圣灵赐给教会各阶层的人,叫他们各有所能,各尽其职。从教会在五旬节日一诞生,上帝圣灵就降临在使徒弟子身上,在他们身上发显了奇恩的能力,以证明他常居于圣教会内(使徒行传2:1-13),由此这些异乎寻常的奇恩常见于初兴的各教会内。的确,上帝圣灵常居于教会内,犹如“教会的灵魂”,指引教会并使教会团体富有生力;不过教友领受的圣灵的恩赐,各不相同:有的领受了爱德恩赐,为爱火所感动,献身于慈善事业,为教会服务;有的领受了行奇迹的能力;有的领受了信德的奇恩,赋诗赞颂上帝;有的领受了神魂超拔的奇恩,说出一些听众不甚了解的言词或感叹。当时诸如此类的恩赐很多,这一切恩赐和一切彰显圣灵德能的奇事,都是为了整个教会的益处,为坚固教友的信德。哥林多教会也得了圣灵的各种奇能,只是哥林多的新教友太重视这些外面的奇恩,尤其是“语言”的奇恩(见14章),并且以这些奇恩是出于他们本人的技能。他们有时候似乎竟把这些恩赐和外教的一些奇异的事(如出神、占卜等)混为一谈。为此保罗在以下三章内讨论这些恩赐与人的关系和价值,指出教友的真正全德,并不在于这些出奇的恩赐,而只在于与上帝圣灵的恩典内在的合作。真正的教友生活当在信、望、爱三德以及谦逊、服从、克己等美德上表现出来。几时没有这些德行,尤其是爱德,那些外在的奇恩对人毫无裨益。在12-14章内有不少的记述,为我们现今的人甚是晦涩不明,因为类似的事在今天的教会内已不多见,但为初兴的教会,这些奇恩异事为使教外人回头归向上帝却颇为重要(马可福音16:17-18;使徒行传2:5-8)。

首先,保罗立定了一个基本准则,为辨别一人是否真受了圣灵的感动。假使人真受了圣灵的感动,那么他必明认基督是我们的上帝,也只有为恩典所感动的人,才能信仰基督(罗马书10:9)。凡拒信基督的,一定圣灵不在他心中,虽然他似乎有出奇的能力(约翰一书4:1-3);这样的人,更好说是受了魔鬼的支配。哥林多人自己还应当记得:过去他们怎样愚昧盲目地崇拜了偶像。这些偶像原来都是些人手所造,毫无生命的形像,不能帮助人类(哈该书2:18-19);但是魔鬼有时藉这些偶像对人行一些奇能(10:20),有时敬拜偶像的(如敬拜阿弗洛狄忒的)也藉魔力神魂超拔,行动失去知觉,讲论些连自己也不明白的事,所以在异教徒中也常有超乎人力的事出现。由此可见,这些不寻常的现象不能是真教友的标识;那使教友和异教徒有分别的,是对基督的信德,因为只有受圣灵的感应才可以明认基督为主。为此为一切人所最需要的自然是信德,而不是出奇的恩赐。

异教徒为求得各样的恩惠,投奔许多神明;但教友当以惟一的上帝为一切恩宠的泉源。上帝赐给人不同的恩惠,是要人用此恩惠,谋教会的利益。决非为了利己,而藉以自豪,所以保罗在此严厉责斥哥林多教友的这种妄想和自豪。4-6节就是从各方面来观察这些恩赐或发现于外的上帝的德能。称为“恩赐”,因为是直接由圣灵分施与人的;称为“职事”,因为是为信众服务所赐的恩赐。这些恩赐由基督所分配,因为他是教会的主,就如做主人的,派人尽各种职务,指挥掌管教会。耶稣来到世上是为服事人(马太福音20:28;腓立比书2:7),也愿他的弟子同样服事人(马太福音20:26);有些恩赐另外归属于上帝圣父,(如奇迹、疗愈病人,管理教友等),可是这些奇迹常是藉圣子和圣灵而发显的(7:6;以弗所书1:11;4:6)。由此可知全教会的生活与上帝圣三有极密切的关系(哥林多后书13:13;以弗所书4:4-6;马太福音28:18-19)。教会既然同上帝圣三密切结合,教友也当彼此密切结合。

既然圣灵住在教会内(3:16-17),保罗遂将教会外面所表现的一切奇恩直接归于圣灵;圣灵所赐的一切恩赐也都是为了教会的利益和发展(14:26)。保罗在7-11一段内三次强调:是“一位圣灵”以各种不同的恩赐表现自己的德能,并以这些不同的恩赐使众教友结为一体(12:27;以弗所书4:4)。保罗在本段里由最高一级开始叙述各种恩赐(12:28-30;罗12:6-8;弗4:11),有些恩赐是为了传播和讲解基督的道理,有些恩赐是为了坚固教友的信德,有些恩赐是为了增加教友的热心。有些人由圣灵获得了说“知识的言语”的恩赐,藉此恩赐传扬上帝无限智慧的奥秘。不消说,使徒也获得了这种恩赐(1:22-25;12:18;以弗所书4:11;3:8)。有些人受了圣灵的指导,能以“知识的言语”透澈讲解启示的道理。这些人似乎是指的所谓“教师”(12:28;以弗所书4:11;宗12:1)。下列三种恩赐:“信心”、“医病”和“行异能”的能力,是助人以坚固信德。这里所谓的“信心”,不是指那赋与每位教友的信德恩宠,而是指对上帝德能非凡的信赖,有此信赖的人能战胜一切恶劣的环境:马太福音17:20所说能移山的“信心”即是此处所谓的信心(参看13:2)。关于“医病”和“行异能”的恩赐,可参见马可福音16:18,雅各书5:14。在保罗使徒时代,彰显上帝大能的奇迹,仍屡见不鲜(2:4-5;加拉太书3:5)。保罗以下再记述的四种恩赐,都和教友的集会有重大的关系:有“先知”恩赐的人代上帝劝勉安慰教友(14:3-20)。有“辨别诸灵”恩赐的人能分辨人所受的是受圣灵的感动或是受恶魔的煽动(14:29)。这一恩赐对外教回头的新教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们很有危险再受昔日偶像崇拜的牵引(参看12:3,5:10,8:7,10:21-22),最后保罗提到了“方言”的恩赐。这种恩赐分为两种:“能说方言”和“能翻方言”。哥林多人所最重视的就是这两种恩赐。其实,这两种恩赐位居最后,不值得过于重视(14:2-5)。这里所论的语言恩赐不应与五旬节所赐与使徒的语言恩赐混为一谈。这里所谓的“方言”恩赐,是指一种出神的状态,人在这状态中因深受圣灵感动,开始赞扬上帝,发出呼喊和奇语,使在场的人只能听见声音,却不了解其中的意义(14:2;14-19;使徒行传10:46,19:6),为此必须有“能翻方言”的人在场替人翻译(14:9,13,27)。在11节内,保罗又重说这一切恩赐都来自圣灵,是他随意分赐给各人的。由此可见,指导全教会的是圣灵,圣灵也实在是真上帝。

一个身体有许多肢体

保罗在这里把教会和人身相当,以证明圣灵分赐的各种恩赐是为全教会的利益。原来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6:15)。身体得以组成,得以保存,有赖每一肢体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若是某一肢体与其他肢体相联系,能协助其他肢体,那肢体才有价值。同样教会的组成和存在也是赖全教会的每一教友的互相联系和互相援助。早在保罗以前已有许多希腊和拉丁的作家以人身来比社团,尤其是一些斯多亚派的哲学家。如李维(Titus Livius)、埃披克提忒、西塞禄和马可·奥勒流等,好以人身来比个人对社团,尤其对国家社会的关系。以人身的比喻来比教友和教会关系的,保罗是第一人,他取譬的意义又更深一层。保罗的这个观念,无疑的是他在往大马士革路上由异象中亲自得来的(使徒行传9:4-5),从此时起,保罗就明白了基督与自己的信徒是怎样的密切结合,基督和教会怎样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体,一个妙身(罗马书12:4-5;加拉太书4:19;歌罗西书1:18-24,2:19;以弗所书1:23,4:12-16),就如保罗在他的书信中再三所说的,教友是在耶稣基督内生活,在基督内共同组成一个身体。为此,使徒在12节说:“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即是说基督也将一切教友与自己结合一起,犹如四体百肢共成一个身体一样。教会的这个奥妙的身体是藉圣洗圣事由圣灵所形成的(加拉太书3:27-28)。教友们既然在教会内共同结合为一体,以往的一切对立,不管是宗教的对立(如犹太人和希腊人即异教徒),或是社会的对立(如奴隶和自由人),一概都取消了(加拉太书3:28;歌罗西书3:11),凡是教友都藉圣洗圣事由圣灵的生命之泉饮了活水(约翰福音4:13-14,7:37-39;以弗所书4:4-6)。“饮于一位圣灵”一句,也可能暗示坚振圣事,因为在古时坚振是与圣洗圣事同领的(金口圣若望就是如此理解)。

14-26一段,为保罗对身体比喻的解释。身体并不是由许多各不相关而能彼此分离的肢体所组成的,而是一个有机体。所有的肢体虽有不同的作用,但都生存在同一个身体上,为同一个身体服务(14:20节)。那些较为尊贵的肢体(如头与眼等),不能高看自己而轻看那些比较卑下的肢体(如营养器官),因为那些尊贵的也得依赖这些卑下的肢体才可生存(21-22节)。人生来自知对比较不端雅的肢体(如生殖器官),特别加以照顾,穿农遮盖(23-24节,创世记3:7-21)。上帝这样奇妙地创造了人的身体,使一切肢体共成一个身体,使它们彼此互相依赖。各肢体间的连带关系,另外从各个肢体共同感受苦乐的事上更可以看出(25、26节)。保罗所设的这比喻,意义甚为明显,不必逐句解释,即可明了。从这个比喻上,对教会可以这样结论说:

保罗在以下数节内将前面所设的比喻,贴在教会的组织上。全教会形成一个基督的妙身,每位教友是这身体上的一个肢体,或一个部分。保罗在下边举例说明27节的意思。教会内各个不同的职务,各有不同的作用,就像人身的肢体各有不同的作用一样。这里所列举的当时教会的各项职务,并不全备(参看罗马书12:6-8;以弗所书4:11-12)。保罗只就当时教会内已有的各种职务,作为说明的一个例子而已。教会内的组织是逐渐发展演进的,这由提摩太前书和提多书中,可以看出。

保罗由圣灵所赐的各种恩赐中,先把为建立教会最重要的恩赐置于其他一切恩赐以前;为建立教会最重要的就是:使徒、先知和教师三种恩赐(以弗所书4:11,十二使徒遗训11-13章)。

三者之中又以使徒居上,他们是基督直接的证人,又是代表基督行使职权的人;但是“使徒”一名,不只是指使徒集团中的十二位使徒,凡与十二使徒在各地开创建立教会的,如巴拿巴、西拉、提摩太等都包括在内(见《十二使徒遗训》11章)。

“先知”的工作不像使徒一样到处奔走,而只在每个教会内巩固坚定教友的信德(使徒行传11:27,13:1-2,15:32,21:9-10,以弗所书2:20)。

“教师”是给教友教授讲解道理,与现今所有的“传道”甚相彷佛。当时教会的一切职务,以这三种职务居先。其余的职务郜在这三等之下,并没先后高底的分别(见12:8-10)。

“帮助人的”造指在教友团体中专行慈善事业的人(如耶路撒冷的七位执事,使徒行传6:1-6)。

“治理事的”是指那些在各地治理教会的领袖,亦即以后所你的监督和长老(参看腓立比书1:1;使徒行传20:17-18:提摩太前书3:1;提多书1:5),即今日教会的圣职人员。

这些不同的职务,保罗虽然分开叙述,但往往一个教友可兼任数种职务;在教会开始的时侯,这一切职分自然都是由使徒们自己但任。在这里保罗仍将“方言”恩赐放在最末(12:10)。最后保罗又再提及,不是所有的教友都能有同样的恩赐,因为这一切都在于上帝的安排。希望获得圣灵的这一切恩赐,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哥林多人切望获得这一切恩赐,就当更切望获得那些更高超的(14:1-2),即为全教会团体有益的恩赐,在这一切恩赐中尤当追求爱德,因为爱德是上帝圣灵的恩宠中最特出,最高超的恩宠。爱德是上帝圣灵赐给一切教友的(罗马书5:5),同时也是所有的教友应另外加倍当修的德行,因为整个教会的妙身是赖爱德密切结合的(13章)。

哥林多人寻求恩赐,另外寻求那些更高超,为教会团体有益处的恩赐,固然是一件好事(12:31,14:1),但特别该注意寻求的还是爱德。爱德是赐与每一位教友的恩赐,是奠定教友生活的根基的恩赐。在13章内保罗好像受了圣灵的特别感动,吟咏了一篇“爱德颂”。这恐怕是使徒所写的书信中最美妙的一段。使徒多次劝告教友,不要图谋自己的私利,但要以自己是团体中的一份,是基督妙身内的一个肢体,而为大众服务效劳。使各肢体相结合的是爱德,其他一切的恩赐,也都当为这爱德行事。那么爱德是指的什么?是不是指上帝对世人的爱,或世人对上帝的爱,或教友彼此间的爱,或教友对人的爱?爱德本来就包含这一切。为此保罗此处全不提这爱德的对象。爱德所表现的好像是有位格的,是永远存在的,是属于上帝本性本体的。在这一点上保罗和约翰完全相吻合,虽然他没有明说“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8,16)。爱由上帝而出:上帝父为救人舍弃了自己的独生子(罗马书5:8,8:32),表现的是爱;上帝子基督甘心为救人牺牲了自己(加拉太书2:20;哥林多后书5:14),表现的也是爱。上帝的爱在基督身上完全显露无余(罗马书8:39;约翰福音3:16;若一4:9,3:16)。为此,这里所说的爱,决不是人伦道德的爱或本性的爱,而是属于上帝本性本体的爱。这爱由上帝藉圣灵灌注于众教友心中(罗马书5:5),是圣灵在他们心内所结的第一个果实(加拉太书5:22)。为此,只有那些“蒙了上帝的教训”(帖撒罗尼迦前书4:9),“为上帝所知道的”(8:3,13:12;约翰一书4:7-19),才能有这爱,换句话说,只有基督在他们内生活,成为圣灵宫殿的教友,才能具有这样的爱。教友在基督内成了“新造的人”(哥林多后书5:17;加拉太书6:15),所遵守的是上帝爱情的“新律法”(9:21;加拉太书6:2;约翰福音13:34),所以教友生活的准则应是爱上帝,爱基督(以弗所书5:1-2,25;约翰福音17:26;约翰一书4:11-19)。在这爱的律法内包括其他一切的律法和诫命,因而爱德成了“联络全德”(歌罗西书3:14;加拉太书5:14;罗马书13:8-10;以弗所书4:3),藉着爱德圣灵使一切教友结合为一体(以弗所书4:2-6;加拉太书5:13,6:1-2)。一言以蔽之,爱是上帝生活在教友身上的表现(马太福音5:48)。此外,我们如要更清楚明了13章的经意,就必须将这几点放在眼前。爱德颂的主题是:爱是衡量一切全德的尺度。保罗就把这一个意思加以发挥:谓爱德远超其他一切恩赐(13:1-3)。为众德的灵魂(13:4-7),永存不灭(13:8-13)。罗马的圣革利免在他致哥林多人前书上,提及保罗的话写道:“亲爱的!你们看爱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妙,它的完美是无法解说的”(50:1)。在本章31后半节内使徒以“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的话作为“爱德颂”的小引。希望那些讲自我和个人主义,醉心于虚妄自夸的哥林多人多少能明了这条高超的道路。